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心得體會

心理健康學習心得

當我們有一些感想時,往往會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那麼好的心得體會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學習心得,歡迎閲讀與收藏。

心理健康學習心得

心理健康學習心得1

一直以來,很是關注孩子們的心理活動,意在教育中滲透心理輔導。甚至一直告誡自己,成為孩子們的一道光,點燃孩子們的一片天空,讓他們也成為一道光~正直、向上、有活力、有激情。聽了張佩老師《提高抗挫折能力,打造孩子"成長型思維"》後,確實為我開啟了一扇門!

三年的疫情,讓很多人自以為參透了人生,沒有學會克服困難,反而學會了找到各種理由躺平。我們的孩子也是如此!怎樣讓孩子們面對挫折和打擊,能夠積極和理性地認識自己,成了橫在我們心中的一道坎。但凡有點責任心的班主任都會試圖想盡辦法提高孩子們的抗挫能力,甚至想着把暫時落後的學生,如何通過努力逆襲!

我也曾經躬行之,但總是有行動,也有一些效果,但卻找不到理論的根據!張佩老師講到的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兩個概念,以及針對這兩種概念提出的.教育者應該具備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讓我茅塞頓開!原來,我們壓根就給了孩子們一種固定性的思維,卻沒有全力以赴開啟他們的成長型思維!我們給了他們一種模式化的認識,卻沒有認識到他們也有可能在我們的循循善誘下也能通過努力改變現狀;我們給了他們太多的自以為鼓勵的話,實際上卻把他們引入了歧途;我們只是看到了他們的現在,卻沒有積極主動地採取一些正確的方法和措施,幫助他們改變這種事實!

張佩老師娓娓道來,給我們指明瞭前進的方向和具體的方法。讓我們也多多走心,多讀一些心理學書籍,採用更好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我想,我們的教育不僅僅有了温度,更有了高度!我想,當我們擁有了強大的理論武裝,我們一定能成為一個智慧的且幸福的班主任了!

心理健康學習心得2

時代的發展,對人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今社會不僅要求我們具有健康的身體,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以下是我學習後的一些心得:

一、教師自己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過一線的教學經歷,我深深的體會到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周邊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體實施者。一個成功的.教師,除了要有淵博的學識和優良的教學技能,還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師的言行對學生有很大影響,特別是對低年級學生更是如此,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者——什麼都懂;是能者——什麼都會;是聖者——不會犯錯;是權威者——具有比父母還高的權威力量。教師的衣着舉止,言談風度,以及待人接物等,都會使學生受到深刻的影響。人格健全的教師,能在課堂中創造一種和諧與温馨的氣氛,使學生如沐春風,輕鬆愉快。教師完善的心理素質和人格,是構成良好師生關係的基礎,是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發點和首要原則。通過學習,我也知道了教師要善於做好自身的心理調節及保健工作,瞭解自我,辯證地看待自己的優缺點;學習心理衞生知識和心理健康知識,掌握心理調節的方法,學會緩解心理壓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調整情緒,保持心理的平衡;善於選擇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處理問題,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樂於為工作奉獻,併合理安排時間,張弛有度;培養多種興趣與愛好,陶冶情操,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盡。因此,教師可以試着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餚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二、經常關注特殊學生的心理輔導

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對待問題學生更應該盡心盡責,遇到問題學生怎麼辦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體的作用,在寬鬆平等的班級氛圍中,加強對學生心理的團體輔導,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充分發揮班隊活動課的集體心理輔導效應。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有側重地選擇團體輔導的主題。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採用講座法、認識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為訓練等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內在動機,並在活動中得到領悟。通過一系列的團體輔導活動,不僅讓全體學生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也拉近了同學間、師生間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係。在考慮學生一般心理規律的同時,也要對暴露出來的個別學生的個別心理問題進行疏導幫助。在對學生的個別輔導中,我一方面通過心理輔導室兼職心理教師的個別諮詢輔導,另一方面也進行了個別談心與輔導,打通教師和學生的心理通道,及時瞭解學生的真實思想,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

總之,教學的目的就是教書育人。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氣質、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質將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薰陶與教化作用,真正做到為人師表。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

心理健康學習心得3

在人體的生理變化過程中,青春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生理變化時期。本學期,我校認真的貫徹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要求,有計劃地在國小高年級學生中開展生理衞生教育和青春期教育,嚴格按照年初制定的教育活動精心組織。全體教師高度認識,積極配合,通過課堂、板報、講座、參觀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活動,提高了學生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衞生知識,使學生能科學的面對青春期自身的各種變化。健康的渡過青春期初期階段,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工作,為學生掌握健康知識,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學校各項工作健康的開展奠定了基礎。現將我校本學年度開展的青春期教育工作做總結如下:

一、基本原則

1、根據國小生身心發展特點和認知規律,有針對性的實施教育。我校根據國小高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年齡特點,認知水平等適時對20xx年級學生進行青春早期生理、心理、衞生等知識教育,教師針對學生所遇到的或不可能遇到的問題及時的實施針對性教育。

2、用科學的態度、科學的方法向國小生傳輸科學的知識。正確認識什麼是青春期,青春期有何特徵等。讓學生認識到青春期不僅要關心自己的健康,並且要學會正確與別人相處。培養學用科學的精神和態度對待自身所遇到的各種有關青春期健康的問題。

3、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學生的參與,以此來反饋學生的認識,有問題的教師及時給予幫助及解決,讓學生健康的成長。

二、組織教育

本學年,我校各自其責,精心安排,使此項教育工作落到實處,收到顯效。嚴格按照上級要求,開足開齊課程,教育因人而異,內容安排科學合理,教學管理嚴格,教育工作不走形式,認真開展青春期教育教研活動,提高教師教育水平。

國小高年級階段,組織開展有關主題班會,通過主題班會讓學生了解中一時期是生命個體性格叛逆時期,要不斷地用理智約束自己,遵守道德規範,能順利的為進入中學打好良好的心理基礎。

