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職場

國中語文國培研修總結

職場1.06W

我的國中語文遠程網絡國培研修即將落下大幕,對這次遠程研修我非常珍惜。在研修過程中,我感慨良多收穫頗豐,通過“觀看視頻案例,閲讀文本資料和推薦的相關文章,完成提交作業和總結”,我知識水平產生了一個很大的提高,積累了一些經驗,現總結如下。 第一,思想改變,態度擺正。我還是“滿堂灌”的教學,沒有改變我的教學方式。幾天研修使我明白:是到了將課堂還給學生的時候了。聽了一些優秀教師的課或拜讀了一些優秀教師的文章,讓我看到了差距。這差距。只有不斷地“充電”,我們的語文教學才會永葆青春,永遠充滿着活力。

國中語文國培研修總結

第二,正確看待和處理師生關係。親其師,學其道。老師和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師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關係,學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滿信心,思維才有可能被激活,才可能敢於提出問題,敢於質疑。這樣,就為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創設了一個輕鬆愉悦、民主和諧的環境氣氛,促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願望,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使學生更加依賴老師,從而激起學生更大的學習熱情,這是學生學好語文的關鍵所在。

第三,開闊了視野,提高了水平。在文言文教學設計中我知道要特別重視以下問題:

1、注意培養學生的文言文語感。誦讀對於培養學生的語感能力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些美文和名篇儘量要學生背過。積累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的途徑。

2、對於翻譯,重點字詞一定要翻譯出來,在此基礎上,該替換的要替換,該刪減的要刪減,力求合乎現代漢語習慣。

3、注意聯繫作者的寫作背景,很多文章都是有背景的,如果教師在教學上能恰當的點到,對於學生的理解會很有幫助。

4、注重滲透文言知識 文言文教學中,除了注重必要的詞彙積累外,還應適當地滲透其他的`文言知識,如:特殊句式、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古今異義等,雖然有一些知識不是國中的必考內容,但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習文言文教學設計中應有意識滲透。

5、應注意文言基礎知識和文學性的合理安排 教學設計中應避免單頭偏的現象。

第四,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能力。通過觀摩和在線交流,我還知道應該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樹立新型的師生關係,創設豐富有趣的學習情境,開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活動,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真正使每一位學生學有所獲。觀摩學習,使我學到了一些好的教育教學方法,提高了能力。這些課程資源給了我很大的啟發,為我以後的工作指明瞭方向。

總之,通過這次網絡研修培訓,我學到了許多,今後我應該更加更多地參加這樣的學習,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為培養祖國的下一代打好基礎。

國中語文國培研修總結 [篇2]

2017年國家計劃培訓,我有機會聆聽各位專家教誨,有機會和一流老師交流,有機會集中精力系統的學習和反思我較為系統的學習了國中語文幾位教育專家的教育教學理論、課堂問題診斷及全新學法指導,感覺思路清晰,明確教學目標,給自己今後教學指明瞭方向,收穫頗豐。

一、教學理論獲得了提升。

對語文課的性質、要求有了更深一步的認識。

1、語文課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統一。二者不可偏頗。於漪老師告訴我們語文科其實是發揮它的工具性來實現它的人文性,二者缺一不可。

2、語文課應該重視積累,在積累的基礎上,讓學生學會表達。

二、對語文課堂的教學有以下幾方面的理解:

1、語文教師要研究好教材,吃透課標要求。《語文課程標準》一再強調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一個連自己都沒有個性化解讀能力的教師怎麼能培養出有個性化閲讀行為的學生呢?培養學生個性化閲讀品質對於提高學生閲讀能力非常重要。

語文教師對教材的研究解讀是份內之事,是必修的基本功,但一段時間來有些教師忽視了、缺失了,課是上得熱熱鬧鬧,可就是沒有真正走進文本,沒有顯現語文課程的獨特魅力和多姿多彩。究竟是什

麼原因使教師遠離了文本,在文本的邊緣上躑躅?

唯有讀懂、“吃透”教材,後續所做的研究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尋找讓學生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啟發思想的方法才會發生效益。從內部上講,教師要不斷學習,學會閲讀,讓閲讀成為自己一種生活的方式和習慣。唯有如此,才能錘鍊出內功,“吃透”教材,才會引來源頭活水。

作為長期從事語文教學實踐的一線教師,我以為,目前至少在國中語文教學中還是應傳授相關的漢語知識、文學知識和文章學知識的,應當為學生語文學養的大廈奠定堅實的知識基矗當然,這並不意味着要回到二十年前生硬灌輸、機械訓練的知識教學狀態,因為今天知識教學的出發點和目的地不同了,教學行為自然要隨之改變。

走進國培,聆聽專家的講座,汲取名師的精華,這樣的培訓給我帶來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帶來了豐富的精神食糧,通過學習使我對教材教法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認識。同時對自己多年來形成的教學習慣也進行了深刻地反思,剖析了自己教學中形成的不良的教學習慣,不合理的教學思路以及陳舊的教學理念,嘗試運用新的教學理念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我們將帶着收穫、帶着感悟、帶着滿腔的熱情,把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於自己的教學實踐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