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工作總結

國中研究性學結

一、課題的提出

國中研究性學結

(一)、“體驗性學習”課題的界定和理論假設

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要。人類邁入了新的世紀。新的世紀是一個人文價值逐步走向趨同的世紀,是一個對人確立尊嚴,尊重生命、尊重個性、個性自由、個體自律的世紀。新的世紀對教育教學提出了 “ 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實踐精神、合作精神 ” 等要求,提出了人的 “ 獨立性、自主性、發展性 ” 的要求。

1、“體驗性學習”模式的界定

以新課標、人教版教材提供的體驗活動內容為學生體驗活動的要素。依據新的《思想品德課程標準》的要求,七年級設置了10個活動建議,八年級設置了11個活動建議,九年級設置了13個活動建議,三個年級共設置了34個活動建議。這些“活動建議”內容,是教學內容的有機組合和重要部分,是通過學生的體驗活動來完成教學內容的。這就是説,活動體驗的內容都是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掌握的教學內容,活動體驗是作為呈現教學內容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形式。“體驗性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則是“體驗性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在“體驗性學習”的教學中,教師的着力點不是把書本上的、自已頭腦中已有的條條框框"灌輸"給學生,而是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時刻注意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參與能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讓學生在學習時不僅會用自己的腦子思考,而且會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嘴説話,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親自感悟。因此,如何創造性地讓學生進行體驗性學習,對廣大思想政治教師而言,不僅是一個探索和實踐的過程,更是一種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的根本性的改變,也是值得我們教師去認真研究的課題。

2、課題的理論假設

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指出,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一個接受知識的過程,而且也是一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學習中,由學生個人的自人發起的、自主參與的學習,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個體行為,而學生的參與、經歷、操作、探究、感悟等“體驗性活動”是主體參與的重要行為體現。正因為如此,新課程強調過程,強調學生探索新知識的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體驗性學習”力求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營造濃厚的主動學習的氛圍,創設更多的自主學習機會和自主參與的活動、操作、考察、調查、經歷、體驗、探究等主體活動,讓學生能積極主動的動手、動口、動腦,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積極參與、主動體驗、自主探究的王國,其教學效果優於“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傳統學習方式的教學效果。

二、“體驗性學習”方式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1、目的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感悟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提倡活動、操作、實踐、考察、調查、探究、經歷等多種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從死記硬背的狀態中解脱出來,徹底改變傳統的接受性學習方式,形成“體驗-感悟-反思”的新的“體驗性學習”方式。

2、意義

1)、體驗是指由身體性活動與直接經驗而產生的感情和意識,體驗使學習進入生命領域,因為有了體驗,知識的學習不再僅僅是認知、理性的範疇,它已擴展到情感、人格和生理等領域,從而使學習過程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過程,同時也是身心和人格健全與發展的過程。

2)、“體驗性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把課堂教學由以教師灌輸知識為主體轉變為以學生自我體驗、感悟知識為主體;把課堂由教師的講堂轉變為學生主動參與、親身體驗、自主探究的場所;把注入式教學轉變為參與式教學,使思想品德課堂充滿生機和活力。

3)、“體驗性學習”,對於教學而言,意味着人人蔘與、平等對話、體驗性意義的建構,它提倡民主、開放、合作、科學的教學理念,它使教師的角色發生改變,教師與學生是一種平等、互助、合作的關係,由過去的“教書匠”變成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活動的組織者,體驗性學習的參與者。

4)、“體驗性學習”,對於學生而言,就是要把直接經驗的改造,發展作為學習的重要目的,間接經驗要整合、轉化為學生的直接經驗,成為學生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意味着在課堂教學中能進行有目的的學習,意味着身體參與性,要用自已的身體去親自經歷,用自己的 心靈去親自感悟。學生在學習活動主體的角色體驗中激發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漲的活動熱情,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而且學會了合作,不僅學會了學習,而且學會了創造,不僅提高了能力,而且提高了覺悟。這就是研究本課題在理論上和實踐上最有意義的地方。

三、“體驗性學習”課題研究的基本內容

1、研究在思想品德課中實施“體驗性學習”的理論依據

(1)雙主體互動論原理。

這種理論認為學生是認識的主體,必須發展學生的主體性,同時也強調-教師作為教的主體。整個教學過程是師生主客體不斷變換的過程。教師只有用心去體驗學生的學習行為和設身處地的引導,才能促進學生主體意識的產生和形成,用自己內心的體驗去感染學生,又以學生的體驗來激發自己的引導。