三、共同教育

教育不是單方面的而是社會、家庭及學校的集合,鑑於此因,我校本學期重點做了以下各項工作:

1、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在學生青春期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搞好學生的青春期教育,家中的教育作用是學校無法代替的,家長是學生最親密的人,也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為了有針對性的對家長進行指導,我校,利用家長學校對家長進行了生理健康知識講座。

2、學校教育

對學生來説,他們一天當中的大部分和似箭都是處於集體之中,處於課堂之上的,我校充分的利用了各部門的作用及教師的特長,在校園內開展了多種形式的青春期教育活動,利用課堂、廣播、衞生宣傳等方式向學生傳輸青春期的有關知識,教育與學科、生活緊密的相結合,在不經意間增進了學生之間的瞭解,淨化了他們的思想。

3、班級教育

教師在學校中不僅扮演着教師的角色,同時也扮演着家長的角色,因此在本學年進行青春教育時,我們牢牢抓住班主任不放鬆。他們與學生的接觸機會的事件最多,也最瞭解學生,學生如有異常,可以及時的`發現並給予及時的解決,因此班主任在青春期教育方面有着很大的優勢和發揮的空間。為了更好的發揮班主任的作用,學校對班主任進行了兩次集中培訓,使教師掌握了青春期知識和發到技巧,使他們真正成為聯繫學生與學校之間的紐帶。班主任在工作中通過個別談話、主題班會、家長聯繫等形式開展青春期教育,良好的青春期教育融洽同學之間的關係,發揮學生的潛力,促進班集體的建設。

青春期是一個人必須經歷的階段,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是學校、社會、家長重點關注的階段。我們作為教育者為了孩子能在青春期這一特殊的人生階段健康,平穩的成長,我們將不斷探索,繼續努力,使學生愉快,健康的度過一個充滿困惑的青春期。

心理健康學習心得4

在科學技術飛速進步,知識爆炸的今天,人類也隨之進入了情緒負重的年代。大學生作為現代社會的組成部分,對社會心理這塊時代的“晴雨表”自然就十分敏感。但是,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社會羣體,本身存在着許多特殊的問題,如對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對專業的選擇與學習的適應問題,理想與現實的衝突問題,人際關係的處理與學習、戀愛中的矛盾問題以及對未來職業的選擇問題等等。

種種心理壓力積壓在一起,久而久之,會造成心理上的障礙。作為天子嬌子,心理健康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活快樂的基礎。因此,在大學校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預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發生,及時為學生疏通心裏,排解壓力,指引方向的作用。

那麼作為一個非專業人員,我們如何來判斷自己或者是周圍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項基本原則:其一,心理與社會環境是否趨於一致。其二,心理與行為行動是否趨於一致。其三、人的情緒在一個階段內是否穩定。

如果一個人出現了與以上違背較大的情緒,那麼他就可能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礙。那麼什麼叫心理障礙呢?它是指心理疾病或輕微的心理失調,出現在當代大學生身上大多數是因心身疲乏、緊張不安、心理矛盾衝突、遇到突如其來的問題或面臨難以協調的矛盾等出現,時間短、程度較輕微,隨情境的改變而消失或減緩;個別則時間長、程度較重,最後不得不休學甚至退學。它的表現形式也多種多樣,主要表現在心理活動和行為方面。心理活動方面如感覺過敏或減退、體感異常、錯覺、幻覺、遺忘、疑病妄想、語詞新作、意識模糊、紊亂的心理特點和難以相處等等。行為方面如焦慮、冷漠、固執、攻擊、心情沉重,心灰意冷,甚至痛不欲生等。

以上的情緒狀態,顯然不利於大學生的發展,因此大學生有必要學會自我心理調節,做到心理健康。我們可以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1、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學習是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地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裏邀遊,拼命地吸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2、保持樂觀的情緒和良好的心境,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地表達和控制情緒,做到勝不驕、敗不餒、喜不狂、憂不絕。

3、主動與學校的心理諮詢師溝通。學校心理諮詢是增進學生心理健康、優化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心理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着時間的推移,心理諮詢被越來越多的人承認和接受,越來越多的大專院校,甚至中學開始設置心理諮詢機構。心理諮詢可以指導學生減輕內心矛盾和衝突,排解心中憂難,開發身心潛能。還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把握自己,有效地適應外界環境。所以當我們心中感到壓抑時,就應該及時主動的與心理諮詢師進行溝通。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全面提高自己的身心素質,才能迎合二十一世紀這個競爭激烈的世界,才能在其中搏擊翱翔,走向成熟,迎接挑戰。

心理健康學習心得5

通過這次學習,作為一名班主任,我深深感到做學生心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能把學生的任何問題都定位在表面處理上,而且應該透過現象看學生行為的心理因素,從根本上指導學生心理健康地發展。

在這裏,我談一下自己這次學習的心得感受:

感受之一:這次培訓幫助我認識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學科的重要。真正的心育確實是進行德育、智育等教育的基礎,而心理健康教師只有通過自己的努力、發揮自己的作用,贏得學生、家長、學校的認同,才能更好的發揮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感受之二:這次培訓幫助我重新認識了學生、認識了自己、認識了教育。可以説每一位教師都是愛學生的,正是有了這份愛,我們才對學生付出了很多,可結果卻是我們常常感慨:學生怎麼會是這樣?真是一代不如一代了。而我現在真正體味到:沒有教不會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這一句話的內在含義,那就是我們沒有真正瞭解學生、沒有把握學生的.心理需要,我們的愛再多卻都偏離了我們的預期,簡言之我們的愛不是學生所需要的,那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這樣怎能談到教育的效果?也正因為如此,教師也無法體味到自己工作的樂趣,沉重的負擔壓得教師沒有也不可能體味到應屬於自己的快樂,這也許就是不懂心理教育、不會運用心理教育的必然結果吧!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去觀察學生、去了解學生、去把握學生的心理需求,再循序漸進、因材施教。

