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如何提升教師教學設計能力

校園7.62K

  一、理論依據

如何提升教師教學設計能力

新課程強調:“教師是教學的設計者”,“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在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的基礎上,要針對學生的特點、特定的學習內容,創設一定的學習環境,在課程改革中尤其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來設計更為有效的學習活動”。“教學不只是課程傳遞和執行的過程,而更是課程創生與開發的過程”。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上述觀點鼓勵教師進行創造性地教學,不斷提升教師自身的教學設計能力。

  二、研究目標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能夠摸索、總結出提高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方法或途徑;

2、在摸索提高教師教學設計能力的方法或途徑的基礎上,優化課堂教學提升教學質量;

3、通過研究,轉變教師的教學觀、質量觀、人才觀等教育教學觀念,提高教育者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增強教育創新意識,培養一支科研型的教師隊伍。

  三、研究內容

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設計是一個動態發展、不斷修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主要研究以下幾方面的內容:

(1)如何提高教師分析學情、教情的能力

①教師如何分析學情,即分析學生的學習狀況對教學設計的影響,包括學生過去的學習基礎、目前的學習動機和學生接受的程度、不同層次或不同類型學生的情況等;

②教師如何分析教情,即分析教師自身特點對教學設計的影響,比如,教

師的課程和教學理念,教師的價值觀、人才觀等,無不對教學設計形成指導性的作用。教師的個性、特長等,也會直接影響教學設計。

(2)如何提高教師設計教學目標的能力

課堂教學目標是教學的方向,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新課程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教學目標,對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學目標的制定有了更高的要求:

①教師如何確立多元目標並涉及學習的各個領域;

②教師如何對三維目標進行有效地整合;

③教師如何根據學與教的原理體現教學目標的層次性,即:保證預定的基本目標的實現又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兼顧“個性化”的目標和在教學活動中生成的非預期目標。

(3)如何提高教師創設教學情境、營造學習氛圍的能力

這裏所説的創設情境,是指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將生活情境與教學情境進行鏈接,從而創設一種能調動學生生活積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堂情境,並要求把學習任務全部置與情境中。這就要求教師設定現實的情境,汲取學生切身的生活體驗,與學生展開直接的、面對面的對話,這樣,學生才會習得富於真情實感的、能動的、有活力的知識,學生的人格才會真正得到陶冶。 ①教師如何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世界,將生活情境與教學情境進行鏈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②教師如何將學習任務與教學情境有機地融合,從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③教師如何依據各學科的特點,進行多種教學情境的整合;

④如何發揮教師的個性特點,實現教學情境創設的最優化。

(4)如何提高教師安排教學程序的能力

教師要能根據學生對象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即內容進行最恰當組合。一般説來,教材的內容與組織是按照學科知識的結構與學生髮展的一般性水平來完成的,並且在時間上具有一定的穩定性,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卻有着比較大的差異性。因此。教師在將教學內容內化成學生知識與技能的時候,必須根據學生的特點對教學進行組合,這樣才能使這一內化過程產生最好的效率與效益:

①教師如何以教學目標為主線設計一個整體的教學思路;

②教師如何根據學生需要合理分配教學時間;

③教師如何根據兒童的認知規律將各個教學環節自然、有機地銜接。

(5)如何提高教師利用教學資源的能力

教學設計中,教學資源的利用主要是指基礎性資源的利用,如學生已經具有的知識基礎、生活經歷、社會生活中不斷出現的'事物等,這些都應該也可能進入國小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中的輸入量。作為教師來説,也應該對之進行一定的精選和再組織,以提高其質量:

①教師如何根據教學內容拓展教學資源,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 ②教師如何將生活資源有機地鏈接到課堂,實現課堂教學生活化。 ③教師如何根據教學資源的可利用性進行媒體設計;

(6)如何提高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能力

在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確定以後,教學方法就成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因此,選擇對某節課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是教學設計中的核心部分。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特別是學生的自主活動,明確“以學生為中心”,這一點對選擇教學方法來設計教學活動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①教師如何以學生為中心真實有效地開展活動,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②教師如何設計具有思考與啟發價值的問題,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③教師如何把握合作學習的策略;

④教師如何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發揮教學方法的整體功能。

(7)如何提高教師教後反思的能力

反思貫穿於教學設計的全過程,教師要能夠在反思中“學會教學”。教學有其延續性,教過了不是了結,不能邊教邊丟,教後要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學環節、學生的變化,在學生的“錯誤”中求發展,在教師的“失敗”中尋

發展,在教材的“侷限”上謀發展。

①教師如何在反思中“認可”,即總結自己在教學中的成功之處,自我肯定;

②教師如何在反思中“解構”,即在反思中將過去形成的過時的,甚至錯誤的觀點、做法予以解除或摒棄,只保存合理的部分;

③教師如何在反思中“開掘”,即對教學中的成功之處不僅要肯定,還要從中開掘進一步發展的空間,為今後的教學作準備。

四、研究方法

我們主要採取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和案例分析法。

(1)行動研究法: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我們以行動研究為基礎,在研究中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觀察與反思,並通過課題理論學習,教學設計的評析、教學過程的檢查、組織教學評價等活動,檢驗研究成果,探討新的研究重點和方向。

(2)個案分析法:在研究中,我們針對具體情況,將對個別教師進行個案研究,以他們的教實際為基礎對他們在教學設計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與研究,尋找對策,逐步提高他們的教學設計能力,總結具有共性的規律。

(3)經驗總結法: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將根據教學實踐提供的材料及時進行歸納與總結,在反思中積累經驗,探討新課程理念在教學設計中的運用。

  五、研究步驟

本研究分四個階段完成,時間跨度為2006年12月——2009年12月,研究的具體步驟如下:

準備階段(2006、12——2007、7)

撰寫課題實施方案,完成課題申報,成立子課題研究小組並撰寫子課題實施方案,深入研究尋找對策。

第一階段(2007、8—12)

重點研究:

(1)如何提高教師分析學情、教情的能力;

(2)如何提高教師設計教學目標的能力。

活動安排:教學目標設計專題研討

第二階段(2007、12——2008、7)

重點研究:

(1)如何提高教師利用教學資源的能力;

(2)如何提高教師選用教學媒體的能力;

(3)如何提高教師創設教學情境、營造學習氛圍的能力。 活動安排:輔導站觀摩教學暨優秀教學設計評選

第三階段(2008、8—12)

重點研究:

(1)如何提高教師選擇教學方法的能力

(2)如何提高教師安排教學程序的能力

活動安排:輔導站觀摩教學暨優秀教學設計評選

第四階段(2009、1—12)

重點研究:

(1)如何提高教師教學失效時設計對策的能力

(2)如何提高教師教後反思的能力

(3)課題研究中期報告

活動安排:各國小研究成果交流

標籤:教學 教師 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