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致詞

曹培英講座心得體會

致詞1.26W

2月16日,我參加了2015年運城市國小教師教學改革交流活動,聆聽了上海市數學特級教師、靜安區教育學院副院長曹培英教授的講座。曹教授以“跨越斷層,走出誤區”為題,主要解讀了課程標準的四個核心詞: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數據分析觀念。曹教授先回溯了核心詞的演變歷程,從清末的熟習日用計算(兩個核心詞),到國小數學(1978年)4個核心詞,到義務教育教學(2001年)的6個核心詞,最後到2011年的10個核心詞。讓我們瞭解了10個核心詞的大致發展脈絡。

曹培英講座心得體會

接着曹教授解讀了數感、符號意識、空間觀念和數據分析觀念四個核心詞。在每一個核心詞的解讀中,曹老師都是圍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概念的理解,二是現實教學存在的實踐誤區或認知偏差,三是如何在教學中落實。在理論講解中結合生動的教學案例,既有深度又有高度,既精闢又透徹,給人引領與提升,讓人豁然與思考。下面就這次學習並結合市教育局領導的發言談幾點體會: 一、正確認識數感,培養學生的數感。曹教授在闡明課程標準中數感的定義後,先後舉了“估豆子”、“估紙”、“估人民幣”“張北貴一抓準”的案例,讓我們認識到一些教師對數感的認知偏差和實踐誤區,最後舉了一位老師“數千字文”的教學成功案例,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教學素材。曹教授還簡單介紹了幾個如何培養數感的策略,如:在數的概念教學中培養數感,在計算中培養數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培養數感等。“數學源於生活,又寓於生活” 數感的建立來自於生活,只有在具體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應用,才能得到昇華。同時,良好的數感可以幫助學生深化知識,進行綜合運用,從而達到對知識的融會貫通。因此,培養學生的數感還要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和理解現實問題,有意識地將現實問題與

數量關係建立起聯繫。要使學生學會從現實情境中提出問題,從一個複雜的情境中提出問題,選擇恰當的方法解決問題,並對運算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這就需要具備一定的數感,同時也使已具備的數感得到了強化。例如,星期天帶全班學生到公園划船遊玩,公園大船每條坐6人,租金10元,小船每條坐4人,租金8元,全班50位同學,請學生設計一種租船方案,計算出所用錢數,比較一下哪種租船方案最佳,並説説理由。結果種種租船方案出台,經過比較認為租7條大船,2條小船最省租金。讓學生在親身活動經歷和運用中感受數學是人們生活勞動、學習不可缺少的工具,培養了學生良好的數感。使他們進一步理解了數的意義,把握了數的相對大小、多少的關係,不僅鞏固了對書本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同時學生的數感也得到了昇華。

二、在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注重加強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在講座中,曹教授談到,一些國中教師曾説過有的學生升到國中後畫圖不用鉛筆和工具的情況。對於這一點,我深有同感,我一直任教國小六年級,的確有不少這樣的情況,有的學生糾正好多次都改不掉,就沒有形成繪圖要用鉛筆和工具的習慣。畫圖一直是國小數學教學的弱項,既知其是弱項,就要加強訓練,從二年級學生學習畫線段圖開始,就要培養學生畫圖用鉛筆和工具的意識,循序漸進,學生就會形成見到畫圖題自覺用鉛筆和工具的行為習慣。曹教授在其間舉的“按要求畫圖”的例子我覺得非常棒,也為我以後的空間觀念的教學指引了很好的方向。

三、用數據説話,培養學生數據分析觀念。曹教授舉了青島版教材上的“條形統計圖”案例,闡述了數據分析是統計的核心,並讓我們認識到圖的'直觀性可能產生“誤導”。在我們的教學中,如何培養數據分析觀念,我覺得有幾點可以借鑑:

1、建立數據分析觀念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經歷完整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統計全過程,讓學生明白為什麼要進行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也就是説分析數據能幫助我們做什麼。

2、讓學生學會分類,分類是整理數據的開始,但孩子們調查了一大堆數據後,看起來很雜亂,很自然的想法是把他們分類整理。讓孩子們產生分類整理的想法,討論分類方法,經歷分類過程對學生統計意識的培養十分重要。

3、勵學生分析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注重學生從統計圖表的數據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數據分析觀念是數學課程的目標點之一,也是數學課堂教學的目標之

一。 我也常告誡學生,説不定你在以後會從事財經、會計,或者你是老闆,如果你不會統計、不會分析數據,怎麼能做好工作?

曹教授還重點談到了“符號意識”的培養,其中舉得“等號變大於號、小於號、約等號、不等號”的例子也非常生動,語言詼諧,讓我們認識到數學符號就如同象形文字。符號本身就具有促進理解、幫助記憶的教學功能,任何教學藝術、任何語言描述都相形見拙。

通過這次對課程標準核心詞的深入瞭解,再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學,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我只有多學習、多聽課、多對比、多反思,才能找到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缺點、弱點,才能知道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從而在今後的數學教學中取長補短,爭取獲得更多的收穫,取得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