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熱】孔子的名言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名言吧,名言易於留傳,是濃縮的精華。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名言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孔子的名言,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熱】孔子的名言

孔子的名言1

1、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孟子?離婁下》

2、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3、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孟子?滕文公上》

4、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荀子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人背信則名不達――劉向真話説一半常是彌天大謊――富蘭克林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要自己要誠信――莎士比亞人無忠信,不可立於世――程頤

5、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論語?述而》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論語?秦伯》

7、愛人不外己,己在所愛之中

8、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9、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遙於天地之間。

10、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11、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12、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

13、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證於人。——《荀子?性惡》

14、巧言令色,鮮矣仁!

15、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16、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17、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18、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惡於眾也。

19、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孫丑》

20、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21、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22、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23、故聖人以治天下為事者,惡得不禁惡而勸愛?故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

24、雖有天下易生之物,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25、為政以德,誓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2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8、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論語?顏淵》

29、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禹。——《荀子?修身》

30、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31、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荀子?勸學》

32、儉節則昌,淫佚則亡。——《墨子?辭過》

33、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34、若使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盜賊無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則天下治。

35、聖人法天貴真,不拘於俗。

36、——《韓非子》

37、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墨子?修身》:讀書人雖然有學問,但是親身實踐才是根本。

38、與人善言,暖於布帛;傷人以言,深於矛戟。——《荀子?榮辱》

39、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也。

40、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41、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

42、目不能兩視而明,耳不能兩聽而聰。(《荀子·勸學》)

43、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論語?里仁》

4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45、三思而後行。——《論語?公冶長》

46、輕諾必寡信。——《老子》

47、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論語?衞靈公》

48、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大學》

49、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論語?子路》如果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後句)

50、民生在勤,勤則不匱。——《左傳?宣公十二年》

51、心中有理想,腳下的路再遠,也永遠不會迷失方向。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啊!

5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53、人有不為也,而後可以有為。

54、老子的名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5、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論語?憲問》

56、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論語?為政》

57、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58、先義而後利者榮,先利而後義者辱。——《荀子?榮辱》

59、——《左傳》

60、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61、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知不知,上。不知知3.墨子名言兼相愛,交相利愛人不外己,己在所愛之中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4.孟子名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62、這是古人一生追求的“三不朽”,立德為其首,任何事業、學業的基礎,都要從自身品德的修煉為根基。

63、篤信好學,守死善道。——《論語?泰伯》

64、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65、不學禮,無以立。

66、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

67、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論語?學而》

68、大意:世上的事物都有本末始終,明確它們的先後次序,那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69、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70、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71、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也。

72、孔子孟子

73、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孟子?告子上》

74、民無信不立。——《論語?顏淵》

75、日新之謂盛德。——《周易?繫辭上》:每天都有新的變化才是大德。

76、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77、孔子名言

78、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

79、荀子戰國末期趙國人

80、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81、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82、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荀子·勸學》)

83、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孟子?告子下》

84、義,志以天下為芬。——《墨子?經説上》

8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論語?子路》

86、學至乎沒而後止。——《荀子?勸學》:學習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算中止。

87、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知道滿足就不會受到屈辱,知道適可而止就不會有危險。

88、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89、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90、欲為其國,必伐其聚;不伐其聚,彼將聚眾。

9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論語?里仁》

92、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論語?學而》

93、兼相愛,交相利

94、禮之用,和為貴。——《論語?學而》

95、愛臣太親,必危主身;人臣太貴,必易主位。

96、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謂不朽。

97、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禮記?大學》:

98、天下之人皆相愛,強不執弱,眾不劫寡,富不侮貧,貴不傲賤,詐不欺愚。

99、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果:果斷

100、孟子名言

101、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102、名不可簡而成也,譽不可巧(偽詐)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載)行者也。