(2)“ 體驗 ” 原理

“ 閲讀的資訊,我們能學習到百分之十;聽到的資訊,我們能學到百分之十五;但所經歷過的事,我們卻能學習到百分之八十。 ” 真正有效的學習是一種心智活動,而不是單純的記憶和理解。而體驗正是一種心智活動,或者説,是一切心智活動的前提與基礎:體驗是用全部的心智去感受、關注、欣賞、評價某一事件、人物、事實、思想。只有經過體驗,我們才能把一個陌生的外在的,與己無關的對象變為熟悉的,可以交流的,甚至是融於心智的存在。只有以體驗為前提,才能有效地進行分解離。

2、探索符合國中生身心發展特點的體驗性學習規律,構建思想品德課課堂教學的體驗性學習的“體驗-感悟-反思”的教學模式。

體驗性學習的基本方法(模式)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體驗-感悟-反思

①體驗:讓學生在體驗活動中始終處於一種積極、活潑、興奮的狀態,讓學生有自己的時間、空間去活動、操作、實踐、考察、調查、探究、經歷,引導學生結合個人的親身感受和體驗,自身舉例、現身説法等來調動自己的主體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通過角色扮演、摸擬情境等體驗性學習法,讓學生在體驗中學,在體驗中用。

②感悟:提倡學生用自己的眼睛看,自己的耳朵聽,用自己的嘴説話,用自己的腦子思考,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鼓勵學生對知識的自我解讀、自我理解,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見解,使學習過程成為一個富有個性的過程。

③反思:學生在實踐體驗中獲取了大量的直接經驗和感性認識,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佔有了大量的第一手的感性材料,包括參觀訪問的所見所聞、活動操作的親身體驗、調查(考察)的結果、社會實踐的親身經歷等等。教師應指導學生對上述感性材料進行辨別、分類、篩選,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的科學的分析和綜合,上升為作為理性認識的結論。使學生從中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這是一個蒐集材料並運用科學的方式方法分析、歸納、總結的過程,是學生主動參與、自己思考、自己提高的過程。

3、研究“體驗性學習”教學設計的編寫。

4、探索體驗性學習的學生評價模式。

5、研究的重點、難點

研究重點:探索“體驗性學習”方式的基本模式和一般操作。

研究難點:如何形成一套實用性強、操作性強、有針對性的體驗性學習方式(模式)。

四、“體驗性學習”課題研究方法、原則、進度與實施步驟

1、研究方法

①文獻研究法。多角度、多渠道開展對情報資料的比較研究,借鑑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經驗教訓,找到新的生長點,防止重複研究,避免和少走彎路。

②調查研究法。一是調查國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方法(模式)的現狀和發展前景,努力使本課題研究的目標和操作更加有針對性、實用性,切合學生實際,提高實效;二是調查研究新情況、新經驗、新方法,用以指導實驗操作,併為發展新理論提供經驗原形;三是調查實驗過程中體驗性學習教學模式(方法)的變化,為構建新的體驗性學習教學模式(方法)提供事實依據。

③實驗研究法。選擇一些實驗班,運用系統分析和整體思維方式構建理論假説,搞好實驗設計和實施。通過實驗研究,修正和完善原有理論假説,為其他教師提供體驗性學習教學模式(方法)的備選樣式。

2、原則

(1)主體性原則

確立學生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密切配合,在親身的實踐體驗中學習思想品德,並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2)目標性原則

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起定向作用,教學目標既是教學的出發點,也是衡量教學效果好壞的標準。體驗性學習策略的實施,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能幫助教師順利地實施教學目標。

(3)實踐性原則

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一方面根據確立的方案大膽操作,由實踐檢驗正確與否;另一方面敢於正視失敗,總結經驗教訓,大膽修正,不斷實踐,不斷探索。

(4)開放性原則

使學生經歷問題的提出,數據的收集整理、觀察、實驗、猜想、證明等思想品德活動的過程,體驗解決問題的策略的多樣性。教學地點也不限於教室,可向操場,社會等開放。

(5)合作性原則

培養一種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就是合作能力,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心理素質等,進行優化組合,讓合作小組主動參與教學過程,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人人嘗試成功喜悦,這樣,既發掘學生個人的內在潛能,又能培養集體,團體的合作精神。

