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致詞

清永陵導遊詞

致詞6.11K

作為一位出色的導遊人員,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導遊詞,導遊詞是導遊員進行實地口語導遊的基礎和前提。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導遊詞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永陵導遊詞,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永陵導遊詞

撫順永陵,滿語稱“恩特和莫蒙安”,是大清皇帝愛新覺羅氏族的祖陵。

清永陵始建於1598年,初稱興京陵,1659年改稱永陵。陵內葬着努爾哈赤的六世祖猛哥帖木兒、曾祖福滿、祖父覺昌安、父親塔克世及伯父禮敦、叔父塔察篇古以及他們的福晉。從1682年到1829年,康熙、乾隆、嘉慶、道光等皇帝曾先後九次親來永陵祭祖,使永陵祭祖活動成為清代的國家典制。永陵由下馬碑、前宮院、方城、寶城、省牲所、冰窖、果樓等部分組成,總佔地面積為一萬一千平方米,號稱清朝關東第一陵,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景點細説:

1 、下馬牌

清代的皇陵、宮殿、王府以及寺廟前兩側的闡道上均設有下馬碑和下馬石,作為官兵下馬的標誌。永陵是清王室的祖陵,下馬碑更顯得神聖、莊嚴。碑上用滿、蒙、漢、藏、回五種文字刻着:“諸王以下官員人等至此下馬”。

2 、正紅門(柵欄門)

永陵的正門、稱正紅門巴,又稱前宮門,它是永陵的總門户。此門是一座硬山式甬道門,共三間,每間有兩扇對開木製柵欄門,門及前後廊柱均塗紅色,頗具滿族祖先的生活特點,不禁使人聯想到滿族先世依山傍水聯柵為城的古老生活習俗。柵欄門在國內皇陵建築中絕無僅有,建築風格獨特,堪稱一絕。

3 “四祖”碑樓

與其它清代皇陵相比,永陵有兩個顯著特點:

一是一陵多葬,君臣共陵;

二是葬在這裏的四位皇帝生前在歷史上並無建樹,只是因子孫為帝而貴,被清王朝追封為“肇興四祖”。

這四座碑樓,就是肇興四祖的神功聖德碑樓。原始的滿族人有“祖孫父子生同居、死同域”的傳統,而後世的.滿族人則講究“四世同堂”。“肇興四祖”輩份不同,長幼有另“,四座碑樓去!款式一致,於前宮院內一字排開,坐北朝南,東西並列,不分先後大小,不講輩份高低。清王朝入關進京後,歷朝皇帝都為自己建造單獨陵寢,永陵的“四祖碑樓”就成為大情皇陵中的一曲絕唱。

4 、坐龍

它是一種國內罕見的浮雕,龍首狗身,共十六條。坐龍分別盤坐於四座碑樓前後二門兩側的牆壁上,兩隻前爪直立撐地,尾部卷坐壁底,像狗一樣坐着。狗是滿族祖先的崇物,龍則是中華民族的圖騰物。狗曾經救過努爾哈赤的命,滿族的祖先因遊牧、待獵而崇尚狗,稱其為天龍,將龍與狗合為一

體,坐龍便誕生了。

5 、神樹賦

興祖福滿墓前,原生長着一株巨大的古榆,又稱為“瑞榆”。關於這株古榆,滿族民間流傳着神奇的傳説。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在第三次東巡永陵祭祖時,賜封這棵樹為“神樹”,並作《神樹賦》一首。

6 、功德碑

聳立在四祖碑樓內的四座石碑,即清王朝“肇興四祖”的神功聖德碑。碑文內容各不相同,均由御筆親撰,用滿、蒙、漢三種文字合壁刻寫。馱碑的動物叫“贔”,傳説龍生九子,它是其中的一個,因其壽命長而且善於負重,所以,古人在建築中大多用它來馱石碑。現在還流行着“模摸頭,什麼也不愁,摸摸背,一輩子不受累,摸摸牙,想啥就來啥,摸摸尾,一輩子不後悔。”的説法。

7、啟運門

又稱內宮門,是方城、寶城的門户。封此門為“啟運門”,起初是説清王朝的好運從這裏開始,而清王室的解釋是:“光啟鴻圖,肇興帝業,開先裕後”。啟運問是由六扇硃紅門板製成的,每扇門板上裝飾着九九八十一顆望金銅釘,並各配有一個銀門環。在封建社會裏,自然數字以九為大,皇帝則被稱為九五之尊,所以皇家的門上要橫九排豎九行,共九九八十一顆銅釘,文武百官品級越低,自家門上的銅釘越少,而老百姓的門上則不許釘銅釘,因此才叫做“白釘”。由此足見封建社會的等級何等森嚴。

8 、磚雕“五彩雲龍”

啟運門左右兩翼是順山紅牆,內外建有四組國內罕見的大型磚雕龍壁“五彩雲龍”,龍姿優美,栩栩如生,其精雕細刻之技令人歎為觀止,它們經歷四百年風雨,至今仍壯美如初。

9、焚帛亭

是永陵內最小的一個建築物,雖不及陵內其它建築豪華,卻是永陵建築的一個點綴。每逢人祭時,都、要用它焚燒祭文、祝版、制帛以及金銀裸子等祭物。

標籤:導遊詞 永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