10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104、——《孟子》

105、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106、君子以儉德闢難。——《周易?否》

107、不以規矩,不成方圓。

108、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論語?衞靈公》

109、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孟子?盡心上》

110、莊子名言

111、去好去惡,羣臣見素。

112、聖人擇可言而後言,擇可行而後行。——《管子?形勢解》

113、大意:古時候想要使天下人都發揚光明正大的德行,就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就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先要修養自己的身心;想要修養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先要證實自己的誠意;想要證實自己的誠意,就要先豐富自己的知識;豐富知識就在於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

114、見義不為,無勇也。——《論語?為政》

115、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荀子·勸學》):比喻學生勝過老師,後人勝過前人。

116、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韓非子?有度》:懲罰有罪過的人,即使大臣也不能放過;賞賜做好事的人,即使平民百姓也不能漏掉。

117、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路程雖近,不走就達不到目的地;事情雖小,不做就成功不了。

118、天子不仁,不保四海;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119、青,取之於藍,而勝於藍.

120、率義之為勇。——《左傳?哀公十六年》

121、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周易?繫辭下》

122、節儉則昌,淫佚則亡。

123、國君好仁,天下無敵焉。

124、義以生利,利以豐民。——《國語?晉語》

125、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慾。使夫智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126、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論語?顏淵》

127、道在不可見,用在不可知。

128、韓非子名言

129、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老子》

130、老子名言

131、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132、終日乾乾,與時偕行。——《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謹慎做事,自強不息,和日月一起運轉,永不停止。

133、朝聞道,夕死可矣。

134、法家主要代表人物

135、見利思義。——《論語?憲問》

136、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莊子?_'莀P'莀?山木》

137、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138、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

139、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荀子·勸學》)

140、釋儀的妄發者,雖中亦不為巧矣

141、儒家主要代表人物:

142、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荀子·修身》)

143、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衞靈公》

14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論語?述而》

145、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孟子?梁惠王下》

14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47、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憲問》君子以説的多.做得少為恥。

148、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魚父》

14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論語?子路》

150、平時日只知苦練,也許有一天一下就做出驚人的成績。因為,任何成功,都是厚積薄發,多年苦修換來的,不怕走得慢,只怕不開始。

151、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論語?為政》

152、佚則荒,荒則不治,不治則亂,而賞刑不行於天下者必塞

153、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154、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孟子?公孫丑》

155、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156、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157、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

158、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159、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禮記?中庸》

160、夫民之性,惡勞而樂佚。

161、名可名,非常名。

162、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論語?子張》:廣博地學習以堅定自己的意志,懇切的提問並且聯繫實際進行思考。

16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164、天下可運於掌。

165、孔子名言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不學禮,無以立。

166、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公正就政治清明,偏私則政治黑暗。

167、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168、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論語?子罕》

169、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論語?八佾》

170、荀子名言

171、博學而詳説之,將以反説約也。——《孟子?離婁下》

172、鍥而不捨(《荀子·勸學》):雕刻一件東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恆心,有毅力。

173、其進鋭者,其退速。

174、這是古代仁人君子立身處世的原則。不得志的時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養,得志的時候就要努力讓天下人都能得到好處。現代社會,有很多人鑽進錢眼,不惜違法亂紀;按古人的訓誡:做人,窮也要窮的有骨氣!

175、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176、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

177、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

178、志不強者智不達。——《墨子?修身》

179、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180、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周易?乾?象》

181、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韓非子:

182、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183、不怨天,不尤人。——《論語?憲問》

18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學記》

185、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孟子?盡心下》

186、而敦愨純信,用心怯言,則謂之窶。守法固,聽令審,則謂之愚。敬上畏罪,則謂之怯。言時節,行中適,則謂之不肖。無二心私學,聽吏從教者,則謂之陋。

187、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

188、老子:1.道可道,非常道。

189、寬則得眾。——《論語?陽貨》

190、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論語?里仁》

191、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大學》

192、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193、克勤於邦,克儉於家。——《尚書?大禹謨》

194、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

195、——《論語》

196、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

197、權,然後知輕重;度,然後知長短。

198、上善若水。

199、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00、墨子名言

201、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

202、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20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

204、非我而當者,吾師也;是我而當者,吾友也;諂諛我者,吾賊也。(《荀子·修身》)

