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融合高中作文(15篇)

作文1.43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融合高中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融合高中作文(15篇)

融合高中作文1

漆黑的教室,唯一亮着的是你頭頂上那束光,潺潺的水聲,悠揚的樂聲,每一個音符都恰當好處地融入你訴説故事時真實的聲音中。這便是我們一人一故事劇場排練的過程。

一人一故事劇場由一個法國人於1975年創造,是一種即興演出的方式。觀眾上台來分享、訴説他的故事,演員即興將這個故事呈現在舞台上,是一種高難度又難得地接觸心靈的表演形式。在這間不大的教室裏,我們十來個人開始演習演出當天的場景。

人數並不多,但是足矣。老師説要讓觀眾能夠上台來分享他們的故事,首先要讓他們融合進這個環境。而將他們的故事呈現出來的我們更要用心靈去傾聽、去感受訴説者的心境。一個能引起觀眾共鳴的小品必定是真實的,無論長短。也就是説只有用心靈去融入心靈才能碰撞出火花。也只有這樣,才能在一個又一個故事後讓觀眾放下戒備,徹底地將心融合進這個環境。

我們開始嘗試,一部分人作觀眾,一部分人作演員。一開始,即使是我們這些經常在舞台上“拋頭露面”的人也很難在這麼多人的面前將自己最真實的情感訴説出來。所以每次,都是主持人點到誰的名字誰就上台講故事,而那些演員在聽完故事後通常都得討論上2~3分鐘後再演出。

這段時間裏,我們就只能乾坐着等。就這樣,直到第三個故事,演員在台上哭了,這一幕深深觸動了我們,漸漸地我們開始主動地走上去講那些雖然平常卻能觸動我們心靈的故事。

事後,我們問那個演員,怎麼會哭,回答是“因為我也……”這時的我才更深刻地體會到了什麼是“感同身受”,也明白了融合需要一個過程。在這短短的3個小時裏,我從初認識一人一故事劇場到理解一人一故事劇場,到參與一人一故事劇場,實在是一個極短的過程。我覺得一人一故事劇場只是藉助戲劇這種方式來幫助人們大聲講出他們平時不敢講出的情感,是一種最本真的狀態。

放鬆心靈,放下武裝,在柔和的樂聲中平靜地敍述。雖然周圍什麼也看不見,但你知道周圍有十幾個虔誠的心靈在認真地傾聽,然後所有的一切都融合在了一起。他是用生命去碰撞生命,即使不知道周圍的人是誰,彼此的思想、情感依然能在相對陌生的環境中自然地融合。現在,融合是世界發展的趨勢,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但是正如一人一故事劇場所體現的那樣,只要我們每一個人能勇敢地面對自己,以一種積極的心態對待生活,真誠的交流,那麼一切就會變得越來越美好!教室依然漆黑,頭頂上的那束光依然柔和得照亮了那一角,所有的聲音此時此刻卻是如此協調、動聽。我想,這便是融合所帶來的美好吧!

融合高中作文2

涓涓細流,翻山越嶺,終有一天會與大海融為一體。

國家動盪,戰火紛飛,終有一天會被王者一統天下。

無論是大自然中,還是我們人類生活中,古往今來,都離不開“融合”二字。

何謂融合?在時局動盪的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我把它理解為民族的統一。縱觀中國歷史,從秦始皇的獨霸天下到後來的三國鼎立,從唐朝的開元盛世到後來的五代十國,天下總是在經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這樣一個過程。春秋戰國想必是中國最分裂的時期吧。各方霸主自封為王,恣意享受着高高在上,傲視天下蒼生的快意。但他們又何曾想過國家四分五裂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他們何曾想過若各國都固步自封,不允許通商往來,這樣國與國之間的經濟、文化、科技怎能得以融合,更別提什麼發展了。他們何曾想過若不能取他人之所長,補其自身之短,那他們的結局只會成為井底之蛙,一味地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中國怎能進步、發展,乃至強大?

中國的朝代不斷更替,直至清王朝——中國古代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突如其來的鴉片戰爭打了中國人民一個措手不及,同時也把統治者從天朝上國的美夢中喚醒。隨後進行的洋務運動則充分體現了融合的重要性。中國開始學習西方先進的軍事技術,同時也興辦學堂,派遣留學生去學習西方的思想與文化。正是因為清王朝及時看見了自身的不足,並設法去改正彌補,才避免了被世界列強瓜分的慘劇。

而在經濟飛速增長的當今社會,處處都能看到“融合”的影子。作為90後,我們的生活中充斥着美劇、韓劇等一系列洋玩意兒。哈韓哈日哈潮流已經成為了這一代鮮明的標誌。也許有些大人很不能理解,但這就是90後。我們更能接受外界的新元素,我們的思想在潛移默化中被漸漸“西化”。而身處在上海這樣一個國際化大都市,我們每天都在不斷接受着各種各樣來自世界各地的先進的思想。而只有與先進思想的相融,我們的思想理念才會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無論是古中國還是現在日益強大的中國,融合帶來的諸多益處顯而易見。而在龐大的世界體系中,融合已經成了一種趨勢。但在融合的過程中,我們不能盲目,而應該始終堅持保留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我們可以取各家之所長,彌補不足,但絕對不能丟失祖先留給我們的美好的精神品質。正如我們身處這個複雜的社會,我們需要不斷學習來進步,但絕對不能喪失人格和品性。

終有一天,世界會融為一體,但在融合中各國又不失自己的特色。這想必是每一個人類所期待、所努力着的吧!

