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課堂教育心得體會集錦8篇

當我們經過反思,有了新的啟發時,寫一篇心得體會,記錄下來,這樣可以不斷更新自己的想法。那麼好的心得體會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課堂教育心得體會8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課堂教育心得體會集錦8篇

課堂教育心得體會 篇1

在最近的學習中,使我對高效課堂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我覺得它主要是指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師生的共同進步,是知識和素養的共同提高。

一、我理解的高效課堂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過程配合老師的點撥指導,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益發展。教學高效益就其內涵而言,是指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就其外延而言涵蓋高效的課前精心預習、課堂教學中實踐展示和課後反饋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一般來説,高效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目標達成且正確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會不會學,樂不樂學,核心是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

二、從我們教師的角度來説,高效課堂應做好以下三個條件:一是教師能夠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地確定課堂的三維教學目標,編制科學合理的導學案。二是教學的過程必須是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這種主動參與主要體現在教師能否採取靈活機動的教學策略和評價方式調動和激勵學生

學習的積極性。三是教學中適時指導、監控、反饋、激勵,以多種方式鞏固學生的學習成果,使三維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更高。

三、兩節展示課的啟示。共性的地方:

1,學生素養高,學習過程上的學習參與度高,這就使得學生專注於課堂,能夠保持較高學習興趣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2,評價方式的靈活高效是高效課堂的一個重要指標,即時、靈活的評價同樣起到激勵學習主動性、保持學習興趣的作用。

3,高效課堂應是長期進行的工作,最終形成一種常態的模式。它的預習、展示、反饋都應是高效進行的。

4,高效課堂重視各學科基本素養的落實和訓練。在物理課上對動手實驗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語文課上對聽説讀寫的強化訓練無不突出了這一點。

總之,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更是現今我們課改的主陣地,必須切實的提高教育教學效率。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很多,我們只有理性地認識我們的課堂教學,客觀地面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才能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課前的預習準備、不斷改進課堂結構和教學方法、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外,還有很多很多需要我們去不斷思考與實踐。我們遇到的困難也會不少,碰

到的問題也會很多,把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益作為自己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要我們面對問題和困難,冷靜思考,勇於實踐,善於總結,終會取得高效課堂教學改革的成功

課堂教育心得體會 篇2

在提升課堂品質的過程中,學校應該特別注意,不能把理想課堂和其他工作割裂開來。理想課堂的工作應該成為研發卓越課程工作的根本奠基工作之一;理想課堂的工作也應該成為完美教室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理想課堂工作所遵循的一些原則,也可以成為家校共育活動、大講堂活動等的一些原則。歸根結底,所有的教育之道都是情理相通的。

在學校推動理想課堂這一過程之中,有一些特別的方法,需要我們更有技巧地掌握。

隨時聽課法

在學校應該養成一種習慣,每位教師都認為隨時被人推門聽課是一個正常狀態。

只有在這樣的過程中,更多真實的課堂才能夠被研究者和推動者所掌握。在進行推門聽課的過程中必須要記住,儘量以對課堂的優點進行表彰的方法來開展隨時聽課這一行動;否則,隨時聽課,就會越聽越緊張,越聽越不開心,這種方法就不可能真正持續下去。只有把隨時聽課法變成一種對優點的發現、對成績的讚揚;同時,從暗地裏變成對更多不足的掌握,才能真正讓隨時聽課法贏得人心,才可以更好地堅持下去,並且更真切地推動老師們對理想課堂的認可,以及主動希望改變自己的課堂,提升自己課堂品質的信心和動力。

體系教研法

學校中開展理想課堂的體系教研,和區域開展的專題教研類似,從方式、方法上沒有大的不同,但是,從整體的細節把握上,學校需要進行不同的整體安排。

對於區域來説,推動理想課堂行動,推動的就是全員的教學技藝的提高,但是對於學校來説,人力、時間都不足,而課堂又是平時必須要實戰的場所,這就需要學校在教研中應該結合具體的教學任務,才能有規劃、有目標地完成理想課堂教研。

