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經濟環境研究論文

職場1.71W

摘要]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與經濟環境具有緊密的聯繫,只有社會經濟環境良好,才能促進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從我國經濟環境的現狀來説,其還是非常有利於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我國的經濟正在飛速發展,國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在良好的經濟環境中,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得到了有效推進。本文就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經濟環境進行詳細分析。

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經濟環境研究論文

關鍵詞]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經濟環境

引言

我國農民工數量巨大,農民工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我國對農民工問題也十分關心和關注。從某種角度看,農民工是社會中的弱勢羣體,農民工的生活水平普遍較低、文化程度也不高,所以我國農民工問題也日益突出。就近幾年的新聞報道中,有大量的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甚至發生個別農民工被迫跳樓的情況。這一問題的發生有一部分原因與農民工的法律意識有關,但主要的還是我國缺乏對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制度建設。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與經濟環境是相互促進的,想要促進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就要有良好的經濟環境,想要提升經濟環境,就需要藉助制度建設來實現。

1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重要意義

首先,建設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可以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農民工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城市的建設和發展,可以説農民工為城市建設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我國卻沒有健全的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導致農民工問題日益突出,這顯然有失社會公平。在社會中,出現了城鄉的隔離和對立的情況,有些城裏人甚至會對農民工產生歧視,就像很多企業由於農民工缺乏法律意識,所以肆意妄為地拖欠農民工工資。而如果建立有效的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農民工的諸多問題就會得到改善,並且也有利於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其次,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建設與經濟發展是緊密相連的,制度建設有利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立和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可以為農民工提供堅實的後盾,消除農民工的後顧之憂,從而增加內需,拉動消費,從根本上説,這非常有利於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2農民公社會保障制度建設與經濟環境之間的關係

要建立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制度,關鍵在於當今的經濟環境是否與之匹配。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建設與經濟環境之間的關係可以説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第一,隨着社會的發展,農民工已成為我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動城市社會發展的重要羣體之一,對我國經濟發展作出的貢獻已被社會所認可。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能提高農民工的工作積極性,提高社會生產力,從而進一步優化經濟環境,第二,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需要良好的經濟環境為支撐。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需要足夠的資金支持,一方面,良好的經濟環境能給他們帶來就業機會和足夠的收入,使他們有繳納保險費用的能力;另一方面,良好的經濟環境是企業盈利和國家財政收入的保證,從而使其能承擔應盡的社會責任。就目前的經濟環境來看,有很多因素都有利於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如國民經濟提升、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等,但還有一些影響制度建設的因素,如經濟發展的貧富差距較大、社會保障基金存在缺陷。因此,想要更好地推動制度建設,就必須要優化經濟環境。

3優化經濟環境促進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建設

3.1針對社會保障制度,修改相關的經濟立法

制度的實施需要法律的保護,只有健全法律法規,才能真正為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提供有力支撐。我國有關農民工社會保障方面的立法仍有待完善。由於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涉及的範圍較大,利益關係複雜,實際過程中有很多障礙。因此,國家要加快農民工社會保障的'有關立法工作,對現有的法律法規進行修改和完善,對農民工醫療保險、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社會救濟等法律法規及原則作出明確規定。如,相關部門可以從《勞動法》入手,在《勞動法》中明確對農民工的權利保護,為農民工提供一個公平就業的機會,尤其是對於拖欠農民工工資的問題,《勞動法》應該明確規定農民工的各項權利。另外,《勞動法》要規範農民工用人制度,如農民工進入企業後,企業必須和農民工簽訂有效的勞動合同,勞動合同必須具有有效的蓋章,並且勞動合同必須要給予農民工一份,以免在發生問題時,由於農民工缺乏法律意識,無法保護自己的勞動權益。相關部門要嚴厲打擊拖欠農民工資的情況,全力保障農民工的權益,對於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企業,應該進行嚴厲懲罰,為農民工創造有利的就業環境。

3.2加強社會保障信息平台的建設

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建設要從兩方面展開,不僅要與現行制度銜接,還要充分考慮農民工的特點和需要。流動性是農民工羣體的顯著特徵,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必須針對這一特點,建立相適應的保障體系,確保農民工社會保障關係能夠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轉移和接續,這就要加強信息平台的建設,保證農民工在流動就業過程中的社會保障權利。我國可通過推廣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卡,方便農民工在各地之間轉移社保信息接續,尤其要保證接近退休年齡農民工的社會保險關係平穩對接,完善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還要完善轉移支付制度,建立農民工流入地、流出地資金保障接續精算模型,採取橫向財政轉移支付措施,科學合理地計算農民工輸入地和農民工輸出地社會保障轉移金額,確保農民工社保基金收支平衡,持續健康的運行。另外,我國要繼續完善農村現有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推進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建設,確保社會保險關係能夠在城鄉之間、地區之間有效轉移。

3.3創新基金籌集機制

基金短缺問題是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運行的主要困難。新形勢下,我國要建立長效穩定的社保資金籌集機制,適應農村城鎮化、就業形式多樣化的迫切要求,這就要創新農民工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機制。首先,政府要加大社會保障支出的比重,為農民工社會保障提供有力的支持。其次,拓展資金籌集的渠道,拓寬農民工人社會保障範圍。通過制定法律法規,明確規定政府、單位和個人應履行的職責,形成科學的分擔機制,確定社會保障基金的籌資。國家可以通過發行國債,從土地出讓金、集體經濟或國有資本經營收益等資金中,按比例劃分、籌集農民工社會保障資金,通過大力發展慈善事業,使社會資源成為農民工社會保障基金的重要補充。另外,我國可以制定相關政策,鼓勵用人單位為農民工繳納社會保險費用,從而保證農民工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

3.4政府要注重經濟環境的公平性

在經濟環境中,有很多經濟不公平的情況發生,如經濟貧富相差懸殊,因此,政府應該注重經濟環境的公平性,從整體上優化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建立的經濟環境。從2001年到2005年國家財政總共增加15263.25億元,幾乎翻了一番,而國家財政用於社會保障方面的支出,雖然有所增加,但所佔比例非常小,最多年份只佔2.1%,與發達國家接近或超過一半的支出,相差甚遠。總之,在建立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過程中,政府的財政承擔着相當重要的責任,我國需要在國民經濟迅速發展的同時,注重為經濟注入更多的公平因素,成為建立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可靠支柱,為社會的公平、穩定做出貢獻。

4結語

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社會意義,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建設與經濟環境是相互促進的關係。因此,想要更好地建設農名工社會保障制度,我國就必須優化經濟環境,只有在良好的經濟環境基礎上,才能促進健全的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當然,農民工高度的流動性和各地區之間在經濟發展水平上的差異,使建立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的任務更加艱鉅,由此而引起的矛盾也更加複雜,單從經濟環境角度的分析,並不能涵蓋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全部要素,還有很多方面的共同作用。建設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時,我國還需要綜合考慮其他方面的影響因素,使農民工在社會保障制度建設中成為真正的獲益者。

主要參考文獻

[1]石宏偉,孫萬玉.新生代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現狀與對策[J].湖北農業科學,2014(14).

[2]張太宇.中國農民工社會保障制度研究[D].瀋陽:遼寧大學,2014.

[3]謝嬌嬌.我國農民工市民化進程中社會保障制度研究[D].西安:陝西科技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