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作文(精選7篇)

作文1.14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作文(精選7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作文(精選7篇)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作文1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的詩人屈原出了一個能夠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但是沒有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中。他氣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羅江。當地的漁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裏的米撒下汩羅江給屈原。後來,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為粽子,把劃小船改為賽龍船來紀念屈原。大家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才每年都過端午節。我們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們家每年都過端午節。

在我老家,端午節的傳統習俗就是吃粽子。我家有一個名副其實的包粽子好手媽媽。所以每年過端午節的時候,我全家都能吃到許多粽子。我媽媽常説:用蘆葦的葉子包粽子最香。所以,她用蘆葦的葉子來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準備工作:把蘆葦的葉子放在水裏煮一煮,把準備好的糯米和棗、花生分別洗一洗。等蘆葦的葉子涼了以後,包粽子的工序就開始了。她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圓雉體的模樣,然後在裏面放上糯米,中間夾幾顆棗、幾顆花生米,最後把葉子用桑條皮捆好,一個粽子就包好了。你看那又胖又大的粽子活像一個老佛爺在睡覺。等她把粽子包完後,先把它們放在鍋裏煮三個小時,再撈出來放到盛有冷水的桶或鍋裏冷卻三、四個小時,使其入味後,就可以吃了!雖然我媽媽包的粽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粽子卻是香噴噴的。香得使你只要一聞到味,就會挑起你的食慾;只要你的餐桌前一有粽子,你就會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所以,我每當吃粽子時,總是吃得很多,可能是因為粽子太合我口味了吧!説到合我的口味,我也不知道我媽媽包粽子有什麼祕決,每次包的粽子總是香噴噴的,吊人的胃口,使人饞誕欲滴,不得不吃得很多。

我愛吃粽子,想過端午節,更想讓我們的祖國繁榮昌盛、興旺發達!讓先輩的遺願變成事實在在的現實,讓他們的英靈流芳百世、與世長存!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作文2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曆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説很多,影響最大的觀點是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説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就有了,元宵賞燈始於東漢明帝時期,明帝提倡佛教,聽説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裏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在漢文帝時,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創建“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另有一説是元宵燃燈的習俗起源於道教的“三元説”;正月十五日為上元節,七月十五日為中元節,十月十五日為下元節。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別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樂,故上元節要燃燈。

元宵節的節期與節俗活動,是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展的。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裏才落燈,整整十天。與春節相接,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春節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龍、舞獅、跑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百戲”內容,只是節期縮短為四到五天。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作文3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

相傳古代有吃粽子、賽龍舟等風俗。屈原,名平,字原,楚國丹陽(今湖北省秭歸縣)人。他憂國愛民、體恤蒼生的情懷,不趨炎附勢、不貪圖名利的品質,勇於求索、九死不悔的精神,剛正不阿、廉潔無私的人格,激勵着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奮勇向上。

他主張聯齊抗秦,提倡“美政”,任左徒之職之後,在相當一段時期內深受楚懷王的信任。但是到了後來,他的主張遭到了楚國保守勢力的強烈反對,其中就包括鄭袖、靳尚等人。由於楚國國內保守勢力的強大,再加上這些人在楚懷王面前進讒言詆譭屈原,屈原漸漸被楚懷王疏遠,繼而被楚王流放。

到了後來,當秦國軍隊攻陷楚國都城郢都的消息傳到屈原耳中之時,屈原悲痛欲絕,遂抱石於公元前278年的五月五日自沉汨羅江而死。後人為了紀念他,把這天當作節日,所以便有了有吃粽子、賽龍舟等風俗。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説,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孃家,掛鐘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遊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

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作文4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不知不覺的來到了我的身邊,端午節吃粽子,這是家鄉傳下來的風俗習慣。俗話説,粽子好吃,粽子好吃不假,可是我偏偏不喜歡吃粽子。媽媽説:"粽子一定要吃,這是傳下來的習慣。

"為什麼,傳下來吃粽子的習慣"我不解地問媽媽。媽媽説:"一般人認為端午節起源於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投江自盡,被後人所紀念,也有一些人認為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五子胥自殺後,被吳王投入江中總之,類似的傳説五花八門,但最流行的説法是紀念屈原。據説,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抱石頭投江而死,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每年這一天紛紛湧到江邊起憑弔屈原,所以在每年5月初5就有了賽龍舟,吃粽子,喝雄黃酒,懸艾草的風俗。這幾千年來激勵我們。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作文5

關於端午節的傳説有許多種,祭祀先祖,祭祀神獸,流傳最廣的,那就是追悼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春秋時期楚國的愛國詩人,先是朝廷重臣,後因楚懷王聽信讒言,將其流放。屈原看着祖國被滅,悲痛萬分,留下《離騷》《天問》《九歌》等著作後,抱石投入汨羅江。