感受之三:每一名教師都應該成為一名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作為一名正規師範院校的畢業生,每一個人都接觸、學習過心理學,但一走上工作崗位之後卻沒有感到心理學的用途,因此早已將它拋之腦後了,雖然有時也會裝模作樣的應用一兩個心理學的術語,那也不過是裝裝自己的門面罷了。可以説那是真的不懂心理學,更沒有想到如何正確在教育教學上運用心理學的知識,所以在工作上產生了許多的困惑。正是這次學習它幫我才開始認識到心理學的重要,更幫我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原來我們在不經意之中雖運用着心理學,我們的困惑也正是源於不瞭解學生、不瞭解心理學啊!只有每一名教師都成為合格的心理健康教師,我們才會更瞭解自己、更瞭解學生,從而更好的做好教育工作。

感受之四:通過培訓我學到了更多的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往,自己將心理健康課看的過於神祕,原因就在於沒有真正的懂得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而忽視了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心理需求,通過培訓我明白了國小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質,那就是:源於學生,服務學生;引導學生,把握人生!

感受之五:這次培訓幫助我明白了學無止境的道理,人非生而知之者,不學習,不及時充電,不及時改變自己的知識結構,我們就將被時代所淘汰。 有太多的感受,溢於言表;有太多的工作,等着我們去做。作為班主任,我們始終應該把心理和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以其來促進智育的發展,使得學校能培養出健康的學生。

心理健康學習心得6

説實話,學習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之前,我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很膚淺,甚至有許多誤區。這次學習,讓我收益匪淺,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識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自己的工作有了更新的定位與認識:

首先,教師自己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過一線的教學經歷,深深地體會到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響到周邊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必須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只有這樣,才能以積極健康地工作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去。

一個盡職的教師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鬆。充當“無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確使人精疲力盡。因此,教師可以試着在假期給自己充電,例如:學習做旅行家,用膠片記錄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學習做美食家,在品評佳餚的`同時自己也做一次大廚。新的工作體驗不僅能使教師得到放鬆,而且可以開闊教師的視野,增加教師的知識面。教師可以把從其他工作體驗中獲得的經驗、積極情緒帶到教育工作中來,更好的促進教育工作。

其次,經常關注特殊學生的心理輔導。

教師的天職就是教書育人,對待問題學生更應該盡心盡責,遇到問題學生怎麼辦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體的作用,在寬鬆平等的班級氛圍中,加強對學生心理的團體輔導,通過主題班會的形式,充分發揮班隊活動課的集體心理輔導效應。針對特殊學生的特點,有側重地選擇團體輔導的主題。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採用講座法、認識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為訓練等多種方法來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內在動機,並在活動中得到領悟。通過一系列的團體輔導活動,不僅讓全體學生獲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關知識,也拉近了同學間、師生間的距離,融洽了師生關係。

收穫是巨大的,體會可能膚淺。通過本次心理學習,我明白了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師自身的良好素質做基墊,自如的交往能力為橋樑,以學生的

發展為目標,以充分的知識儲備為先導,以心理健康的基本理論為理念,踏踏實實地落實心育目標!

心理健康學習心得7

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羣體,在一樣平常生涯和學習中往往面臨着種種心理壓力,種種心理壓力積壓在一起,久而久之,會造成心理上的障礙。作為天子嬌子,心理康健更是學業成就、事業成功、生涯快樂的基礎。因此,在大學校園開展心理康健教育是一件迫在眉急的`事,具有預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發生,實時為學生疏通心裏,排遣壓力,指引偏向的作用。

那麼作為一個大學生,我們如何來判斷自己或者是周圍人的心理是否正常呢,以下有三項基本原則:首先,心理與社會情況是否趨於一致。其次,心理與行為行動是否趨於一致。最後,人的情緒在一個階段內是否穩固。

若是一  作為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棒人,大學生有需要不停提高心理素質,周全康健的生長,以優越的心理素質來迎接未來的種種挑戰,為祖國的繁榮富強孝敬自己的氣力。

心理健康學習心得8

隨着社會的發展,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在發生改變,原來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現在要和孩子做朋友交流溝通解決孩子內心的問題。但不是每個孩子都是那麼安靜聽話,現在很多孩子從小就是反抗家長不聽父母的話,很多都是家長的教育出現問題。

通過觀看講座,明白孩子不聽話的原因,都是日常生活中家長和孩子相處出現問題造成的。

這是家長不尊重孩子,不能和孩子更好交流造成的。家長總是認為孩子還小,做什麼事都不要溝通,只要家長拍板定下來就好,總是給孩子下達命令。但是孩子漸漸長大,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做事的行為。喜歡做一些自己任務對的事,而且還不尊重孩子。想要孩子進行改變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做事,要多給孩子講一些好與壞。不然長時間強迫孩子很容易扼殺孩子的天性,變得沒有主見、依賴家長。

父母和孩子交流太少,彼此不信任。信任是人與人之間的基礎準則,何況是家長和孩子。家長不信任孩子,就會強制孩子完成一些學習任務和生活瑣事,孩子會對家長出現反感情緒,反抗父母。而孩子不信任家長,也不會將自己的一天遇到的`事告訴家長,孩子有問題也不會和家長進行溝通。這樣雙方交流有障礙,孩子與家長也會變得生疏,孩子心理健康也會慢慢出現問題。

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家長就要自身找到原因,首先要做好橋樑要先從交流溝通開始,只有這樣才能瞭解孩子的一言一行,知道家長的錯誤,做到更好的教育。

第一個方法: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長大也有自己的想法,不喜歡按部就班的按照家長的想法做事,孩子也有自己喜歡的事物和討厭的事情。家長就要多聽孩子內心的想法和自己想做的事,家長傾聽的時候要做到專注,不要玩手機,做到注視着孩子。

