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精選10篇)

校園5.25K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精選10篇),歡迎大家分享。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精選10篇)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

趁今年暑假有空餘的時間,我又捧起了講述明史的書——《明朝那些事兒》。

這本書開頭主要講述的是自幼是農民出身的朱元璋因為忍受不了元朝的統治,先是出家做了和尚,後被人誣陷説他要起義,被迫投靠了當時的起義隊伍。慢慢的,他在軍事方面的才能漸漸顯露了出來,他先是打敗了其它比他強的起義隊伍,後又經過與元的數十年的征戰。最後趕走了,元朝的皇帝,統一了中國。

中間又講述了朱元璋的改革和明朝的政法。其中,朱元璋建立明朝後便利用胡淮庸這個“導火索”,廢除了丞相制度。又創造了內閣。當初朱元璋只是想把權力歸於君主,可是他錯了,後面的朝代中,任何一個內閣都比丞相還會奪權。

在這本書裏,我看到了一個個嘴臉醜惡的小人,一個個專制奪權的宦官,一個個見利忘義的奸臣,當然,更看到了捨生取義的將領,還有獨守正道的孤膽英雄。讀完了這本書,回過頭來想想,才發現自己從書中看到了好多的改變,人的改變,物的改變,環境的改變……而這些改變都是因“利益”起:兄弟互相殘殺、父子反目成仇、將好好的一代王朝攪和的烏煙瘴氣,不都是因“利益”而起的嗎?

在這本書中,最讓我佩服的人就是鐵鉉。他不過是一個書生,可是在面對朱棣的起義下,唯有他沒有退縮,他前往了前線,找到了那些傷兵,逃兵,並帶領着他們與朱棣展開了抗衡,正是這麼一位普普通通的書生,讓朱棣吃了不少苦頭。看到這裏,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就是這麼普通的書生,就可以在國家危難時挺身而出,這説明他懷有多大的愛國情懷啊!

在這本書的末尾,我看到了一句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是啊,我想鐵鉉正是靠着對國家熱愛的心和隨時準備為國家獻身的信念而活的吧。

我認為,如果我們想要成為像他們那樣的人話,就必須樹立我們人生的目標。只有準確的認識到我們每時每刻應該做什麼,應該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雖然如今我們的國家不需要我們去着想,但是我們必須要為我們的未來着想。就像外國文學家説的那樣“為麪包而活”,意思就是:我們必須為我們自己有的吃而努力。因為一旦我們沒吃的了,就會餓死。不説保衞國家,就連自己的命都沒了,還談何國家?

或許等我們擁有這個信念之後,我們的人生路會越來越順暢的!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2

最初讀《明朝那些事兒》是在表姐夫的家裏上網時,無意中在天涯論壇看到。從此便一發不可收拾,天天追着看連載。後來,當年明月又轉移到新浪博客上連載,我也跟着轉移到新浪。不但自己看,也大量推薦給書友,凡是看過都説好。

一次,我和辦公室一女同事聊天時談到了這本書。她聽完介紹後問:“真有你説得這麼好看嗎?”我忙説:“真的好看,不信我明天拿來給你看一下就知道了。”

次日,當我把第一集遞給她。她面露難色道:“這麼厚呀!我平時最多翻翻《知音》《讀者》,好多年都沒正兒八經看過書了,不曉得看不看得進去喔?”

