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2022全國甲卷有關《紅樓夢》的材料大學聯考優秀作文(精選7篇)

作文8.86K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2全國甲卷有關《紅樓夢》的材料大學聯考優秀作文(精選7篇),歡迎大家分享。

2022全國甲卷有關《紅樓夢》的材料大學聯考優秀作文(精選7篇)

【作文題目】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60分)

《紅樓夢》寫到“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時有一個情節,為元妃(賈元春)省親修建的大觀園竣工後,眾人給園中橋上亭子的匾額題名。有人主張從歐陽修《醉翁亭記》“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賈政認為“此亭壓水而成”,題名“還須偏於水”,主張從“瀉出於兩峯之間”中拈出一個“瀉”字,有人即附和題為“瀉玉”;賈寶玉則覺得用“沁芳”更為新雅,賈政點頭默許。“沁芳”二字,點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不落俗套;也契合元妃省親之事,藴藉含蓄,思慮周全。

以上材料中,眾人給匾額題名,或直接移用,或借鑑化用,或根據情境獨創,產生了不同的藝術效果。這個現象也能在更廣泛的領域給人以啟示,引發深入思考。請你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驗,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於800字。

【作文範文】

  全國甲卷《紅樓夢》的材料大學聯考優秀作文1

《紅樓夢》中眾人為大觀園匾額提名時,“翼然”“瀉玉”“沁芳”等詞,或直接移用,或借鑑化用,或根據情境獨創。縱覽全程,匾額取名的過程,何嘗不是學習新事物過程的真實寫照。私以為學習之路,必先經歷理解照搬理論,借鑑學習知識,最後融會貫通,自成一派的過程。

誠如葉聖陶所言:“藝術的事情大都始於模仿,終於獨創。”許多成功的創作都離不開前期的參考和借鑑。

對經驗的移用鑄就了自我的創新。中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搖曳在歷史長河中的無數詩歌向我們表明,移用之舉,有可能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王勃移用曹植詩中“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一句,寫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千古佳句;葉紹翁《遊園不值》中:“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也是脱胎於陸遊《劍南詩稿》:“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牆頭”;曹操也曾用《詩經》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來表達自己求賢若渴……移用前人詩句,能夠藉助前人已成之境,來述説個人新的情思,其情其思顯得更為藴藉深遠。

對前人的模仿孕育了創新的枝芽。誠如寶玉“沁芳”一詞的提出,正是對賈政“瀉”字的引申和創造。鄭板橋年輕時曾潛心臨摹歷代書法名家的作品,其臨摹的作品甚至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儘管如此,他仍然沒有受到世人的關注。但也正是在此基礎上,他能夠博採眾長,用隸書參以行楷,獨樹一幟創造非隸非楷,非古非今的“六分半書”——板橋體。模仿不是讓我們在前人栽下的巨樹下迷失自我、質疑自我,而是激勵我們學會在迷霧中反思自我,尋找自我。

但模仿再好,沒有創新,終會是未竟之志。誠如艾青所言:“沒有變化,再好的歌也會叫人厭煩的。”從《醉翁亭記》確定“翼然”,結合實地情況又有了“瀉玉”,到最後推陳出新敲定“沁芳”一詞,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翻開歷史畫卷,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從前期照搬蘇聯經驗到模仿西方制度經驗,發動“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再到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一步步的探索、一次次的改進,才有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強起來、富起來的飛躍。有移用和模仿為前提的創新,猶如站在巨人肩膀上,規避了錯誤風險,創造出屬於自己的風采。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征程中走過風雨,在歷史風雲中盡顯英姿。我們應深刻理解:模仿與借鑑讓我們披荊斬浪,看到鷗翔魚遊的天。而獨立創新讓我們獨立自強、自成一派,奔向鋪滿鮮花的康莊大道。經歷借鑑與模仿,創新顯得更有意義。

  全國甲卷《紅樓夢》的材料大學聯考優秀作文2

《只此青綠》,衣袖翻飛,希孟的生命隨着青綠流動,讓深藏在故宮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圖》進入大眾視野;“北斗”“嫦娥”,巡天登月,遼闊的宇宙隨着國人不斷地仰望,讓口耳相傳的千年神話成為我們自豪的科技成就。科技為表,文化為裏,文化的傳承助力科技的騰飛,科技也應文化的加持多了一份柔軟和美好。