比如圍繞教材某一單元的主題進行深入地探討,那麼這樣的教研就是集體備課;又比如圍繞着不同的學科進行課堂的教研,那麼這樣的教研就是了解不同學科的工作,推動不同學科進一步的發展;還可以把課堂的各類研修,和平時的其他培訓結合在一起,以公開課的形式,以觀摩課、研討課等不同的目標,進行課堂細節的打磨。

在這樣的前提下,才可以把理想課堂做得高效,同時把日常的備課也變得高效。這樣兩相結合,真正參與教研、參與理想課堂研討的教師,在備課中可以少花力氣,那麼每個人都會以一種更好的心態投入到工作中;也只有這樣顧及到一線老師具體的工作負擔,才可以協助他們節約精力,才能更好地促進一線的教學工作。

師徒結對法

傳統中的師徒結對,現在很多學校已經很少採用了。

從教育來説,師徒結對這樣共同成長的方式,有着特殊的價值和意義。在這樣人和人之間的互動之中,好的師徒結對,不僅僅是師傅對徒弟傳、幫、帶的過程,也是師德的傳播,是一種完整的教育的濡染,當然,也就會在理想課堂的工作中更能體現出來。因為師徒結對,意味着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更專注地一對一地進行溝通交流。師傅和徒弟互相進入彼此的課堂,甚至共同用大教室來上兩個班學生的課,彼此觀摩、互相提醒、共同研究的過程,就會成為在工作之中潤物無聲的提高,並且因為雙方互相能夠進入課堂,也就能夠更深入地發現課堂之中的問題。尤其是在教學經驗這一層面上,教師互相之間傳授的經驗,雖然不見得有着高超的理論,但往往是對當下最為有效的。

需要特別注意,在這樣的過程之中,不能簡單地把師徒結對變成一個封閉式的師徒小團體,而應該把這樣的制度變成常態,師徒和師徒之間也應該互相進行交流,不僅可以讓徒弟互相競爭、師傅互相競爭,而且應該在不同時期讓同一個徒弟拜不同師傅、同一師傅收不同徒弟,從而以多種力量更好落實師徒結對這種形式,把傳統的關係轉化為現代關係,讓教師中的師徒也能教學相長、彼此成長,從而推動理想課堂的效果最大化、最快化。

個案微研法

在生活之中,常常會遇到一些突發的教育事件,這樣的事件發生在課堂上,常常會給課堂教與學帶來干擾,這是困擾老師最大的問題。

這些突發的問題,雖然形式上是突發,但是形成卻有漫長而複雜的原因。老師在課堂上解決了這一次,未必就不會再發生下一次。

所以,在理想課堂的推動中,特別推薦用個案微教研的方式,圍繞課堂上突發的狀況,進行15分鐘到30分鐘內的,尤其是以年級為單位、以辦公室為場地的一種理想課堂教研方式。

這樣的教研,短平快、直接、針對性強,在積累之後會形成對相關問題的深刻洞察。與此同時,給老師如何處理課堂問題提供了更多借鑑之處,能在當下拿來就用,是一種特別受老師喜愛的方法。

辯論爭鳴法

理想課堂的推動中,一方面要注重傳、幫、帶,注重老教師的豐富經驗;另外一方面更要注重正確理念是否在課堂中得到貫徹和落實。

必須特別強調,正確的理念,未必就是最新提出來的,而是指真正正確的理念。因此,正確的理念可能會在新教師的心中,也可能會在老教師的心中。

在教學中有着不同的理念,就會產生不同的做法。但理念的產生是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而理念的落實也是無意識中進行,對理念的修訂也就變得格外艱難。因為一旦要扭轉一個人的觀念,必須要這個人自己從內心產生認識。如果我們在工作中生硬地去扭轉一種觀念,勢必會引發對方的反感,不可能真正地取得好的效果。即使一位老師表面上説出認同的話,可是當老師走進教室關上門的時候,一個人在行動中,一般不可能做出自己不認可的事。

推行的理想課堂“辯論爭鳴法”,就是組織辯論甚至辯論賽,對有關問題進行爭鳴。具體做法是通過具體的教學案例,要麼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要麼是在教育書籍中所記錄的,圍繞這些案例進行不同教學方法、課堂如何開展討論。在這樣的討論中,大家各抒己見,百家爭鳴,通過集體的力量、智慧的碰撞,最終贏得更多的認同。這樣一次又一次、一人又一人的交流和傳播,將會從根本上改變一羣人的理念。