(6) 整體性原則

學校的教育系統是一個整體,一門學科的教學系統是一個整體觀念。因此,體驗活動的實施,也必須把每一項活動放在整個學科教學的系統中加以通盤考慮。

(7)有效性原則

教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貴在有效。體驗活動實施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所有教學策略的選定,教學媒體的選擇,教學情景的創設以及課堂問題的設計等,都必須注重實效。

3、研究進度

2015年9月-2015年10月——課題研究準備階段

2015年11月-2015年6月——課題實驗研究階段

2015年7月 ——課題實驗總結階段

2015年8月——課題研究成果推廣

4、實施步驟:

課題研究分三個階段進行:

本課題的研究,分為三個階段共1年的時間進行。

1)、前期準備階段(2015年9月到2015年10月)

——擬定研究計劃(方案)

——實驗教師學習培訓。

——確定實驗教師和實驗班級

2)、實驗研究階段(2015年11月到2015年6月)

——文獻、資料、教材的探討

——開展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

——開展教學實驗研究,對積累的各種資料及時進行分析總結

——形成階段性成果(階段性實驗報告,收集和整理優秀的課例和教案)

3)、總結提高階段(2015年7月)

——收集和整理實驗過程中的原始資料

——統計分析,對實驗結果進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

——寫出結題報告——論文、優秀教案和課例的彙編

五、研究成果

讓學生在課堂上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多給學生提供親身經歷成功的機會。因為學生成功的體驗更多的是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應包辦代替,而要創設思維情況引導學生去發現知識和解題的思路和方法,獨立解決問題,要把課堂當作科學家當初發現過程的場所,啟發學生聯繫有關的知識,通過一番的思考,動手操作,歸納總結,總結出規律。讓學生體驗其過程,從而獲得成功的快感。讓那些 “ 網癮 ”和 “ 遊戲迷 ”們體驗到其實學習比上網和打遊戲還好玩,更有成就感。

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構建一套實用性強、操作性強、有針對性的“體驗性學習”的教學模式,使之適應學生特點,符合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學習規律。轉變教師的觀念,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不斷改革、與時俱進,突出強調學生學習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國中研究性學結 [篇2]

“研究性學習”是為了培養個性發展健全的人。她秉持着迥然不同的現代教育理念,涉及到的學科領域十分廣泛,應該説她是一種學習方法的革命。倡導研究性學習,實施科學探究,轉變學習方式,是以培養人的個性健全發展為目的的,其關鍵在於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就是説,要構建旨在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學習方式。

在新課程標準精神的鼓舞下,在學校領導小組的直接領導和大力支持下,在市教研室楊國安老師等專家指導員小組的親自指導下。我們學校自2001秋季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以來,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受益匪淺。

依據我們化學“研究性學習”課題組的研究工作計劃在初始階段對師生做了大量的鼓動性工作。在教師方面讓大家學習有關現代教育理論方面的文獻,從而認識到“研究性學習”是一場學習方法的革命。他們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引下積極地投入到這種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之中。在學生方面,讓他們認識到自主學習能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從而積極地投身於這有利於個性健全發展的學習活動之中。我們課題組在制訂鄂州市瀾湖中學化學“研究性學習”研究計劃的同時就初步確定在第一階段完成《洋瀾湖水質污染問題的探究》、《鄂州市城區生活固體廢棄物的調查》等課題的研究。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師生們積極參與、不辭辛苦。同學們有的去湖邊考察、有的去環保局諮詢、有的在英特網上淘金、有的'去市區查看廢棄物、有的調查垃圾的處理情況,老師們忙着指導探究方案的確定、資料的查詢、疑難的處理,體現出了一種克難奮進、樂不思疲的精神風貌。通過這一階段的探究與學習,使教師們認識到新的學習方式是一種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並且充分調動了學習學習的自覺性與自主性。讓教師們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學生實行全過程的跟蹤指導,根據課題研究的不同階段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進行個別化的指導,把指導學生的重點放在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和幫助學生髮現可能陷入的困境上。教師應尊重學生的選擇,做到點到為止,要留給學生思考和想象的空間。通過這一階段的學習,學生學會了採納多種意見來決定研究內容、研究方式、研究結果的表達和展示形式,能圍繞一定的內容提出自己的問題、能積極思考、能對所研究的問題作出有理有據的回答、能自己收集各種資料數據並作出可靠與否的評價。