寶玉“沁芳”二字的題名,兼顧優美風景和省親事理,顯然優於賈政等人的“移用”和“化用”。寶玉的獨創穫得眾人首肯,固然有賈政的考驗,以及家養文人的有意賣俗和阿諛奉承,但依然顯示出其傑出的創新和創造能力。

寶玉的“沁芳”用詩意的詞彙濃縮了眼前的詞彙,同時一語雙關,暗示浩蕩皇恩對元春、元春對賈府的潤澤。如果我們身處寶玉的處境,能想出什麼樣的題名呢?可能連“翼然”和“沁芳”也不見得能想得出來吧。寶玉能仿照《洛神賦》寫《芙蓉女兒誄》,給黛玉取字“顰顰”,原因就在於他飽讀詩書,不熱衷科舉,但熱愛真正的文化,具有深厚的文學積澱,和不拘一格的創造性轉化能力。

創新源自於深厚的積澱。我們常用“源遠流長”來描述優秀文化,強調的就是文化在不斷創新中發展的屬性。否則就像一湖水,沒有水流進,就會乾涸,沒有水流出,就成死水。我們只看到第一次工業革命後,蒸汽機轟鳴,工廠濃煙滾滾,沒有看到啟蒙運動的解放了人們的思想,資產階級革命的解放了人們的雙手,知識、技術、資本積累到了,時代的風帆已經張起,只待改革的春風吹來。厚積薄發,水之積也不厚則無法負載大舟。牛頓説他自己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莫言説他的很多創作其實是模仿,陳景潤説自己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把“1+1”往前推一步,樊錦詩説我是在常書鴻等先輩的基礎上繼續着敦煌研究……

文化的生命力在於創新。雖然“江月年年望相似”,但現在的月亮畢竟跟過去不一樣,除了文化韻味的延續,多了對其科學的認知。歷史是相似的,但每個時代的歷史卻又如此不同,翻開錢穆《中國曆代政治得失》,就明白每個朝代都努力解決前代的問題,同時要面對新產生的各種問題。中華文化之所以綿延不絕,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不同時代的華夏兒女都為其注入新的元素。從諸子散文,到唐詩宋詞,再到明清小説;文學如此,其他領域莫不如此。江河奔流入海,要有眾多支流匯入,文化要想發展,也要兼容幷包,兼收幷蓄。

文化是一個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特色,也是國家發展的內生動力。推動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有三種方式,解析重構、移植再造和創新發展三種。從1840年直至今天,這三種方式中運用最多的還是解析重構和移植再造,科技領域如此,制度領域如此,文化領域也是如此。別人的鞋子穿在別人腳上再好,穿在自己腳上總有不合適,以前總是拿古人的鞋、外國人的鞋改一改,穿在自己的腳上。但現在,我們的腳長大了,我們也有自己的審美要求了,這時就需要根據腳的共性和我們的個性,創新出我們自己的鞋。穿上這樣的鞋,既好看,還要跑得快跳得高。

紅樓一夢,青綠江山。創新是一個民族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需要有厚實的積澱,需要有虛懷若谷的謙遜,需要傳承發揚得使命擔當,更需要確知我之為我的自信。須知,樹高千尺根在沃土,海納百川才能澎湃。

  全國甲卷《紅樓夢》的材料大學聯考優秀作文3

“繞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一副好聯,一處美景,一個上佳的標題。少爺,賈寶玉,否定了老套的“翼然”,拋棄了俗套的“瀉玉”,隨口而出的“沁芳”二字,根據情境獨創,通過性情寫實。勤學的繼承讓他淵博,創造的實踐讓他靈動,他不是一個躺平的少爺,而是一個成功的詩人。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我們的古人不滿足於簡單的勞動號子,用他們的創作思維,把他們對愛情的想象,記錄在甲骨上,記錄在竹簡上。我們是一個創作的國度,我們的詩300,曾經在世界,技壓羣雄。詩300,應該是我們文化的,古老的源泉。它的精髓,到了現在,我們仍在忠實的傳承。