205、視死如歸。——《管子?小匡》

孔子的名言2

1、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孔子《論語》

2、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孔子

3、信近於義,言可復也。恭近於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孔子《論語》

4、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孔子《論語》

5、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無也。 ——孔子《論語》

6、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論語》

7、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丘

8、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孔子《論語》

9、先行其言而後從之。 ——孔子《論語》

10、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不可以長處樂。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孔子《論語》

11、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 ——孔子

12、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孔子《論語》

1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孔子《論語衞靈公》

14、不患貧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 ——孔丘

1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 ——孔子《孝經》

16、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孔子《論語》

17、學而不已,闔棺乃止。 ——孔子

18、君子之事親孝,故忠可移於君。事兄悌,故順可移於長。居家理,故治可移於官。是以行成於內,而名立於後世矣。 ——孔子《孝經》

19、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孔子《論語》

20、鳥獸不可與同羣,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孔丘《論語》

孔子的名言3

1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2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3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4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5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6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 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7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8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9禮之用,和為貴

10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1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12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13朝聞道,夕死可矣

14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15德不孤,必有鄰

16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

17聽其言而觀其行

1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9三思而後行

20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21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2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23敬鬼神而遠之

孔子的名言4

述而第七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盜比於我老彭。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從,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子曰:甚矣吾哀也!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

子曰:不憤不咎,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子食於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

子於是哭,則不歌。

子謂顏淵曰: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子路曰:子行三軍,則誰與?

子曰:暴虎馮河,死而不悔者,吾不與也。必也臨事而懼,好謀而成者也。

子曰:富而可求也,誰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子之所慎:齊,戰,疾。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冉有曰:夫子為衞君乎?子貢曰:吾將問之。

入,曰:伯夷、叔齊何人也?曰:古之賢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出,曰:夫子不為也。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子曰: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

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

至云爾。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子不語怪,力,亂,神。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天生德於予,恆頹其如予何?

子曰:二三子以我為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靜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子釣而不綱,戈不射宿。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知之次也。

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唯何甚?人潔己以進,與其潔也

,不保其往也。

子曰: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陳司敗問昭公知禮乎,孔子曰:知禮。

孔子退,揖巫馬期進之,曰:吾聞君子不黨,君子亦黨乎?君取於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知禮,

孰不知禮?

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過,人必知之。

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後和之。

子曰:文,莫吾猶人也。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

不能學也。

子疾病,子路請禱。子曰:有諸?子路對曰:有之;誄曰:禱爾於上下神祁子曰:丘之禱

久矣。

子曰:奢則不孫,儉則固。與其不孫也,寧固。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子温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

泰伯第八

子曰:「太伯其可謂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

不遺,則民不偷。」

曾子有疾,召門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而今而後,吾

知免夫!小子!」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

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笑;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曾子曰:「以能問於不能,以多問於寡,有若無,實若處,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於斯矣。」

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子曰:「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

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子曰:「三年學,不至於谷,不易得也。」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人,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

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子曰:「師摯之始,關睢之亂,洋洋乎盈耳哉。」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願,□□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子曰:「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與焉。」

子曰:「大哉堯之為軍也,巍巍乎,唯天為大,唯堯則之,蕩蕩乎,民無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

煥乎,其有文章。」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孔子曰:「才難,不其然乎,唐虞之際,於斯為盛

,有婦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謂至德也已矣。」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恤,禹吾

無間然矣。」

孔子的名言5

1、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摘孔子《論語》

2、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摘孔子《論語》

3、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摘孔子《論語》

4、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摘孔子《論語》

5、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摘孔子《論語》

6、子以四教:文行忠信。摘孔子《論語》

7、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摘孔子《論語》、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摘孔子《論語》

8、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摘孔子《論語》

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摘孔子《論語》

10、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摘孔子《論語》、朽木不可雕也。摘孔子《論語》

11、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摘孔子《論語》

12、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摘孔子《論語》

13、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摘孔子《論語》

14、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摘孔子《論語》孔子的名人名言

15、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摘孔子《論語》

孔子的名言6

【1】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2】 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3】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5】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7】 道不同,不相為謀。

