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產生虛假會計信息的原因及其治理對策論文

職場2.04W

虛假會計信息的情況現在越來越多,產生虛假會計信息的原因是什麼?有哪些治理對策?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產生虛假會計信息的原因及其治理對策論文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產生虛假會計信息的原因及其治理對策論文

  產生虛假會計信息的原因及其治理對策論文篇1

摘 要:當前,我國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暴露的越來越多,給決策者制定相關的決策帶來了不利影響,會計信息失真已嚴重影響了我國正常的經濟秩序和經濟建設,成為當前會計改革的重要內容。文章在分析虛假會計信息產生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治理的對策。

關鍵詞:會計信息 虛假原因 治理

會計信息是人們在經濟活動過程中運用會計理論和方法,通過會計實踐獲得反映會計主體價值運動狀況的經濟信息,是企業與外界交流的主要工具,具有很強的後果性,被稱為“企業的語言”。因此,會計信息,尤其是真實的會計信息對於企業本身和投資者,甚至於整體國民經濟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所謂虛假的會計信息,是指會計信息沒有真實地反映客觀的經濟活動,從而給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提供了虛假的情況,給決策者們制定相關的決策帶來了不利影響的一種現象。一旦會計信息是虛假的,不僅會誤導資源配置的方向,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而且造成國有資產流失,國家税收減少,影響國家的宏觀調控,擾亂社會經濟秩序,削弱會計的經濟管理作用,阻礙經濟發展,危害非常嚴重。找出虛假會計信息的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在最大範圍內防止會計信息失真,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也是當前會計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

一、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原因

一般來説,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與會計信息的生成過程有着極為密切的聯繫。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機理包括內在(主觀)動因和外部(客觀)環境兩個方面。就會計信息失真而言,內在動因是其主觀基礎,外部環境是其客觀條件,只有這兩方面共同的發揮作用,才會導致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

1.內部動因。以往人們談論會計信息失真,往往只有關注會計人員製造虛假會計信息的主觀故意性,這樣就很容易把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主要歸結為個別會計人員自身的道德修養或思想品質問題,在此認識基礎上所制定的治理方法如隔靴搔癢,難於切中要害,也就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探討會計信息失真的治理手段,應首先從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機理入手。

一是會計信息生產者(包括會計人員、企業負責人及其他可以對會計信息施加影響的人員)與會計信息之間存在一定的利益關係,是產生虛假會計信息的內在動因。二是會計工作中的某些工作內容需要憑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來進行,這為會計人員製造虛假會計信息提供了職務上的方便。三是會計信息生產過程的內部操作性,進一步強化了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內部動因。

2.外部條件。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內部動因是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決定因素,但有了內部動因,並意味着一定會產生虛假會計信息,而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還有賴於一定的外部條件。

一是法律環境的缺陷是虛假會計信息得以產生的關鍵因素。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定時期法律環境的具體情況。二是監督力度弱化,缺乏機制制約也是促使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重要條件。三是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還與會計人員的業務、道德素質有密切關係。會計人員是會計信息這種“產品”的“生產者”,他們的素質高低直接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如果會計人員具備了較高的業務素質和道德水平,就能夠自覺抵制來自於各方面的誘惑和壓力,拒絕製造虛假會計信息。然而我國會計人員的整體素質卻不高,許多會計師並不熟悉新的會計制度,一些年輕的會計人員缺乏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業務操作技能,對比較複雜的會計業務很難較好地處理;另一方面,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素質不高,堅持原則、嚴格執法、敢於同違規違紀作鬥爭的少,相反對違規違紀熟視無睹,甚至主動為領導出謀劃策的多。因此,造成了會計信息質量低下和虛假會計信息。四是兩權分離體制成為了會計信息失真的一個新的外部條件。隨着企業規模的不斷擴大,企業的財產權力關係逐步由“兩權合一”轉化為“兩權分離”,股東與經營者的關係轉化為委託與代理的關係。但這種關係不可避免的存在“逆向選擇”與“道德風險”問題。所謂“逆向選擇”是指代理人掌握着不為委託人知曉的私有信息,這樣,在與委託人簽訂契約時,代理人就可能根據私有信息向委託人提出有利於自己的代理條件;所謂“道德風險”是指代理人在簽訂了契約後,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對委託人採取陽奉陰違的機會主義態度,委託人又無法親臨工作現場監督代理人的活動,事後也無法推測其行動。代理人在簽訂合約時作出“逆向選擇”或在履行契約時採取機會主義的“道德風險”行為,都會損害委託人的利益。基於這種不同的利益關係,虛假的、失真的會計信息也就隨之產生了。五是社會經濟環境影響也導致會計信息虛化。會計是企業管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社會經濟環境的現狀和發展必然對會計起着重大的影響,影響着會計目標、會計管理體制、會計信息披露、會計信息質量和會計法規建設等方面。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較快,政府的宏觀調控措施和企業的經濟自律在許多方面都跟隨不上,社會經濟生活中存在的無序和不健康因素,必然反映到會計工作中。企業領導追求非正當的經濟利益導致濫發獎金實物,為達到某種目的對有關單位和個人請客送禮,為控制承包經營目標而人為虛增利潤或隱瞞利潤等。這些形形色色的違紀行為是經濟環境對企業的影響,由於會計不能將這些如實反映在賬上,只好編造假報表,造成會計信息失真。會計上的造假,有許多是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不健康、不廉潔的風氣在會計上的反映。