紅酥手,黃藤酒,滿園春色宮牆柳。這是詩人陸游創作的愛情,他記錄的是一個比,輾轉反側更悲情的愛情故事。陸游沒有停留在詩300的四個字,她的愛情故事,更加具象化,有了兩個活生生的男女,活生生的莫莫莫,錯錯錯。沒有歷代詩人的繼承與創作,便不會有唐詩宋詞元曲。如果只是停留在關關雎鳩,就沒有我們現代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就失去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品牌。一代一代人的借鑑,學習,實踐,創作,讓我們的民族文化,更加厚重,更加有親和力,更加有凝聚力。

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白玉無瑕。風流才子曹雪芹用生命創作出《紅樓夢》,這是一部愛情的千古絕唱,文學創作的道路上,他甚至做到了前無古人。他很好的完成了對於中國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這部名著,不僅僅是一部簡單的愛情悲劇,它更是一部代表了中國文化文明的百科全書,如果沒有曹雪芹的傳承與創作,中國就失去了一張充滿色彩的名片。

少年強,則國強。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是國家的希望,民族的未來,我們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文明文化的傳承,發展,超越,終將落到我們的肩上,我們要不辱使命,完成領袖對我們的希望。我們的文化,需要中國的名片,需要我們繼承與創作,我們的經濟,需要中國智造,需要我們的繼承與創作,我們的科學技術,需要走在世界的前沿,更需要我們的繼承與創作。

  全國甲卷《紅樓夢》的材料大學聯考優秀作文4

曹丕在《典論·論文》中指出:“文章者,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身為一代帝王,曹丕把文章創作看得很高,説文章能經綸國家社稷,是千古不朽的盛事。文章的作用是否能如曹丕説的那樣重要,淺薄如我不敢妄加論斷,但從我有限的知識中,我深知寫出一篇好文章絕非易事,其中的辛苦和得失唯有深入其中者方能察知。

寫到這兒,問題來了,究竟如何才能寫一篇好文章呢?《紅樓夢》“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這一回目中的一個片段或許能給有志於作文的同學們一些啟發。

元妃奉命省親之前,賈政、寶玉等一干人在為大觀園裏一處橋上的亭子題名:幕僚採用移用之法,從《醉翁亭記》譯文中撿拾了“翼然”二字;賈政以為橋上不同泉上,不能切景,不如從歐文中借一“瀉”字而用之,有清客就以“化用”之法,附會成“瀉玉”之名;寶玉認為“瀉玉”流於俗陋,且不能照應“奉旨省親”的事實,凸顯朝廷的恩榮,於是便大膽獨造,將亭子題名為“沁芳”,切景切事,新穎別緻,贏得乃父賈政和眾幕僚們的認可。對於不同的命名方式而營造的不同藝術效果,筆者暫不多論。我想説的是,這移用、化用、獨創恰是文章由淺到深不斷精進的三個境界,也是文章創作的重要方法。

“香菱學詩”是《紅樓夢》中一個廣為傳頌的情節。粗識文字的香菱羨慕黛玉的詩才,就向她請教作詩之法。黛玉對香菱的教誨主要有以下幾條:其一,讓她讀王維五言律一百首,讀杜甫七言律二百首,讀李白七言絕句二百首,以這三個人的詩作為底子,再讀陶淵明、阮籍、庾信、鮑照等詩人的作品若干;其二,告訴她好多經典詩句都是從前人成句中化用而來的,如王維的“墟里上孤煙”即從陶淵明“依依墟里煙”一句脱化而成;其三,詩文立意十分要緊,要切實切景,寫出意趣。這第一條是要香菱廣泛閲讀,大量積累字詞和成句,此是“移用”的需要。這第二條是要香菱前後貫通,學會改造前人的名句來表達自己的意思,此是“化用”的要求。這第三條是要香菱不必拘泥於形勢,不可限宥於“移用”和“化用”,要敢於揉碎前人字句,大膽地創造,此是“獨創”的期許。在黛玉的指導下,香菱真的寫出了新巧而富含意趣的好詩,其詠月道:“精華欲掩料應難,影自嬋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輪雞唱五更殘。綠蓑江上秋聞笛,紅袖樓頭夜倚欄。博得嫦娥應借問,緣何不使永團圓!”

