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精選15篇)

作文2.43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端午節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精選15篇)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

端午到了,大家都忙活了起來,我家也一樣,媽媽剛剛從超市買粽葉回來,媽媽就把我帶到外婆家包粽子去了。 到了外婆家,看到鄰居跟外婆湊在一起已經開始包粽子了,她們把糯米放在大缸裏旁邊放這粽葉,另外的大碗裏都放着餡:有肉餡,豆沙餡,蜜棗餡,板栗餡 很多很多。我和媽媽也加入其中,大家包的粽有4角粽,3角粽,還有大有小,只有我妹妹包的粽最特別是 無角 粽她把粽包的圓圓的像個糯米糰,在用粽葉包起來就什麼也不像了。 我包的都是小粽子大人一口就能吃下,我不知道妹妹是怎麼包圓的粽子的,我根本包不起來,包起來了,等一下又散了,真是太難包了。 後來我問媽媽: 為什麼要包粽子。

媽媽説: 這是以前的習俗,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 撲通、撲通 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所以就有了包粽子的習俗。

這就是端午。又是一年的端午,迎着棕葉的清香我們來到了奶奶家。 一進家門,便看到了一捆又一捆綠色的、細長的葉子懸掛在院子裏的各個角落,我疑惑地看着,隨手摘了一根自言自語道: 這是什麼呀? 在一旁忙着的奶奶笑道: 這是艾葉,用來驅蟲的。來,咱們進屋去包棕子吧! 一聽到馬上就有棕子吃了,我似乎聞道了那香噴噴的糯米味,嘴裏彷彿嚐到了那美味的五花肉。想着想着,我不禁垂涎欲滴,催着奶奶快點包。奶奶笑呵呵地説: 別急,別急,我還要準備材料呢。 只見奶奶先把糯米洗乾淨,然後淋幹,再放入醬油、酒、鹽、味精。同時她又準備了一些繩子,把碧綠的棕葉放在鍋裏煮了一會兒,然後把一塊塊五花肉切好,浸在了醬油裏。過了一會兒,我發現糯米的顏色終於變成醬色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終於可以開始包了。只見奶奶挽起袖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輕車熟路地把一張棕葉捲成圓椎形,在裏面放了一些糯米,然後再放了一塊大肉,接着撒了些糯米並蓋平,最後用繩子把棕葉一圈又譯全綁緊,嘿嘿!一個 枕頭娃娃 在奶奶手裏悄然誕生了。

看着看着,我不禁躍躍欲試, 奶奶,您到一邊去包,我要和媽媽來次比賽。

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起兩片棕葉,慢慢地把它捲成園錐形,從盆裏撈出一把糯米放入其中,精挑細選了一塊又肥又嫩的五花肉放在糯米的中間。我瞟了瞟媽媽,哈哈,可憐的媽媽正在為裹棕葉發愁呢,這次我肯定贏定了!然而,好景不長,手裏的棕子就像一個咧着嘴大笑的娃娃。嘴巴怎麼也合不上,眼看着媽媽就要趕上來時,我靈機一動,把棕葉一轉,立刻用繩子綁緊,一個 枕頭娃娃 在我手中誕生了,媽媽笑着祝賀我贏了。接着,越來越多的 枕頭娃娃 在我們手裏誕生了

棕子熟了,我一口一口地品嚐這透。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2

窗外淋漓的小雨不停,恍惚,又到了那個粽香飄蕩的時節,又到端午節了嗎?往事似乎還很清晰,思緒飄了好遠,飄到了故鄉,故鄉的端午節……農曆五月,青草漫遍了家鄉的山野,淺淺的清香撲鼻而來,石板橋,苔痕斑駁的青石下,墨綠的水色,緩緩流動,宛若温潤的雙眸,在那淅瀝的小雨中,端午節悄悄走來…端午節淅瀝的小雨一下,鳳仙花那些桃紅的,細碎的小花朵就開得一片爛漫。每當這時,鳳仙花顫着花瓣上的露珠笑意盈盈時,穿着花布衫女孩們把花瓣細心地採下來,放進一個細白的碎碗片裏,再放上粗鹽和白礬,又操起一根圓木搗得碎碎的,碗裏的花瓣就成了粉色的糊狀。女孩們眨着明亮的眼,不時有幾綹黑髮飄到額前,她們一邊搗着,一邊輕輕唸叨着:“端午到,指甲紅,染了指甲過端午,紅紅火火過一年。”她們摘下幾片鮮嫩的梅豆葉,先把花瓣泥塗在指甲上,再用梅豆葉靈巧地把手指尖裹成一隻只綠粽子,最後纏上紅絲線,把葉子紮緊。女孩們終於甜蜜地笑起來,明天那鳳仙花的桃紅就跑到她們指甲上去了!家鄉的端午節,在那桃紅鮮豔了女孩的指甲時,行走……“哦,摘艾蒿嘍!”頑皮的孩童們坐在遙遙晃晃的自行車後座上仍不安分地大喊大叫,嘹亮的聲音響遍了清晨的山野。是的,是該摘艾篙去了。“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密密的艾蒿顫動着晶瑩的露水爬遍了山坡,穿着短衫的小孩子們跌跌撞撞地爬上小山坡,白嫩的手輕輕撫摸着艾篙,閉上眼深深地吸一口艾篙的香氣,咯咯地笑起來,他們使勁拔下一小束艾篙,白嫩的指尖濺上點點青綠,歡笑充滿了山野。婦女們輕聲説笑着,信手摘下幾片艾葉,戴在耳邊濃密的黑髮上。成束成束青翠的艾篙被放在自行車後座上在鄉間土路上顛簸着帶回家,歡聲笑語灑落一路。家鄉的端午節,在那艾篙遍綠了山野時,行走……青翠的蘆葉在家鄉老人們的手中輕輕旋轉,光滑的蘆葉被捏成錐形,撒入一小把嫩白的糯米,填上幾個乾巴巴的大紅棗。幾轉,幾捏,粗糙的大手靈巧地轉動,一個個小巧玲瓏的粽子便跳蕩而出,再倒入冒着熱氣的大鍋裏煮,粽子沉沉浮浮,原有的青翠變成深綠,順着白熱的水汽,飄出甜甜的香。小巧的粽子被撈出來,冒着熱氣放在白瓷碟上,水汽順着深綠的粽皮滑下來,裊裊的熱氣讓人心裏驟然一暖,咬一口,白嫩的糯米里點綴着幾顆蜜棗,鮮香潤滑,還帶着蘆葉特有的清新,一併化在舌尖上,化成了滿嘴的清甜,滿心的温暖。瀰漫了雙眼的,不止那白熱的水汽,還有家鄉人分享着粽子,滿臉滿足的笑。家鄉的端午節,在那粽香飄蕩時,漸行漸遠……思緒在濕漉漉的水汽中漸漸模糊了,那粽子的清香似乎縈繞齒間。端午節,悠久的傳統,美好的風俗,人們在這年年的端午節中,虔誠,莊嚴,心中懷有的不僅是對節日的期待,更是對美好生活得祈願。

