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語錄名言

國學經典的語錄摘抄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接觸或是使用過一些比較經典的語錄吧,語錄現指能引起共鳴的、發人深省,有一定傳播力的名人之言、網民言論、社會事件所產生的新詞條。那麼你所知道的語錄都是什麼樣子的?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國學經典的語錄摘抄,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國學經典的語錄摘抄

國學經典的語錄摘抄1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2.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

3.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老子)

4. 將欲取之,必先之。 (老子)

5.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老子)

6.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老子)

7. 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8.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孟子》

9.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三國志》

10.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

11. 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論語子罕》

12.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13. 朝聞道,夕死可矣。 (論語里仁)

14. 報國之心,死而後已。

15.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國學經典的語錄摘抄2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已而為知者,殆而已矣。

我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卻是無限的,要想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無限的知識,便會感到很疲倦;既然如此還要不停地去追求知識,便會弄得更加疲睏不堪!

2、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二者兇器,非所以盡行也。

名是相互傾軋的原因;智是相互鬥爭的手段。兩者是兇器,是不可以盡行的。

3、天下有道,聖人成焉;天下無道,聖人生也。放今之時,僅免刑焉。福輕乎羽,莫之知哉;禍種乎地,莫之知避。

天下有道,聖人可以成就事業;天下無道,聖人只能保全生命。現在這個時代,僅僅可以避開刑戮。幸福不過像羽毛那樣輕,不知怎樣才可以去承受;禍患重得像大地一樣,不知怎樣才能去避免。

4、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

人們都知道有用的用處,但不懂得無用的更大的用處。

5、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響以濕,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泉水乾涸了,魚被困在陸地上,互相吹腮上的水泡,互相潑殘存的泉水;這種情況固然很感人,但是不如在江湖之中暢遊,忘記對方的存在。這是一種追求自由的思想體現。

6、夫大塊載我以形,勞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大自然給我以形體,用生使我操勞,用老是我清閒,用死使我安息,所以稱善我生存的,也同樣稱善我的死亡。

7、故跖之徒問於跖曰:“盜亦有道乎?”跖曰:“何適而無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為之有野。”

因此盜跖的門徒問盜跖説:“做大盜也有法則嗎?”盜跖回答説:“無論哪個地方都怎麼會沒有法則呢?憑空猜想屋內儲藏着多少財務,這就是聰明;帶頭思安進入屋內的,就是勇;最後退出屋子的,就是義;酌情判斷是否動手的.,就是智;分贓均等的,就是仁。這五種不具備而成為大盜的,天下是決不會有的。”

國學經典的語錄摘抄3

1、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2、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詩經風相鼠)

3、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詩經大序)

4、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詩經·小雅·鶴鳴)

5、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詩經大雅抑)

6、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7、滿招損,謙受益。 (尚書大禹謨)

8、從善如登,從惡如崩。 (國語)

9、多行不義必自斃。 (左傳)

10、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左傳)

11、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左傳)

1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13、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14、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老子)

15、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

1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17、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

1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衞靈公

19、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論語述而)

20、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

↓↓↓↓↓點擊下頁還有更多國學經典的語錄摘抄↓↓↓↓↓

國學經典的語錄摘抄4

1. 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孝經。天子章》

2. 高岸為谷,深谷為陵。 (詩經·小雅)

3.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太子少傅箴》

5. 天下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之大事,必作於細。——《老子》

6.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戰國策荊軻刺秦王》

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8.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詩經·小雅·車轄)

9.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孟子·盡心上)

10.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 (荀子·非十二子)

11.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唐·韓翃·寒食)

12.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唐·李白·論詩)

13.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14.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唐·王昌齡從軍行)

15.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唐·王昌齡·出塞)

國學經典的語錄摘抄5

1.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岳陽樓記)

2.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醉翁亭記)

3. 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 (戲答元珍)

4. 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蝶戀花)

5. 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伶官傳序)

6. 禍患常積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 (伶官傳序)

7. 雪消門外千山綠,花發江邊二月晴。 (歐陽修)

8.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生查子)

9.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鳳棲梧)

10.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雨霖鈴)

11.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雨霖鈴)

12. 兼聽則明,偏信則闇。 (資治通鑑)

13.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訓儉示康)

14. 鑑前世之興衰,考當今之得失。 (資治通鑑)

15. 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 (讀書之要)

國學經典的語錄摘抄6

1.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史記陳涉世家》

2. 輔車相依,脣亡齒寒。 (左傳)

3.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左傳)

4. 大道之行,天下為公。 (禮記禮運)

5.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禮記中庸)

6. 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禮記學記)

7.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禮記雜記)

8.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論語顏淵)

9. 仰之彌高,鑽之彌堅。 (論語子罕)

10.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論語述而)

11.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論語衞靈公)

12.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論語學而)

1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衞靈公)

14. 往者不可諫,來着猶可追。 (論語微子)

15. 黃鐘譭棄,瓦釜雷鳴。 (楚辭卜居)

16. 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三國諸葛亮後出師表)

17.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禮記學記)

18. 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禮記禮運)

19.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易經乾)

20. 曲則全,枉則直。 (老子)