第二個方法:可以讓孩子深度瞭解自己可以多和孩子講述一下自己的童年,把孩子當做親密的朋友,講述一些家長的從小的酸甜苦辣,長大後遇到的煩惱和工作上的壓力。這樣孩子才能瞭解自己的家長,知道家長也不是一個超人,也和孩子一樣都是弱勢羣體。這樣以後家長教育孩子,孩子也會體貼父母,知道父母的不易,懂得尊敬父母。

所以家長也可以換位思考,把孩子當做家長的老師,這樣能夠知道孩子的優點缺點,並把這些整理,多給孩子進行溝通,取長補短。這樣孩子才能知道更好的認知自己,也會變得尊敬家長,孩子有什麼需求也會和家長進行溝通結局。

心理健康學習心得9

中國小生心理健康與學習習慣觀後感

一直以來,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強烈的好奇與探尋慾望,學習了《中國小心理健康與心理諮詢》使我感到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國小生心理素質的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中國小生正處在身心發展的重要時期,隨着生理、心理的發育和發展、社會閲歷的擴展及思維方式的變化,特別是面對社會競爭的壓力,他們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升學就業和自我意識等方面,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困惑或問題。因此,在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開展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導,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性與實效性。為此,我們作為教師必須堅持以下基本原則:根據學生心理髮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理解與真誠同感相結合。如:遇到了學生有自卑心理時,我們不能不關心他們,我們要多鼓勵他們,使他們知道自己在班裏面也是有

用的人,提高他們的自信心,這樣他們就會和同學們友好的相處。

二中國小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實際和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出發,做到循序漸進,設置分階段的具體教育內容。國小低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適應新的環境、新的集體、新的學習生活與感受學習知識的樂趣;樂與老師、同學交往,在謙讓、友善的交往中體驗友情。

國小中、高年級主要包括:幫助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品嚐解決困難的快樂,調整學習心態,提高學習興趣與自信心,正確對待自己的學習成績,克服厭學心理,體驗學習成功的樂趣,培養面臨畢業升學的進取態度;培養集體意識,在班級活動中,善於與更多的同學交往,健全開朗、合羣、樂學、自立的健康人格,培養自主自動參與活動的能力。

那麼,我們就要根據不同年齡的學生來設計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據學生心理髮展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有積極的認識,使心理素質逐步得到提高,關注個別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需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和輔導,提高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尊重、理解與真誠同感相結合。如:我是教學二年級的學生,那麼我可以教會學生要善於和老師交流自己心理的想法,和同學們友好的'相處,會與人分享自己的成果。

所以,我們作為教師,就要時時刻刻的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在和諧的校園裏,擁有健康的心理快樂的成長。

中學生如何從長輩的溺愛中解脱出來?

溺愛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在親人的情感世界中,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們對孩子的溺愛屢見不鮮。

溺愛,危害極大。前蘇聯偉大教育家馬卡連柯指出:"溺愛雖是一種偉大的情感,卻會使孩子遭到毀滅。"其一,會毀滅孩子的志氣,使孩子喪失求上進的決心和勇氣,喪失要求做成某件事情的氣概。遇事畏首畏尾,依賴家長,依賴他人。其二,會毀滅孩子與生俱來的天賦。胸無大志,必然懈怠,與生俱來的天資會在懈惰中漸漸泯滅,這就是所謂嬌子難成才。其三,會毀滅孩子的情操。所謂情操,是指由感情和思想綜合起來的,不易改變的心理狀態。受溺愛的孩子,我行我素,頤指氣使,對社會對羣眾冷漠,難於形成高尚的情操,甚至會六親不認。中學生羣體中無論是否被長輩溺愛慣了,都應該記住馬卡連柯的箴言,使自己的頭腦更清醒些。中學生要理智的從父母及長輩的溺愛中解脱出來,很有必要知道一些溺愛的表現。

長輩對孩子溺愛的範圍很廣,在生活、學習、工作等多個層面都會有溺愛的温牀。凡是父母和長輩對自己百依百順、處處呵護、甚至明知自己的孩子做錯了事還要百般袒護等等,都可謂是溺愛有加了,值得警惕。若自己仍無自知之明的話,勸君不妨從學習自立入手,或許更有利於自己從溺愛中理智地逐漸地解脱出來。

二、"留守孩子"怎樣排解孤獨和失落感?

隨着經濟結構的調整和農村剩餘勞力的轉移,成千上萬的下崗工人和農民工遠走他鄉打工謀生,在原居住地留下了一羣"留守孩子"。

"留守孩子"跟隨祖父母或其他親屬生活,往往一年或更長些的時間才能見到父母,難免有惆悵的心緒,孤獨、失落之情會時常襲上心頭。特別是生活上遇到不順心、學習上遭遇困難挫折的時候,思念父母、嚮往父母的情緒會異常激烈的湧動,年幼一些、脆弱一些的"留守孩子"會傷心落淚,情緒低落、學習開小差。而且一個"留守孩子"的情緒會感染其他"留守孩子",一人落淚,眾人陪哭。

對於"留守孩子"的心態調理,可從兩方面着手:

其一:構建關愛和諧的環境。學校、社區要充分關注"留守孩子",從生活、學習、身心健康諸多方面予以指導和幫助。尤其在學校,哪怕是老師一個細微的形體語言,哪怕是同學的一聲噓寒問暖,哪怕是學校領導一個關愛的小舉措,暖流都會在"留守孩子"的心中油然而生。

其二:"留守孩子"要努力學會自強、自立,要在內心呼喚自己:"我是一個留守孩子,我學會堅強,學會獨立,就是為家庭分愁解憂。我就是《紅燈記》中的小鐵梅!安徽省合肥市"留守孩子"全國十佳少年譚海美有過許多失落和傷感:出生不久媽媽離家出走,爸爸傷殘後還要外出打工掙錢以償還欠下的醫療費用……但她選擇了自強自立。她把學校的留守孩子組織起來,成立"留守中隊",生活上互相幫助,學習上互相鼓勵,節假日還相互支撐,幫助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他們生活變得充實而豐富多彩,他們的人格綻開花朵而昇華,他們在留守中成長。