家鄉的端午節啊,我願在夢中,將你深深思念。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3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春節是我國最盛大的節日,在我的記憶中,它也是最熱鬧、最隆重的節日。

家裏的大掃除在年二十三就開始了。對於我們來説,大掃除時掃帚、拖把、雞毛毯子等打掃用具一樣也不能少,年底大掃除是讓家居煥然一新、呵護家人的好時機!一個清新、乾淨的家庭環境無疑會讓全家人新年過得更放心、更舒心!它也代表了除舊迎新。

在年二十八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裏打掃得一乾二淨,從年二十八開始,就去購年貨。過新年要用的東西有很多,例如:各色各樣的糖果餅乾、開心果、瓜子……在年二十八這天,超市、商場里人上人海,貨櫃裏的物品在眨眼間也被搶購一空。晚上,家裏的長輩們就開始着手做糕點了,在我們廣東,就有馬 蹄糕、蘿蔔糕、芋頭糕等著名的美味糕點。到九點時,每家每户就將新春聯貼到門邊上,準備過年。

年三十是一家團聚的大好日子。人們總是一大早就起牀,買好菜,就開始準備晚上豐盛的年夜飯了,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户户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闔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美味佳餚,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大菜、冷盆、熱炒、點心,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沸煮,熱氣騰騰,温馨撩人,説明紅紅火火;"魚"和"餘"諧音,是象徵"吉慶有餘",也喻示"年年有餘"。還有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龍蝦、爆魚等煎炸食物,預祝家運興旺如"烈火烹油"。最後多為一道甜食,祝福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這天,即使不會喝酒的,也多少喝一點。吃完飯後,就到花市逛花街,這時,街上的花既多又美,令人心曠神怡。到了夜晚,大人們就坐在裏屋“守歲”,淘氣的小孩子便在屋外燒起了“噼裏啪啦”的鞭炮,真熱鬧啊!

正月七年級 的光景也與眾不同。晚輩們都會提着油、米,以及各種水果到長輩家拜年,是為長者拜賀新年,祝賀新年如意、問候生活安好等內容。遇有同輩親友,也要施禮道賀。拜年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拜年一般從家裏開始。七年級早晨,晚輩起牀後,要先向長輩拜年,祝福長輩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長輩受拜以後,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在給家中長輩拜完年以後,人們外出相遇時也要笑容滿面地恭賀新年,互道“恭喜發財”、“四季如意”、“新年快樂”等吉祥的話語,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或相邀飲酒娛樂。

到正月十五,春節就將要結束了,但人們的喜慶還在高潮,按中國民間的傳統,在這天上皓月高懸的夜晚,人們要點起彩燈萬盞,以示慶賀。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閤家團聚、同慶佳節,其樂融融。

春節,不僅僅是大家在一起吃喝玩樂,更重要的是體現了我們國家的一種民族精神。它融入的是一種親情,一種對美好的生活的追求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與安寧。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

時間像流水一樣,過得飛快,轉眼間端午節就要來到了,説到端午節,我不禁想起了家鄉的端午。

那天早晨,我還在做着夢呢,媽媽把我推醒,把一條用紅、黃、藍、黑、黃五色絲線編成的繩子戴在我的脖子上,在它的中心位置,還用絲線做了一個網,裏面不知裝着什麼東西,呀,太漂亮了,我一骨碌坐起來,問:“媽媽,這是什麼呀?”媽媽説:“這是五彩縷,今天是端午節,小孩子要戴五彩縷,這裏面裝的是大蒜,可以殺蟲,去邪,讓你健康成長。”原來是這麼回事呀!

我起牀一看,家裏人都起來了,外公在忙着打掃衞生,還在門上插上了艾葉,而外婆正忙着包粽子呢。包粽子用的粽葉和糯米幾天前就泡好了,只見外婆先拿起一張粽葉,靈巧地把粽葉一旋,粽葉就變成了一個圓錐形,接下來,她把糯米倒進粽葉裏,放上肉和板栗,再用細繩把粽葉包好,一個粽子就完工了。小小的我和哥哥姐姐們也學着外婆的樣子,去包粽子,可我們不是這個掉了米,就是那個繩子系鬆了,沒有一個人能包好的,外婆就很耐心地教我們,一邊教,還一邊唱着:“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我想像着粽子的香味,口水都要流出來了。粽子包好了,外婆把粽子四個四個的結成一串,就好像四隻可愛的小豬頭碰頭地靠在一起,真可愛!

