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演講稿

訓練演講口才的技巧

演講稿1.85W

好口才人人想擁有,也是對工作十分有益的。作為即將踏人社會,從事各行各業工作的大學生,如有一副好口才就意味着就業機會和將來開展工作的優勢條件。下面是yjbys小編分享的一些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訓練演講口才的技巧

古今中外,因善辭令而取得事業成功的人物層出不窮:因良好口才而促使政治、外交、軍事、商務等方面取得成功的事例不勝枚舉。不説我國遠古的盤庚為遷都而對他的臣民所作的勸導演説,也不説孔子周遊列國宣傳他的政治主張戰國縱橫家為連橫抗秦而奔走遊説,單説戰國時期齊國大臣晏子吧,他的口才自古以來一直為人器馨髀寫;晏子使楚,充分發揮了他出色口才的優勢。因他身材矮小,楚王想戲弄他。先是要讓他從側邊入,晏子機智地説,我如果出使狗國就從狗洞人,如今我出使堂堂的大國,就應從大門入。楚王本想羞辱晏子,卻反自討沒趣,只好讓他從大門而入。但楚王還不甘心,於是又生一計:讓臣下弄了一個齊國人,押着從堂下經過,然後故意問此人是誰,犯了什麼罪?當得到答覆説“齊人,坐盜”後,就不懷好意地問晏子:“難道齊人喜歡做強盜嗎?”晏子面對楚王的惡意戲弄,仍從容不迫,鎮定自若,並且反問道:齊人在齊國不盜,入楚國而盜,難道楚國的土壤適於培養盜賊嗎?這一問,楚王啞口無言,對晏子再也不敢輕慢而改以國禮待之。晏子以口才轉化了矛盾,維護了自己的尊嚴,更維護了國家的尊嚴。再説三國時的諸葛亮吧,赤壁之戰前,他為説服吳國出兵抗曹而舌戰羣儒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曉。當曹操帶領大軍揮師南下時,東吳滿朝文武大驚失色,紛紛要求吳王向曹求和,吳王孫權也猶豫不決,正當為難之際,諸葛亮來了,他以雄辯的口才,力排眾議,説服了孫權,於是才有了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才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新中國第一位總理周恩來,更是以其瀟灑的風度、出色的口才,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讚譽;外國政治家、演説家如林肯、羅斯福、邱吉爾、卡耐基等等無一不是口若懸河的行家。當然,我們不企及那些頂尖人物,但是普通的工作、平凡的生活,同樣需要好口才。有了好的口才,幹起事來雖然不能無往而不勝,但常常可以左右逢源。當今社會各行各業聯繫密切,人際交往十分頻繁,許多行業如公關、營銷、律師、商貿、管理、服務等等無不需要有良好的口才。有個傳統的相聲段子叫“賣布謠”,把一塊普通的白布或黑布叫賣得非同一般,使人不得不買,這不是欺詐,是推銷的口才。現在許多行業許多工作都需要這種口才,因為當今社會是開放的、需要自我展示的社會,酒香也怕巷子深,沒有宣傳和推銷,經濟目標不能實現;沒有好口才,交流和溝通也會遇到困難。

好口才不是天生的,它可以通過各種方式訓練得來。大學階段是個人成長成熟的重要階段,是為走進社會、服務社會作好準備的關鍵時期,因此,要培養各種能力以適應今後工作的需要,口才練習就是重要一項。其中口才訓練方法很多。常用的有朗讀、討論、辯論、演講等。

朗讀這是口才訓練的起點,也是最簡便易行的方法。通過朗讀可以增加知識,加強理解。培養語感。古人云“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就是從語義理解上而言的;魯迅先生的私塾老師壽鏡吾老先生的讀書情態,那是精神享受,是體味;朱自清先生從寫作的角度,談到要加強誦讀和朗讀,從而提高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和筆頭表達能力。我們今天強調朗讀教學,主要是從培養語感,提高口頭表達能力來説的。

朗讀既簡便又靈活,課堂上隨時可以進行。朗讀材料應以現代優秀白話文為主,且應着重朗讀人物獨自、對話,尤其是討論、辯論的對話。朗讀方式,可以集體朗讀,分角色朗讀,或個人扮演不同角色朗讀。要將朗讀深入一步,可以舉行朗誦比賽。朗誦要求脱稿,並適當輔以動作,若做到聲情並茂,則更接近於演講。

討論是溝通思想,加深理解,統一認識,解決問題的常用方法,也是培養口頭表達能力的極好途徑。要想在討論中提高口頭表達能力,第一、平時就營關心國內外大事,關心身邊的人和事;第二、熱心參加討論活動,不要事不關己而不過問;第三、積極爭取發言,不要只帶耳朵不動嘴;第四、留心他人的發言,學習他人發言的長處。此外,還要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文化修養。若如此經常鍛鍊,口頭表達能力就會逐漸提高。

辯論是為了明辨是非,分清曲直,探求真理。這種活動最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最能鍛練人的口才,所以我們應該重視這項活動,多多開展。首先要選好辯題,最好是“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的題目,使得正反雙方都有話可説。有一個國際辯論會所用的辯題:“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性本惡”,這個話題包含種觀點:先天的性善和後天教育的重要性。你可以強調前者説出一堆道理,你也可以強調後者也説出一堆道理,彼此有理可辯,因此是個好辯論題目。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有次大學聯考作文題目是幅漫畫,畫上有幾個挖廢的.乾井,一個男人扛把鎬頭,旁批行字:“這裏沒水,換個地方挖。”要求根據此畫寫一篇議論文。這篇作文可從兩面立意:一是此人動輒改變主意,做事沒恆心難以成事;一是此人意志堅定,像愚公移山,不挖出水不罷休,一處沒水換個地方挖,精神可嘉。當年有位大學教師引導學生就此展開了討論,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了,結果進行了一場大辯論,個人之間、班級之間辯論得熱火朝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但活躍了學習氣氛,而且大大地鍛練了同學們的口才。這也説明辯論的題目應是正反雙方都有話可説的話題。

選好了題目,又有了充分的材料,還要掌握一些辯論技巧。要講究語言的邏輯性和表現氣勢;要善於抓住對方的破綻反擊,並守住自己的觀點不放,辯手之間還要配合默契。雄辯滔滔。是古今政治家所追求和嚮往的目標。古羅馬的教育就專為培養這種人才,他們的教內容強調文法和修辭,其目的是培養會演講、能雄辯的政治家,而不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古

羅馬演説家、教育家昆體良的教育著作《雄辯術原理》,就體現了他的教育思想。他那種“強調雄辯、口才、豐富理智和在公眾中的形象的教育,成為西方教育的重要模式之一,其影響一直延續至今。”

演講是訓練口才最好的方法,也是個人綜合能力的展示。卡耐基認為“公開演説”只是人際溝通的一小部分,但是它確實可以增長自信、熱情及和別人溝通的能力。這與那些為了某種目的或別人寫好了題目的演講,確實要自由得多,靈活得多,也應該容易發揮得多,很適於作平時演講練習。這種演講既可以寫出講稿,作正規的演講;也可以不必寫出,作即興演説,因為已然成竹在胸,只需臨時稍加條理化就行。

總之,口才訓練非一朝一夕就能見成效,但要做到讓人敢於在公眾前講話,講些自己熟悉內容的話,還是容易的。大學生訓練口才有許多有利條件:一是他們已有相當的知識積累;二是他們有一定的生活閲歷;三是他們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四是大學裏提供了好環境;五是他們有迫切的需要,而且這是最重要的一條。有了這些因索,再運用行之有效的方法,還愁不能把口才練好嗎?

標籤:口才 演講 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