我説:“沒關係,你先試試蠻。如果覺得不好看,明天還給我就行了。”

結果第二天一上班,她興沖沖的就跑來告訴我:那本書太好看了,她昨晚上吃完飯就一直坐在牀上看,把肚子都笑痛了。後來,她老公實在看不下去了,便一把把書給搶了。還罵她:“啥子書這麼好看喲!你看得這麼蝦,我也來看下。”她説:“正好,我早就想解手了。我先上個廁所,你先慢慢看。”

等她上完廁所回來,發現她老公也坐在牀頭,正看得笑嘻了。結果,夫妻倆乾脆就一起看,硬是把一本書全部看完了才關燈睡覺。

説完,她急着催我:“快把第二集借給我看看。”《明朝那些事兒》一共七冊(後來又出版過九冊版),最大的特點是作者用風趣幽默的筆法來講述正史,因此讓人慾罷不能,笑不絕口。其實,當年明月的年齡和我差不多,但他肚子裏的書卻讀得比我多得多。而且他對社會、對人性、對歷史的認識也比我深刻得多。

他這套書,我前前後後共讀了七遍。第一遍讓人笑,第二遍讓人哭,第三遍、第四遍……第七遍則讓人沉思、反省。誠可謂:受益匪淺!受益匪淺!。

有一次,我在電視上看見記者採訪當年明月。記者問:哪本書對你影響最大?他慢吞吞地説:我小時候在親戚家的書櫃裏看過一套林漢達、曹餘章的《上下五千年》,從此就喜歡上了歷史……(大意)

我一聽,頓時就樂了。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3

今年暑假,我終於讀完了《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

《明朝那些事兒》是作家當年明月創作的一部歷史小説。全書共七冊,主要講述的是明朝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發生的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具體年代和風雲人物為主線,以小説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以及小人物的身平事蹟進行多方面的闡述,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史學鉅著。其中,令我感觸最深的一冊是《萬國來朝》。其中,我最敬佩的是著名的忠臣于謙。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曾任兵部尚書兼太子太保(正一品),世稱於太保。正統十四年(1449)七月,應奸臣王振限制蒙古肉質產品衝擊國內市場,瓦剌首領也先開始了對明朝的進攻。同年,發生土木堡之變,明英宗朱祁鎮被俘獲,于謙力排南遷之議,堅守北平(北京),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力挽狂瀾,列陣北京九門外,大破瓦剌之軍。後派遣楊善説服也先,成功帶回太上皇(朱祁鎮)。最終被石亨等人所殺,結束了自己多彩的一生。

縱觀于謙的身平事蹟,似乎也不是那麼的突出,可他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愛國人士。北京保衞戰中,他主動進攻,以二十二萬軍隊拼死保衞北京城門,斬敵數十萬,使瓦剌潰不成軍,毀於一旦。

于謙也是一位偉大的演説家,可是他也證實了“只説不做事沒有用的”這個道理。古代的雅典雄辯家們口才極好,擅長罵陣,指東喝西,十分威風,但馬其頓的亞歷山大長槍一指,便把他們打得東倒西歪,四散奔逃。

辯論和演講從來不能解決問題,因為這個世界是靠實力説話的。而於謙恰恰做到了這一點,所以,他成功了。

歷史是千百萬人的歷史,是大家的歷史。每個人都有解讀歷史的權利。《明朝那些事兒》是別開生面的,是一種創造。而我們也應該支持這種創造。

去發現更奇妙、更有趣的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4

一口氣讀完《明朝那些事兒六》(簡稱明六),有感而發,不吐不快。

明六主要是寫了張居正死後,萬曆十年(1582)至天啟六年(1626)朝廷中發生的政治、權利爭鬥,邊界的入侵,百姓的生活。主要描寫了東林黨的崛起和覆滅,魏忠賢的陰謀及勢力的擴張,努爾哈赤的強大和對明朝的入侵,最後以袁崇煥領導的艱苦卓絕的寧遠大捷和努爾哈赤的死亡作為結局。

明六已經是才子當年明月的第六部作品了,風格不改,幽默、耍寶、充滿智慧,雖然已經沒有初次拜讀明一的驚豔,沒有其後五部的歎為觀止,但是出於對明朝系列發自肺腑的喜愛,還是對明六充滿讚賞,對作者充滿欽佩。