接着,外婆把所有的粽子都放到大鍋裏去煮,沒過多久,就聞到了粽子的清香。我們一堆孩子趴在鍋邊看着,還時不時地問外婆:“好了沒有啊,外婆?”外婆慈祥地説:“還沒有呢,等着吧!”我們只好眼巴巴地看着粽子流口水。終於煮熟了,我們高興得兩眼放光,外婆拍拍我們的頭説:“饞壞了吧,我拿幾個給你們嚐嚐。”我們拿到熱乎乎的粽子,趕緊把粽葉剝下來,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那味道又軟又糯,實在是太香了!我一連吃了好幾個,而我的肚子也像皮球一樣鼓了起來。

吃飽了,媽媽又給了我和哥哥姐姐們每人一個紅蛋,我説:“媽媽,我已經吃得夠飽了,我可吃不下去了!”媽媽説:“端午節吃紅蛋也是我們家鄉的風俗。傳説很久以前,天上有個妖怪,每到端午節都要溜到下界害小孩。讓小孩子發燒厭食,有的還卧牀不起。母親們紛紛到廟裏燒香磕頭,祈求消災降福。神仙就找到這個妖怪説:‘今後不許你傷害我的孩子。’妖怪知道自己不是神仙的對手,便問道:‘不知您下界有幾個孩子?’神仙説:‘這樣吧,每年端午節,我讓我的孩子拿着紅蛋,不許你胡來。’從此,端午節就有了吃紅蛋的習俗。其實就是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哦,端午節還有這樣的傳説呢!媽媽又説:“我們還經常拿自己的蛋去和別人的碰,誰的蛋最硬,誰今年就會交好運。”於是我們也玩起了碰蛋的遊戲,玩得可真高興啊!

上國小後,我已經好久沒有回到家鄉過端午節了。但是,每當端午節到來的時候,我就會想起外婆慈祥的笑臉,想起粽子的香味,想起和哥哥姐姐們在一起的快樂時光,我的心裏感到暖暖的。“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我輕輕地念了起來,啊,我真想再回家鄉過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5

對過節的興趣越來越淡了。春節便春節,在冰箱裏多放些東西,堅持幾天不去菜市場而已。中秋便中秋,買來月餅也不吃,做做樣子罷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飄越濃的時候,咱們剛好學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鴨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語言,侃侃而談中流露出對故鄉和兒時生活的眷戀,這種情愫抓緊了我,讓我也深深的陷進了對家鄉的懷戀之中。

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粽子,粽葉有要求,新鮮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或者是槲葉,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裏,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乾,都早已泡好,勤勞的女主人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精緻的粽子便誕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愛用火爐,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爐子上,能燜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孩子們一起牀,揭開鍋,就是熱騰騰的粽子,屋子裏,院子裏頓時都瀰漫着蘆葦葉和粽子的香氣。除了吃粽子,還要吃煮熟的大蒜,雞蛋。這幾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圓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粽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煞是好看。薰艾蒿,咱們這裏離山遠,艾蒿都是從集市上買的,在端午節這天掛在門楣上,過幾天干透了,取一兩隻在屋子裏點燃薰一下,至於薰的目的是什麼,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説是薰蚊子的,我想可能還有更多的東西,比如蜈蚣,蠍子什麼的,大概類似其他地方的薰五毒吧。帶香包,鮮豔的布料做成各種形狀的飾物,裏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們心愛的飾物,掛在脖子上不時的嗅一下。系五色線,手腕腳腕都要帶。但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卻是黎明時分卻去田野裏拔“聖草”了。這裏説的聖草,加引號,是我實在想不出當時大人們怎樣説的。

長輩告訴咱們,月宮裏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搗藥,這些藥是要在端午節前夜,灑在各種草木上,河水裏。在端午這天太陽沒出來之前,這些藥還停留在草上,如果這時拔回來,熬製成水,用這水來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當然非常相信,天矇矇亮,咱們就呼朋引伴的出發了,向着蒙着神祕面紗的田野,咱們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聖使命。農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氣涼涼的,清爽滋潤,周圍都靜悄悄的,你無意的一台眼,也許就逢上鄰家來挖野草的孩子。相視一笑裏,多少歡悦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這一天提前被驚醒了,那茁壯的青草上,露珠還在轉動,咱們需要的草是有講究的,如貓貓眼,一摸眼就紅的那種草,今日不怕它,就採。還有車前草,節節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陽出來之前採回家,這樣那些神祕的藥才會有效啊。慌慌張張的回家去,抬頭看看天空,戰勝了太陽般的自豪。現在想來,還覺得那種神祕如格林童話中的哪一篇,太陽一出,萬物回覆原貌的神祕。

又要端午節了,誰還會去野地挖草呢,給孩子洗澡,有專門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幹嘛哪麼費勁,買幾個就好了嘛。可是,在種種過程裏藏着的細心,樂趣,也買些就可以了嗎?在能親自做的時候,不要買了吧,因為一個簡單的“買”字,讓咱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東西啊。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

每當農曆五月初五,外婆家門前,原本賣鬆糕的小攤上就擺滿了粽子,來光顧的人好多,生意自然特別好。那時,外婆家門前的大街上人流如潮,都爭着搶着買賣粽子和茶葉,孩子們也紛紛跑到文具店,精挑細選,挑選自己喜愛的風箏,再約上幾個好夥伴,一邊嬉笑,一邊頭也不回地朝綠草地奔去。孩子們臉上掛着笑,像極了一面面小太陽。

每當到了端午節,從貪玩的孩子,到拄着拐仗的老人,誰不是一想到那軟軟的糯米,香香的餡兒,就不由自主地舔舔嘴露出幸福的笑容呢?粽子,就像是披着綠衣裳的娃娃,腰間還繫着“細腰帶”,十分可愛。讓人感到回味無窮的,還有那個煮熟時散發出來的沁人心脾的香味。粽子,實在誘人。

