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致詞

客家龍舟賽的解説詞

致詞3.14W

大自然賦予xx奇麗的山水風光,xx江為贛江水系章江支流,在xx境內逶迤而行,流經南康注入章江。

客家龍舟賽的解説詞

猶江兩岸,山峯蒼翠,炊煙裊裊,樹叢竹林婆娑搖曳;她長而曲折,寬而不深,宜筏工揮篙撐舟,在青山錯落、瀑布垂懸之下,空曠原野,壠壠稼禾之中,常可見一些竹排小舟在江灣處輕輕移動,載着鸕鶿的捕魚划子,在江面上或隨意漂盪,或往來穿梭,宛如一幅天然的古風水墨圖。

天造地設的秀麗風光,孕育了xx豐富的客家文化,先輩在這裏過着種稻栽蔬,打柴燒炭,狩獵捕撈,肩挑背運的生活。端午之時,勞動之餘,沿江兩岸的村民便相互邀喚,划着龍舟在江中互相角逐,兩岸呼聲一浪高過一浪,龍舟靠岸,哪家在一年之中有婚嫁、生子、建房等喜事者皆由族中長輩率鎖吶一路吹吹打打至岸邊,哪家生了兒子的媽媽揹着兒子在前面走,其他的人肩挑手提,用自家的茶水、米酒、粽子、米果犒勞划船者(俗稱“送茶”),長輩於江邊向江中灑幾杯米酒,拋些粽子,放幾掛鞭炮,以敬河神,以祭“騷人”,更是祈盼世事太平,人丁興旺,來年豐收。

江中龍舟呼風搏浪,逆江而上,鑼聲伴着船號、船漿撥起水波,角旗迎風飛舞,個個奮勇,人人爭先,每到終點,贏輸並無關係,原是自娛自樂,完後便揮手相邀明年再決雄雌。

划龍舟起源於中原客家文化,隨着客家人南遷而帶入,特別是沿江河兩岸都有龍舟。有無龍舟原是顯示家族的政治地位,經濟實力和人丁興旺,帶有濃厚的家族、姓氏色彩,融入了祈福、祭祀,展示了威武興旺,喜慶娛樂等豐富內涵,體現了客家人對和諧、文明、進步的追求和嚮往,同時也體現了客家人謙讓、樸質、善良的品格。

划龍舟由舵手1人,鑼手1人,劃手12人;組織者一人,替補一人,鼓樂隊人員若干;舵手由經驗豐富者任之,鑼手為十多歲男孩,劃手則為青壯男丁,浪裏白條,選中劃手者十分榮耀,臉上增色,走路更顯風光,爭着拿漿,上、下水抬龍舟更是賣力,家中媳婦早早攜老帶幼,相喚鄰里,趕去喝彩。

龍舟前是“興雲雨、利萬物”,兩側為數面三角小旗,舟首坐着鑼手,後是相對的'12名劃手,再後是舵手,尾側有兩面大大的三角旗,花色各異,中有“帥”字,另有小字一行,代表各族、姓,各旗有二根飄帶,隨旗迎風招展,尾是一條長長的略有扭曲的龍尾,龍頭與龍尾給人的感覺恰是正用足着勁奮勇向前。

划龍舟在明、清、民國直到解放後,從自娛自樂,逐漸向展示和比賽發展,無論遇到什麼情況,什麼天氣,端午時節,沿河兩岸,猶江上下很是熱鬧非凡。

改革開放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對文體活動的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政府對這一優秀的客家文化傳統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和支持,在探索挖掘客家文化,弘揚客家精神的同時,把賽龍舟與旅遊興縣緊密結合起來,作為一個品牌來做,龍舟賽期間,各媒體、縣內外遊人紛至沓來。

近幾年,結合推進“宜居、宜遊、宜業”xx建設,縣政府投巨資,在縣城仙人湖兩岸修建了遊步道,對河道進行了疏理,對兩岸進行了綠化。如今,一座依山傍湖,花香四溢、風光清麗、景色宜人、四季吐綠的小家碧玉的旅遊城市呈現在人們眼前。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相繼在仙人湖成功舉辦了全市、全省龍舟大賽,縣域內每年的龍舟賽已是全縣人民的一件大事,猶江兩岸彩旗獵獵,觀者如潮,吶喊聲此起彼伏,鑼聲振天,江面上龍舟競渡,爭先恐後,象今年就有27個隊,龍舟賽一年比一年熱鬧,一年比一年精彩。這正是:端舞佳節粽飄香,猶江喜迎龍舟賽。船上健兒奮力劃,岸邊眾人齊唱彩。鼓聲震天紅旗飄,龍舟如飛破浪來。同心協力勇爭先,奪得錦標樂開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