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校園

有餘數的除法趣味課堂教案

校園1.25W

初上講台的年青教師在教學時常常遇到學生興趣不高、聽課不認真或對教學知識的理解不透徹等諸多煩惱,究其原因大多是教師的課堂設計缺乏趣味性,學生沒有興趣;師生缺乏互動,學生難以理解教材所依託的情境,導致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缺乏直觀。因此在國小階段教師有必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設計課堂,增添課堂的趣味性。

有餘數的除法趣味課堂教案

趣味課堂,能更好地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我以我在 “有餘數的除法”一課教學為例,淺談如下:

清晨第一節課學生剛進入課堂,有些同學還有小動作,我首先設計一個遊戲,以趣味引入引導孩子們靜下心來進入狀態。

師:請同學們舉起左手來數手指,從大拇指數到小指後再從新開始,以此類推。老師説一個數,你們就快速的找數字所對應的手指。

學生馬上來了興趣,迅速進入角色。

師:仔細聽清數字:3、5、6、8(學生快速的找到了相對應的手指),那麼19、26、34、56呢?

大部分的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找到數字所對應的手指。

師:那麼請同學們也出幾個數字看看老師能不能快速的找到數字所對應的手指呢?

學生積極踴躍的提出自己想到的數字,從一位數到幾十的數,老師都快速的找到了數字相對應的手指。學生十分驚奇!

師:同學們想不想學會老師的這一本領呢?那就跟老師一起走進今天的課堂(板書課題)

簡單的趣味互動,快速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興趣,為良好的課堂奠定了初步的基礎,學生帶着疑問跟隨老師一起學習後續知識,從而找到解決問題方法,獲取和老師一樣“神奇”的本領,一堂課基本上有了一個較好的鋪墊。

在隨後的“餘數”教學中,我設計了3人為一小組,為他們準備了一些塑料花瓣,來感知餘數的產生。

師:請每一小組同學首先拿出6朵小花來,由小組長給本組同學平均分,看每人能得到幾朵,會不會出現剩餘?(小組同學分工合作)

生:每人各分得2朵花,沒有剩餘。

師:你能用一個除法算式表示剛才分花的過程嗎?

生:6÷3=2。

師:請每一小組再拿出7朵小花來,由小組長再分一次,看這一次會出現什麼情況?(小組同學分工合作)

生:每人得到2朵,小組長手裏還剩餘1朵。

師:剩餘的1朵還能再平均分嗎? 為什麼?

生:不能,剩餘的1朵平均分不夠分了。

師:那麼這裏剩餘的“1”我們就把它叫做餘數。

課本上學生分草莓的情境圖較抽象概括,學生通過圖例往往難以準確理解“餘數”的含義,我們這裏通過對生活中實際物體的分配,小組內合作交流,既鍛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又讓學生在分配中切實感受到了餘數的產生過程,理解了餘數不可再平均分的原因。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使教師得以及時把握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進度,相比較簡單的多媒體課件教學,無疑生動許多。

在完成本堂課的教學目標後,學生對課本上的知識已有了大概的認識,初步掌握了有餘數的除法的產生和計算,但對於應用卻缺乏相關體驗,於是我設計了一個動手動腦的`互動環節,

師:老師這裏有15塊糖,請你上台對這些糖任意的進行平均分,只要產生餘數,你就可以拿走餘數所代表的糖。

學生興趣一下子高漲,紛紛舉手要求上台。這時指三名同學上台動手分糖。

生1:平均分成每3塊一組(邊説邊動手分)

算式是15÷3=5(組)

師:這時沒有產生餘數呀,所以你不能得到糖。

(學生恍然大悟,其他學生再次舉手)

生2:平均分成每4塊一組(邊説邊動手分)

15÷4=3(組)…… 2(塊),

師:這時的餘數是2,請拿走兩塊糖。

學生興高采烈,拿走了兩塊糖,這時我補齊15塊糖。

師:他拿走了2塊糖,還有沒有同學能拿走更多的糖呢?

生3:平均分成每6塊一組。

(學生拿走糖後仍然補齊15塊糖)

師:剛才同學們拿走了1塊、2塊或3塊糖,想一想怎樣平均分可以拿到最多的糖呢?

(學生紛紛思考,動手在練習本上寫算式)

生4:平均分成每8塊一組,算式是15÷8=1(組)……7(塊)(上台拿走7塊糖)

同學們紛紛鼓掌,表示祝賀。

通過分糖的互動遊戲有效的擴展了學生的思維,將課本上沒有出現的總數怎樣平均分成產生最大餘數的情況補充完整。學生體驗到數學知識在實際情景中的應用,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要求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三維目標體系,學生在與教師的互動中增強了動手能力、學習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在國小階段我們應該時常反思自己的課堂,在我初上講台之時也常常抱怨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小動作、交頭接耳屢禁不止,常常對此一籌莫展,總以為是學生身上出現了問題。回顧那時候的我不覺感歎自己教學經驗的不足,我們不能指望只有幾歲或十幾歲孩子像高中生那樣安安靜靜,知道學習的重要性,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具有一定的課堂構建能力,抓住學生感興趣的地方,將本節課的知識點融會貫通地教授給學生,構建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充滿趣味性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