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幼兒

2017年第二學期國小語文教學課件

幼兒1.46W

語文是基礎教育課程體系中的一門教學科目,其教學的內容是語言文化,其運行的形式也是語言文化。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國小語文教學課件,歡迎參考!

2017年第二學期國小語文教學課件

  【1】國小語文教學課件

在新課改背景下,多媒體輔助教學已完全融入了課堂教學。它以強大的知識儲備量以及形象的感官刺激,簡便的操作,為教學提供了理想的環境,優化了課堂效果,提高了教學效率。無論是語文課還是數學課,音樂課還是體育課,都能發揮着巨大的功用。它在突破教材的重難點上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現就多媒體課件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談幾點體會。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積極探究某種事物或愛好某種活動的傾向。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上的。我們的多媒體課件大多由影視圖像或圖片剪輯而成,生動、新穎、富有童趣的畫面,它可使學生置身於一種五彩斑斕、聲像同步、動靜結合的教學環境中;直觀、動態、逼真的演示,強有力地吸引着學生,為學生創造了一個活潑、生動的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氛圍,使學生產生高昂情緒和精神振奮的心理狀態,情不自禁地進入到教學之中。

如:《桂林山水》這篇課文描寫的是廣西桂林山水相映的秀麗景色和獨特風貌,抒發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課一開始,我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優美的情境,出示一張文字片:桂林山水甲天下。通過對甲字的講解,點出了桂林山水在世界遊覽勝地中所具有的獨特的美,激起學生一睹為快的強烈慾望。然後抓住時機播放一段編輯好的配樂錄像,展現了桂林山水的奇特風光,把學生帶進如詩如畫的境地,從中感知桂林山水獨特的美。隨着畫面的移動,學生不時發出一聲聲驚歎,讚美之情溢於言表。這樣,渲染了氣氛,很自然的將學生帶入了課文中,學生們懷着對美的嚮往進入了課文所描寫的情景。接着,我播放了課文配樂朗讀的課件,學生們在欣賞了抑揚頓挫、聲情並茂的朗誦之後,個個躍躍欲試,都想讀一讀課文,來表達自己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讚美。我用語言、錄像、音樂的渲染,營造了課堂的教學情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直觀呈現,化難為易

根據國小生身心特點:抽象思維正開始發展,而具體形象思維仍佔主要地位,再加上學生生活閲歷不足,生活空間狹窄,對有些涉及專業化知識的課文很難理解。多媒體課件的運用,把抽象的內容具體化、靜止的關係動態化,直觀地演示事物的變化和知識的形成過程,幫助學生克服認知障礙,從而達到其他教學手段難以達到的效果。 如《詹天佑》一課,有關工程學知識的“人”字形線路的新穎設計,由於學生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因而對課文中文字敍述的理解有一定難度,而通過利用移動幻燈片演示,使學生對“人”字形線路有了具體的形象,進而體會到詹天佑的傑出才能,從心底裏敬佩他,學習他。化難為易,突破了難點。

  三、活躍思維,啟發想象

由於學生所處的社會背景與一些課文作者所處的背景年代久遠,學生很難體會其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課文所涉及的事情有些也是學生無從耳聞的,這時可以憑藉多媒體的優勢,將它實實在在地展現在學生面前,這不僅可以增強課文內容的真實感,而且能使學生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使學生全身心投入,這樣就保證了學生的主動參與,全方位調動起學生的聽課積極性,開拓思維,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在古詩教學中,傳統教學光憑教師的理解和講解,學生去想象發揮,很難領會到詩歌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讓多媒體課件來處理,效果就會事半功倍。在教學古詩《暮江吟》時,為了啟發引導學生理解詩意,我先讓學生找出詩句中難理解的詞“瑟瑟”和“可憐”,然後演示課件,啟發引導學生觀察畫面,欣賞大自然從黃昏到晚上的美景,欣賞夕陽照射下江上半紅半綠的景色,領會深秋夜晚實在非常可愛,從而引導學生理解詩中的“瑟”實則是“綠”的意思,“可憐”則是“可愛”的意思。在動聽樂曲配音中聽詩歌朗讀,觀察詩歌所描繪的景色,從而體會詩歌的意境。加深了學生對古詩的理解,提高了想象力和分析力。

  四、拓展延伸,豐富知識

在語文閲讀教學中,教材只是教學的憑藉,課堂上不僅要讓學生掌握書本知識,體會它所包含的思想內涵,更重要的是教給他們學習知識的本領,引導他們去閲讀各類課外書籍,實現課內外溝通,深化課內知識。這就要藉助多媒體課件儲量大、功能強、操作簡便等特點,給學生提供大量知識,全面提高課堂效率。

如:在進行《只有一個地球》的課堂教學時,首先利用多媒體課件,給學生展示一系列美麗的大自然圖片,配上優美的音樂,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我們生活的地球是多麼迷人,激發學生了解地球的興趣。通過學習課文,學生知道地球資源是有限的。然後播放錄像,看看目前我國嚴重的水污染和大氣污染的可怕現實,激發學生“應該好好珍惜”的強烈慾望。最後,學生討論收集到的地球污染現狀資料,教師再補充許多目前地球嚴重受污染的有關信息,讓學生從中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分組討論,想想辦法,“我們應該怎樣做”?此時,教師把學生的目光引向課外,讓學生課後自己去看有關書籍,圍繞“如何保護地球”,設計一份宣傳小報和一則公益宣傳廣告,或寫讀後感和倡儀書。這樣,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鍛鍊。

多媒體課件運用於語文課堂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更形象表達了在傳統教學中不能表達的教學內容,學生對教學內容更易理解和接受,相應提高教學質量。但在運用過程中也存在以下幾方面的問題:

一、脱離目標,譁眾取寵

因多媒體課件為教學注入了活力,使長期困擾教師的某些教學難點迎刃而解,教師在感到驚喜之餘,為了投其所好,往往會片面的追求花哨,捨不得割愛,認為課件越多越好,將它們統統都用到教學中去,其實有時用得不當和過度,反而會成為教學的干擾源,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

二、教學中思維空間少。

課件教學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課堂教學高效率而自豪。然而畫面的切換太快,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水平和思維速度,像電視或電影畫面那樣一閃而過,不容學生細看和思考,極大地影響了教學效果。

三、多媒體課件代替了板書。

在進行多媒體教學時,許多老師將板書設計進了課件中,板上不寫一個字。其實在課堂教學中,時常會有突然而至的靈感,這些靈感往往是課件中不能及時表現出來,教師只能通過板書方式來講解。多媒體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不能代替所有。

四、生搬硬套課件,缺乏個性教學。

目前市場上發行的教學課件,絕大部分無法使用。究其原因:一是教材更新較快,教學內容變化大,課件中的素材和學生學習的內容不吻合;二是製作者和執教者的設計意圖出入較大,缺少個性特點。如果生搬硬套,則達不到教學目的。

總之,多媒體作為輔助語文教學的重要工具,不僅延伸了學生的眼、耳,甚至延伸了學生的腦。我們既要發揮優勢,服務於我們的教學,服務於我們的學生;也要避免因注重形式,過於花哨,分散學生的注意力,要把握多媒體教學的特點,合理運用多媒體。只有這樣,才能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真正發揮多媒體手段的實際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