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校本教研製度建設研究回顧與前瞻

職場1.1W

摘要:校本教研製度是隨着教師行動研究的興起而逐步建立起來的。就此,發達國家已採取了一系列制度性措施來保證教師自由精神的發掘和彰顯。目前,我國已重視校本教研製度的建設,並取得一定的實踐成效,但在理論認識上仍存在較大分歧。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明確研究的方向,尤其是在夯實基礎、適當借鑑、增進反思、注重實證、倡導多元化方面推動研究工作的深入。

校本教研製度建設研究回顧與前瞻

關鍵詞:校本教研製度;研究;回顧;前瞻

在19世紀末基於學校的實驗研究即已開始。20世紀初,教師研究見其端倪。50年代前後,興起了一股教師“行動研究”的強大勢力,至此人們深刻地認識到,沒有學校參與特別是教師參與的教育研究,是無法使其成果很好地運用於教育實踐的。“行動研究”運動的積極倡導者、著名課程論專家斯騰豪斯(L_stenhouse)特別強調: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而且還是教學情境的創造者。“如果教學要得到更大的改進,就必須形成一種可以使教師接受的並有助於教學的研究傳統。”這種研究傳統因此產生並日漸成熟,演化成直指學校問題、將學校實踐活動與研究活動密切結合在一起、大力倡導學校教師參與研究的校本研究。由此,教師通過採用行動研究的方法,着手課程與教育改進。校本研究興起後,無論其範圍、內容抑或形式都不斷得到拓展、豐富和完善,並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制度化的做法,從而推動了教師校本教研工作的縱深發展。

一、發達國家關於校本教研工作的制度性措施

教育改革成敗的關鍵在教師,應賦予教師更多的責任、權利和自由。為此,各國先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保證教師自由精神的發掘和彰顯。

在英國,20世紀70年代末,教育家埃利奧特(TlomasElyot)就主張並嘗試建立了“課堂行動研究網絡”(actioninitiatesreflection)。教師校本培訓計劃是英國中央及地方當局一項固定的長期工作,在學校,每年或每學期的每週都有固定的時間用於教師培訓活動,讓教師參與校本培訓課程、各種專題討論會、座談,和校外來訪人士的交流、專家教授提供的諮詢及教師個人或團體在教學過程中的探究活動等。如此,不僅使課堂及學生煥發了生機和活力,而且使學校及教師充滿了熱情和朝氣。

在美國,教師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培養教育“臨牀專家”,亦即以學校和現場為基地,通過“臨牀實踐”與“現場實踐”的訓練,使教師掌握教育理論和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進行分析、診斷、假設以及處理問題的能力,成為教育工作的“學者”、“革新者”、“交往者”、“決策者”。美國基礎教育學校的教育科學研究重視研究共同體的開發與合作,20世紀80年代後期,美國教育的一項策略就是:派出部分大學教師到中學做專任教師,指導中學教學改革和實踐,這一共同體也被稱為US(university-Sch001)聯合體。到1990年初,正式的綜合大學的協作夥伴已發展到1400個。美國教育界學者認為這一做法是“教育改革的最佳戰略”。對於我們亦不乏直接的啟迪。

在日本。《教育公務員特別法》明確規定:“教育公務員為完成其職責,必須不斷地進行教學研究和提高修養。”政府機關也採取了一些旨在提高教師科研素質的措施:第一,改革師範教育,加強教育科學及研究學分的比例,提高教師學歷。第二,鼓勵教師研修。第三,實行優秀教師休假制度。休假期間,優秀教師可集中精力研修或著書立説。第四,為教師提供科研場所。日本教育科研機構遍及全國,都、道、府、縣共建立506個研究團體。中國小教師是這些研究團體的骨幹,以校為本的教育教學研究成為其工作乃至生活的一部分。

在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於20世紀50年代末即特別關注教育科研問題,他真正把帕夫雷斯中學變成了培養教師的搖籃,而他自己也變成了教育敍事研究的典範。《蘇聯普通教育學校暫行條例》規定:學校應當成立教學法委員會,其職責是:“支持社會完善和發展青年的教學和教育的主動精神、教師的創造性探索和實驗性工作”前蘇聯非常重視中國小校與教育科學研究機構、師範院校的合作。到80年代,與前蘇聯教育科學院有密切聯繫的中國小校達800所,通過這種形式,提高了科研效益,鍛鍊了教師,使很多教師因此走上了教科研的道路。

總之,教師參加教育科研是全球教育發展的共同選擇和趨勢,因為教育改革的關鍵在於教師的創造性,而教師的創造則源於教師參與教育研究。人類總在不斷地學習經驗中成長,發達國家的課堂行動研究網絡制度、臨牀專家培養制度、聯合體制度、在職教育研修和優秀

《校本教研製度建設研究回顧與前瞻》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