讀完明六,相比前五部,感覺能讓人記住的可圈可點、才華橫溢、名垂千古的名臣、名將明顯少了,不是作者的寫作枯竭,而是——真的沒有了,明末那些像楊一清、李東陽、徐階、張居正等那些很牛很牛的人死光了,接班人要麼是天資平庸要麼歷練尚淺,況且朝廷面臨前所未有的黑暗:作為老闆的能力太差,奸佞魏忠賢等的素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空前絕後的低。沒有很牛很牛的能力,想在這樣一個亂七八糟、妖風肆虐、黑暗無比的時代明哲保身、肩負重任,幾乎,是不可能的。

天啟年間,太亂。書中的幾句對現實的細節描寫真的讓我毛骨悚然:某財主故意殺人,七品縣官判其死罪,財主找關係,此人是魏忠賢之流,索要一萬兩,財主予之,附加條件因知縣判刑,殺知縣,允。沒有天理了……慶幸自己沒活在那個時候。

雖然沒有可圈可點的人物,還是被一個天資平凡的人感動了——楊漣,他是一個純粹的人,一個偉大的人,一個值得名垂千古、載入史冊的人,當我看到黑暗中死囚楊漣的絕密遺書和絕筆還有素不相識、文化水平不高、道德水平未必好的監獄看守不顧生死、不顧地獄的折磨留存,尋找機會昭示天下的時候,我真的流淚了,我知道不管多殘酷,高尚的操守終能喚醒良知!

閲罷明六,感悟良多,如果是我,出於黑暗的天啟年間,若身居高位,我是選擇尚有操守和良知的東林,還是明哲保身的沉默?面對天啟年間權監魏忠賢不顧家國天下,任人投靠即給官給權的拉攏與誘惑,我想,能直面魏忠賢的東林黨人,即便有很多缺點,也可稱作不朽,因為,他們尚存良知,尚悲天下!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5

在這個寒假裏我讀了兩本書,《明朝那些事兒》(壹)是其中的一本,也是我在這兩本書裏最喜歡的一本書!

《明朝那些事兒》(壹)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和具體人物為主線,並加入了小説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並加入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明朝那些事》(壹)從朱元璋的出身開始寫起,到永樂大帝奪位的靖難之役結束為止,敍述了明朝最堅苦卓絕的開國過程。能成大事者,必有卓越之才。朱元璋的不凡在於他的果敢和謀斷,更在於他卓越的軍事才能和對社會局勢的清醒認識。朱元璋有個座右銘:“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靠着這樣的邏輯,天下一點一點地被他收入囊中。他是成功的,他的邏輯也被很多人信奉着。朱元璋pk陳友諒,誰堪問鼎天下?戰太平、太湖大決戰。卧榻之側埋惡虎,剷除張士誠。徐達、常遇春等不世名將乘勝逐北破北元。更有明朝最大的謎團——永樂奪位、建文失蹤的靖難之役。高潮迭起,欲罷不能。

也許,我們憑藉自己的一己之力永遠無法改變歷史的進程,但是我們可以改變我們自己。在這部書的末尾,我讀到了這麼一句話:什麼是成功?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我們有什麼樣的理想,我們就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力。也許有的人説,是現實太殘酷,使我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原本的理想,但是我想説,正因為現實太殘酷,所以我們更不應該放棄自己的理想!正是因為有它,才使得我們在這徹骨的現實中保有一份温暖,保有一份信念,保有一份不放棄的精神,在支撐着我們一路走下去。

做每一件事,我們都必須要學會冷靜、堅持與果斷。它們會讓你準確地判斷局勢;會讓你在失敗後能重新勇敢地站起來,而不至於崩潰;會讓你從困境中發現機會。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6

我一直都很喜歡中國歷史,也不知道為什麼,大概是想知道我們中華民族能延續至今,成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在世界上獨樹一幟的原因吧。於是,我翻開了《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這個爭議不休的朝代,有人説,它是昏君輩出的年代;也有人説,它是輝煌燦爛的朝代。而我,對於這個最後一個漢族實現大一統的王朝來説,只能稱“大明!

