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八年級語文教學總結匯報

校園2.44W

時光匆匆,歲月有痕,轉眼間一個學期行將結束。回首這個學期走過的路,雖然緊張但又充實,總能留下一些記憶的痕 ,現在此摘花錄跡,彙報如下:

八年級語文教學總結匯報

一、積極踐行課改教學模式,探索高效課堂之路 。

本學期我積極融入課堂改革的浪潮之中,踐行課改教學模式:課堂45分鐘,先組織學生利用預習指南自主預習課文,然後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小組合作交流學習,讓學生在交流討論中互相釋疑又在交流討論中形成質疑,再者小組展示教師釋疑拓展,最終使教學目標得以達到,學生學識得以鞏固。在這些教學環節中,我始終還學生以主動權,靈活採用讀、聽、看、寫、討論、爭辯等各種形式來激發學生學語文的興趣。教師作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學習過程中,和學生進行平等對話,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知識,提高能力,培養情感。除此之外,我還積極參加年級語文集備以及教研集備,積極進行聽評課活動,從中汲取其經驗教訓,做到取長補短,不斷改進自己的備課和教學方法。那一次我編寫的《送東陽馬生序》預習指南,文言字詞很多,本是預習的一個重點,而我卻忽略了,沒有指導學生落實詞句,卻要學生重點分析課文,並出了較多的思考題,結果在課堂教學讓學生預習方向不明,給教師組織教學帶來了不便。有此教訓,我在後面的《醉翁亭記》預習指南的編寫中就注重了知識的`層次性,課時的合理分佈,以幫助學生預習為主旨來編寫,受到大家的肯定。還有以前我在教學當中很注重學生的展示,而忽視學生的課堂檢測,這樣做的結果是,課堂熱鬧了,但學生知識卻落空了,課堂的專注度也下降了。聽了羅校長的那堂《狼》的公開課後,我也學着嘗試不同時段的檢測,確實使學生上課更專注了,知識也落實也提高了。聽了陳思羣老師的公開課,我懂得了課堂教學要簡練,不能拖泥帶水;從鄺燕斌、黃漂林老師的課堂上,我認識到教師上課應有激情,才能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從席琦、盧鳳英老師的課堂上,我懂得了課堂上,教學中教師的親和力能使教學效果達到事半而功倍;在歐陽老師那裏,我讀懂了教師才情,在教學中是多麼的重要;在王紹生老師、盧玫香老師那裏,我認識到教書的專注、一絲不苟,對學生的影響的潛移默化-------許多的許多,我堅信多學多實踐,一定能在課改中不斷進步,課堂上達到高效。

二、堅持開展各種活動,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

我一直認為,語文學習的時空十分廣闊,無所不在,無時不行。但在學習的前提是一定要具備一定的語文素養才行。為此,我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注重課堂的內引外聯,除了在小課堂注重學生的“聽、説、讀、寫、議、悟等等語文素養的培養。更重要的在在課堂(課外),因為我覺得大課堂學生更自由一些,無論是時間還是空間都充裕一些,更有利於開展一些活動,只要認真組織引導就行。諸如我堅持每日讓學生練一頁字,每週寫一篇日記,要求寫發生身邊的事,每週作一次小結,小結設計四個板塊:一是字詞積累,二是知識寶庫,三是精美品讀,四是學後感悟。每天的課前讀(讀語文)課前唱讓學生進行美文推薦等等。每當學校開展什麼活動,我就組織學生自己來,對學生進行鍼對性訓練,不太在意學生的成績。雖然這樣做,耽誤了學生的所謂學習時間,也可能影響學生的目前成績。我也曾經犯過一些嘀咕,看到有些老師講練習,講試卷講得那多那麼歡,學生答題訓練那麼熟練,而我的學生卻---到時怎麼去考呀。但目睹現實,放眼將來,我覺得素養比成績更重要。前幾天,我偶然接到一個家長的電話。我也不知道他姓什名誰,他説嚴老師呀,我兒子的字進步了很多,謝謝你呀。聽到這麼一句,我當時心裏湧起一股暖流。我也更堅信了我的教學目標。是呀,一個小小的行為,人一天二天容易做,但當我們在期望期內,看不到成效,我們能堅持嗎?我們能頂住成績那座大山的重壓嗎?我反問自己。我常常感歎:人到中年想的越來越多,做的卻越想越少。想做好一件是多麼的難呀!多一點堅持吧!

  三、課改教學中的困惑

1、期末複習怎麼避免掉入習題的泥潭。從目前本學期的期末複習來看,我曾經想抓住課文,突破閲讀教學。比如;敍事以朱自清的《背影》、《信客》來分析,環境描寫以《雲南的歌會》為例來講解,説明則選一篇課外的---但又覺得學生訓練不夠,所以做試卷了,而且大家都這樣,這樣保險。但看到學生那疲倦的身影,聽到那聲聲哀怨,想年年九年級,特別是課改前提下,我覺得應該怎樣做,這是我的一大困惑。

2、作文教學,説真的我認為沒有上好過一節作文指導課,我一直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學生寫好作文,雖然日記學生寫了不少,但好像真正寫作水平提高的學生不多。我也嘗試過對學生進行專項訓練,當然是把專項放入全篇中來進行講解,但學生似乎還是滿臉的愁雲。這也是我教學的一大困惑。

3、對學生的課外閲讀,除了語文課本之外雖增加了閲讀課,但仍是杯水車薪。並且學生很多看神幻小説,在我班上我就收到 了七八本《斗羅大陸》,我也跟一位網絡作家交流過。得到的答案是“時代不同”,我覺得些影響了我們的語文教學,今後應該怎樣指導我們學生課外閲讀,這也是我的困惑。

總結過去,思索明日之教學之路,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堅持,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