【8】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9】 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10】 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11】 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1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3】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14】 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

【15】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16】 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17】 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

【18】 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19】 (“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説乎?繹之為貴。説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20】 見善無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21】 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

【22】 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23】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4】 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25】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26】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27】 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28】 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29】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30】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31】 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32】 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33】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34】 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35】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36】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37】 君子易事而難説(悦),説(悦)之不以道,不説(悦)也。

【38】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39】 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40】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41】 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42】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43】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44】 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孔子的名言7

1) 君子喻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2)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3)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4) 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 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

6)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7)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 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9)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乎,不捨晝夜"

10)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11) 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

12)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13) 濯足急流,抽足再入,已非前水

14) 朝聞道,夕死可矣

15)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孔子的名言8

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

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君子易事而難説(悦),説(悦)之不以道,不説(悦)也。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子曰:“過而不改,是謂過也。”

子曰:“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而已。”

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叟哉?人焉叟哉?”?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

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如愚。退兒省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説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孔子的名言9

1.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3. 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4. 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5.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

6. 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7. 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8. 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9.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

10. 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

11. 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12. 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謂之學矣。

13.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14. 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15. 禮之用,和為貴。

16.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17. 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18.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己,不亦遠乎?

19.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20. 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

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21. 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22. 不學禮,無以立。

23. 有教無類。

24.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25.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6.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27.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28. 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9. 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30 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孔子的名言10

1、子曰: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2、子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3、子曰: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4、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5、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6、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7、子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8、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0、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

11、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2、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3、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14、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15、子曰: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16、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不逮也。

17、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鬥;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18、子曰:禮之用,和為貴。

19、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20、子曰: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

21、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於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22、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3、子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

24、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羣而不黨。

25、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26、子曰:不遷怒,不二過。

27、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孔子的名言11

1、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2、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損矣。”

3、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5、名不正,則言不順。

6、見得思義。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8、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9、孔子論語名句摘抄

1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11、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12、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

13、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14、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15、子謂於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

16、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17、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18、君於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

19、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20、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21、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22、季文子遇事總要思考三次,然後才行動。

23、先有司,赦小過、舉賢才。

24、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5、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26、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

27、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28、衞公孫朝問於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

29、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30、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

31、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32、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33、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34、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35、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36、與人交,推其長者,諱其短者,故能久也。

3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38、己所不欲,匆施於人。

39、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40、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41、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42、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

43、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矣。

44、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45、誦《詩》三百,授之以政,不達;使之四方,不能專對;雖多,亦奚以為?

46、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

47、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48、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49、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50、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51、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5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53、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54、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55、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56、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

57、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58、君於惠而不費,勞而不怨,欲而不貪,泰而不驕,威而不猛。……因民之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小大、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59、有朋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60、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61、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

62、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63、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64、德不孤,必有鄰。

65、誰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66、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6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68、甯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69、日知其所亡,月無忘其所能,可謂好學也已矣。

70、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71、中人以上,能夠語上也;中人以下,不能夠語上也。

72、朽木不可雕也。

7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74、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75、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76、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孔子名句

77、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78、顏淵問仁。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

79、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

80、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

81、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82、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83、(“撰”去提手)與之言,能無説乎?繹之為貴。説而不繹,從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

84、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85、君子求諸已,小人求諸人。

86、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87、朝聞道,夕死可矣。

88、法語之言,能無從乎?改之為貴。提手與之言,能無説。

89、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90、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91、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92、不學禮,無以立。

93、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慼慼。

94、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孔子的名言12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每個人都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要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我們要虛心向他人學習。另外還告訴我們要從別人的缺點去反省和檢討自己的行為,及時做出修正,讓自己更出色。雖然大家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是並不是人人都能做到。因為人們常犯的`一個通病,就是往往看到自己的優點和他人的缺點,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和他人的優點。在學校裏那些調皮搗蛋,成績差得同學我們就會認為他們全身都是缺點,一無是處,而相反那些成績好的同學,大家就會認為他們什麼都好。其實不是這樣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只是有些人優點多一點,而有的人缺點多一點而已。比如説我們班的付震吧,他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他很關係集體:有一次,我們班的垃圾桶壞了,第二天就只有他拿了一個新的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值得我們去學習。我們大家在一起就是為了互相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共同努力!