從朱元璋白手起家,消滅一個又一個的敵人,打下天下,到崇禎皇帝朱由檢煤山自縊而亡,幾百年的風雲變幻,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人物與明君昏君,照射了一個時代的興盛與衰敗。

  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明成祖朱棣在國力強盛時期,派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本來的目的是去查找建文帝朱允炆,但出乎意料,雖然找朱允炆的事情落空了,但是大明國威早已讓亞洲甚至歐非都敬佩不已,奉大明王朝,也讓鄭和這個名字響徹世界。康有為説:“鄭和之後,再無鄭和。”這不就是代表了明王朝最強盛時期的表現嗎?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戚家軍作為明朝時期的抗倭機器,其領導人與開創者戚繼光也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他不慕榮利,自主組件軍隊,訓練軍隊,在東南沿海打擊已經幾百年的日本倭寇,百戰無不大捷,稱他為民族英雄毫不為過。

  千古唯此一人

明王朝是少有的幾個真正大權不在皇帝手裏的王朝,像後期的嘉靖皇帝,以及萬曆皇帝,他們不理政務,那又是什麼讓這個風雨飄搖的王朝重現曙光呢?是大臣,是偉大的政治家,靠這些人來維持大明王朝的壽命。若要給這些人排個名,那麼,第一肯定是明朝最偉大的政治家,最有理想的高官——張居正。他如一顆明星照耀着這片神州大陸,讓已近秋末的明朝重現生機。他立志將萬曆皇帝培養成秦始皇,漢武帝那樣的人,立志將大明王朝走向繁榮昌盛,在他的領導下,推行了一條鞭法等許多改革,讓這個王朝立足了腳跟。

明朝還有許許多多令人生畏,動人心絃的故事與人物,在此就不一一列出,我只想説,不管是崇禎想努力改變亡國之君的稱呼,或是嚴嵩想包住自己的'地位,這一切的一切,都已經成為了歷史。而無論什麼樣的時代,總會有無數的風雲人物湧現,或是奸臣,或是英雄,或是皇帝,或是……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7

我是一名六年級的國小生,或許是緣於家庭環境的影響吧,我從小就喜歡歷史。父親收藏的《二十四史》經常被擺在案頭,可學術研究性的歷史總讓我在閲讀時感到有些枯燥乏味。一個偶然的機會,媽媽給我帶回一套書——《明朝那些事兒》,我拿起其中的第一部《洪武大帝》讀了起來。讀着讀着我就被這部書深深地吸引了,我彷彿遇到了久違的知音,一口氣讀完了七部長卷。了那段日子我真是如飢似渴,廢寢忘食,一遍讀完仍然感到意猶未盡,又再讀了一遍。

作者從元末明初的農民軍隊反抗蒙元統治者開始,一直寫到崇禎走向那棵歪脖樹。期間以史料為基礎,以年代與具體人物為寫作背景,有條不紊地記述了從公元1344年到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三百年風風雨雨與是非興衰。

讀了《明朝那些事兒》後,我不僅瞭解了這段歷史,還從這部書幽默風趣背後也讀出了一個道理。在書中出現的,無不是當時風口浪尖上的人物,可他們當中,有死而後已的忠良,也有王振、魏忠賢之類的佞臣。魏忠賢在身後留下千古罵名,為世人所不齒,可他當時卻是風光無限,權傾一時,羨慕、嫉妒者不計其數。然而,當年那位奮起反抗魏忠賢卻被害死的正直大臣楊繼盛,卻為世人所讚歎、仰慕,流芳百世。在當時,楊繼盛不過是階下囚罷了,指不定還有人在嘲笑於他。由此可以看出好人不一定會和徐階、張居正一樣得志,壞人卻常與王振一般猖狂。不要羨慕別人,只要自己沒有錯,身正不怕影子斜,那些詆譭的話,大可不必計較,凡是歷史自有公斷。