還記得小時候每到端午節,我都會像個跟屁蟲那樣跟着外婆,總是喜歡拉着扯着外婆的圍裙,嘟囔着嘴巴跟外婆撒嬌:“外婆,外婆,我想吃粽子了,快要好了嗎?”外婆總是回答:“別急嘛,快了,快了。”“那我能和您一起做嗎?嗯……這樣可能會快一些。”我懇求到。外婆笑了,説:“別急呀,你現在還太小啦,等長大以後,外婆一定教你做。”我聽了,只好眼巴巴看着外婆包起一個接一個小三角,心中默默記下,盼望快快長大。

感覺白天好漫長。過了好一會兒,中午到了,我們一家子坐在圓桌旁,大人們坐在一起聊天,孩子們總是邊津津有味地吃着粽子,邊把腦袋湊在一塊兒講悄悄話。我輕輕剝開粽子外邊的粽葉,大口咬下軟軟的糯米,一瞬間粽子的温暖流入心田。一口接一口完全停不下來,貪婪地享受着粽子的美味。

現在因為繁忙,在端午節假期間,我們一家基本就不回老家過節了。不過雖然不在家鄉,但是端午節的快樂與温暖是無處不在的。看,外婆的一大箱粽子已經“端坐”在客廳裏了。

我懷着激動的心情拆開了快遞,取出一串串粽子,急忙遞給媽媽,説:“媽媽,您看外婆的粽子又來了,快點兒,快把它煮了,我們一起吃吧。” 媽媽接過粽子,慈愛地説:“好,好,別急,粽子又不會長腳跑了。” 過了許久,我和妹妹的肚兒再次不爭氣地叫了,粽子那濃濃的香味便早已透過了廚房的門,混合着板栗的味兒,在客廳亂竄。那可好,讓我的口水不停在嘴裏打着轉。

“來嘍,來嘍!久等啦!” 媽媽端着一盤又大又香的粽子來到客廳。我見了,急不可耐地説了一聲“謝謝媽媽”,就毫不客氣地抓起一隻,剝下綠綠的粽葉,迫不及待地咬了來,放在嘴中細細地,慢慢地咀嚼。我望着大個兒大個兒的粽子,突然明白過來,這粽子,不僅因糯米,肉,栗子而飽滿,而且包含了家鄉的親情,外婆的愛。不僅是紀念屈原,更是家人歡聚一堂的快樂,這就是端午節。我想即使不能回家,吃上一口熱乎的粽子,也會想到親情的温暖吧。

待到大家一起坐下,兒時的回憶,再次浮現在眼前,端午節的温暖,也再次圍繞在我們的身旁。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7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我國南方十分流行,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

賽龍舟是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是多人集體划槳競賽。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龍舟船的大小因地而異。比賽是在規定距離內,同時起航,以到達終點先後決定名次。我國各族的龍舟賽略有不同。漢族多在每年“端午節”舉行,船長一般為20?30米,每艘船上約30名水手。

我愛端午節

每年的陰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這一天有很多有意義的活動: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等。聽大人們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我國著名的詩人屈原,因為就在這一天,屈原為了自己的祖國,跳江自殺。

我很喜歡端午節,因為我喜歡吃粽子,端午節到了,我就有粽子可以吃啦!

我家鄉的端午節

七年級吃糕;

八年級吃粽子;

九年級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着這首不很和諧的童謠,又迎來了端午節。

端午是傳統節日,在莆田就有這麼一首不和諧的童謠,五月七年級便拉開了端午節的序幕。從七年級開始,家家户户都開始忙碌起來,準備端午節的用品,雖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讓人眼饞的自然要屬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節,最先想到的應該就是粽子了。粽子長得玲瓏可愛,有鹹味的和甜味的。我對於肉粽子不感興趣,卻對糯米粽情有獨鍾,尤其是裏面大大的棗子,家裏自己做的總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蛋草葉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逢過端午,奶奶動要包上N個粽子讓我這隻饞貓大飽口服。街上也有到處吆喝的,不過賣的粽子比家裏的要小很多,卻很貴,糯米粽裏的棗子也不大,貌似插倆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時嘴饞了,就道街邊買一個解饞,卻再也沒有那種餘香了。

除了香噴噴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鍋熱水沐浴,然後再換上新衣,顯得格外清爽。雖然我穿的依舊是穿過N次的衣服,不過香味仍然無法抵擋。

我們這兒瞧不見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大遺憾。不過我們很快又找到了新的樂子――舉辦砸蛋大賽。端午節的蛋不再是拿來吃的,而是拿來砸的,或兩兩相碰比誰的更硬,有或者拿來當子彈,瞄準射擊。當砸蛋大賽落下

帷幕時,只留下滿地瘡痍,一股腥臭,確實其樂無窮。 端午節那天,媽媽都會用根根細繩細緻地編成筐,按以往的習俗,編8個層,奶奶煮好蛋後就拿出3個最光滑的。底層放一個,接着是桃子。每種都是3個,用了6層。第2層就是一個步老虎,是看護這些東西的。最後掛在門口,按照長輩説的,紀念屈原。取下來時,就把筐整理好,放在一個盒子裏,與比她早出生的姐妹團聚。

而就在初五吃一天的享受中,端午節就順利閉幕了。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8

對過節的興趣越來越淡了。春節便春節,在冰箱裏多放些東西,堅持幾天不去菜市場而已。中秋便中秋,買來月餅也不吃,做做樣子罷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飄越濃的時候,我們剛好學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鴨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語言,侃侃而談中流露出對故鄉和兒時生活的眷戀,這種情愫抓緊了我,讓我也深深的陷進了對家鄉的懷戀之中。