二、虛假會計信息的治理

1.消除虛假會計信息賴以產生的內部動因。這種動因的消除主要是割斷會計信息與會計信息產生者之間的利益關係。目前有的國家為了保證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當有關管理部門需要企業的會計信息時,儘量不直接採用企業提供的會計信息,而是由管理部門按一定的要求對企業的賬簿記錄進行調整。此外我國在國有大中型企業中實施會計委派制也有這方面的考慮。

2.改變有助於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外部環境。

(1)加強法制建設,加大執法力度。加強財會法規建設,根據會計實踐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修訂完善有關會計法規,並強化財會法規的可操作性,使會計事項、信息的處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嚴格檢查、嚴格監督,發現問題嚴肅依法處理,決不姑息遷就。特別是對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的典型單位、典型案例、典型責任人,依法從重處理並公諸於眾,形成巨大威懾力量。

(2)三管齊下,構築會計信息監督體系。治理虛假會計信息必須構建三位一體的會計監督體系,即:企業內部會計監督、社會審計監督和政府部門監督。從三者的作用和職責來看,企業內部會計監督具有自律性,是會計監督體系的基礎;社會審計監督具有鑑證性,是會計監督體系的補充;政府部門監督具有權威性,是會計監督體系的主導。在建立健全企業內部會計監督體系方面主要做好:第一,建立內部牽制制度。第二,實行內部監督崗位責任制,明確責任,提高內部會計監督的有效性,有效的監督方面應提高註冊會計師的職業道德水平及業務水平,按照國際註冊會計師執業標準開展業務,提高監督質量,使其對會計的監督具有合法性和有效性,儘可能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虛假會計信息。在加強和完善政府部門監督方面應使監督在宏觀調控下進行,政府監督應依法監督,應提高監督人員素質,協調好監管部門之間的工作關係,做到資源共享。

(3)治理虛假會計信息,還要嚴格執法,依法追究違法行為人的法律責任,加大對違法行為責任的處罰力度,提高法律法規的嚴肅性。《會計法》對違法行為的法律責任作出了明確的規定,特別是加大了對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打擊力度。在《刑法》中,也有關於虛假會計信息的犯罪處罰條款。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對於那些因提供虛假財務報告等違法行為而被追究刑事責任的人員,不得取得或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對因違紀而被吊銷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的人員,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有關法律對企業提供會計信息的行為作出了禁止性規定,為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督檢查和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查處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並明確界定了有關法律責任的承擔者,明確了所應承擔的行政及刑事責任。但能否嚴格執行成為治理虛假會計信息的關鍵,若執法不嚴,法只能成為擺設。所以各監管部門要充實力量,加強執法力度,使提供虛假會計信息者得到法律的制裁,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4)提高會計人員素質,切實加強和規範會計基礎工作。一是提高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會計人員應具備強烈的責任感,不論遇到什麼情況不喪失原則,不謀私利,要求樹立法制觀念,敢於堅持原則,做到依法辦事,真正成為國家財經法律的忠實維護者。建立職業道德規範,做好違規記錄,使那些不遵守職業道德的會計人員分離出去。二是提高會計人員專業知識水平和技術,使其知識不斷更新提高,能夠適應社會發展要求。加強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嚴格定期培訓制度,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長期、分批選撥中青年進修培訓,鼓勱和支持會計人員參加多種形式的學歷教肓,以提高理論水平和業務技能。三是加強會計人員職業化管理,完善會計從業制度,嚴格確定從業任職資格的條件,實行定期執業資格考試,不合格者將不能擔任會計工作,並由專門機構統一負責管理和考核。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必須有健全、規範的會計秩序及會計基礎工作做保證。各單位要認真做好依法建制工作,開展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化管理,建立會計人員崗位責任制,做到從原始憑證、記賬憑證、會計賬簿等每一個環節都符合會計規範的要求。