香菱之所以學詩有成,其勤奮刻苦自是十分重要,但若無黛玉這個好老師的指導,教她循序漸進地立足“移用”,適時“化用”,會心“獨創”,想必她也是很難有成的。

我們再看蘇軾那篇名動千古的《前赤壁賦》:從形制上看,裏面有漢賦鋪排的章法、主客問答的構造,又有被揉碎了的駢文的影子;從內容上看,其中既有對《詩經》成句的直接引用,也有對浩浩青史的敍述與感思;從情理上看,他既繼承了前代隱士的閒逸,又揮灑出自己的豪邁和曠達。這篇千古名文,境界的梯度和創作方法都很好地迴應了筆者前文提到的“移用”“化用”和“獨創”三法。

前人有諺語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同學們,要想寫出像樣的文章,你必須大量積累,有選擇地“移用”,並適時“化用”。陸游説:“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同學們,要想寫出像樣的文章,你必須會心感悟、積極思考,揉碎一切的成作,“獨創”自己的佳作。

  全國甲卷《紅樓夢》的材料大學聯考優秀作文5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面對同一件事,不同有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這也很合世情之理。藝術上審美如此,生活中見識亦如此。但畢竟事有真假,理有對錯,詞有好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一章裏,寶玉與眾人的看法並不一致,獨出心裁地提出了“沁芳”一詞,受到父親等的誇讚。從此看,尋求其本真,是多麼得可貴與必須呀!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這是悟得了仁與智真正意義的超高智慧的再現,如孔子,修養出了至高的仁義禮智,一生宣講仁德之道,終生奉獻儒家學説而救天下於水火之中,故而才説出了此句名言。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三句玄學的反覆,讓無數凡夫思考了許久也終無法領悟其中奧祕,其原因於是他們根本不懂什麼是山,什麼是水,更不知道此山與彼山原本出自你我那顆無形無態之心,是它決定了眼前世界的顏色與形狀及未來的走向。

心生萬法,心是世界的本源,更是世界的唯一主宰者,這是佛的見地,也是看透這個世界真相的必須結果,此結果與孔子、老子等英雄所見略同,故而佛道儒三學能非常有機地融合於一體而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流,奔湧不息幾千年而生機勃勃。它也告訴我們:只有透過現象看本質,才可以把握事物的真相與規律。否則必然落於盲人摸象、管中窺豹的淺俗之界。如同一個希特勒,有人瘋狂追求,有人則萬般詛咒。同一內容的二十四孝,有人看到了真誠,有人則看到了腐朽。

同一個哈姆雷特是有千萬不同的讀者,但任何一位讀者都應該遵循事物的本質,而不能只看其表現。表相萬千,本質一個,世界紛紜,源於道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成萬物。易有三變:不變、簡變與易變,只有緊緊抓住不易之本,方可明徹變化之相。智者老子就是在恍兮惚兮中,看到了其中的物與精,故而寫出了超越古今的《道德經》。

世界本源於真誠之心。此心是先天之有,非後天而生。前者與天地相同,後者遠離天地之道;前者是真的,永恆不變,後者是假的,暫時而有。放到大觀園這裏,主張從歐陽修《醉翁亭記》選一個“翼然”者,是僵化死板的心識,一看就是朝廷政客之迂腐特徵。賈政提出用“瀉”,是典型的順水而流,也是沒有主見之心。寶玉提出了“沁芳”,既點出了花木映水的佳境,又契合元妃省親之事,藴藉含蓄,思慮周全。可以看出,寶玉的心真的在元春省親的本質上,而少了外在的種種思慮。

要用一顆真心去看待這個世界,這或許就是曹雪芹寫《紅樓夢》的初心。此心可以應用於任何事物上,可以創造出更新更好的妙境,因為心中藏有世界最美的風景。

  全國甲卷《紅樓夢》的材料大學聯考優秀作文6

大觀園竣工後,園中橋上的亭子,一塊匾額需要提名。有的人主張從歐陽修《醉翁亭記》“有亭翼然”一句中,取“翼然”二字;賈政認為“此亭壓水而成”,題名“還須偏於水”,主張從“瀉出於兩峯之間”中拈出一個“瀉”字,有人即附和題為“瀉玉”;賈寶玉則認為用“沁芳”更為新雅,賈政點頭默許。