通過讀《明朝那些事兒》,我發現作者的文筆也十分了得,文中記述的王侯將相,在他筆下似乎活了:歷盡磨難,矢志不移,終於一統天下的朱元璋;足智多謀的劉伯温;才高八斗、謹慎低調的宋濂;勇猛善戰、忠肝義膽的徐達、常遇春;權傾一時、風光無限,死後卻遺臭萬年的魏忠賢;耿直忠貞,“要留清白在人間的”于謙······“當年明月”將帝王將相的心術、韜略刻畫得惟妙惟肖。讀了這本書,我不僅學到了他們的智慧,還提高了自己的文學素養,一舉多得。

讀《明朝那事兒》令我如飲甘霖,回味無窮,那種感覺真好。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8

《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是當年明月,他以幽默風趣的寫法將明朝的故事生動地寫出。以史料為基礎,再加上一些小説的筆法,對明朝十七帝和其它王公權貴等小人物的命運故事形象寫出。不會讓讀者感到無趣,也不會讓人提不起興趣,在他的筆下,所有人物都像是有血有肉一樣,都帶有着自身的情感。它的第一部寫的是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朱元璋。朱元璋在沒有任何身世背景和其它優勢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一路披荊斬棘最終登上皇位,雖然這一路上註定不會平坦,但他也還是克服了重重困難,取得了成功。朱元最終璋能夠登上皇位,這其中肯定也不止有他部下的能力的一方面,這其中更多的一方面肯定還有他自身的聰明才智。

朱元璋曾經説過這樣一句話“你的就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我覺得這句話特別霸氣,但是還要有能力和資本説出這句話,在後來他也的確有了這個能力和資本。看完朱元璋的故事後,也不禁引發了我的思考。既然朱元璋在那麼艱苦的環境下都能登上皇位,贏得了天下,那麼我們現在在這麼安定的情況下又有什麼資格不去努力呢?

不得不説朱元璋有他自己的野心,如果説他沒有這份野心,也不一定能夠造就現在的他。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説,學習就像是奪取皇位一樣,皇位就是第一名,只有第一名才能登上那個寶座,其他人只能不甘心的看着,卻又無能為力。

所以在平時的時候我們就要認真學習,這樣才能在考試的時候發揮出一個理想的成績,而現在我們也和朱元璋一樣,每個人都盯着那個寶座,稍有懈怠就會被人搶走。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時候也要掌握好學習方法,有效的學到有用的東西,不過現在我們卻不知道有什麼方法是適合我們自己的,但是如果你想找到一個適合自己,又能提高自己成績的方法話,就來我們思考樂吧,思考樂的大門永遠為你敞開!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9

讀完《明朝那些事兒》,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元璋,也只能是朱元璋了。朱元璋在元朝末期出生在一個農民世家,缺乏食物,於是他就去討飯吃,做和尚。但到後來,元朝把朱元璋列為造反成員,以此為藉口來殺朱元璋的一家。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朱元璋這隻打不死的蟑螂就是在這樣險惡的環境下成為一代偉人的。他不得不戰鬥,而在戰鬥中,他學會了冷靜、堅持和果斷。冷靜讓他能夠準確判斷局勢,甚至在失敗後能夠正確總結經驗;而堅持,能讓他在僵持時打破僵局;果斷,讓他能夠從現在的局勢中正確而快速地判斷。這三件“寶物”結合起來就是一道打不破的心理防線,而他就是利用這道防線取得了成功。

