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白居易《夜雪》閲讀答案及全詩賞析

校園2.07W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我們時常需要做些閲讀題,而與閲讀題如影隨形的則是閲讀答案,通過對照閲讀答案可以有效檢驗我們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一份好的閲讀答案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白居易《夜雪》閲讀答案及全詩賞析,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白居易《夜雪》閲讀答案及全詩賞析

夜雪

白居易

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

【注】①這首五絕作於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時年四十五,因上書論宰相遇刺事被貶江州,任江州司馬。②衾:被子。

1、這首詩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情感?試作簡要分析。

2、詩人寫夜雪,寫法獨特。請就本詩的寫作手法和描寫角度作一簡要分析。

3、簡要説説作者是從哪幾個角度描寫這一場夜雪的景色的。(3分)

4、請分析“時聞折竹聲”一句所包含的意藴。(3分)

解題思路】分析情感注意把握兩點,一是透露情感的關鍵字詞,二是出題者所加的註解。

參考答案

1、抒發了詩人被貶之後的孤寂心情。詩人説“已訝衾枕冷”,一冷字,既是説對天氣的感覺,更是説詩人的心境。尤其“深夜知雪重,時聞折枝聲”,更寫出了詩人徹夜無眠的孤寂心情。

2、寫夜雪,難以正面描寫,所以詩人全從側面着筆。首句着一冷字,從感覺寫雪之大,雪的悄無聲息;次句從視覺寫雪的強烈反光;最後兩句從聽覺寫積雪壓竹枝的聲音,寫雪勢的有增無減。句句寫人,卻又處處寫雪。

3、運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以“衾枕冷”,烘托雪夜之寒;以“窗户明”烘托出已鋪天蓋地,到處是銀白的世界;以“折竹聲’,烘托大雪之厚重。

4、“時聞折竹聲”:①説明雪壓斷了竹竿,極言雪之大之重;②以聲襯靜,烘托出雪夜之靜;③説明詩人徹夜未眠,也暗露出詩人被貶獨居的淒寒、孤苦之情。

【閲讀問題】

1、這首詩是從哪些角度來描寫夜雪的?(3分)

2、從詩歌描寫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樣的心境?(2分)

3、詩人的“知雪重”是從哪幾方面來表現的?

4、論家皆評此詩“看似寫雪,實為寫人。”説説你對此評是怎樣理解的。

5、詩人在詩中寄寓了哪些情感,簡要概述。

【閲讀答案】

1、觸覺、視覺、聽覺

2、感知到作者孤寂淒冷的心境。

3、詩人從感覺“衾枕冷”、視覺“窗户明”、聽覺“折竹聲”三方面來表現雪重(大),三處不着一個“雪”字,這是側面描寫的藝術方法。

4、此評恰當。詩人從“已訝”到“復見”再到“時聞”已度過了一個不眠之夜,這不僅是因為“衾枕冷”,更多的是借“夜雪”抒寫自己的內心感受,暗示謫居潯陽(九江)居住環境的偏僻和孤寂惆悵的心情。

5、謫居的孤寂惆悵之情;徹夜難眠的煎熬之苦;環境偏僻、生活條件簡陋之痛;渴盼朝廷關注,早脱苦海的乞求之心。(共3分,一點1分,答對任意三點得滿分。)

6、這首詩沒有從下面哪個角度來描寫夜雪?

A、觸覺B、視覺C、嗅覺D、聽覺

答案:C

解析:已訝衾枕冷-觸覺

復見窗户明-視覺

時聞折竹聲-聽覺

賞析:

這首五絕作於公元816年(元和十一年)。白居易時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馬。

在大自然眾多的產兒中,雪可謂得天獨厚。她以潔白晶瑩的天賦麗質,裝點關山的神奇本領,贏得古往今來無數詩人的讚美。在令人目不暇接的詠雪篇章中,白居易這首《夜雪》,顯得那麼平凡,既沒有色彩的刻,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凝重古樸,清新淡雅,是一朵別具風采的小花。

這首詩新穎別緻,首要在立意不俗。詠雪詩寫夜雪的不多,這與雪本身的特點有關。雪無聲無嗅,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裏,人的視覺全然失去作用,雪的形象自然無從捕捉。然而,樂於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避開人們通常使用的正面描寫的手法,全用側面烘托,從而生動傳神地寫出一場夜雪來。

“已訝衾枕冷”,先從人的感覺寫起,通過“冷”不僅點出有雪,而且暗示雪大,因為生活經驗證明:初落雪時,空中的寒氣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氣温不會馬上下降,待到雪大,才會加重空氣中的嚴寒。這裏已感衾冷,可見落雪已多時。不僅“冷”是寫雪,“訝”也是在寫雪,人之所以起初渾然不覺,待寒冷襲來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無聲,這就於“寒”之外寫出雪的又一特點。此句扣題很緊,感到“衾枕冷”正説明夜來人已擁衾而卧,從而點出是“夜雪”。“復見窗户明”,從視覺的角度進一步寫夜雪。夜深卻見窗明,正説明雪下得大、積得深,是積雪的強烈反光給暗夜帶來了亮光。以上全用側寫,句句寫人,卻處處點出夜雪。

“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這裏仍用側面描寫,卻變換角度從聽覺寫出。傳來的積雪壓折竹枝的聲音,可知雪勢有增無減。詩人有意選取“折竹”這一細節,托出“重”字,別有情致。“折竹聲”於“夜深”而“時聞”,顯示了冬夜的寂靜,更主要的是寫出了詩人的徹夜無眠;這不只為了“衾枕冷”而已,同時也透露出詩人謫居江州時心情的孤寂。由於詩人是懷着真情實感抒寫自己獨特的感受,才使得這首《夜雪》別具一格,詩意含蓄,韻味悠長。

詩中既沒有色彩的刻畫,也不作姿態的描摹,初看簡直毫不起眼。但細細品味,便會發現它不僅凝重古樸、清新淡雅,而且新穎別緻,立意不俗。試想,雪無聲無味,只能從顏色、形狀、姿態見出分別,而在沉沉夜色裏,雪的形象自然難以捕捉。然而,樂於創新的白居易正是從這一特殊情況出發,依次從觸覺(冷)、視覺(明)、感覺(知)、聽覺(聞)四個層次敍寫,一波數折,曲盡其貌其勢、其情其狀。這首小詩充分體現了詩人通俗易懂、明白曉暢的語言特色。全詩樸實自然,卻韻味十足;詩境平易,而渾成熨貼,無一點安排痕跡,也不假纖巧雕琢,這正是白居易詩歌固有的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