心理健康學習心得10

觀看了省教育廳組織的疫情期心理健康教育講座之《提高抗挫折能力打造孩子“成長型思維”》後,張佩老師字正腔圓的講解聲音一直迴盪耳邊,努力做一名成“長型思維”的傳播者成為我的執念。

明白了斯坦福大學著名發展心理學家卡羅爾·德韋克提出的“固定型思維”和“成長型思維”兩個概念的區別後,心裏很是汗顏,發現自己教育學生無意間用的方法偏多於針對學生的“固定型思維”的形成。

理解了只有培養學生“成長型思維”,才能讓學生擁有陽光心態,才能提高學生的抗挫能力。

學習瞭如何做一名“成長型思維”傳播者的方法:幫助學生了解大腦的可塑性,讓學生相信通過學習會讓自己更加聰明;對學生善用鼓勵,強化過程性評價,教給學生成長的信心;通過老師語言表達,改變學生的思維習慣,讓孩子的心理更加的堅韌和堅強;教給學生把失敗看作成長的機會,引導學生看到事情的正向意義。

教育家説,教育的理想狀態,也不是每一步的結果都要達到理想的狀態,問題是朝不朝這個理想的狀態去努力。不是儘量達到這個目標,而是力所能及地把能力都發揮出來,朝這個方向去努力,這樣我們的教育就會越來越好。對學生進行“成長型思維”教育就是我們所要的教育的理想狀態!

做支持型家長助推孩子成長本期視頻主題是:關照孩子情緒,學會做個“支持型家長”。該視頻可以幫助家長看清教育的實質,迴歸生命個體的教育和開發上,支持孩子成長。具體的做法:注重溝通方式,探究孩子行為背後的想法和感受,疏導孩子的'情緒,培養孩子的熱情。溝通是一門藝術,用心溝通,學會聊天在親子關係中顯得也尤為重要。

1.挖掘資源:回憶互動經驗,挖掘積極體驗反思互動經驗,給予孩子正向情緒反饋,引起共情。

2.用心傾聽:青春期孩子的情緒特點:易衝動,情緒不穩定,波動大。所以給孩子情緒一個出口,嘗試閉上嘴巴,多傾聽。避免主觀臆斷。家長還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用心傾聽後,給予孩子建設性建議。

3.先情後理,先你後我。家長需要尊重、接納孩子的情緒,合理表達期待。日常生活中,需要給孩子營造輕鬆愉悦的成長環境,有良好的夫妻關係,少嘮叨少抱怨。家長內心安定平和,心胸眼界和境界開闊,自律陽光敬業,家長也需要學習讀書,不斷成長。

總之,家長應把孩子當成孩子,瞭解才能更懂得;把自己當成孩子,看見情緒和行為;把自己當家長,學會溝通近距離。家長是孩子的起跑線,孩子的問題我們要關注、要解決,更要反思自己,調整自己,跟上孩子成長的節奏,提高認知,增長智慧。

心理健康學習心得11

通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學習,我受益匪淺。

首先,它幫助我樹立了自信和信心,以前我總是認為高職大學生以後的職業生涯一定不會比本科大學生的職業生涯那麼耀眼,在學習大學生心理健康之後,我才明白事實並不是這樣,而作為高職大學生的我們,又為什麼要自暴自棄,而不引以為自豪呢!__也曾多次講:“職業教育怎樣重視都不過分。”由此足見大家對我國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這説明我們高職大學生也有堅強的後盾。

其次,它幫助我明確了前進的方向,高職大學生任重道遠。在未來職業人生道路上要大顯身手,必須抓住黃金般寶貴的大學時光全面發展自我,做到不虛大學之行。要達到此目的,首先得明白什麼樣的人才才算得上真正意義上是高技能人才,正確把握高技能人才的內涵,否則就會片面地認為高技能人才就會僅有技能的“人才”,在校期間只要學好技術、練好技能就行了,其實,這樣的人才首先必須有健康的心理,樂觀接納我們所在的高職院校,認可我們高職大學生的這種心理。

最後,它給我在人際交往方面和環境適應提供指南,xxx説過“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適應它”。我們從高中生到大學生這樣的一個角色轉換,不僅名稱改變了,而且周圍的環境也隨之改變了,環境包括學習、生活、人際、校園文化等環境,其中對大學生影響最大的是新的`人際環境,大學是以集體生活為特徵的,來自全國各地、興趣愛好各異、生活習慣不同的同學共同生活,難免會產生矛盾。大學生交往不再受父母老師的限制,交往的範圍擴大,但是心理的閉鎖性特點使得大學生相互之間的交往不如大學融洽,處理人際關係相對困難,同時,戀愛問題也提上議事日程。同學的戀愛以及自己面臨的戀愛,會使人際關係變得更加複雜。對於處理人際關係問題,第一,克服面子心理,同學中的許多人際衝突都是發生在沒有什麼原則問題的小事情上,本來只會引起矛盾的進一步激化、關係僵化。第二,克服衝動心理,大學生處於特定的生理髮展期,自制力較弱,遇事容易衝動,像騎車相撞以及類似的事情,是大家都不願意發生的,有時也很難斷定誰是誰非,雙方謙讓一下就相安無事了,即使自己有理,也可以忍讓一點,好言相對,然而,有的人往往一時衝動,氣勢洶洶,把事情搞糟,第三,對別人常懷寬容之心。同學之間坦誠相待,互通有無有利於增進彼此的友情,減少不必要的摩擦衝突,第四,克服封閉心理,對於性格內向的同學,最重要的是努力改變自我,自強不息,主動與人親近。