(5)對於因兩權分離而導致的虛假會計信息,可以嘗試通過以下的方法予以改善和解決。①內部治理結構的創新。為了保證所有者的權益和監控代理人的機會主義行為,需要通過企業內部的權利安排,尤其是剩餘索取權和控制權的配置,形成科學的法人治理結構。其核心是通過特定的治理程序,在所有者、經營者和生產者之間形成相互合作、自我約束、相互制衡的機制。具體來講,所有者在充分獲取代理人行為信息的基礎上,設計出最優化的激勵和約束機制,明確經營者的責、權、利,並給予其最佳的行為激勵,使經營者為實現所有者的最大化利益而努力工作。激勵的核心是將經理人員對個人效用的追求轉化為對企業利潤最大化目標的追求。所有者可以通過確定一個由薪金、獎金、股票和股票買賣選擇權、退休金計劃構成的最優報酬計劃來對經理人員的行為進行激勵。同時,由股東選舉產生的董事會可以通過任免經理人員和控制重大的戰略決策來保護出資人的權益,明確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和經理人員的功能、法律責任和職權,是理順董事會,監事會對經理人員的領導、考核和監督,規範經營者的行為,有效約束經營者的權力,制止經營者利用職權干涉會計工作,指使、強令會計人員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從組織上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②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和經理人才市場。股東通過股東會上的用手投票和資本市場上的“用腳投票”來肯定或否定經理人員的經營業績,使經理人員把眼光放在企業的長遠發展上,而不是搞一些短期行為或用虛假會計信息欺編股東,培育自由流動的經理人員隊伍和充分競爭的經理人員市場,使他們產生危機感,形成壓力和動力,從而減少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陳漢文等。公司治理結構與會計信息質量。會計研究,2002(4)

2.石連運等。上市公司虛假會計信息的成因及綜合治理。財務與會計,2002(5)

3.葛志興。會計信息供求質量特徵及其矛盾的協調思路。財務與會計,2003(10)

  產生虛假會計信息的原因及其治理對策論文篇2

摘要:本文對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原因闡述了內部動因和外部條件兩方面,提出了治理虛假會計信息的治理對策,包括加強法制建設、加大執法力度、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及加強對會計工作的管理等,以期對會計工作具有實際意義。

關鍵詞:會計信息 虛假 治理對策

針對現實生活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較為突出的實際情況,把“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列為會計法的立法宗旨,並制定了相應的條款,以期遏制會計信息嚴重失真的局面。但企業會計信息失真的現象還時有發生,下面就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原因,探討一下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和手段。

一、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內部動因

(一)會計信息生產者(包括會計人員、單位負責人及其他可以對會計信息施加影響的人員)與會計信息之間存在一定的利益關係,是產生虛假會計信息的內在動因。

這裏所講的“利益”,既包括單位利益,也包括單位負責人、會計人員及其他相關人員的個人利益;既包括直接利益,也包括間接利益。在與會計信息相關的利益中,處在首位的是企業利益;其次,是個人利益;會計人員作為會計信息的直接生產者,他們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影響也發揮着重要作用。與會計信息有關的利益中有些是直接利益,即相關人員可直接通過製造和提供虛假會計信息所獲得的好處;也有些是間接利益,如單位負責人通過為企業謀取非法利益並因此獲得相應好處,會計人員為討好單位負責人,按其授意製造虛假會計信息並因此獲得好處等。上述這些複雜的利益關係構成了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內在動因。

值得注意的是,單位並非完全拒絕真實會計信息而單純製造虛假會計信息,應為真實會計信息對企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企業所必需。這就足以説明,在實際工作中,為什麼有的單位會設置真假兩套賬,以分別滿足企業利益的不同需要。從這種看似矛盾的做法中,我們更應看到其中一致的地方,即對利益的追逐。曾有報道反映某企業居然設置了七套不同的賬簿,以分別應付各部門的檢查,這一典型事例將利用會計信息非法獲取經濟利益的行為推向了極點。

(二)會計工作中的某些工作內容需要憑會計人員當的主觀判斷來進行,這位單位制造虛假會計信息提供了職務上的方便。

會計核算工作就其內容而言,雖然具有客觀的一面,但也不能完全脱離會計人員的主觀判斷。在日趨複雜的經濟活動中會計核算方法、會計核算程序的選擇及財產價值的評估等,都需要會計人員客觀、公正的主觀判斷。如果會計人員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擾,其主觀判斷就會失去客觀和公正,這就為單位制造虛假會計信息提供了職務上的便利。在已查處的會計信息失真案例中,有許多是在折舊的計算、費用的攤銷、各項準備金的計提等方面,通過核算方法舞弊造成的。這樣形成的虛假會計信息往往非常隱蔽。

(三)會計信息產生過程的內部操作性,進一步強化了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內部動因。