一個小小的“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的場景,卻有靜水深流的世界。就像一片夕霞,有的讀出了一天的流逝,有的人對大自然沒有任何感覺,過一天算一天。而德富蘆花看到了“真有伺守聖賢臨終之感”,鮑爾吉.原野看到的是“大地的絢爛全被黑暗收藏,唯一收不走的是這些晶瑩的蟲鳴,”蕭紅看到的是“烏鴉一飛過,這一天才真正地過去了。”

有的人,有自己獨到的審美價值,心中的哈姆雷特閃爍出獨特的光亮與質地。有的人,喜歡照搬照抄,從一個模子裏生產出來的“思想”,甘願當一個簡單的“工具人”。

“翼然”雖然出自於名篇,但不符合流水、亭閣的意境,屬於風馬牛不相及也。“泄玉”雖然借鑑了“瀉出於兩峯之間”,比“翼然”更進了一步,但與景物、人文的意境不契合,中間隔着美學、自由、散淡的距離。“沁芳”有着一語雙關的韻味,花木映水的潤物細無聲,元春在賈家的滋養與浸潤,雙重的暗喻嵌入了原創的思想與文化審美的情趣,這讓人在雅緻、高貴的凝固藝術中,探尋出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的人文內涵與人格理想。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生命個體,也應該有各異的思想。思想與情感是人區別於大自然和動物的天然法則。但很多人,走着走着,就丟失了本心和獨立思考的能力。有的人喜歡參與到羣體的狂歡中去,因為可以不思考,可以拋開是非曲直,可以降低智商,羣體性的盲從與狂熱,能為自己帶來安全感。

就像最近爆出的深圳地下車庫,在兩個豪車車主之爭中看熱鬧的吃瓜羣眾,他們在現場起鬨與羣嘲,不承擔個體責任,不結合前後的語境,也不關注事實真相,只在乎個體情緒,這樣的“複製粘貼”,讓他們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淪為烏合之眾的一員。

關於不思考,照搬照抄甚至抄不好作業的案例,還有鄭州的120延誤救治大三女生的`事件。接線員機械、冷漠,在與需要救助的女生8分13秒的通話中,反覆追問詳細地址,卻沒有解決實際問題,也無派120的救人之舉,甚至還有“我感覺你沒什麼事啊,都上大學了,也都是二十多歲的人了”等等的不當言論。

不管是處理複雜問題的能力不足,還是重要事項上報制度執行不力,一個年輕生命的消逝,總不是單方面的原因。若接線員有悲憫同情之心,能舉一反三,有應急處理的能力,能獨立思考,緊急上報,與110聯動,也許不會釀成大三女生丟失生命的慘劇。人民至上與生命至上,是與同情、慈悲、愛有關的,也與人本位和人文化契合。再多的道歉或開除,再多的誡勉談話與政務警告,也無法挽回已經消逝的生命。

我們要避免成為工具人或機器人,不能把獨立、自由、原創當作口號,而是要深入生活與工作實踐,做到真正的獨立擔當。流水線人格很容易丟失人的靈魂,麻木、工具化、冰冷,也給人以照搬照抄和直接移用之嫌。情感裏帶着同理心和同情心,會給人如春天般的温暖。思想裏帶着自主性和創新力,便會情感進入情感,生命進入生命,愛找到愛。

蘭德在《源泉》一書中曾借用洛克之口説,“一個人赤裸裸來到世間,大腦是他唯一的武器,心智是個人的屬性,並不存在集體天然的東西,也不存在所謂集體的思想。”任何人都不能代替自己的大腦思考問題,堅持原創與獨立思考,關乎審美自由與思想自洽,也關乎人格的完整與風骨的養成。

  全國甲卷《紅樓夢》的材料大學聯考優秀作文7

“大觀園試才題對額”賈寶玉才壓羣儒。為什麼?有人直接移用,有人臨時化用,而賈寶玉根據情境獨創“沁芳”,既巧妙地寫出了客觀環境水映花木的佳境,又含蓄的映射到元妃省親的美好,可謂合情合境,一句雙關。由此觀之,在語言運用的過程中,化用勝過移用,獨創勝過化用。