這種辦法雖然見效並不明顯,卻是一個真正能夠落實到根本的方法。如果一所學校要想真正長久的推進正確的課堂改革,必須推行正確理念的紮根。因此,以“辯論爭鳴法”構建理想課堂,是一個必須努力的方向。通過這個方法,緩慢而徹底地改變陳舊的、錯誤的教育教學理念,最終將會讓全員堅定而全面地把正確的方式方法,運用到日常的課堂中。

自評反思法

課堂,是師生的舞台。每位教師每天都會走上自己職業的舞台。那麼每一堂課,不僅僅是學生的課堂,更是教師的生命綻放的一段時光。在這段時光裏,教師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就像是大海中的一朵又一朵浪花,如果不及時記錄,那麼水花就迅速消散在水中,根本無法留下任何印記。

採用“自評反思法”,請老師們每天選擇課堂上的一個小點進行一次自評反思。自評反思不用長,兩三百字、甚至一條微博140個字就夠了。每天對於課堂上的內容進行反思,積累之後再在教師之間進行互相溝通、互相探討,收穫會更大。

長久的反思和積累,就可以把更多的教育智慧集中起來,把更多的教育難題也集中起來,對智慧進行分享,對難題集體攻關。無論是有針對性的問題還是普遍存在的問題,在集中羣體力量時,都會超過個體的力量,增進解決的可能。

對於一所學校的管理者來説,還應該意識到:一旦是在課堂上普遍發生的問題,就是該校教育之中存在的漏洞。從這一角度來講,“自評反思法”也是請老師在自己的實踐中,為學校更敏鋭地發現更多問題,更積極地承擔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案打磨法

理想課堂之所以難推動,是因為每一次推動的時候都意味着真刀實槍——每一節課都需要時間、都需要人員。

所以,綜合以上種種提高方法之外,還有一種“教案研討法”:寫出合適的教案,就等於用大腦已經上過一次課,通過對不同的教案進行共同推敲修改,就是一種理想課堂的研討方法。

在生活之中,這本身就是一種常見的方法。可是,這個常見的方法,常常做,卻不見得會產生如期的效果。

因此,真正在實施理想課堂的“教案研討法”的時,要注意兩大原則:教案要少,研討要透。

第一,教案要少,指的是數量要少。每一次備課都應該結合着具體的工作來進行;同時,教案的書寫一定不能把它變成一種工作的常態。用於提供研討的教案,是比一般的教案更為深入,不僅僅能夠有自己的做法,更能夠提供做法背後的理論支撐,最起碼是自己如何思考的、如何行動的原因。要求老師提供這樣的教案,就不能在數量上有更多的要求,不可以一次要求寫出很多的教案,而應該留有很長的、足夠的時間,供老師們進行打磨。

第二,研討要透,指的是要有深度。在研討之中,圍繞着一個教案,一定要有耐心,一定要夠細心,一定要很全面。只有不放過每一個問題,真正地圍繞着這個教案方方面面的問題,不僅僅指出問題的現象,更能深入分析討論問題的原因,且把問題真正地從宏觀背景到具體人物都條分縷析,還能結合着這些分析,舉一反三地舉出其他的例子進行佐證,才能真正舉一反三,通過一個教案學習更多教案,最起碼是學習到上某一類課所需要的方法和技巧。只有這樣,才能在深入的過程中保證了品質,也保證了熱情。所以,建議類似的研討最多一個月舉行一次,正常情況下一個學期進行兩次即可。

課堂教育心得體會 篇3

最近孫儷主演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熱播,劇中女主周瑩在吳家長輩眼裏就是一個大逆不道者,不夠恪守婦道,不會像個大家閨秀一樣説話做事,但在今天我們現代人看來,周瑩則是一位積極向上,自強自立的企業家。

我們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被潛移默化地灌輸了一些價值觀,我們傾向於用自己的判斷去衡量他人,作為老師,衡量好學生的標準可能更多的是:聽話,成績好,而生長在一定環境中的人自然也是接受了他周圍的價值觀。