我國會計法規定,單位應設置會計機構並配備會計人員。現實生活中除了部分小企業採用代理記賬外,多數單位都設置了專門的會計機構,並配備了相應的會計人員,這樣就把整個會計信息的生成過程置於企業內部,由單位控制會計信息的整個過程。當會計信息的整個生成過程完全由會計信息的生產者控制時,就為會計人員製造虛假會計信息提供了方便條件。如果單位負責人主觀上想通製造虛假會計信息獲取相應的利益,就可以充分利用全部會計工作被企業控制的有利條件有針對性的製造虛假會計信息。這也是虛假會計信息難於發現和治理的根本原因。

二、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外部條件

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內部動因是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的決定因素,但有了內部動因,並不意味着一定會產生虛假會計信息,而虛假會計信息產生還有賴於一定的外部條件。歸納起來,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外部條件主要包括:法律環境、政治經濟環境、文化環境和會計人員業務、道德水平等因素。

(一)法律環境的缺陷是虛假會計信息得以產生的關鍵因素

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一定時期法律環境的具體情況。首先,是受法律制度的科學性制約。如果會計法規缺乏科學性,就會為會計信息真實性的判斷帶來困難,從而影響會計法規的貫徹執行,會給不法分子鑽法律空子製造虛假會計信息留有餘地。其次,是受會計法規的可操作性制約。如果會計法規模稜兩可,操作性不強,其貫徹執行就會大打折扣,虛假會計信息就會乘虛而入。第三,是受人們的法律意識制約。如果人們能自覺遵守會計法規的有關規定,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可能性就會大幅下降。第四,是受對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和執行情況制約。對會計法規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和處罰執行情況是影響會計信息質量的關鍵。

(二)政治經濟環境中的問題也是促使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重要條件

我國當前的法制建設尚不健全,經濟管理工作還必須依靠各種行政手段。如果行政管理部門不能很好地發揮其工作職能,甚至袒護和縱容各種會計工作中的不法行為,就會為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產生温牀。

(三)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還與會計人員的業務、道德素質有密切關係

一般而言,會計人員是虛假會計信息的直接製造者,如果會計人員具備了較高的業務素質和道德水平,就能夠自覺抵制來自於各方面的誘惑和壓力,拒絕製造虛假會計信息。但是,如果沒有良好的法制環境、經濟秩序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做後盾,單純依靠會計人員的個人素質,有時可以解決個別企業的問題,但無法解決整個社會所面臨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三、治理虛假會計信息的對策

治理虛假會計信息,應根據其形成原因採取針對性措施。從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機理看,其治理應從兩大方面入手;一是消除虛假會計信息賴以產生的內部動因,就是判斷會計信息與會計信息產生者之間的利益關係。二是改變有助於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外部環境,主要是加強會計法制建設、提高會計人員的業務和道德素質及規範和治理經濟秩序。雖然這些措施並不能完全杜絕會計信息失真現象的發生,但可以對會計信息失真現象起到有效地抑制作用,降低虛假會計信息造成的損失。具體措施如下:

(一)加強法制建設。這是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措施。在會計法規的制定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與會計信息有一定利益關係的人員對會計信息的影響,制定相應的措施對其行為加以限制。《會計法》明確了企業負責人對會計信息失真所承擔的責任,這樣就可以大大降低單位責任人對會計信息質量不利影響,並促使其加強企業會計工作的管理。

此外在制定違反會計法規的法律責任時,加大對會計信息造假行為的處罰力度是充分發揮會計法規作用的關鍵。對會計信息造假行為的處罰應數倍於其獲得的經濟利益和所造成的損失,不僅是造假者無經濟利益可圖,還會因造假行為傾家蕩產,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法律對會計信息造假行為的震懾作用。

(二)加大執法力度。我國虛假會計信息現象普遍存在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有關部門執法不力。一方面我國現有會計法規對會計信息造假行為的處罰力度偏弱,另一方面,已有會計法規也未能得到充分貫徹,影響了會計法規在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作用。只有加大會計法規的執法力度,才能有效地發揮會計法規在治理會計信息失真中的作用,減少會計信息造假行為的發生。

(三)加強對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會計人員是會計信息的直接製造者,雖然他們也要服從單位負責人的領導,但對於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他們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四)加強對會計工作的管理。既然會計信息與會計信息生產者之間的利益關係難於完全分離,為了減少和防止虛假會計信息的產生,會計工作管理部門就應將管理工作深入到會計信息的生產過程,有效地監督和指導有關單位的會計工作。雖然我國目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較為普遍,但多數單位的虛假會計信息僅僅在於騙取投資者、債權人或國家有關部門的信任,並未給他人造成直接損失,或者損失不明顯。人們對這類虛假會計信息缺乏足夠的警惕,在會計法規中,也常常是規定不得如何如何,對違法行為缺乏相應的處罰措施。在這種情況下,恰當的行政管理手段是非常必要的。