移用雖能顯示説者博聞強識,信手拈來的優勢,也有一定的文化藴涵,但是如果長此以往,語言將難以發展更新。化用雖能體現説者根據情境,結合記憶,部分調整變化的靈活性,但畢竟還只是局部的改變,就好比一個人,只是換了件新褲子,上衣頭飾還是老樣子,雖有新意,但舊貌難改。而獨創就不一樣,它是説者根據具體情境,多方考慮,調動個人閲讀素養,文化積澱,在瞬間靈光一現的結果。它具有獨特性,更能體會出人的智慧與深厚的文化修養。蘇軾在《惠山烹小龍團》中寫道:“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他根據具體情境,把小龍團這種茶比喻為“小團月”這種獨創性的表達,既寫出了小龍團茶餅的形狀,又寫出了泉水映月的一種沁人心脾,令人心曠神怡的感覺。

文學史上那些令後世文人津津樂道的詩文詞句,大多具有獨創性,“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李白天才式的聯想想象,使他的詩歌獨具風格,成為唐代浪漫主義詩歌的巔峯。杜甫也是一樣,“陰陽割昏曉,”“月湧大江流”“鸚鵡啄餘香稻粒”這些膾炙人口的表達,都離不開詩人在具體情境中的獨創性。

文學作品是如此,書法、美術等藝術作品莫不如此,王羲之的婉若游龍,趙孟頫的厚實質樸,米芾的剛柔相濟,楊麗萍的孔雀舞正是形成了自己獨創的風格,才自成一家,獨樹一幟。

不僅文學藝術,科技發展更是如此。如果不自主創新,只是借鑑移用他人,很難有大的發展。中國芯片問題,不正是最好的例子嗎?正是因為中興等企業在科技發展的過程中過多依賴對外國技術的引進或移用,所以,在特殊時候,關鍵技術上被卡脖子,顯得被動而狼狽不堪,給職工,企業,老百姓,和國家造成了許多損失。相反,華為一直在企業科技研發上投資較多,一直努力尋求技術創新。在多年的發展中,華為一邊化用國外技術,一邊獨立創新,所以,既保證了企業走得快,又保證了走得遠。同樣的情境,華為很快上市了“鴻蒙系列”不僅力挽狂瀾,而且為國爭光。由此可見,獨立創新才是發展的硬道理。

怎麼才能獨立創新呢?從主體的角度來看,作為創新主體的人首先要博學多識。賈寶玉之所以能獨創,是因為他閲讀的書籍廣泛,在他喜歡閲讀的《西廂記》等文學作品中,類似的獨創性表達應該是屢見不鮮的,所以,關鍵時候,厚積薄發,出奇制勝。其次,主體要善於打破常規思維,不受條條框框限制。賈政等政客,人在官場,思維固化,套話套語,陳詞濫調,習以為常,很難打破常規創造性思維。而賈寶玉生活在大觀園,不太受約束,思維靈活,才能創新出奇。再次,賈寶玉善於發散思維,直觀思維,他結合具體情境,聯繫元春省親,令大觀園四處羣芳爭豔,水繞化身,花影妖嬈,春色滿園的景象,獨出心裁,脱口而出,才有瞭如此奇妙的表達。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如果一味直接移用,而不推陳出新,後果不堪設想。魯迅先生説過:“文藝是新的文藝,人就會稱為新人”,中國文化要發展,還要在繼承的基礎上大膽創新,賦予傳統文化以新的獨創性的形式或者內涵,文化才能既根脈相連,又新枝新葉頻添。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科技也在騰飛,航天科技甚至在全世界獨領風騷,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科技經歷了移用照搬,化用改裝,與獨立創新的過程。走過彎路,遭遇尷尬,甚至跌到。但是中國科技工作者不畏艱險,敢於攀登科學高峯,近些年來中國在高鐵、橋樑製造,九章計算機,北斗導航系統,天問一號探測器,嫦娥五號航天器,“奮鬥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等方面創新成果令人振奮。

不僅如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也是中國人智慧與獨創性的體現,它既符合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國情,又尊重市場規律。可以説,改革開放40多年所取得的方方面面的成就與此息息相關。

《大學》曾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獨立創新,不斷進步,才可能實現跨越式發展。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我們中學生要不斷積累學問,增長見識;要不囿於成見,不墨守成規;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養成語不驚人死不休的習慣,養成舉一反三的習慣;培養思維的廣度與深度,長此以往,才能“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成一家之言,開創新局面,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