初見小浣熊,他還是一個剛上四年級的孩子,然而人小鬼大,可謂會察言觀色,行為放蕩不羈。第一節語文課,走進教室,小浣熊抱着一堆零食在那裏吧啦吧啦地吃得津津有味。

我淡淡地對他説,要上課了把吃的收起來,他看了我一眼,繼續若無其事地吃着冰激凌,“東西放一邊,等會休息時再吃。”我又強調了一遍,誰知道小傢伙像一隻彈跳起來的小皮球,氣鼓鼓地走到垃圾桶旁邊,狠狠地把東西扔了進去,然後像一隻被激怒的小野獸一般對我嘶喊着,“是你,你把我冰激凌給扔了!我恨你!”接着跑到位子上,趴在座位上哭了起來,留下在旁邊一頭霧水的我。

迅速冷靜下來,以自己的經驗判斷,這分明就是一個不講道理沒規矩的“小惡霸”,對付他是不能心慈手軟的,於是我也便煞有其事地給他講道理,説了五分鐘都不見效,擔心會影響上課進程,只能去門外搬救兵,向小浣熊的媽媽説明情況。

小浣熊的媽媽聽了後,怒火朝天地走進教室,劈頭蓋臉地一路用方言罵着,一邊揪着他的耳朵往外拖,小浣熊就像一隻樹懶一樣死死地趴在桌子上,媽媽那嬌小的身材根本拉不動他,一直罵到口乾舌燥也毫無作用。見狀,我只能苦笑着勸他的媽媽,還是交給我吧,您去門口歇着,“XX,你不上課,回家去關起來,晚上讓你爹打你!”媽媽氣鼓鼓地走了,留下一臉無奈的我。

瞬間,秒懂自己的説教為什麼半分作用都沒有,跟小浣熊的老媽叫罵比起來,我的批評簡直是給他撓撓癢,於是,我只能妥協了,“咦?你看這兒是什麼?好奇怪啊,好好笑啊。”三十秒後,小浣熊終於抬起了他的頭,看着牆上的漫畫,發出哈哈的傻笑。

我白了他一眼,“原來,你是在裝哭,故意拖延時間,是吧?”小浣熊揉揉眼睛換了一副孩子的腔調,揪着嘴巴説:“我討厭語文!我不想上補習班!我媽非要我來的。”聽了他的訴説,明白瞭如果要和他友好地相處下去,只能用給他帶來樂趣的方式進行上課了,pop少兒的教室裏安排了各種有意思的上課小道具,東西南北的小魔方,畫着卡通畫的小鼓……於是,小浣熊終於可以在玩耍的情況下學習了。

從此,每週,老師們給小浣熊上課,變成了一場鬥智鬥勇的戰爭,個性化的教室太小,關不住喜歡上竄下跳的他。於是,經常見到老師緊緊跟在他後面,把突然跑出去的他拖回來。終於下課了,這個時候,他便探頭探腦地在教學區裏晃盪,有時候還會莫名其妙地爆粗口,然後若無其事地笑着。

之後的交流中,才明白在小浣熊的世界裏,天不怕地不怕,隨心所欲罵人是他自我炫耀的資本。小浣熊行為舉止放蕩不羈,但內心實際上很善良的,依然保留着兒童的天真,他只是一個被家長寵壞了的孩子。例如,上課吃東西這件事情,他的媽媽只是一邊偶爾罵罵他不準吃,一邊又大包小包地在上課的時候給他送過來,擔心孩子吃不到東西餓着了。其實,作為一個孩子,小浣熊還不能完全分清什麼對錯,他只知道用自己從周圍環境習得的方式來滿足自我的需求,內心依然是細膩敏感的心。有一次,他因為不聽話,剛被英語老師罵過,我又接着教訓了他,結果他哇啦一聲委屈地哭了起來,説道:“我討厭你們,你們總是把我和其他學生比!”

我看着他,“我從來沒有這樣對你説過。”

“哦,那是英語老師説的。”

“男子漢,哭什麼?”