總之,心理健康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的一大指標,作為高職大學生的我們應該實現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加強自我培養,糾正錯誤心理的意識,做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健康的人。

心理健康學習心得12

7月26日,我有幸參加了由江蘇省文明辦、江蘇省教育廳主辦,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承辦的江蘇省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暑期培訓班。在整整四天的學習培訓活動中,我和來自全省各市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認真聆聽了心理教育專家們為我們作的生動精彩的講座,不僅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一個理性的認識,而且就實際工作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得到了專家們耳提面授的零距離的指導。這次培訓對我來説意義重大,它讓我有機會靜下心來重新審視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重新審視我們習以為常的各種教育行為,它讓我獲益匪淺,同時也萌發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是促進學生走向成功、快樂成長、全面發展

教育究竟是什麼?法國著名思想家盧梭言簡意賅地向我們道出了教育的真諦——“教育即生長”,教育就是要使每個人的天性和與生俱來的能力得到健康生長。教育的真諦我想就是在提醒我們所有教育者:教育應該珍視孩子生命的訴求,教育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

教育的真諦也決定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使命,那就是幫助全體學生擁有積極陽光的心態,以促進他們走向成功、快樂成長、全面發展。為此,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有急功近利的心態,不能簡單地學科化、知識化;醫學化、技術化,它需要老師用心與學生進行溝通,解開學生糾纏的心結,驅散學生心頭的陰霾。

二、“瞭解學生”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與基礎

為人父母、為人師長者,大都有這樣一種觀點:只有上好大學才能找到好工作!大家站在成人的立場上,規劃孩子前進的'方向、前進的步伐,甚而前進的速度。可是,孩子究竟是怎麼想的?學生究竟需要什麼?我們為孩子做出的規劃是否符合孩子的身心發展?這些問題被我們一再忽略,甚至扔到了一邊。於是,鬱悶、焦慮、脆弱、自卑、孤僻、逆反。一系列心理問題在成人的主觀臆斷、行為干預下,進駐了孩子的內心。

心理健康教育注重的是師生間的溝通與理解,作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們必須研究學生生理特點、瞭解孩子心理需要與訴求。我們必須明白,青少年時期是孩子生理各方面快速發育的時期,矛盾動盪性是其心理基本特徵,青少年認知旺盛,自我意識迅猛發展,情感豐富且不穩定,開始出現了許多成人需求,同時開始出現心理反抗。只有瞭解了孩子的這些特徵,我們才有可能對孩子的行為表象做出理性的分析,從而找到孩子心理問題的癥結所在,並做出適當干預。

同時,不同孩子身上出現的心理問題,可能有其共性特徵,但必定有其個性特點。作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蹲下身子,站在孩子立場更多關注他的個性心理特點,這可能會花去我們很多時間與精力,但我想,心理教育工作是“心”的事業,倘若缺乏水滴石穿的耐心、改天換日的信心、愚公移山的恆心,心理教育工作就只能流於形式,有的只能是蜻蜓點水般的膚淺與無力,而最終遺憾的,還將是我們的孩子,或許還有他們的人生。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講究方法和藝術

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輔導教師必須採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選擇什麼樣的方式,採用什麼樣的手段,直接關係到心理教育目標的實現和任務的完成。方法得當,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可以有效落實;方法不當,預期的教育效果不但難以實現,還可能抵消其它教育的作用,甚至干擾以後的教育工作。例如,大多學生身上存在着學習方面的心理問題,問題的癥結在哪裏?心理輔導老師必須仔細研究,是家長的過高要求導致的?還是學生身體狀況因素導致的?抑或是學生自我意象上存在缺憾?教師必須準確做出分析判斷,並採取合理的方法進行心理疏導,進行相應的行為訓練。

心理健康教育還要講求藝術,要會聆聽、能接納、有效引導、使人內心悦服。心理健康教育必須遵循“無條件積極關注”的原則,必須“真誠”,必須設身處地、感同身受,具備“同理心”。心理健康教育還有很多“大忌”:簡單判斷、主觀臆斷、過於理智、出言不遜……

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能孤軍奮戰,必須建立“戰略聯盟”

影響學生健康心理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要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固然要有科學的方法,要具有專業資格的人來實施,但我認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不應只是一兩位心理健康教師的事,它還需要全體教師的重視和參與。學生在學校中,接觸得最多的還是班主任和各科老師,如果學校的所有老師都能關注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能及早發現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與心理輔導老師溝通,共同分析研究,配合心理輔導老師做好工作,我想這更有利於幫助學生儘快排解心理問題,形成健康心理。

家庭是學生棲息的港灣,家庭成員是孩子最親密的人,他們與孩子之間的生活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孩子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與學生家長結成心理教育“戰略聯盟”是很有必要的。在南京市金陵中學蘇華老師的心理教育案例中,我注意到她利用家長會向家長介紹與孩子溝通的理念,如果老師果真能説服家長改變自己對孩子的錯誤理解,改變自己固有的家庭教育觀念,改變與孩子溝通的方式方法,那對於孩子心理問題的疏導,無疑是最有利最有效的。

五、加強理論學習,維護教師自身的健康心理,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遠

要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每一個教育工作者不能把目光只停留在學科教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上,我們要做的是重新拾起被我們丟在一邊的心理學相關論著,並與時俱進地學習一些具有現實意義的學生心理輔導專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更要致力於這方面的學習與研究,我們要時刻記住的是,當一個孩子坐進你的心理諮詢室,你責無旁貸地要為他的心理問題進行分析、診斷與疏導。你面對的是一顆亟待你幫助的心靈,你肩負着引導他走向快樂與成功的重託,這份沉甸甸的擔子,容不得你在工作中有一絲的馬虎,半點的不專業。為此,我們要學習、學習、再學習!