會計信息失真,虛假會計信息產生,其具體原因是多種多樣的,而且極為複雜,要治理,就不能單純靠一種措施,而必須注意對多種治理措施的綜合運用。為此,應以會計法制建設為核心,輔以深入細緻的行政管理,並開展多種形式的宣傳教育工作,進一步規範經濟秩序,結合加強懲治腐敗,以促進會計信息質量的好轉。總之,虛假會計信息的治理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各有關部門齊抓共管,相互協調,只有這樣,才能為我國的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信息環境。

  產生虛假會計信息的原因及其治理對策論文篇3

摘要:在市場經濟日趨成熟的今天,會計已成為經濟管理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特別是現代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會計已經成為委託代理關係的中介。但由於會計受僱於企業管理當局,再加上改革中政策不配套,導致會計實際上在各種壓力和利益驅使下,背離會計制度的要求而提供虛假信息,虛假會計信息充斥市場。本文從制度層面,分析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原因,並借鑑外國經驗,試圖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虛假會計信息 信息不對稱 虛假信息之對策

一、引言

在我國實行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經濟的今天,在一個以誠信交易為基礎的市場經濟背景下,誠信缺失問題已成為我國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一個阻礙,假冒偽劣商品、坑蒙拐騙經營、浮誇虛報、證券欺詐,凡是進入市場的東西都有虛假的。在整個社會誠信水平下降時,會計也不可能“一枝獨秀”。所謂虛假會計信息是指違背《會計法》、會計制度以及有關財經法規規定的標準、程序和方法進行會計核算而編造的數據。會計信息失真嚴重阻礙了我國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虛假會計信息主要變現為原始憑證造假、財務賬務管理虛假、會計報表虛假以及資產、收入、負債、成本費用失真和社會監督失真等。這些虛假的會計信息不僅給企業所有者、投資者以及交易雙方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且影響着政府決策和對企業管理。近年來屢屢出現企業甚至上市公司虛假會計信息的醜聞,會計的公信力降至底谷。虛假會計信息對現實生活也帶來了很多麻煩,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爆出了瓊民源、紅光實業、ST渝太白、銀廣夏等惡性會計造假事件,社會公眾對會計的信任陷入了危機。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美國也發生了世通公司造假案、安然公司會計醜聞。如何防範虛假會計信息問題既是一個古老的問題,也是一個時代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二、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利益驅動 會計造假主要原因是會計造假背後有着巨大的利益。企業通過提供虛假會計信息取得投資者、債權人及國家有關管理機關的信任,獲得投資、政策傾斜、減少税金支出等經濟利益。管理人員、主管部門及政府有關部門的人員也可以因此而得到更多的收益,單位職工也可以多拿工資獎金,這是經濟利益與政治利益的雙贏。就目前而言,我國的會計行業正處於買方市場的地位,會計師事務所為了佔有一席之地不惜背職業道德出具虛假報告。正是這些複雜的利益關係構成了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內在原因。作為企業的管理層,無論是董事會、監事會成員還是高級管理人員、核心技術人員和會計人員都面對着股東及股東授權人的監控與考核,這就產生了對企業管理經營質量的考察以及現有的各項經濟待遇和職位能否保住並提高的問題。特別是在我國現行體制下,企業管理者的業績在一定程度上與政治待遇相聯繫。如取得一定層次的成績可以被授予一定級別榮譽稱號,甚至可以獲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資格。企業負責人有可能因此獲得更高的職務和薪金及股票升值等方面的利益,會計人員可能會因此獲得升遷、獎勵等。

(二)現代企業制度不完善 由於我國實行市場經濟起步較晚,在轉型現代企業中,相應的企業資本結構缺陷為會計造假提供了可能性。現代企業制度講究的是產權分離,在這前提下產生的委託代理關係,使得企業的投資者與企業的管理者分開。投資者實際上只享有財產受益權和股份所有權,不直接參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投資者對企業的瞭解是通過委託的企業管理者作出的財務報表和經營管理方案。因此,這增加了投資人對管理人的監控困難。這種產權分離的結構下,為管理人向投資人造假提供了可能性。在管理人和投資人利益不一致的時候,管理者會在資源使用過程中的財務反映上發生非誠信行為。會計人員一般來説會聽從於企業的管理者,甚至會有盲目服從的行為,因此管理人的造假直接導致了會計人員在財務上的造假。現階段我國大部分企業產權主體不明確,這就為管理人造假提供了方便。因為在產權明晰的條件下,管理人還有投資人的嚴密監控,但產權不明晰的後果就是管理人的監督更少了。另外,當企業在進行擴張和吸引外界投資時,為了達到目的想方設法會對不達標的財務會計資料進行造假,編造合乎條件的財務會計資料;當企業為了享受特殊政策,如依據績效考核制定工資分配方案,以及領導者為了體現政績時也會對會計資料進行操作。