接着他就把自己內心受到的委屈,自己在家裏的遭遇吐露了出來,經過一番溝通,才明白了小浣熊為什麼人小鬼大。過早接收外界成人世界的不良信息,而且毫無保留地面對着家中的負面情緒,讓他在處理自己的內心負面情緒的時候,只能通過模仿大人做法的方式來解決。

三年多的時光在每週一次的課堂中流逝,小浣熊的變化是點點滴滴的,身高在不知不覺間從只到我胸口,變成了比我還高一點,行為的變化卻是在某個瞬間突然出現。

今年秋季開學,小浣熊要上七年級了。本學期第一次課堂上,他居然乖巧地坐着,上課的時候不停地向我保證以後都會認真聽講,只求我繼續教他,我半信半疑地看着他。最後,兩個小時的課程,小浣熊居然真的做到了自己的承諾,哪怕讓他動筆答題的時候,他都沒有流露出太多反抗的情緒。一節課,反而是我在心裏默默感歎,這是我認識的小浣熊嗎?

是外界的壓力,以及潛移默化的教導,讓小浣熊有了巨大的改變,“竹子”的生長悄無聲息,然而標誌性的節點卻是在某個時間段發生的。小浣熊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並沒有自己的鑑別力,所以他幾乎毫無保留地接受了外界給他的信息,這導致他養成了一些不好的習慣,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他具有了自己的判斷力,懂得在周圍接受的信息中去選擇自己需求的內容,從而讓自己更好地成長。

成長的過程是漫長的,而且會有反覆性,但用心養育,當花朵綻放的時候,才會覺得格外的美麗。改變一個人原本就非易事,教育一個孩子需要耐心、陪伴、鼓勵等等,時間會帶來改變,最終看見花開。

課堂教育心得體會 篇4

道德標準:教人做人,使人向善,使人向上。在道德經裏,“道”即天道,即自然規律;“德”即人德,即人的行為準則。從事於道者同於道,從事於德者同於德。

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育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

道德課堂:新課程背景下的一種高品質課堂形態。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教育者秉承道德的準則,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教育教學規律,使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愉快和幸福,得到學業與身心全面發展。道德課堂是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家園。

課堂道德:課堂上,讓學生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同時獲得向善向上的情感體驗和心靈感悟,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和精神成長,就是最大的課堂道德。

道德課堂的本質:“養魚養水,養樹養根,養人養心”。構建道德課堂就是在養心,是在養我們教育者的心,也是在養學生的心。

課堂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養成;讓學習成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和豐富的人生體驗;讓學科知識增長的過程成為學生人格健全和發展的過程。

我的認識:我最初對“道德”的認識是一種社會意識形態裏的道德,即做人要講道德。但田局長在道德課堂裏的“道德”則是兩層意思,即“道”是規律、教育教學規律,這就是説,我們的教學一定要符合教育規律,否則,我們的教學註定是要失敗的。德是我們的最高境界的目標,是我們常説的三維目標。

如果讓課堂教學回到“先學後教”的秩序上來,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習成為學生自己的`事情,然後根據學生的學而教,對學再創造,這真是教育領域的一次重大創新,為此,我們將不懈努力,構建道德課堂,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和精神成長,師生共同發展、共同成長。

課堂教育心得體會 篇5

隨着新課改的逐漸深入,我校由點到面開始全面實施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對我而言,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只有一年的時間。剛開始,我也非常茫然,編制導學案不知從何下手,教材內容不知如何取捨,每上完一節課,總覺得心裏不是很踏實。但一年下來,我感觸頗深。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要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必須重視課堂教學,聚焦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必須實施有效課堂教學。下面我談談一年來自己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的幾點感受:

一、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強大的動力。興趣是一個人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巨大動力。沒有興趣,學生動也不動,就更談不上互動了。因此,學生學習的興趣是實現師生互動的前提。它可以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充滿自信,主動探索,勇於創新,積極參與。我們做了一節示範課,沒有華麗的"裝飾"進一步創設英語環境,比如:課前唱一支英語歌等,老師和學生共同打着節拍唱着歡快的英文歌曲,複習舊知,又使學生輕鬆、愉快地走向新知。而不是和學生逗趣。課堂中應該進一步激勵、鼓勵學生大膽開口説英語,培養學生自信心,達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培養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