孔子的名言13

1.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2.道不行,秉桴浮於海。——《論語·公冶長》

3.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

4.士而懷居,不足為士矣!

5.以直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

6.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7.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

8.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9.當仁,不讓於師。——《論語·衞靈公》

10.過而不改,是謂過矣!

11.君子以當仁不讓。——《論語》

12.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13.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14.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15. 言必信,行必果。——《論語·子路》

16.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17.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孔子的名言14

《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始吾於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聽其言而觀其行。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巧言令色,鮮矣仁!

君於疾沒世而名不稱焉。

君於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

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幹盟,兵不逼好。

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孔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

言未及之而言謂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謂之隱,未見顏色而言謂之瞽。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名人名言

過,則匆憚改。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學如不及,猶恐失之。

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見利思義,見危授命。

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的名言15

1.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學而》

【翻譯】孔子説:“君子在飲食上不要求飽足,居住上不要求安逸,做事勤快,説話謹慎,主動向有道德的人學習,從而改正自己的不足方面,這樣就可以説是好學的人了。”

2.子曰:“苗而不秀這憂矣夫!秀而不實者憂矣夫!”——《子罕》

【翻譯】孔子説:“像莊稼那樣只長苗而不開花的是有的吧!只開花而不結果的也是有的吧!”

3.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述而》

【翻譯】孔子説:“君子胸懷坦蕩,小人經常憂愁。”

4.子曰:“眾惡之,必察焉;眾好之,必察焉。”——《衞靈公》

【翻譯】孔子説:“即使大家都討厭他,自己也不要隨便附和,一定要考察一下;即使大家都喜歡他,也一定要考察一下。”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學而》

【翻譯】孔子説:“不怕別人部料解自己,就怕自己不瞭解別人。”

6.子曰:“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憲問》

【翻譯】孔子説:“不事先懷疑別人的欺詐,也不隨意猜測別人的不誠實,然而卻又能及早地加以察覺,這才是賢人啊!”

7.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為政》

【翻譯】孔子説:“觀察一個人的所作所為,考察他所走過的道路,瞭解他的心情、愛好,那麼這個人的真實面目怎麼隱藏得住呢?怎麼能隱藏得住呢?” 更多孔子名言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相關文章。

8.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翻譯】孔子説:“只一味讀書而不知思考,就容易受騙;只一味思考而不去讀書,仍然不能解除疑惑。”

9.子曰:“學如不及,猶恐失之。”——《泰伯》

【翻譯】孔子説:“我做學問的急迫感,就像追趕什麼東西唯恐趕不上那樣,而趕上了還又怕失掉。”

10.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學而》

【翻譯】孔子説:“對學得的只是按時去温習它,不是很高興的事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到,不是很快樂嗎?別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怨怒,不是個有修養的君子嗎?”

11.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衞靈公》

【翻譯】孔子説:“君子不因為一個人有幾句正確言論就推薦他,也不因為一個人品德不好就廢棄他的正確言論。”

12.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可與適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子罕》

【翻譯】孔子説:“可以同在一起學習的人,未必能一起通向真理;可以一起通向真理的人,未必能共同堅守真理;可以一起堅守真理的人,未必都能做到通權達變。”

13.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之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衞靈公》

【翻譯】孔子説:“可以同他談話,卻不同他談話,這會錯過人才;不可以同他談話,卻同他談話,這是錯説了話。聰明人既不會錯過人才,也不會錯説話。”

14.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衞靈公》

【翻譯】孔子説:“主張不同,不互相謀劃事情。”

15.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衞靈公》

【翻譯】孔子説:“有志之士、仁德之人,不貪生怕死而損害仁德,肯勇於犧牲自己來維護仁德。”

標籤:名言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