(三)信息不對稱性與委託代理關係存在風險 信息不對稱為會計信息製造者提供虛假信息提供了條件。信息不對稱是指市場經濟的各個主體掌握的信息不對等。現代企業制度公司企業的投資人與管理人是委託與代理的關係。委託代理實質上是一種契約關係,管理人在代理過程中涉及的種種利益都通過會計賬面來反映。在市場交易中有信息優勢的一方往往是代理人,另一方則是委託人。一般説來,對會計信息的需求者有投資者、債權人、股東、政府部門、工會和企業管理者等。對上市公司來説,股東則是最龐大的需求者羣體。但在公開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裏股權交易使得股東經常處於變動的狀態,以至很難辨明公司的股東是哪些人,最終形成所謂的“委託者虛位”。一個委託者虛偽的環境下,加上已經在信息掌握程度上代理人有着明顯的優勢,這導致了虛假會計信息產生的風險很低。儘管現代企業制度的進步在於投資與管理的分開使得效率的提高,投資人與管理人之間是委託代理關係。但這一關係也存在難以克服的缺陷。一般來講,會計信息的製造者往往是公司的管理人,其直接參與公司的運作管理,控制着企業經濟活動的全過程,擁有企業內部的各種信息,而會計信息使用者包括公司的股東,由於多數不能直接參與企業的生產經營,只能靠會計信息製造者提供的信息來了解企業的經營狀況。因此,信息不對稱性的結果是資本市場上會出現一種浮躁、非理性、短期的投機炒作心態。會計信息的製造者就可能出現違反誠信原則,向會計信息使用者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情況。

(四)監督體系不健全,監督機制不完善監督體系不健全,監督機制不完善是會計誠信缺失的外在原因。目前,我國對會計信息質量的監督分為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督。內部監督是指機構內部的自我監督,外部監督是指財政、税務、審計、銀監、證監、保監等部門的監督。由於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未健全,許多方面與市場經濟的要求不符合,內部監督常常由於會計監督人員缺乏足夠的獨立性而流於形式。國家出台了多項的內部控制制度,包括現金內部控制制度、銀行存款內部控制制度、固定資產內部控制制度等,目的是通過建立完善的內部控制系統監督會計信息的確認、計量、報告制度。然而在實際工作中內部控制制度未能有效的執行。對於一般的企業來説,會計機構人數不多,通常一名會計既管現金又管銀行存款,大大地增加了會計舞弊的風險。內部審計機構與內部會計機構雖然名稱不同,但人員基本一致,對會計機構很難起到監督作用,並且這些內部機構都是在企業的管理者者領導控制之下。若管理者授意會計機構作假,內部監督機構視若無睹甚至出謀劃策,根本沒有追究的意願和動力。內部監督機構不但沒監督,反而成為做假的同夥,內部控制制度缺乏應有的權利及獨立性。來自企業外部的財政、税務、審計、物價、工商等行政執法部門雖然具有一定的權利和獨立性,但大多數執法機構各自為政相互推卸責任。對於個別偷漏税、提供虛假資料的違法行為避重就輕只要求改正,更傾向於通過罰款的形式進行處罰,對違法違紀行為追究法律責任的較少。這樣通過罰款“創收”的執法行為,嚴重的影響了國家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這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會計行業的不正之風,嚴重削弱了會計信息的可信度。同時外部監督點多、面廣、任務重,註冊會計師制度又剛剛恢復建立不久,加之人員知識老化等問題,與其承擔的任務和需要達到的目標不相適應,不能從外部監督上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五)法律制度的缺陷 從制度層面上講,現行我國的法律制度對會計造假的約束不夠。從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來講,會計法規中關於會計信息質量方面的判定方法和判定標準要有良好的可操作性,這樣才便於執法部門對虛假會計信息認定和管理。理想的會計法規不僅要有原則要求,還要制定體現各種原則的具體措施和手段,為會計法規的貫徹執行奠定良好的基礎。從法律責任的角度來講,缺乏健全的虛假信息民事責任體系,弱化了對虛假會計的民事責任,直接弱化了法律行為對獨立審計的約束。同時在法律訴訟的角度來講,會計具有很強的專業性,要想在符合法律證明力的要求上取證是相當困難的。從法律成本來講,接受虛假會計信息的受害人往往訴訟成本很高,勝訴的機率小,而公司企業製造虛假會計的成本低,風險小。如在銀廣夏造假案中,銀廣夏和中天勤事務所面臨的被告都是零星的被告人,這是因為最高人民法院發佈的《關於受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侵權糾紛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以及《關於審理證券市場因虛假陳述引發的民事賠償案件的若干規定》裏規定了這類案件不接受集團訴訟,那樣無疑是將製造虛假會計信息的成本降低了。另外,我國會計師事務所的組織形式是個人有限合夥,這是低風險的有限責任制,出了問題事務所與註冊會計師本人僅承擔有限賠償責任,這極易誘發事務所和註冊會計師的投機行為。