二、營造良好的師生關係,創設寬鬆的課堂氛圍

英語高效課堂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課堂的學習氣氛活躍,師生合作,交流的方式靈活,表現學生個性和差異的機會要多。比如在各個小組的展示過程中,幾乎小組每個同學的積極性都要調動起來,本小組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個性和能力,小組成員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內容。這樣使每一個學生在交流學習與合作學習中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事實也證明,協調合作的師生關係無疑能為達到共同的教學目標產生促進作用。更重要的,這種交往還可以使人和人之間的合作精神得以增強。

三、對學生的思維活動要及時點撥,師生"互動"

學生思維的活動是開放的,多維的,甚至有些時候是天馬行空的。老師應多表揚積極思考提出問題的學生,鼓勵學生積極思維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同時,老師還要把握好師生互動的方向,及時點撥,使得整個課堂師生互動在有序、有節、適當的範圍內進行。學生在遇到疑難、把握不準時,教師及時指點思考分析的途徑,撥通知識理解上的關卡,化難為易,使學生的研討活動得以繼續進行。適時點撥還包括在學生思維誤入歧途時,教師迅速捕捉,作為新的教學內容,憑機智的點撥把學生的思維引導到正確的軌道上來。

四、鼓勵學生相互質疑

傳統的教學提問有如下特點:教師問,學生答,問題環環相扣,步步深入,答案明確唯一,最終以學生解答教師的所有問題為教學的歸宿。相對於傳統的教學提問而言,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鼓勵學生全程質疑,在課堂真實問題動態生成的過程中,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決問題,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要始終採取積極鼓勵的態度、引導學生質疑。不僅要讓學生解決"是什麼"、"在什麼地方"、"什麼時候"等問題,更要鼓勵學生解決"為什麼"的問題。

通過進一步的學習,特別是這次學習讓我認識到互動的課堂是開放的、真實的、多維的,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文本的多元的對話,是充滿生命活力、充滿智慧與挑戰的課堂,我們要於創造條件把握關鍵,提高我們的課堂效率,使我們的互動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成長的樂園。只要教師精心設計,廣博收集,周密組織,備好教材,備好學生,互動式教學就會開展的有聲有色,高效有序。

課堂教育心得體會 篇6

(一) 高度重視前備課。

所謂前備課,這是我自創的詞,實際上指的是參加集體備課前的獨立備課。時下集體備課盛行,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如果一個職初教師只靠着集體備課而教學,很顯然是本末倒置,會嚴重阻礙自身專業的進步。

語文備課有其特殊性,既需要教學設計,更需要解讀文本。解讀文本是設計課堂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我們在拿到一篇課文的時候,首先應該認真研讀課文,讀出自己的理解和困惑;然後再借助相關資料深度解讀文本,將文本讀懂、讀透。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也應該注重自己的獨立思考,而不能完全“借鑑”他人的案例。即使是名家的課堂實錄,也不一定就完全適合我們自己的課堂,切不可拿來就用。只有經過了自己獨立的思考,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文本解讀能力和課堂設計能力,也才有可能真正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和風格。

有了自己比較深入的“前備課”,再去參加集體備課,將自己的想法和同行交流乃至碰撞,這樣的集體備課才能真正形成集體的智慧,每一個成員也才能真正有所收穫。

(二) 客觀看待公開課

時下教育界對公開課的評價,負面的居多,認為公開課是“做”出來的,不符合日常教學的實際。我認為,這樣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並不全面,也不客觀。公開課本就不同於日常課堂,對教師而言,它代表着教師個人的最高水平,展示了教師的最佳風采,我們不能要求每一節家常課上成公開課的水平,同樣也不能接受一節眾人觀摩的公開課過於家常而喪失了觀摩價值和研究價值。

對職初教師而言,“打磨”一節成功的公開課是一個非常有利於專業水平提升的過程。結合我自身的經歷,我認為公開課最能鍛鍊人,成就人:它能鍛鍊一個人的“膽量”,這對職初教師而言至關重要;備課的過程不斷考驗着一個人的耐心和精益求精的信念;課後接受多位同行的批評和建議,能拓展教師的視野,更新教學的理念;成功地開設一節公開課,能夠讓教師獲得成就感,獲得一定範圍內的認可,這對職初教師而言是莫大的鼓勵和動力。

音樂家的作品是一首首廣為傳唱的曲子,文學家的作品是一篇篇大受歡迎的小説,那麼,教師的作品是一堂堂精彩的公開課,又有何不可?