第二階段在第一階段的基礎上教師們進一步認識到自主性學習的重大意義,讓學生自己通過學習的實踐去嘗試、體驗和感悟,給學生一個親自實踐的機會。因為學習是個體的一種主觀活動,外界可以對個體施加影響,但無法代替個體的活動,所以學生只有在自主探索知識形成發展的過程中,在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才能真正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途徑。在第這一階段對《綠色環保的又一亮點》、《蠟燭燃燒過程的探究》等課題進行了研究。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有去公園或廣場調查、有上網查詢、有實驗探究等等,這些使同學們在捕捉信息、收集信息、處理信息、整理資料等方面都得到了訓練,從而具有一定的自主學習的能力。他們在學習的方法、學習的過程、知識的應用等方面獲得了體驗,更重要的是他們在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價值觀念等方面都得到了健康而協調發展。

在第三階段除了在以前的基礎上繼續開展化學“研究性學習”活動以外,將對前兩個階段研究的過程、收集的數據、獲取的素材、編寫的案例、撰寫的論文進行了彙集整理,讓我們對“研究性學習”從理論到實踐、從方法到過程等方面都有了一個全面而系統的認識。使我們認識到“研究性學習”的本質是探究、過程是實踐、內容要開放、學科要綜合、學習要自主、目標是創新、歸宿是生成。讓學生的的創新精神、科學態度、科學方法以及個性得到健全的發展,讓其充分體現出時代意識的價值觀念。由於“研究性學習”的構建與通常的學科課程有着顯著的差異,它不再是由專家預先規劃設置的特定知識體系的載體,而是一個師生共同探索新知、共同完成學習內容的選擇、組織和發展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從常識水平進入科學水平,從經驗方法上升到科學方法,這時教師就應該結合相關課題給學生講授:觀察、實驗、調查、模擬、比較、分類、歸納、演繹、分析、綜合、科學假説待科學方法,讓學生在進行“研究性學習”能應運自於。“研究性學習”的核心是以創新為目標、問題為中心,以探研為基調進行的。這裏所説的“問題”包括某一學科中的某個問題、涉及多個學科的綜合性問題、社會生活中的問題和科技發展中的問題。問題應具有吸引性和探究性,且處於學生力所能及的範圍之內,即處於他們的最近發展區。問題的組織應注意層次性,構建出一個呈階梯狀的系列問題體系。圍繞問題,根據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還應給學生提供必要的科學和技術的概念原理性知識。科學探究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發掘資源,應逐漸積累、形成序列,應適應差異、形成特色。

總之,時代的發展、科學的進步、社會的變革要求學校課程的不斷改革,而課程改革將會引起教學過程的一系列變革,這裏的關鍵是教師的教育觀念要跟上這種變革。因此我們在推行“研究性學習”的課程改革中要善於摸索、勇於探索、團結合作、尊重科學、堅持真理,讓我們的教育事業登上又一高峯。

(2003年9月)

國中研究性學結 [篇3]

人們都説快樂的時候時間總是過得很快,這一個學期真是過得好快啊。不知不覺中就迎來了終期彙報,寫完這篇年終總結,我的團隊學習——研究性學習評價理論與方法研究就結束了。一點一滴的回憶我們走過的每一步,心裏就越來越滿地充盈着不捨和留戀。

之所以會選中這個研究課題,其實沒有特別的理由,當時,十個課題在我眼前都是一樣的機會,因為不論哪一個,我都不甚瞭解。同宿舍的兩個同學商討之後決定進學習評價小組,我感覺自己分析能力還是蠻強的,而且有同宿舍的人,既熟悉,切磋也方便,就進了。

對於一個學習團隊來説,定期的會議是十分必要的,小組每週一次會議是最基本的,而任務繁多時,會議就會增多。我並不喜歡開會,覺得浪費很多時間,而且會議後必定有許多的工作要做。而當時正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英語考試,心裏就經常的着急。其實,現在想來,是心態擺的不夠端正,不能恰當的處理各學科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是,我在進行團隊學習時若能不着急而是專心的學習,那麼,我會用更少的時間,收穫了更多。在這裏我學到了一個道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身心的投入。沒有什麼樣的學習是真正的浪費時間,它也許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和好處,但是有很多的收穫是內隱的,會對我們以後的學習和生活,甚至整個人生都有潛在的影響和幫助。