三、虛假會計信息產生控制策略

(一)加強會計立法,完善會計制度和準則 會計法規對會計工作起指導和約束作用,成熟的會計法律法規是會計工作的基礎,有助於創造客觀、公正的市場秩序,這也是治理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措施。由於我國會計工作起步較晚,會計法規中關於會計處理方法的規定缺乏統一的處理標準,這就為企業製造虛假會計信息留下隱患。有的企業財務人員利用目前的會計法規漏洞,對報表進行虛增利潤,財務數據造假,虛構發生的經濟業務,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如對網上購物、網上交易等經濟業務,會汁規範體系中缺少完善的會計處理方法體系,對會計賬務處理未能規範性地指導,這樣就導致同樣的企業發生同樣的業務,因為網上網下交易的不同造成企業會計信息的不同,影響企業的公平競爭。另外,國家有關部門在會計法規的制定過程中,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與會計信息有一定利益關係的人員對會汁信息的影響,制定相應的措施約束其行為。我國目前向國有大中型企業實施了駐派稽查特派員制度,效果十分顯著,一旦查明企業存在虛假會計信息,不僅對企業會計虛假信息的主要責任者進行處罰,而且還要對虛假會計信息的利益獲得者進行處罰,從根本上杜絕有關人員通過虛假會計信息謀取利益,造就企業良好發展環境。

(二)完善民事責任追求制度,加大執法力度 安然事件發生後,遭受巨大損失的投資者立即起訴安然公司和安達信會計師事務所,要求賠償廣大投資者的損失,這使人們想到美國對投資者利益保護的民事法律機制的完善。在會計行業的訴訟案中,一旦法庭對執業者作出有罪的判決,執業者將承擔鉅額的賠償,不但有責任的合夥人要承擔金錢和名譽上的無限責任,其所在的會計師事務所也要背上沉重的債務,一些會計師事務所甚至因此而破產。我國目前對製造虛假會計信息的公司以及會計師事務所追究的責任多數是刑事責任和行政責任,相比較而言,民法責任雖然是金錢上的賠付,但所涉及的受害人之廣,賠付的金額會遠遠高於一般的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而且,鉅額的賠款激勵市場的監督力量對失職行為進行主動的核查。無論是對會計舞弊行為的受害者,還是旁觀者,鉅額的賠償都能夠產生激勵來促使其實行監督,這無形中是給造假者一個心理上的壓力。對於會計這個專業性很強、信息高度不對稱的領域來講,這樣的壓力是很重要的,行業自律的根本就是以會計師制約會計師,通過激勵去促使監督是美國會計行業可信度較高的祕訣。杜絕我國企業虛假會計信息現象必須加大執法力度。由於我國會計相關法規正處於發展階段,因此相關違法處罰措施還比較落後;另外,雖然部分會計法規已經制定,但執行起來卻遇到很多阻力或困難,使會計法規在運行中缺乏權威性。因此,政府相關部門要加大對會計信息的檢查頻率,充分曝光檢查出來的虛假會計信息,使造假企業暴露於陽光下,對造假者按照有關規定嚴肅處理,避免會計信息造假行為愈演愈烈。從國內外已有的案例可以看出,只有加大會計法規的執法力度,才能有效地避免會計信息造假行為的發生,才能更好的促進經濟秩序的建立。

(三)公司企業監督機制的轉變 我國公司企業的管理,目前更多的是屬於“人治”的局面,人治治理公司的情況下,隨意性很強,造假機率很高。而要克服這種制度上的缺陷,則要改善公司治理機構,實行向“法治”的改變。我國公司法增加了獨立董事制度,這是一個很好的起步,儘管目前獨立董事不獨立,但隨着相應的制度設計,獨立董事的監督作用能夠彰顯。加大獨立董事的監督權力,由其組織公司內部的審計委員會與聘請獨立的外部審計相互溝通,這些制度都應該由公司章程所規定清楚。同時,上市企業在經過註冊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後方可披露年報,如果經過註冊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後,公司年報仍然出現虛假會計信息,就説明會計師事務所沒有很好的履行其職責。所以在對企業內部監督的同時,應從法律的角度從細規定會計師事務所對其出具的審計報告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對違反職業道德,協助企業弄虛作假的會計師事務所以及執業的註冊會計師予以嚴懲,並制定具體的懲罰措施,以嚴肅會計師事務所執業的紀律。通過轉變企業監督機制,使會計工作更加法制化、合理化,減少甚至杜絕虛假會計信息。要充分利職工代表大會、監事會的監督作用,協調好各方面的關係,有效預防和治理會計虛假信息。在對會計人員的崗位設置、崗位職責和標準方面要嚴格遵守相關制度制度,明確會計人員職責,會計人員、出納、審計等崗位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相互監督,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合法、完整。