(三)樂於參加聽評課

上好課是每一個教師最重要的任務,也是教師專業發展最重要的目標。為了上好課,我們不僅要多讀書多思考,還要樂於參加聽評課,多向身邊的老教師學習,多向名師大家學習。

關於聽課,我認為職初教師首先要走出“聽一課,上一課”的誤區。如果聽課僅僅是為了模仿,那麼提高將會變得非常緩慢。我們在走進其他教師的課堂之前,也需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熟悉文本,要有一個初步的教學設想。聽課時我們應該多問幾個為什麼,思考授課教師的設計意圖。聽課不僅僅關注教師的教,還應該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情況。總而言之,作為職初教師去聽課,決不能把自己當成課堂裏的一個學生,也不能把自己當成一個速記員,而應該努力學習課堂觀察的專業知識,從別人的課堂裏吸取經驗和教訓,為我所用,促進自身課堂教學水平的提升。

聽課之後,職初教師應該勇於參加評課,説出自己的思考和困惑,和授課教師、聽課教師進行充分的交流。在我們的教育界,還存在着比較嚴重的論資排輩現象,每次公開課後進行評課,説話機會較多的一般是資深教師,而職初教師往往只能充當一個聆聽者。在這種情況下,職初教師應該要有較強的參與意識,主動發言,主動求教。我們相信,每一個資深教師都樂於幫助年輕教師解疑答惑,樂於對年輕教師不成熟甚至不正確的想法進行提點,提出建議。長此以往,職初教師在課堂教學領域會越來越成熟,在一定範圍內的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大,這將為自身的專業發展搭建更高的平台。

課堂教育心得體會 篇7

前一個月複習文言文,進行到八年級的大篇目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時,遇到一件小事。下課回辦公室的路上,一個學生攔住了我的去路,説自己在做課外資料時遇到了問題。我低頭看題,是關於“泉香而酒洌”的釋義。孩子答的是:“泉水透着芳香而酒色清澈。”補課班老師在“芳香”和“清澈”上各打了一個叉。我不解,孩子告訴説:正確答案是“泉水清澈而酒味芬芳”,並轉述老師的解釋,説這是文言中常用的詞序顛倒法。

我立刻疑惑了。歐陽修明明是説“泉香而酒洌”,為什麼偏要解釋成“泉洌而酒香”?或者我們相信別一種説法,歐陽修原來寫的不過是“泉清而酒洌”,是蘇軾大筆一揮改成了“泉香而酒洌”。那麼,蘇軾為什麼這樣改,而我們既然接受這改動,認為它比“泉清而酒洌”、“泉洌而酒香”好,在解釋的時候,為什麼又認定“泉水清澈而酒味芬芳”才是對的呢?

認為“泉水清澈而酒味芬芳”為正確,理由大概是泉沒有香味。然而泉真的不能有香嗎?以科學思維的觀點看,大概確是如此的。然而以文學思維的眼光,則泉有香味並不是什麼特例。不但泉可以有香,花還能鬧——所謂“紅杏枝頭春意鬧”,山、月也會冷——所謂“淮南皓月冷千山”,太陽也可聽得聲音——所謂“羲和敲日玻璃聲”,聲音也可有形而圓——所謂“嚦嚦鶯歌溜的圓”。這就通感吧:感覺之間的混而相通,在一種感覺印象中交錯着別一種感覺印象。通感的心理基礎在於人的感覺本來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也就是説,在感覺的世界裏,它們其實是一個渾然的整體,統攝於一個統一的、全體的人。因此,通感其實是一種很普遍的心理經驗,所以顏色有冷暖之分,聲音也有明暗之別。

只是可能在文學中,通感的表現更精微、新奇、獨特。只有在科學的、分析的態度中,人的各種感覺才分裂為彼此隔絕、互不相關的領地。正是因為科學的“分而治之”的態度,破壞、瓦解了人之為人的統一感,把一個統一的、整體的人分析為許多彼此隔絕、排斥、分裂的人的碎片。