國學經典的語錄摘抄7

1、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經》

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孔子《論語》

3、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詩經》

4、輕則寡謀,驕則無禮。——《國語》

5、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老子《道德經》

6、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屈原《楚辭》

7、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齊光。——屈原《楚辭》

8、南有喬木,不可休思。漢有遊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詩經》

9、智者上善若水,海納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載物。——孔子《論語》

10、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易經》

11、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老子《道德經》

12、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三字經》

13、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老子《道德經》

14、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屈原《楚辭》

15、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孔子《孝經》

16、知我心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

1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老子《道德經》

18、男兒不展風雲志,空負天生八尺軀。——馮夢龍《警世通言》

19、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孔子《論語》

20、春花秋月足風流,不分紅顏易白頭。試把人心比松柏,幾人能為歲寒留?——馮夢龍《警世通言》

21、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下。——老子《道德經》

22、君子以獨立不懼,遁世無悶。——《易經》

23、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老子《道德經》

24、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孔子《論語》

25、即鹿比虞,唯入於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易經》

26、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易經》

27、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論語》

28、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詩經》

29、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論語》

30、時繽紛其變易兮,又何可以淹留?——屈原《楚辭》

31、吾不能變心而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屈原《楚辭》

32、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各從其類也。——《易經》

33、要人知重勤學,怕人知事莫做。——馮夢龍《警世通言》

34、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屈原《楚辭》

35、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毋金玉爾音,而有遐心。——《詩經》

3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詩經》

37、世溷濁而不清:蟬翼為重,千鈞為輕;黃鐘譭棄,瓦釜雷鳴;讒人高張,賢士無名。——屈原《楚辭》

38、古人醫在心,心正藥自真。——馮夢龍《警世通言》

39、山上有澤,鹹。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恆。——《易經》

40、時止則止,時行則行,動靜不失其時,其道光明。——《易經》

41、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論語》

42、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詩經》

43、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取之,必固與之。——老子《道德經》

44、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老子《道德經》

45、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易經》

46、民之難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國,國之賊。不以智治國,國之福。——老子《道德經》

47、今夕何夕,見此良人。——《詩經》

48、君子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易經》

49、沅有芷兮澧有蘭,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楚辭》

50、君子以儉德闢難,不可榮以祿。——《易經》

51、大道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六親不和,有孝慈;國家昏亂,有忠臣。——老子《道德經》

52、平生不做皺眉事,世上應無切齒人。——馮夢龍《警世通言》

53、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馮夢龍《警世通言》

54、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也。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道德經》

55、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孔子《論語》

56、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易經》

57、君子之事上也,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孔子《孝經》

58、靜女其姝,俟我於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詩經》

59、鳳皇于飛,翽翽其羽,亦傅於天。——《詩經》

60、不妄取,不妄予,不妄想,不妄求,與人方便,隨遇而安。——《易經》

61、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老子《道德經》

62、為者敗之,執者失之。是以聖人無為故無敗,無執故無失。——老子《道德經》

63、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易經》

64、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詩經》

65、風雷,益。君子以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易經》

66、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行為。——《詩經》

67、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易經》

68、出其東門,有女如雲。雖則如雲,匪我思存。——《詩經》

69、小人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以小惡為無傷而弗去也,故惡積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經》

70、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詩經》

71、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孔子《論語》

72、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也。於予與何誅?——孔子《論語》

73、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帶女羅。——屈原《楚辭》

74、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論語》

75、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三字經》

76、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孔子《論語》

77、願一日,有女同車,顏如舜華。——《詩經》

78、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孔子《論語》

79、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辯。辯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道德經》

80、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詩經》

81、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屈原《楚辭》

8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論語》

83、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道德經》

8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論語》

85、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易經》

86、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孔子《孝經》

87、終身所約,永結為好。琴瑟再御,歲月靜好。——《詩經》

88、伐木不自其本,必復生;塞水不自其源,必複流;滅禍不自其基,必復亂。——《國語》

89、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經》

90、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孔子《論語》

91、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老子《道德經》

92、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易經》

9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為道。——老子《道德經》

94、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老子《道德經》

95、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老子《道德經》

96、心正自然邪不擾,身端怎有惡來欺。——馮夢龍《警世通言》

9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德經》

9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老子《道德經》

9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論語》

100、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易經》

101、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孔子《論語》

102、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歸曰歸,心亦憂止。——《詩經》

103、不妄取,不妄求,不妄想,不妄求。——《易經》

104、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老子《道德經》

105、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論語》

106、北風其涼,雨雪其霧。惠而好我,攜手同行。——《詩經》

107、不厚其棟,不能任重。重莫如國,棟莫如德。——《國語》

108、絺兮綌兮,悽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詩經》

109、人事必將與天地相參,然後乃可以成功。——《國語》

110、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易經》

11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詩經》

112、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老子《道德經》

11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老子《道德經》

114、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易經》

115、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老子《道德經》

116、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迂於喬木。嚶其鳴矣,求其友聲。——《詩經》

117、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孔子《論語》

118、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老子《道德經》

119、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屈原《楚辭》

120、雷填填兮雨冥冥,猿啾啾兮狖夜鳴。風颯颯兮木蕭蕭,思公子兮徒離憂。——屈原《楚辭》

121、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屈原《楚辭》

122、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出入腹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詩經》

123、皎皎白駒,在彼空谷。生芻一束,其人如玉。——《詩經》

124、有以無難以失守,有以多難而興邦。——《國語》

125、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須我友。——《詩經》

126、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德經》

127、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易經》

128、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孔丘《論語》

129、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易經》

130、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