周邊百姓知道後,紛紛趕來打撈屈原真身,後來又將糯米飯糰用葉子包住,用彩絲拴牢投入江中,用來餵魚,以免魚去咬屈大夫的真身,又往江裏倒入雄黃酒,用藥來迷暈水裏的魚蝦,蛟龍等,防止那些動物去咬屈大夫。

慢慢的,糯米糰成了現在我們吃的粽子,和雄黃酒一起成了端午的習俗。

其實端午節的習俗可多着呢,比如説賽龍舟、插艾葉、採草藥、制涼茶,都是過端午節的習俗。我家便是製作涼茶來喝的。

一大早。我便迷迷糊糊的被老媽從牀上揪起來就開始和她去買菜,黃瓜、粽子、豆腐、豆芽都買了,還有茶葉沒買。我和媽媽逛遍了菜市場,也沒有發現茶葉,媽媽不耐煩地揮了揮手“走吧走吧,幸好家裏還有一點。”

回到家一看,已經十點了,我和媽媽立馬就忙開了:“你洗菜,我洗豆芽,你去燒火,我來切菜,茶留着給你曾祖父煮。”我有條不紊的執行着媽媽下達的命令,廚房裏鍋碗瓢盆的交響曲此起彼伏。在一系列的行動後,我和老媽的工作終於完成了“剩下的就交給我吧!”一直坐在廚房裏的曾祖父説“你們都出去吧,”我和老媽乖乖地從廚房裏溜了出來。我家有一個規定,在長輩製作涼茶時,晚輩不得觀看,所以我和老媽只能出來了。

不知過了多久,終於可以開飯了,“今天的飯菜真豐盛啊,”為你們母女倆點個大大的贊,老爸邊説邊伸出大拇指對我和老媽誇讚道。我突然想起了什麼,飛快地跑進客廳,拿出涼茶。

那一頓飯我吃得很香,不僅是因為那些菜可口美味,還因為那裏面有着我、媽媽、曾祖父勞動的汗水,同時有着對屈原的欽佩和讚賞!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作文6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這是中國的傳統節日,讓我説給你聽聽吧!

春秋戰國時期,楚國有位大夫叫屈原,他不僅是一位治理國家的人才,還是一位大詩人。當時,楚懷王被秦國抓走了。屈原建議楚頃襄王聯合齊國,共同去抗擊秦國,救回楚懷王。但楚頃襄王不願意。再兼之國王聽了讒言,就把屈原流放了。

後來,秦國攻進楚國的都城,楚國滅亡。屈原聽到這個消息,心如刀割、悲痛欲絕。在五月初五這天,寫下了絕筆《懷沙》之後,抱着石頭投江自殺。用生命譜寫了一曲愛國主義的樂章,投身汨羅江而死。

屈原投江後,老百姓紛紛趕到江邊,有的拿飯糰,有的拿肉食,紛紛往江裏投,祈禱魚蝦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後來,一位老醫師拿出一罈雄黃酒,倒入江中,説用酒醉倒蛟龍、魚蝦,免得讓屈原大夫受傷害。再後來,人們怕飯糰被蛟龍所食,就粽葉包米團,外面纏好彩絲,逐漸發展成了今天的粽子。

在往後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江中競賽,吃粽子來紀念屈原這位愛國詩人的傳統。這節日被稱之為“端午”。

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的由來作文7

今天我和媽媽聊天的時候,媽媽問我一個問題:“你知道人們為什麼要過端午節嗎?”我説有點兒記得不清楚,只知道每年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左想右想,怎麼就是想不到呢?我帶着問題趕快去書裏找,看完書我才想起來,劉老師以前給我們也講過啊。

在戰國時期,楚國有位名臣叫屈原。他主張聯和齊國對抗秦國,因此遇到很多大臣的反對和主張。後來屈原遭人陷害,被流放江南一帶。在流放時期屈原依然憂國憂民,寫下了很多名作。沒過多久,楚國被秦國佔領,屈原心如刀割,在農曆五月初五這天,他寫下了一首《懷沙》,然後抱起了一塊青石,縱身跳入汨羅江。

百姓聽説屈原投江,都悲痛萬分。人們把一些食物扔進江裏,希望魚蝦不要去咬屈原。後來人們又把黃酒倒入江中,來暈江中的蛟龍和水獸,免得讓他們來傷害屈原屍身。

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就喝黃酒吃粽子,來紀念屈原這位偉大的名臣。

不僅如此,中國的傳統節日大都帶有紀念活動,而且都是按農曆來算時間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