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粽子,粽葉有要求,新鮮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或者是槲葉,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裏,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乾,都早已泡好,勤勞的女主人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精緻的粽子便誕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愛用火爐,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爐子上,能燜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孩子們一起牀,揭開鍋,就是熱騰騰的粽子,屋子裏,院子裏頓時都瀰漫着蘆葦葉和粽子的香氣。除了吃粽子,還要吃煮熟的大蒜,雞蛋。這幾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圓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粽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煞是好看。薰艾蒿,我們這裏離山遠,艾蒿都是從集市上買的,在端午節這天掛在門楣上,過幾天干透了,取一兩隻在屋子裏點燃薰一下,至於薰的目的是什麼,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説是薰蚊子的,我想可能還有更多的東西,比如蜈蚣,蠍子什麼的,大概類似其他地方的薰五毒吧。帶香包,鮮豔的布料做成各種形狀的飾物,裏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們心愛的飾物,掛在脖子上不時的嗅一下。系五色線,手腕腳腕都要帶。但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卻是黎明時分卻去田野裏拔“聖草”了。這裏説的聖草,加引號,是我實在想不出當時大人們怎樣説的。

長輩告訴我們,月宮裏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搗藥,這些藥是要在端午節前夜,灑在各種草木上,河水裏。在端午這天太陽沒出來之前,這些藥還停留在草上,如果這時拔回來,熬製成水,用這水來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當然非常相信,天矇矇亮,我們就呼朋引伴的出發了,向着蒙着神祕面紗的田野,我們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聖使命。農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氣涼涼的,清爽滋潤,周圍都靜悄悄的,你無意的一台眼,也許就逢上鄰家來挖野草的孩子。相視一笑裏,多少歡悦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這一天提前被驚醒了,那茁壯的青草上,露珠還在轉動,我們需要的草是有講究的,如貓貓眼,一摸眼就紅的那種草,今天不怕它,就採。還有車前草,節節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陽出來之前採回家,這樣那些神祕的藥才會有效啊。慌慌張張的回家去,抬頭看看天空,戰勝了太陽般的自豪。現在想來,還覺得那種神祕如格林童話中的哪一篇,太陽一出,萬物回覆原貌的神祕。

又要端午節了,誰還會去野地挖草呢,給孩子洗澡,有專門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幹嘛哪麼費勁,買幾個就好了嘛。可是,在種種過程裏藏着的細心,樂趣,也買些就可以了嗎?在能親自做的時候,不要買了吧,因為一個簡單的“買”字,讓我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東西啊。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9

對過節的興趣越來越淡了。春節便春節,在冰箱裏多放些東西,堅持幾天不去菜市場而已。中秋便中秋,買來月餅也不吃,做做樣子罷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飄越濃的時候,我們剛好學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鴨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語言,侃侃而談中流露出對故鄉和兒時生活的眷戀,這種情愫抓緊了我,讓我也深深的陷進了對家鄉的懷戀之中。

家鄉的端午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粽子,粽葉有要求,新鮮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或者是槲葉,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裏,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乾,都早已泡好,勤勞的女主人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精緻的粽子便誕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愛用火爐,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爐子上,能燜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孩子們一起牀,揭開鍋,就是熱騰騰的粽子,屋子裏,院子裏頓時都瀰漫着蘆葦葉和粽子的香氣。除了吃粽子,還要吃煮熟的大蒜,雞蛋。這幾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圓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粽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煞是好看。薰艾蒿,我們這裏離山遠,艾蒿都是從集市上買的,在端午這天掛在門楣上,過幾天干透了,取一兩隻在屋子裏點燃薰一下,至於薰的目的是什麼,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説是薰蚊子的,我想可能還有更多的東西,比如蜈蚣,蠍子什麼的,大概類似其他地方的薰五毒吧。帶香包,鮮豔的布料做成各種形狀的飾物,裏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們心愛的飾物,掛在脖子上不時的嗅一下。系五色線,手腕腳腕都要帶。但是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卻是黎明時分卻去田野裏拔“聖草”了。這裏説的聖草,加引號,是我實在想不出當時大人們怎樣説的。

長輩告訴我們,月宮裏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搗藥,這些藥是要在端午前夜,灑在各種草木上,河水裏。在端午這天太陽沒出來之前,這些藥還停留在草上,如果這時拔回來,熬製成水,用這水來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當然非常相信,天矇矇亮,我們就呼朋引伴的出發了,向着蒙着神祕面紗的田野,我們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聖使命。農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氣涼涼的,清爽滋潤,周圍都靜悄悄的,你無意的一台眼,也許就逢上鄰家來挖野草的孩子。相視一笑裏,多少歡悦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這一天提前被驚醒了,那茁壯的青草上,露珠還在轉動,我們需要的草是有講究的,如貓貓眼,一摸眼就紅的那種草,今天不怕它,就採。還有車前草,節節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陽出來之前採回家,這樣那些神祕的藥才會有效啊。慌慌張張的回家去,抬頭看看天空,戰勝了太陽般的自豪。現在想來,還覺得那種神祕如格林童話中的哪一篇,太陽一出,萬物回覆原貌的神祕。

又要端午了,誰還會去野地挖草呢,給孩子洗澡,有專門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幹嘛哪麼費勁,買幾個就好了嘛。可是,在種種過程裏藏着的細心,樂趣,也買些就可以了嗎?在能親自做的時候,不要買了吧,因為一個簡單的“買”字,讓我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東西啊。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0

對過節的興趣越來越淡了。春節便春節,在冰箱裏多放些東西,堅持幾天不去菜市場而已。中秋便中秋,買來月餅也不吃,做做樣子罷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飄越濃的時候,我們剛好學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鴨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語言,侃侃而談中流露出對故鄉和兒時生活的眷戀,這種情愫抓緊了我,讓我也深深的陷進了對家鄉的懷戀之中。