(四)註冊會計師事務所業務分離 從美國安然破產事件中看出,安達信事務所不僅負責審計安然的業務,還同時向安然提供諮詢服務。由於利益衝突的原因,安達信沒有指出安然在會計財務上的違規操作和造假行徑。分析在我國的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收入來源,一般提供諮詢服務所獲得的收益遠遠高出審計獲得的收益,審計與諮詢業務的利益衝突,無疑是孕育會計師事務所成為幫兇的條件。美國證管會認為會計師事務所為客户提供諮詢服務,影響其做到真正的獨立性。會計師事務所應禁止為客户提供廣泛的諮詢服務,包括裝置財務資訊系統、提供內部稽核、執行精算服務、設計薪酬制度、擔任客户的律師或辯護者。會計師事務所的業務分離,同時也需要行業的監督和自律。面對經濟利益的誘惑,更需要對會計師事務所承擔諮詢業務和審計業務進行必要的規制,法律似乎對此仍然不完善。

(五)建立會計誠信評價機制 建立會計誠信評價機制,將會計行業市場化。針對會計行業的信息不對稱,會計信譽的建立就靠相應的會計誠信評價機制,建立和完善會計信息披露原則,以此原則作為對會計誠信與信譽的評價標準。在美國安然公司事件後,布什在國情諮文中説:“終生努力工作和儲蓄的僱員,不應當由於其公司的倒閉而失去自己的一切,通過更加嚴格的會計準則和更加強硬的信息披露規定,美國公司必須對僱員和股東更加負責,必須堅持最高水準的行為推則”。我國政府也應該要求完善信息披露原則,通過經濟利益來激勵更多的參與者參與評價體制,並且儘可能的考慮弱勢羣體的利益,評價的規則和標準應該以程序上的公平公正為首要追求價值,畢竟千差萬別的標準中,唯有程序正義才能最大範圍的保證實質公正。

(六)強化會計管理工作,提高會計人員綜合素質強化會計管理工作,提高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是一項系統工程,該項工程有助於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完整,杜絕企業弄虛作假。從有關企業虛假會計信息案例中可以看到,絕大部分企業會計信息造假行為都會牽涉到企業的會計人員,會計人員工作態度影響整個企業的財務發展方向,只有把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提高了,才能從源頭上堵住了大部分虛假會計行為。自從國務院向國有大中型企業實施了駐派稽查特派員制度後,國有大中型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得到了質的提高,基本杜絕了先前出現的會計造假現象。應該普及該項制度的經驗,在中小企業中推廣會計委派制度,對大中型國有企業、國有控股企業實行委派財務總監製度。國有企業再對下屬企業實行委派會計主管制度,層層下去就會給會計人員堅持原則、客觀公正的提供會計信息刨造有利條件。

四、結論

會計信息作為評價企業發展以及經濟運行好壞的重要參考依據,對國家制定宏觀經濟政策具有重要影響。但通過研究分析,我國企業由於各方面原因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這不僅影響了企業相關利益主體對會計信息的使用,而且擾亂了整個經濟發展運行秩序,增加了國民經濟運行中各種風險和不確定性,同時危害了國家、企業和社會公眾的利益,影響我國現代企業制度的發展進程。會計虛假信息已經成為經濟領域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虛假會計信息是一個國際性的難題,這對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也提出了高要求。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要健全社會信用體系,良好的信用體系下才有健康的經濟發展前景。近年來的美國的安然事件也凸顯出,即使在市場經濟已趨於完善的美國,會計誠信問題依然是挑戰着人們的神經,會計誠信的缺失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因此,對於誠信建設必須多管齊下,通過國際合作借鑑好的制度與管理方法,從而營造一個公平安全的市場交易環境。

參考文獻:

[1]耿紅:《會計誠信缺失的倫理學探析》,《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4年。

[2]陳雄根:《淺談會計法律責任及其預防》,《當代法學》2003年第1期。

[3]孫楊俊:《從安然公司破產案看註冊會計師法律責任及其完善》,《當代司法》2003年第1期。

[4]楊雄勝:《會計誠信問題的理性思考》,《會計研究》2002年第3期。

[5]樊列辰:《如何看待會計信息失真問題》,《財政與發展》2006年第5期。

[6]杜興強:《會計信息產權的邏輯及其博弈》,《會計研究》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