加強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更離不開教育者的健康心理和健全人格。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良好的個性品質能增進師生間的和諧交往,教學效果往往比較明顯,每個學生也容易體驗到學習成功的快樂,這將有利於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和良好個性的形成。同時,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還會直接影響學生個性品質的發展。我們設想,如果教師本身性格多疑怪癖,情緒喜怒無常,對學生賞罰無度、冷漠無情,又怎麼能使學生的心態平衡、情緒正常?因此,教師必須重視自身心理健康的維護,必須樹立有利於自己生存與發展的職業觀,具備正確的心理健康觀念,掌握調節壓力、整合職業情緒,學會心理問題的自我認識與疏導。

心理健康學習心得13

在上大學前就聽説大學要開設心理健康科,於是我就一直在猜測,心理課到底是怎樣的,是不是老師會給我們講有關心理學的知識呢,是不是社會心理學、職場心理學這一類聽起來很高深的課程呢?帶着這樣的疑問,我上了第一次心理健康課。四個班的同學們一起在一個大階梯教室裏上課,氣氛跟高中的時候很不一樣,教室裏迴響着老師擴音器的聲音,感覺上課的氣氛比高中要輕鬆很多。同學們對這門課程都不瞭解,但是在老師生動的講解下,教室裏變得很活躍,同學們都很激動,積極的討論起來。老師跟我們講了很多心理學上的有趣知識,比如情商的高低和智商的高低對人以後的發展的影響大小。我這個時候才明白,以前的我認為智商越高的人以後的成就越大這個觀念是錯誤的,相反的。情商越高的人在以後的成就越高,而智商是由先天決定的,情商卻是可以後天培養的,所以一個人要想成功不必要智商很高,在現代社會中打拼,情商才佔主要的因素,所以那些失敗者都不需要怨天尤人地説“自己的智商低於誰誰誰”了。

在心理課上,我們做了很多心理測試,比如看一個人的左半球大腦更發達還是右半球的大腦更發達,看人的壓力承受能力是否夠好,這也是FBI測試犯人是否犯罪的一項心理測試,如果是正常人,那麼看到的佈滿圓點的簾子就會不懂或十分緩慢的轉動,而如果是犯罪分子看到那張圖,就會看到圖裏面的圓點在飛速的旋轉,這是因為犯罪分子做賊心虛,心理壓力過大,導致心理承受很大的壓力,所以才會看到飛速旋轉的圓點。我們還看了很多有趣的視頻,其中有一個外國的心理學家們做的視頻,內容是測試不同的人對於自我剋制的能力大小。首先的測試者是小孩子,小孩子按理説是最抵抗不了誘惑的,當工作人員告訴孩子們只要在規定時間內不吃掉盤子裏的糖,那麼時間一到他們就會得到另外一顆糖。工作人員走之後測試便開始了。

孩子沒看着充滿誘惑的糖果,但又猶豫着該不該吃,既想一嘗盤中美味,又想再多得到一顆糖,很是為難。但是最終想要多得到糖的慾望終究壓過了直接吃糖,於是所有的孩子都開始等待。等待的時間是漫長的,何況面前的是一顆充滿着誘惑的糖,孩子們都坐不住了,於是自我剋制就開始發揮作用......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盡力的抵抗誘惑,有的對其視而不見,有的轉移自己的注意力,但是又過了一段時間後,終於有孩子忍不住吃掉了糖,而有的孩子則堅持到了最後,在多得到一顆糖之後迫不及待將兩顆糖都放進嘴裏......接下來是對大人們做的實驗,通過實驗錄像來看,大人們的反應與孩子們的驚人相似,這讓我們非常驚訝,看到那些在錄像中像孩子一樣無法抵抗誘惑的大人們,我們完全無法想象。老師告訴我們,人的自我剋制能力是因人而異的,小孩子如此,大人也不例外,而那些自我剋制能力強的人,往往成就更大,因為他們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所以成功的往往是他們。

心理健康課與大學生活也息息相關,比如談到的大學生宿舍關係,現在現代飛速發展的社會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問題,比如大學宿舍裏寢室之間同學們的人際關係對於很多人來説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比如現在很多大學生是獨生子女,在家裏被嬌生慣養,從沒做過粗活,家裏的人都圍着他轉,説白了就像小皇帝一樣,到了大學以後,在宿舍裏沒人圍着他轉,沒人聽他指揮,沒有人幫他做任何事,這個重大的轉變就會使他突然變得很不適應,而這時候心理的調節就十分的重要。有的人在國中高中的時候一直是學校裏的好學生,老師眼裏的寶,天天被老師表揚着,被同學羨慕着,難免會心高氣傲,自大起來,覺得自己跟別人不在一個層面上,自己就是要高人一等,瞧不起他人,然而上了大學之後,發現沒有人崇拜自己了,沒有一羣人來仰望自己了,心裏的落差不是一點點,而在宿舍裏還是自認為高人一等,一副不屑與別人為伍的模樣,久而久之就被大家疏遠了,如果再加點兒壞脾氣,就會被大家排擠,日子就沒那麼好過了。

宿舍裏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生活習慣的差異。宿舍的室友都是天南地北聚到一塊兒的,每個人的生活習慣不一樣,有的人一個月不洗澡,有的人每天半夜煲電話粥,有的人特別自私,一點兒東西都不讓別人碰......這些久而久之都會成為引起矛盾的`導火索,但其實只要站在別人的角度,用為別人着想的方式,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大學其實是個小型的社會,每一個人在大學的生活就是在模擬着以後走入社會的生活,在大學處理好人際關係是以後走入社會能夠如魚得水的基礎,也是在走進社會之前提前的演練,所以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於我們來説是十分重要的。

老師還給我們介紹了現代的“微表情”知識。微表情是指人在極短的時間內所作出的表情,這個表情反映了人的真實情緒,但是一般人不容易捕捉,而這個微表情多用在刑偵之中,起了很大的作用,通過微表情我們也能夠知曉對方的真實情緒,有利於雙方的溝通和真實的交流。