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粽子,粽葉有要求,新鮮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或者是槲葉,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裏,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乾,都早已泡好,勤勞的女主人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精緻的粽子便誕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愛用火爐,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爐子上,能燜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小孩子們一起牀,揭開鍋,就是熱騰騰的粽子,屋子裏,院子裏頓時都瀰漫着蘆葦葉和粽子的香氣。除了吃粽子,還要吃煮熟的大蒜,雞蛋。這幾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圓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粽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煞是好看。薰艾蒿,我們這裏離山遠,艾蒿都是從集市上買的,在端午節這天掛在門楣上,過幾天干透了,取一兩隻在屋子裏點燃薰一下,至於薰的目的是什麼,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説是薰蚊子的,我想可能還有更多的東西,比如蜈蚣,蠍子什麼的,大概類似其他地方的薰五毒吧。帶香包,鮮豔的布料做成各種形狀的飾物,裏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小孩子們心愛的飾物,掛在脖子上不時的嗅一下。系五色線,手腕腳腕都要帶。但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卻是黎明時分卻去田野裏拔“聖草”了。這裏説的聖草,加引號,是我實在想不出當時大人們怎樣説的。

長輩告訴我們,月宮裏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搗藥,這些藥是要在端午節前夜,灑在各種草木上,河水裏。在端午這天太陽沒出來之前,這些藥還停留在草上,假如這時拔回來,熬製成水,用這水來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當然非常相信,天矇矇亮,我們就呼朋引伴的出發了,向着蒙着神祕面紗的田野,我們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聖使命。農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氣涼涼的,清爽滋潤,周圍都靜悄悄的,你無意的一台眼,也許就逢上鄰家來挖野草的小孩子。相視一笑裏,多少歡悦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這一天提前被驚醒了,那茁壯的青草上,露珠還在轉動,我們需要的草是有講究的,如貓貓眼,一摸眼就紅的那種草,今天不怕它,就採。還有車前草,節節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陽出來之前採回家,這樣那些神祕的藥才會有效啊。慌慌張張的回家去,抬頭看看天空,戰勝了太陽般的自豪。現在想來,還覺得那種神祕如格林童話中的哪一篇,太陽一出,萬物回覆原貌的神祕。

又要端午節了,誰還會去野地挖草呢,給小孩子洗澡,有專門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幹嘛哪麼費勁,買幾個就好了嘛。可是,在種種過程裏藏着的細心,樂趣,也買些就可以了嗎?在能親自做的時候,不要買了吧,因為一個簡單的“買”字,讓我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東西啊。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1

窗外淋漓的小雨不停,恍惚,又到了那個粽香飄蕩的時節,又到端午節了嗎?往事似乎還很清晰,思緒飄了好遠,飄到了故鄉,故鄉的端午節……

農曆五月,青草漫遍了家鄉的山野,淺淺的清香撲鼻而來,石板橋,苔痕斑駁的青石下,墨綠的水色,緩緩流動,宛若温潤的雙眸,在那淅瀝的小雨中,端午節悄悄走來…

指甲紅

端午節淅瀝的小雨一下,鳳仙花那些桃紅的,細碎的小花朵就開得一片爛漫。每當這時,鳳仙花顫着花瓣上的露珠笑意盈盈時,穿着花布衫女孩們把花瓣細心地採下來,放進一個細白的碎碗片裏,再放上粗鹽和白礬,又操起一根圓木搗得碎碎的,碗裏的花瓣就成了粉色的糊狀。女孩們眨着明亮的眼,不時有幾綹黑髮飄到額前,她們一邊搗着,一邊輕輕唸叨着:“端午到,指甲紅,染了指甲過端午,紅紅火火過一年。”她們摘下幾片鮮嫩的梅豆葉,先把花瓣泥塗在指甲上,再用梅豆葉靈巧地把手指尖裹成一隻只綠粽子,最後纏上紅絲線,把葉子紮緊。女孩們終於甜蜜地笑起來,明天那鳳仙花的桃紅就跑到她們指甲上去了!

家鄉的端午節,在那桃紅鮮豔了女孩的指甲時,行走……

艾篙青

“哦,摘艾蒿嘍!”頑皮的孩童們坐在遙遙晃晃的自行車後座上仍不安分地大喊大叫,嘹亮的聲音響遍了清晨的山野。是的,是該摘艾篙去了。“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密密的艾蒿顫動着晶瑩的露水爬遍了山坡,穿着短衫的小孩子們跌跌撞撞地爬上小山坡,白嫩的手輕輕撫摸着艾篙,閉上眼深深地吸一口艾篙的香氣,咯咯地笑起來,他們使勁拔下一小束艾篙,白嫩的指尖濺上點點青綠,歡笑充滿了山野。婦女們輕聲説笑着,信手摘下幾片艾葉,戴在耳邊濃密的黑髮上。成束成束青翠的艾篙被放在自行車後座上在鄉間土路上顛簸着帶回家,歡聲笑語灑落一路。

家鄉的端午節,在那艾篙遍綠了山野時,行走……

粽香飄

青翠的蘆葉在家鄉老人們的手中輕輕旋轉,光滑的蘆葉被捏成錐形,撒入一小把嫩白的糯米,填上幾個乾巴巴的大紅棗。幾轉,幾捏,粗糙的大手靈巧地轉動,一個個小巧玲

瓏的粽子便跳蕩而出,再倒入冒着熱氣的大鍋裏煮,粽子沉沉浮浮,原有的青翠變成深綠,順着白熱的水汽,飄出甜甜的香。小巧的`粽子被撈出來,冒着熱氣放在白瓷碟上,水汽順着深綠的粽皮滑下來,裊裊的熱氣讓人心裏驟然一暖,咬一口,白嫩的糯米里點綴着幾顆蜜棗,鮮香潤滑,還帶着蘆葉特有的清新,一併化在舌尖上,化成了滿嘴的清甜,滿心的温暖。瀰漫了雙眼的,不止那白熱的水汽,還有家鄉人分享着粽子,滿臉滿足的笑。