小組第一次會議就制定了小組規則,我認為這是十分有必要的。因為我有拖沓的毛病,幹什麼事情總喜歡踏着點,所以很容易遲到。每個人的時間都是非常寶貴的,我這個壞習慣必須改掉。而小組的規則就對我有很大的監督作用。我也相信,它對每一個組員都起到了監督作用,人都是有惰性的。

其實,在團隊學習過程中,大多數的時候我並不是積極主動地去研究去學習它。我只是按時開會,會議上也提出自己的見解,會後基本完成分配的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我並沒有感覺自己有多少的進步。甚至有時候,會因為一個量規總是不能制定出來而有很深的挫敗感,會因為佔去那麼多的時間而感到疲倦,尤其是當辛辛苦苦研究出來的心血的結晶竟然在別人看來毫無價值,心裏的感覺啊,連要放棄的心都有了。

研究性學習,我們是主體,老師只是指導者,所以很多東西都要求我們自己去網上圖書館裏查閲。雖然大學裏的自主學習時間很多,但是這樣的讓我們自己去深入地研究一個課題而且是有一個團隊共同學習,還是第一次。當老師把手放開了,給了我們很大限度的自由時,我們就像剛離開鳥巢的小鳥,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找不到方向。

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掌握基本的學習評價理論知識和方法。圖書館關於學習評價的專門書籍幾乎沒有,就在一些雜誌上,老師推薦的《中國期刊網》上找。面對那麼多的書,網上浩如煙海的信息,真不知道該怎麼下手。在圖書館還好説,看慣了十幾年的白紙黑字,握在手裏找到有用的信息不是太難。但是,在網上就不那麼輕鬆了,網上的信息量太大,宂餘信息太多,我不習慣在網上看東西,所以有時候在電腦前坐了很長時間也沒有多少的收穫。這感覺可真不好受。可是,慢慢地一切都在變了,我發現現在我已經能很熟練地在網上找到我要的信息,很喜歡在虛擬社區裏瀏覽,發帖,回帖了,體驗信息時代交流的方便快捷與合作的愉悦。這就是説,我的信息素養已經提高了。

在團隊學習中,需要交流合作,這就給了我更多的機會去了解別人,學習別人的優點。有我們的blog真好,以後不在一起了還可以在網上聚聚,相互交流。

胡老師把終期評價的任務交給了我們小組,制定量規花費了很多腦力和時間。因為同時還要準備終期彙報,那兩天真要忙暈了。感覺彙報會很糟糕,但是,結果並不是太令人失望。我們的回報還是蠻成功的。

回頭想想,雖然這學期因為團隊學習而特別的忙碌,但是,忙碌就會有收穫的。如果很悠閒的過去了,現在肯定因為沒有充實感而後悔呢!

這學期能有幸做胡老師的學生,能夠和小組的八位同學共同組建“擺渡人”,感覺自己真的很幸運。感謝你們!

國中研究性學結 [篇4]

我在數學教學中,力求在教師引導下,學生能自己發現問題,帶着問題運用觀察、比較、分析、判斷、推理等研究手段獲取新的知識,使問題得到解決。這種學習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問題解決的策略能力,從而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和能力。第一,我準備了可供研究的直觀形象的材料,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設計內容,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觀察各種數學現象或數字的顯著特點,並逐步縮小觀察範圍,把注意力集中於某個中心點。在教師帶動下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學。第二,直觀形象的材料要讓學生經過實際操作,動手算算、劃劃、分分、拼拼,引導學生提出假設,適時提出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分析、比較,對各種信息進行轉換與重新組驗證假設,推出結論。第三,在整個研究過程中,幫助學生理清思維過程,並用比較清晰的、有條理的語言表述整個過程.

第四,適當地組織學生分組,最好能按學生學習能力的強弱交叉分組,發揮互補優勢,以體現互助合作精神。

此外,在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的過程中,我們還應當好學生的參謀,幫學生排疑解難,及時進行點播和疏導,引導總結。例如,在教學“梯形”這一內容時,在學生產生了“能不能把梯形轉化成我們已經會求面積的平面圖形來計算面積呢?”這一個問題後,我便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研究結果遠遠超出書本知識,有以下幾種方法:

(1)在梯形的下底上,任意找一點,可以把梯形分成三個三角形。

(2)沿梯形的對角線剪開,可以把梯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

(3)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4)把梯形對摺,剪開,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二、課題研究成果及取得的成績