心理健康課讓我學到了很多,人處在社會之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坎坷需要經歷,有的人從此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在打擊之後變得更強,有的人永遠悲觀,所以他一事無成,而有的人在每次挫折之後都暗示自己“我能行”,所以他終將成功。有一個良好的心理的樂觀的態度,才會將你引向成功。

心理健康學習心得14

我認為作為學生,心理健康就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同學們關係和諧,很好的融於羣眾;能很好的適應環境…心理諮詢,是指諮詢員運用心理學的知識,透過詢問等方法解決其心理困惑。心理諮詢事實上是幫忙來訪者實現心靈再度成長的過程。那些認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會去心理諮詢的觀念是不對的.總之,心理諮詢是指運用心理學的方法,對在心理適應方面出現問題並企求解決問題的來訪者帶給心理援助的過程。

透過這學期對大學心理的學習,我對心理知識有了必須的瞭解,首先是對心理學的發展史有了必須瞭解,然後是學習了一些團體活動的知識,並且在參加活動課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識,在團體活動中大家彼此敞開了自己的心扉,用心的參與到了羣眾的活動中,在此中再一次體現了羣眾的力量…

在心理諮詢的活動課中,我認識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時心靈事多麼的需要他人的呵護,那種心與心的交流才能讓人體會到交流得喜悦,我們的心理諮詢的模仿有時會讓人感覺像節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誠的心卻又不能不讓感動,初次它讓我體會到了那種幫忙別人的喜悦。活動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論聯繫實際的重要途徑。它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激情,活躍課堂氣氛,真正到達育人效果。學生在實實在在的活躍的生動的並且有必須新意的活動中受到教益和啟迪,促進知行的結合。

學生在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中,激發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結,構成了信念之後,進而需要在行動中表現自己。此時教師要引導、鼓勵學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為他們帶給展現自己行為的機會和場所。這學期我還參加了我們學校的心理協會---沁心港灣,這是一個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齊共同努力,不僅僅學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識,還為其他同學帶給心理方面的服務。個性是今年的5.25活動更是深深的感動了我,老師與同學們的親密交談讓同學們,還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

而且在那裏我能夠把在心理課上學到的知識付諸與實踐,讓我學而致用!完成了大學心理學的.學習,我對自己大學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規劃,對以後的路,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了一個初步的規劃可見,心理學對我們大學生的幫忙之大是顯而易見的。我們無論在生活、還是學習、交際方面都能夠用到這方面的知識。這門選修課我很感興趣的一門,我有種不用逼自己去專心聽課,而是那種不由自主被老師所吸引的感覺。可見心理學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雖然我選修的心理課結束了,但我對心理知識的學習卻還沒有結束,或許心理學跟我以後的職業沒有什麼很大的聯繫,但是心理學知識對於我的幫忙卻是長遠的,甚至是一生的。

心理健康學習心得15

今年的11月我幸參加了“國培計劃”——農村中國小“留守兒童心理關愛”教師培訓,通過培訓,我學到了許多班級管理方面的知識,使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尤其是學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這一專題後,受益匪淺,感想頗多。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學校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和新要求。在現今的學校裏,如何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呢?我想就此問題談談自己從這次培訓中獲得的體會。

通過學習使我認識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義。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時代的要求。良好的心理素質是人的全面素質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未來人素質中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在中國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促使教師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主動發展,形成完善的人格;有利於提高德、智、體、美、勞教育的成果;有利於學生心理障礙的排除、心理疾病的防治和精神健康的維護。因此説,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意義。

心理健康,是指一種良好的心理或者精神狀態。心理健康這個概念,既代表心理健康,當然也代表着它的反面——心理問題。圍繞着心理健康開展的教育,我們稱之為為心理健康教育。從班主任的職責來看,班主任要當好學生的心理保健醫生,促使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這是因為心理健康是班級德育工作的一個組成部分,班主任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全面素質。心理健康內涵的核心是自尊。所謂自尊是指學生中間,或者指某個個體中間,對自己或者對自我一種積極的肯定的評價,體驗或態度。老師們都很重視對學生自尊心的培養,因為學生如果自尊就可以成為自強、自立、自信的年輕一代,因此自尊的問題最重要。

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結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特點,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一個學生要能與周圍人保持一種融洽、正常的交往,才能在心理上產生安全感、歸屬感和自信心。因此,身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心理髮展環境,應該把工作重點放在平時維持其心理平和、積極、順暢等上面,營造好孩子們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長環境,為孩子們建設和諧平等的集體,儘量讓每一個孩子能夠在充滿關愛、温暖、上進的學習環境之中,避免對於孩子們成長不利因素的出現。

為了更好地實現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滲透到學校各項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實施,如班主任工作團隊工作等等,同時也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滲透到各科教學中去,每一個任課教師可以根據本學科教學內容與學習活動特點滲透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這樣就能夠形成眾多的非專門渠道,促進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

學校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應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將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具體的教育教學工作中去,將兩者融合在一起,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實處。利用學科知識加強情感教育,使學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

教師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師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確理解學生的行為,更無法巧妙地處理學生問題,輕則影響師生關係,重則可能傷害學生心靈。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師的心理健康從根本上説還得由教師自己維護。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能夠處理好兩個方面的關係--既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同時也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優秀的教師在需要的時候能承受巨大的壓力,但他絕不應讓自己一直處於壓力之中以至於身心俱損,影響工作和生活的正常進行。身為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知識,儘快適應新的教學觀念,掌握新的教學方法,達到新的教學要求,才能尋求新的發展,也才能真正擁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師不斷地接受新知識,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問題,以更平和的心態對待生活和工作中不盡人意之處,更少地體驗到焦慮和挫折,對維護心理健康有重要意義。

為了讓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師就要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只有形成學校、家庭、社會的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齊抓共管,學生的心理素質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