家鄉的端午節,在那粽香飄蕩時,漸行漸遠……

思緒在濕漉漉的水汽中漸漸模糊了,那粽子的清香似乎縈繞齒間。端午節,悠久的傳統,美好的風俗,人們在這年年的端午節中,虔誠,莊嚴,心中懷有的不僅是對節日的期待,更是對美好生活得祈願。

家鄉的端午節啊,我願在夢中,將你深深思念。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2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現在端午節的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

北方的端午節是五月七年級要給家裏的孩子繫上五彩線,等下雨時把五彩線扔進水溝裏,這樣可以讓孩子健康成長,不被蛇咬,這是我聽媽媽説的,我最喜歡系五彩線了,五種顏色交織在一起真的很漂亮,無論是脖子上,手脖兒上,腳脖兒上我都會讓媽媽給我係上,從我出生開始每一年媽媽都會給我係上五彩線,她希望我能健康快樂的成長。另外家家還要在門上插上艾蒿和葫蘆,桃樹枝,老人們説這樣可以使家宅平安,老一輩的傳統習俗不能改更重要的是吃粽子,當然首先得包粽子。説到這,我得説説我家包粽子的能手奶奶了,奶奶先買來粽子米,泡上一整天,還要買粽子葉,和捆綁粽子的一種叫‘馬蓮’的植物,這些東西都需要用開水煮一下,軟軟的才好用,媽媽不會包粽子,只好跟奶奶學。在過節的前一天奶奶就會把粽子包好,早上媽媽就跟奶奶學起了包粽子。奶奶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然後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雉形。媽媽學着奶奶的樣子,拿了三片葉子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奶奶見了就在旁指點:“左手捏住粽葉的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奶奶的指點下媽媽卷好了粽葉。接着,奶奶在空心圓錐形裏的粽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味勺舀了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媽媽也在粽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的時候不是把粽葉刺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奶奶説;”搖動筷子的時候要輕一些,把粽葉捏緊一些。你看……”奶奶邊説邊示範,媽媽邊聽邊學,哈哈!媽媽包的粽子像些樣子了。最後一道工序是捆繩(馬蓮細的跟繩一樣)。只見奶奶兩手握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返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媽媽也照着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2個,第3個……媽媽一連包了好幾個。奶奶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我在一旁看得直着急,於是也跟着包起來,可是我的手太小,拿不下總是包不上來,最後還是放棄了,媽媽説等你再大一點就可以學着包了,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了一會兒就上桌了!雖然我們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三十分鐘後,再泡在湯水裏一個小時左右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這些粽子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

我和爸爸這兩隻小饞貓一聞到香味就圍着鍋子,問媽媽:“媽媽,媽媽,什麼時候能吃呀?”媽媽總會笑着説;“你們這兩隻‘小’饞貓!”。我最愛吃粽子,我最愛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3

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我的家鄉也以其獨特的方式過着屬於我們的傳統節日。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重五、端五節。在眾多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原因不是因為屈原,不是因為什麼。就因為我是在端午節那天出生的。

現在端午節的眾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每家每户的端午節似乎都一樣,現在就由我來介紹我家的端午節吧!

端午節的習俗是吃粽子,賽龍舟。因此,我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高手——媽媽。今天的早上,我跟媽媽學習包粽子。媽媽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然後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雉形。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了三片子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指點:“左手捏住粽葉的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接着,媽媽在空心圓錐形裏的粽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味勺舀了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我也在粽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的時候不是把粽葉刺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説;”搖動筷子的時候要輕一些,把粽葉捏緊一些。你看……”媽媽邊説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些樣子了。最後一道工序是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握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返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各宗字。隨之,第2個,第3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媽媽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了一會兒就上桌了!雖然我們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媽媽把它們放在高壓鍋裏蒸三十分鐘後,再泡在湯水裏一個小時左右使其入味,然後就可以吃了!這些粽子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包粽子、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各式各樣的粽子都有形狀多多,在農村,我們還會包個書包形狀的送給弟弟妹妹們挎在腰邊帶回學校邊走邊吃。味道多多,有甜的、鹹的、香的、辣的,甚至連苦的都有。不過好像因為地方不一樣,包出來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個地方的人基本上只習慣於自家包的,對於其他地方包出來的味道些許人都不太習慣的。比如説我就不習慣,因為餡料不一樣,我還是喜歡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的活動——划龍舟。在寬廣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條龍舟,十幾個人奮力划動船槳,一人坐龍首敲鑼,一人坐舟中打鼓,眾人齊喊“一、二”“一、二”,其陣勢可與驚濤駭浪相媲美。岸邊圍觀的羣眾頂着熱辣的陽光,還依然不忘為自己喜愛的龍舟吶喊助威。再觀向江中,幾條龍舟猶如猛斧破江早已賽得你死我活。外國來的友人紛紛拿起相機快速地拍下這一幅幅壯觀的場面,生怕以後再也見不到如此的偉觀。

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連肚子也是想家的,心裏裝着親戚們,肚子用來想家裏的美食。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4

作為中國古老文化節日之一,端午節文化不管在大江南北、長城內外可謂是家喻户曉,人人皆知。過去,我對端午節的知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到寒假裏,我讀了《我們的節日》這本書,才知道原來端午節有着很深厚的文化內涵。從這本書當中得知,端午節是在中國這麼多的節日中,名稱最多的:端午節、端陽、重五節、夏節、天中節、五月節、詩人節等。端午節的來源也有很多種,有紀念屈原説、龍説、紀念伍員説等20多種。