做一件事,必須要學會冷靜、堅持和果斷。它們能讓你準確地判斷局勢;讓你在失敗後能重新勇敢地站起來,而不至於崩潰;讓你從困境中發現機會。只要做每一件事都能非常冷靜、堅持和果斷,那麼所有的困難都能迎刃而解,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當年明月把歷史的面貌還原了,把歷史的真相揭開了。他綜合百家史料之所長,成一家明朝歷史集大成者,破解幾百年的史官陷阱,撥開幾百年的政治謎團,挑清幾百年的利益糾紛,把一部政治、權謀、人性和勾心鬥角的王朝歷史以全新的方式走進社會大眾視野,並把歷史通俗化、平民化的趨勢推向高潮這一點是值得推崇的。

不管是中國上下五千年還是世界上下五千年,我們所見到的、所使用的、所體會的、所生活的、所想到的,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般的變化,有一樣東西卻從來沒有變化過,那就是人性。現在説的人性是人類與生俱來的劣根性,比如自私、貪婪、懶惰、慾望、虛榮、虛偽、權謀、妒忌、猜疑、狡詐、圓滑、報復以及趨炎附勢等等,這些東西不但沒有變,反倒愈演愈烈。看看目前社會的種種現象,就可以發現。當然也有光明的一面。正如當年明月説的“我們終究不能超越歷史,因為我們有自己的慾望和缺點。”能改的,叫缺點;不能改的,叫弱點。

朱大皇上小時候沒有宏圖大志,最大的願望只是能夠吃飽飯,娶上個媳婦。一不留神被安排做了皇帝,是他做夢都沒有想到的。從這裏看出,朱皇上小時候也沒有什麼遠大的理想,起碼不如我的遠大。小時候老師教我們要從小立志。看來,立不立志也沒有多大實際的意義。朱皇上從小沒有立下雄志,也並不妨礙他的成功。是他家人的死,是他的飢餓,是他對生活狀況的不滿意,使他改變了人生的軌跡。其實人生的未來,好多時候往往是自己不可預知的,想得過多,往往會束縛了自己,真實感受和體驗人生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看到明朝的吏治,我感覺我們現在要幸福多了。起碼沒有那麼多的殺身危險了。莘莘學子,苦讀八年,通過科舉,混上一官半職,不知道哪一天,趕上皇帝不高興,不知什麼原因,腦袋就搬家了。

小時候在老家,到了夏天,外面的火堆旁,會有大批的飛蛾繞着火堆飛舞。那明亮的火堆,是光明,是希望,是崇高。一批又一批的飛蛾前仆後繼撲進火堆燃燒了自己。這就是追求崇高的代價。而現實中的我們又有哪個人不是像飛蛾一樣地向前衝呢?感謝思想家們告訴了我們生活的真諦——活在當下,活好每一天,要不我們就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0

《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部純粹歷史作品,作者尊重歷史事實,全書以史料《明史》為基礎,並沒有添加為了吸引眼球而杜撰的野史。但作者卻用詼諧的筆調,融入小説的寫法,為我們解讀那些隱藏在歷史背後的真相,讓我們從各種各樣的角度去了解明朝的歷史,呈現給了我們一部精彩好看的歷史畫卷。所以,我在讀這本書時越讀越輕鬆。沒錯,寫得好看的歷史才是最符合大家口味的歷史,《明朝那些事兒》就是以輕鬆愉快的口吻和幽默搞笑的筆調,給大家再現了一個真實的歷史!

這本書儘管是在講述歷史,但它關注更多的是歷史中的人物,以及發生在這些歷史人物身上的故事。在作者筆下,每一位人物都有着他的一種感悟,讓我們看到了不同的人生,或精彩,或悲壯、或落寞,或曲折。

讀史,讀的是別人的故事,修的是自己的心。在感慨前人命運跌宕起伏之際,在看到往事無力迴天之際,我們作為生者,理應有一份奮起直追的信心與決心。不用為自己冠以高大上的宣言,只為證明自己的人生也一樣有價值,自己也能活得跟前人一樣精彩。

《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部好書,是一部好的歷史鉅作。大家如果沒有看過的話,不妨看一看。一起隨着作者去品味歷史,感受中國曾經的波瀾壯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