1、在研究過程中教師和學生的行為均有了變化

教師行為發生了改變。由一向是教師唱主角變為教師和學生處在同一個平台上共同參與研究。經過學習、培訓、研討、交流,對教學我已經有了新的認識,知道自己是學習活動中的組織者、引導者、參與者,只有把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在體驗、感悟、交流、合作的氛圍中獲取知識,才能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才能煥發出學習的主動性。

學生行為發生變化。在研究過程中由教師的講授式變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性學習方式,變為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式,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事。表現在學生動手的機會多了,參與的機會多了,合作的機會多了,表現的機會多了,成功的機會多了。學生的個性培養得到了重視,學習興趣提高了。

2、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得到培養,收集資料、分析資料、解決問題的能力都有一定提高。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既要從實際出發,認真探究,實事求是地求得結論,又要大膽想象,養成了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嚴謹的科學態度、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並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合作精神。

新課程的改革促使我們由被動的、接受型的從事教育科研,逐步轉換成了主動的、探究型的從事課題研究,我覺得課題引領教學是教育改革的出路,因此,我將把自己研究的《中學數學研究性學習初探》課題逐步推向深入,爭取取得圓滿成績。

國中研究性學結 [篇5]

這學期研究性學習,我們小組對玩具對孩子們的影響做了調查研究,這次調查給我的收穫很大。

首先,它讓我懂得了團隊意識。我在小組中負責查找、整理資料,其他人有的負責採訪父母,有的負責設計調查試卷,大家的分工都很明確。想要很好地完成這項任務,需要大家齊心協力地做好自己的工作。這樣我們一步步地走來,每一個組員都付出了莫大的努力,所以説,這份調查,是我們勞動的結晶,也是我們為之驕傲的成果。

另外,通過這次活動還使我理解到將課堂上所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聯繫起來的重要性,運用課堂上所學到的知識來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我們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又進一步加深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社會經驗的積累。比如:在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時,將不同的時間段打上分數,最後將分數累積起來以尋求一個平衡點。這就將課本上的統計知識運用到了實際中。

還有,這次活動還使我們清晰的認識到只有一個綜合能力強的人,才能更好地在今後的社會上站住腳,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就是提前讓我們接觸社會,鍛鍊自身的活動能力與實踐能力。讓我們在學校裏就學到如何去組織工作,去實踐工作,去總結工作。

不知不覺中,這門功課已經陪伴了我許久,這段時間的學習真是令我受益匪淺。這次活動使我們的社會實踐能力得到了提高,為我們今後進入社會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所以,也要感謝學校給予我們大家的這次機會,感謝付出辛勤勞動的小組其他成員。

國中研究性學結 [篇6]

國中的生活多姿多彩,在本學期的研究性學習活動中教會了我很多。

在整個活動中,我們小組的成員都盡了自己最大的力量完成自己的任務。不論是在尋找蝸牛的過程中,還是最後的結題報告,都體現了團隊合作精神。在制定研究題目時,我們組猶豫了很久,但經過老師的耐心指導。我們順利地完成準備工作。在這裏要感謝老師們的指導,和同學們的積極配合。沒有你們,我們不可能完成這次的活動。

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就在於通過同學們的相互合作,研究和探索未知的問題。這時候我們需要的是合作,是整個團隊,是大家共同的努力。這讓我們深有體會,在這次研究性學習中,我們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開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頭尋找相關資料,沒有分配任務,開會討論,等到組內開會召集時,才發現,不是有的資料沒找到,就是同樣的資料找了好幾份。組員們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互相埋怨,而是趕快聚到一起開會商議補救之策。我們將任務分割成幾份,派給組員,大家同時工作但側重點不同。團隊的精神在每個人心中,合作為了共同的目標。

當然在整個活動中不僅僅教會了我團結合作精神,更讓我明白了學習的很多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困難,但是為了順利地度過難關,我們就要付出努力。首先要制定計劃,“努力的方向是什麼”, “通過怎樣的方法解決它”然後再付出行動。

我們通過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激發了自由創新的熱情,培養了獨立思考、探究新事物的科學精神,同時提高了我們協作能力和社會交際能力,正好填補了我們在課堂上學習的不足。

本次的研究性學習將成為我們人生上最多彩的經歷,教會了我怎樣學習,怎樣合作,在今後的生活中,我也會實際應用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