其中,最流行的是紀念屈原説。據説,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去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其中賽龍舟最有特色,那爭先恐後的激烈場面就像屈原強烈的愛國精神一樣,幾千年來一直激勵着我們。

因為這深厚的文化底藴,所以端午節現在已經成為了我們中華民族主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今天她仍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在我們德清,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的門上,都會掛上菖蒲、艾草,據説可以辟邪消災。各家各户自然也少不了包粽子,那透着濃濃竹葉清香的粽子,是我們孩子們的最愛,棗子棕、火腿棕、赤豆棕……一個個引人垂涎三尺呢!有的地方,人們還會佩帶着香袋,姑娘們以這五彩繽紛的香袋做飾物,既香味裊裊,又讓自己變得更美麗動人,走在大街上自然引來了不少小夥們留連的目光。

偶然間,我從網上看到去年,韓國打算向聯合國申報端午節為他們國家的遺產,我非常驚奇,覺得這是對我們中國人的羞辱,端午節是中國人的,怎麼可以讓給別的國家去申報呢!

看了《我們的節日》,那一個個傳統、有趣的節日,正款款地向我們走來,《我們的節日》一書,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門,讓我們通過另一個角度,去審視我們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讓我們更有理由為中華文化而自豪!

農曆五月初五謂之“端午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中原漢人南徙開發八閩,帶來了中原紀念屈原的端午風俗,與閩越族的“龍子節”糅合成八閩傳統的端午趣俗。

端午節“出生”在中國,習俗由來與傳説甚多。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名篇,已廣泛深入人心。但總體而言,福建和台灣的端午節慶同出一源,民間沿襲習俗亦大致相若,足見台海兩岸人民一脈相承、魚水相依。

福建泉州地區端午節慶更具獨特的風格。明清以來,每逢五月初五都會出現“泉州總口,與台灣鹿仔港對渡”的盛況。兩地人民身披節日盛裝,同江競舟潑水,交融情誼。一九九九年六月十八日古鎮蚶江和台灣彰化縣和美鎮鎮平裏聯袂舉辦“海峽龍舟競渡邀請賽”系列活動,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海峽情”民俗畫卷,令海峽兩岸同胞流連忘返,期待着“三通”實現日,神龍飛架兩岸來。

福建和台灣各地,民間在過端午節時,一般家庭都要吃粽子、掛艾蒲、飲雄黃、佩香囊等作“避邪”保健用。同時在自家門楣間插上艾葉、菖蒲,兼插禾稗莖以及榕樹枝,象徵老而彌堅。台灣民眾採艾插榕的習俗,實際上也是一種思念鄉里故土的寄託。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5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一個流傳了兩千多年的民俗節日“端午節”,走過了浩瀚歷史的煙雲,傳承着一種歌唱民族和愛國詩章的文化氣息,在風風雨雨的歲月洗滌中,如一道絢麗的彩虹,映照着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最早記載於《荊楚歲時記》,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五月初五為“端陽節”。端午節還有很多的別名,如“浴蘭節”、“女兒節”、“菖蒲節”、“天中節”等,都是和民間習俗有關的一些生活細節而來。

而“端午節”能在泱泱華夏流傳至今,最大的因素卻是因了一位受人民敬仰的偉大詩人——屈原。他的愛國憂民的情懷,他對祖國的無限忠誠及其“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與意志,使他成為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屈原,戰國末期楚國人,傑出的政治家和愛國詩人。名平,字原。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丹陽(今湖北秭歸)人。他首開新詩體——《楚辭》,後人將其與《詩經》並稱“風騷”。“風、騷是中國詩歌史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兩大優良傳統的源頭。他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一部部文學瑰寶在源遠流長的文化長河中如日月輝映,流光溢彩。在他有限的一生中,他始終以祖國的興亡、人民的疾苦為念,以楚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為己任。當他的祖國面臨滅亡的時候,他悲憤難捱,於農歷五月初五自沉汨羅江,以身殉國。“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歷代的文人墨客,到了端午節都要寫詩作賦,以表達對屈原的緬懷。“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唐代文秀《端午》詩歌讓人在節日的扼腕歎息中多了一份懷念。唐代褚朝陽也有“但誇端午節,誰薦屈原祠;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的詩句,深切地表達了人們對一代愛國詩人的尊敬與紀念。

而民間的紀念活動更加豐富多彩,逐漸形成了一種遍佈全國的文化習俗。流傳至今的主要有“賽龍舟”,“吃粽子”等紀念活動。楚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江河盪舟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故稱“賽龍舟”。而“吃棕子”,則是荊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為恐魚吃掉,故用竹筒盛裝糯米飯擲下,以後漸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演變為現在的每逢端午節“吃棕子”的習俗。“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風物依然荊楚。”

“賽龍舟”和“吃粽子”,説明了中國人民對屈原的道德觀念和人生理想有着高度認同。因此“端午節”也是中華民族表達對優美詩歌、偉大詩人崇高敬意的一個節日。

感時懷古,撫今猶歎!偉大的詩人雖然在行走在遙遠的古代,但他的從“小我”走向“大我”的思想及人生理念,他那壯麗輝煌的詩篇,卻穿越的時空,以一個濃郁的民族節日的形式,與我們相連千秋萬代。

“慢囀鶯喉,輕敲象板,勝讀離騷章句。荷香暗度,卧聽江頭,畫船喧疊鼓。”

穿越千古的荷風又吹過屈原故里,田野,麥黃杏熟,河畔,棕葉飄香。一個與詩歌有關的節日——“端午節”,又在疏疏的“黃梅時節家家雨”中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