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關於知識經濟時代管理會計發展的新趨勢

職場1.33W

一、從傳統的成本會計轉為基於經營管理活動的成本核算

關於知識經濟時代管理會計發展的新趨勢

企業的競爭優勢歸根結底產生於一個企業能夠為其客户創造的價值超過其成本,價值是客户願意為產品或服務所支付的價錢,控制成本使企業在市場具有成本領先的地位,是企業保持競爭優勢的戰略之一。傳統的成本會計方法形成於20世紀20年代,是通用汽車公司創立了這一方法。傳統成本會計核算法假定產品的總製造成本是各分別的成本之和,僅核算工作的成本。當然,大多數產品成本的確發生在產品製造階段,然而大多數限制成本的決策都是在更新產品和服務計劃設計階段作出的。另外,成本的控制將不限於內部,外部信息如新技術的發展和新材料的出現對限制產品成本有重大意義。因此,不考慮有關的競爭性成本和獲利性成本,不能核算不工作的成本,不能有效鑑別成本“動因”導致成本的不恰當分配等傳統成本核算方法的侷限性,使許多企業不得不從傳統的成本會計轉為基於活動的成本核算。

基於活動的成本核算假定製造業是一個完整的過程,該過程起始於產品的設計,各種材料、零部件供應及抵達工廠的貨場直至完工產品交給用户以後,基於活動的成本核算記錄了在產品和勞務形成過程中發生的成本,在這個過程中,服務成本貫穿始終,包括售後安裝以及客户付款以後發生的各種服務成本。以經營活動為基礎的成本法不僅核算工作時的成本,而且核算不工作的成本,如設備檢修停工期成本、停工待料成本、發貨時的待運成本、次品返工的成本。因此,基於活動的成本核算(也稱作業成本法)不僅能更好地幫助管理者進行成本控制,而且將價值分析、過程分析、質量管理和成本核算有機地結合,有助於進行過程的績效控制,另外,由於傳統成本會計不適合對服務業和知識經濟行業的成本進行核算。在信息社會中這類企業所佔的比例相當高,運用以活動為基礎的成本核算方法可以使這類企業的經營者迅速得到有關的成本信息。

二、價值鏈成本核算

要想成功地立足於全球市場,僅僅瞭解企業自身的經營成本是不夠的。在市場上,真正有意義的是整個經濟過程的成本,即使最大的企業也不過是產品價值鏈上的一個環節。因此,企業必須清楚與產品有關的整個價值鏈中發生的所有成本。隨着顧客討價還價能力的增強,產品從過去的以成本確定價格逐漸向以價格確定成本的趨勢轉換,迫使企業必須使用價值鏈成本核算法。過去許多公司利用企業兼併形成縱向一體化來管理產品價值鏈上的成本以取得競爭優勢。而今後由於信息技術的發展,企業內部和企業之間的信息共享將成為現實,整個產品價值鏈上的企業形成戰略聯盟的這種協作競爭更可能節約成本。在新形勢下,公司需要從單純核算自身的經營成本轉向核算整個價值鏈的成本,與處於價值鏈上的其他廠商合作共同控制成本,尋求最大收益。

三、對競爭對手的分析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企業只有對自己現有的、潛在的競爭對手的各方面能力有充分了解,才能制定出奇制勝的戰略。對競爭對手的分析是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的整合。對競爭對手的分析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核心潛力的評估。對方在各個職能部門內的競爭潛力如何?其最佳能力在哪個職能部門?最差能力在哪個職能部門?(2)增長能力評估。在財務方面競爭者能承受的增長極限是多少?能否增加市場佔有率?能否承受增長對籌集外部資金的需求等等。(3)迅速反應能力及持久耐力的評估。競爭者對其他競爭者的行動的迅速反應能力及持久耐力取決於未支配的現金儲備、儲備的借貸能力、過剩的`生產能力、未利用的成本潛力等因素。當市場環境要求管理會計關注競爭對手時,其所具有的專業知識應能夠勝任對對方的長處和弱點的評估。

四、評價企業績效的測評指標的改變

20世紀80年代中,有些企業本來有不錯的財務指標,但由於不注意產品質量,客户滿意度逐漸惡化,使競爭者不斷蠶食自己的市場份額,以至於喪失競爭能力。因而在這一階段全面質量管理方法風靡全球。90年代以後,在經濟全球化的市場中,隨着競爭的日益加劇,我國許多行業已經進入買方市場時期,供大於求已成為各行業的常態。為了打開市場,為自己創造更有利的競爭環境,企業以質量為中心發展戰略自然演進為以客户為中心的發展戰略。全球範圍內的企業都在改變自己以便適應以信息為基礎的競爭。但大多數企業的經營和管理控制系統都是在財務指標和目標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這些指標與企業在實現長期戰略中取得的進展毫無聯繫。只重視短期財務指標使戰略開發與實施之間產生了差距。因此以財務指標為主體的績效測評體系制約了企業發展戰略的實現。這説明由單純財務數據作為測評公司績效的主要指標是不夠的。產品質量、顧客滿意度、市場份額、創新能力等能夠反映企業經濟狀況和發展前景的指標組合,比單純財務報表中的收益指標更有用。

新的測評指標有平衡計分法、基準指標法等。平衡計分法從顧客角度(顧客如何看待企業及產品)、內部業務流程角度(企業必須具有的核心能力)、發展角度(能否繼續提高並創造價值)和財務角度測評企業績效,克服了傳統管理體系的重大缺陷,把企業長期戰略目標和短期財務指標聯繫起來。基準指標法採用相對比較方法,這種方法需要識別堪稱最強的競爭對手或其他行業的佼佼者作為範例與自身進行比較。這種與外界比較的方法比內部比較更能使企業產生強烈的改進意識,拓寬企業的眼界,有利於克服驕傲自滿情緒。當然,不管是何種新業績測評方法對於企業來説都將是新的挑戰,需要不斷摸索尋求恰當的測評標準。《經濟師》·馬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