文學的目的之一,就是通過感性的解放、重整、醒覺,重新恢復人之為人的統一感。歐陽修所説的“釀泉人”,地處“野芳發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陰”的地方,那麼野芳的幽香不就是泉水的幽香嗎?怎麼能説泉無香?“釀泉為酒”,酒既有香,泉又怎可無香?這是感覺的、感性的思維方式,也是全體、整體的思維方式,也是文學的思維方式。

《醉翁亭記》是抒情的文學,不是科學的説明。所以,我們讀它,首先以感覺、感性的方法領悟它、感受它、喜愛它,而不應該僅僅以科學的、邏輯的方法説明它、分析它、解剖它。

我在語文路上走的時間並不長,拿不準是否真的有文言翻譯中的“詞序顛倒法”,如果真有,我淺白的以為語法的這種設置在這裏是不適用的。事實上,如果真要從語法上為之解,能不能説“泉香而酒洌”也應該是互文——“泉香而酒洌”者,泉又清又香,酒也又清又香也——所以,仍然不能迴避泉是不是香的問題。

教語文第八年,我才開始嘗試以教育敍事的方式思考和整理這些錯位的問題,可能確實比其他許多老師晚了許多也淺了許多,但我也確實略略想了如下問題:

1、語文課缺少魅力,效果不佳是初高中孩子,尤其是畢業班的孩子的共識,視語文為一門尷尬的學科,是為了什麼?

2、語文課,理應有人文教育乃至倫理教育的功能,但是這裏的人文功能、倫理功能是不是都應該作最廣泛意義的理解?我以為,語文課的人文性,其着眼點在通過開發學生的感受力,特別是對於語言的感受力,養成正確的趣味,從而激發出學生身上美好的人性。

3、科學思維在語文課堂上的大行其道,是不是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文學趣味的普遍墮落?每年到頒發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中國人總少不了抱怨一回,疑心人家歧視我們。然而,回頭檢視一下我們自己的語文課堂,語文思維的缺失,是不是讓我們錯過了許多文學感悟力很好的孩子?

前些年,許多語文人在一起研究“在希望的田野上”這個歌名是不是正確,我們的語文課堂,某種程度來説,一直在延續這個問題的講解。我還是希望,自己作為老師,能夠在語文課堂為學生保留那美好的一刻,那作為一個整體的人充溢着豐盈而統一的感受力的一刻,哪怕它短暫、哪怕它轉瞬即逝——因為,除了在語文課堂,這樣的一刻已經毫無容身之地。

課堂教育心得體會 篇8

追求課堂教學的高效率,是每一個老師不斷追求的目標,它是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是師生完美配合的結晶。構建高效課堂兩個核心因素是學生和教師。課堂是否高效,就要看學生和教師是否在課堂上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學生的發展是高效課堂的核心目標,而教師的發展是學生髮展的有力保障。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主陣地,是實現高效的核心所在。課堂中的流程優化、時間操控、學生主體的發揮等是我們能否實現高效的依託。

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高效性是指在常態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的引領和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高效發展就其內涵而言,是指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協調發展。就其外延而言涵蓋高效的課前精心準備、返歸教學本質的課堂教學中實施和教師課後的反思與研究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超常收穫,有超常提高,有超常進步。具體表現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一般來説,高效課堂效益評價主要標準是,學生思維活躍,語

言表達正確、流利、有感情,課堂充滿激情,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目標達成且正確率在90%以上。前提是看學生是否願意學、會不會學,樂不樂學,核心是教學三維目標的達成。

俗話説:“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準備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合理設計教學活動。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於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還要設計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再根據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實際需要製作好教學所必須的教具或課件、學生操作的學具等。

總之,課堂是我們教學的主陣地,要切實的提高教育教學效率,課堂就是我們的主戰場。影響課堂效率的因素很多,但課堂教學因素佔了相當的比例,我們只有理性地認識我們的課堂教學,客觀地面對我們的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才能不斷改進我們的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有很多,除了課前的周密準備、課堂求真務實、不斷改進教學結構和和教學方法、營造和諧教學氛圍外,還有很多需要我們去思考去實踐。只要我們面對問題和困難,冷靜思考,勇於實踐,善於總結,一定會探索出高效課堂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