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4篇

校園7.86K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4篇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1

今天王校長在學校羣裏發了由李可誦讀的李希貴校長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聽後不由的陷入深思。書中説到,千萬不要被語文老師給騙了,學生語文成績的好壞和語文老師孜孜不倦、不厭其煩的講解無關,跟孩子的閲讀有關,裏面李校長做了一個實驗,李老師讓讀七年級的兒子和一個讀初四的孩子和高三學生做一樣的試卷,結果高三平均分84。5,七年級李大偉得82分,初四孩子得85分。這樣的結果即讓我吃驚,又讓我陷入深思。

一直以來語文教學就是,老師講台上對着教參事無鉅細的講解,孩子們在下面聽的昏昏欲睡,考試成績出來後老師在講台上痛心疾首的咆哮,“自己的老祖宗都快忘了,自己從小説到大的語言都考不好,這個知識點我講過多少遍還記不住,你們的作文除了抄閲讀沒一點深意,作文怎麼一點都沒有真情實感……”。這樣真的對嗎?真的好嗎?每天干的難道都是些無用功?

對以前的做法有了深深的懷疑,也產生了無限的迷茫,其實很多老師也都知道這樣的事實,但不知道如何去改變,乾脆人云亦云,別人怎麼幹咱也這麼幹。其實這麼多年來我一直想改變些什麼,家庭作業不佈置那麼多遍的抄寫,上課不再對課文生搬硬套的講述,從今年教九年級後乾脆不佈置家庭作業,全部由課代表做主,並且交代一定不要多,甚至由學生自己給自己佈置作業,上課儘量拓展孩子們的知識面等等,但畢竟我的思想高度不夠,理論知識更是有限,也只是產生憂慮的同時,只剩無可奈何。

這本書中的觀點很新穎,就讓我們從“不讀書,求甚解”的怪圈中走出來吧!和學生一起讀書,感悟生活的美好。真希望不久後對語文教學有一套切實有效、切實有用的方法,讓眾語文老師不再尷尬和迷茫,迎來“柳暗花明”。胡言亂語,不知所言。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2

在《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的文章中字裏行間充滿着智慧,沒有空洞的理論,沒有呆板的説教,作者用最樸實的語言,每章每節的標題和內容無不折射出一個改革的實踐家、一個創新的實踐家嶄新的教育理念和豐富的教育智慧,既有生動的實際事例,又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大都是作者教育教學中的實例,用一個個生動的教育案例,展現了他的心路歷程,展示了他的鮮活理念,揭示了教育的本質規律。

其中有一篇文章《為孩子的思維插上自由飛翔的翅膀》,李老師列舉了四位老師的課,並進行了分析,我感受頗深。能否為孩子們揚起思維的風帆,插上思維的翅膀,才是教育者的天職,要給孩子們以想象的空間,思維的餘地。國小生的創新能力不是天生的,它雖然和人的天賦有一定聯繫,但基本上是後天培養和教育的結果。在課堂教學這一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中,教師必須更新教學理念,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李老師一路走來,他走到哪裏,閲讀的種子就播到哪裏。李希貴老師説:教育是與讀書聯繫在一起的,書籍是最重要的教育資源。一個學生在他相應的年齡段,如果沒有讀過適合他讀的書,那是人生無法彌補的遺憾。應該讓讀書活動伴隨孩子一生!從“愛書的爺爺”到“連環畫的魅力”、從“每天10分鐘”到“ACT語文教改實驗”,從“千萬不要上語文老師的當”到“文章是流出來的”,最後到“百萬人家競讀書”,字裏行間無不體現着李老師的這種教育思想,我從真正意識到要想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必須要有大量的課外閲讀。讀此書不僅僅是一種享受,更是一種心靈的震撼,還給我帶來了更多的啟迪和思索。很是為其中的先進教育理念、觀點、方法、做法所深深打動與觸動。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3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記錄了作者李希貴幼年教育思想的啟蒙發育——鄉村中學的教學歲月——穿越“雷區”的校長生涯——教育的改革實踐——建設教育強市的追求歷程等各個時期的探索過程和理性思索。

讀此書,不僅可以瞭解一名農村中學教師,成長為全國知名教育家的傳奇人生,而且可以從中窺探當代中國基礎教育風雲變幻、崎嶇坎坷的發展之路,更為重要的是從書中可以汲取如何把握工作規律,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些前沿、新穎而又被實踐證明切實可行的真知灼見。

特別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往昔工作的回憶中,沒有自詡和矯情的誇誇其談;在探索歷程的評價中,沒有文過飾非的`不實之辭;在體驗感悟的歸納中,沒有譁眾取寵的驚人之語。有的只是平實的敍述,客觀的評判和真誠的自勉自勵,從而使任何一個翻閲此書的人,都會有一種恬淡幽遠的儒雅之風撲面而來的感覺;掩卷沉思之後,又都會被書中從平實的字裏行間湧動出的一股股摯愛事業的真誠、改革創新的勇氣、遇挫彌堅的恆心和憧憬未來的豪情,所深深地打動和激盪,從而生髮出只爭朝夕、獻身事業、開拓創新、奮發有為的衝動和慾望,也許這正是此書真正的魅力和價值吧。

《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讀後感4

讀了當代教育家李希貴的《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越來越清楚的是,教育的本質是解放人——包括人的智力和心靈、思維和情感,而不是束縛人、壓抑人、限制人。

一、教育,從平等開始

學生渴望的是平等、公平、公正。教師完全可以向學生道歉,和學生平等地坐下交流,平等的師生關係才是有助於教育成功、有助於學生髮展的師生關係,教育活動應當建立在平等的人際關係框架裏才是真正高效的和有活力的,教師的民主意識對於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才有裨益。

二、把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

教育有時就是這樣奇怪:我們耗盡心血和時間經營的——例如課堂教學中老師苦心孤詣的講解輔導,很快就會被孩子們忘掉,而我們無意播下的種子,卻在孩子生命的原野里長成了一棵大樹,讓他們受益終身。每一位善於思考的老師,都應當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我們究竟該怎樣把這種“有意的”教育和“無意的”教育結合起來。

書中講到學習語文時“讓學生當一當老師”,讓學生把語文課當成自己的自留地,讓學生參與語文教與學的全過程,從備課、講課、疑難問題解答、命題考試、講評,全有學生自己“演戲”。年底考試,語文成績卻非常好!在語文課上試驗的“包產到户”,解決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問題。由此看來,一切的教育都應當從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入手。

我們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老師在課堂上到底有多大作用?語文到底是怎麼學會的?不正是因為沒有了教師“口若懸河”的分析講解,沒有了教師填鴨式的機械訓練,才有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嗎?就像幼兒學走路,的確需要扶持,但決不能一味地扶持,孩子真正學會行走和奔跑,都是在大人鬆開扶持的雙手以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