融合高中作文3

不斷的“融合”深深影響了各民族及其文化的發展,而人們對其看法的變更也同文明進展與未來發展聯繫起來。

融合的進程自古就有。人們往往認為融合應是文明發展了之後的產物,卻不知其遠在文明成型之前就融入了發展進程。20世紀90年代發現的阿爾卑斯“冰人”被確認屬石器時代,而其身上衣物的精良及幾乎覆蓋整個歐洲大陸的攜帶食物種類不禁讓人們倒吸一口冷氣——這種大範圍深程度的交流融合,發生在如此“愚氓”的時代,是令人始料未及的。

對“融合”的事實忽視了,也無怪乎人們會輕視其意義。中國的融合進程自古有之,而當時人們對其表述,毋寧説是“大華夏”的民族心態——在傳統的觀念裏,“夷霞之辨”與“人禽之辨”被並列在了一起,暗示着民族心態上與外族的厚厚一堵牆——你們來了是被我們“包容”了,哪裏有雙方的“融合”?

這種情況在歷史發展中愈演愈烈,為自身文化倍感驕傲的同時忽視其他民族在融合中對自身的貢獻,幾乎是當時每個“先進”文明共有的自大弱點。於是發展初始的人類學看着就更像一個笑話了——在這之中,沒有融合,沒有交流,有的只是自豪冠以的“進步”、“進化”與單一的發展模型。這樣的不平等同樣也被貫徹到了文化進程自身之中:在擄奪黃金的同時,還期擄走文化,以求“先進”的遍地開花。

這種豪取帶來的後果是什麼?我們無法估量,畢竟歷史不能重演——可“融合”此時似乎已被拋於腦後,其魅力被束於鎖鏈中,漸漸被淡忘了。

在現代,與其説“融合”成為了一種趨勢,不如説人們重新發現了其重要性與魅力。這種發現是在反思的基礎上開始的。我們終於可幸地意識到了自身不可抹殺的過錯,並將這古老而新興的進程重新提起,化成自我救贖的力量。

學術上的發現與進展也不斷映證着這一選擇的明智。“冰人”的發現大大開拓了視野;歷史進程被重新審視,以世界的視角重新評價;“進化”的單線化為了多線,交流、傳播及重疊文化圈的概念相繼興起——跳脱了單一的視角,“融合”觀念下的我們發現了另一種歷史——更真實,也更客觀。

“融合”自身的概念也被不斷提及。交流的結果是什麼?於是就有人提出了“和而不同”的目標——在抽象“趨同”的基礎之上各保持其個性,而不絕對“趨同”——以使“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融合的魅力持久彌新。人們對其的重視與否,決定了人類自身發展的生命力。事實上,人類是一個整體,融合的進程不可避免,更不能被強停、被忽視。“融合”的迴歸,其實也是我們的迴歸——迴歸歷史、迴歸自身、迴歸“共榮”的人類責任。

融合高中作文4

海浪拍打着金黃的岸。

天,通透的藍。陽光下潔白的帆飄過海面,繞着地球畫了一個完美的圈。麥哲倫的船隊歸來,向西班牙王獻上他帶給世界的禮物——融合。

回首硝煙四起的戰國中原,秦,生於七國最北端的泱泱平原。沒有吳越水鄉的温潤滋養,沒有燕趙的物產豐饒,唯終日惶惶西北戎狄的肆意來襲。然而在不惶啟居的漫漫日夜裏,在四牡翼翼的一次次交戰中,遊牧民族基因裏的驍勇善戰,卻日漸滲透到秦國子民的血脈之中。始皇帝帶領着他染上蠻族方剛血氣的軍隊,最終橫掃六國,於青史長卷中書寫下不朽神話。

繼承了混合血統的李唐王朝,以兼容幷包之態,接納了西域的開放絢麗,更不吝於結友鄰邦。無論長安城中風靡一時的胡旋歌舞,還是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的和親佳話,仰或承先世駢賦,啟後世詞曲的唐詩顛峯。唐的廣博與開明,讓中華文化如此絢爛芳華。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阿拉伯之春,特拉維夫之夏。箇中是非功過已無從辯駁,正義邪惡已無法簡單定論。然而放眼戰火四起的西亞非洲,我們正目睹着獨裁統治的終結。這像極了19世紀的天朝上國。固步自封,閉關自守,正如同鯀的治水——一味的圍追堵截,終有全盤崩潰的一天。縱使戰爭的起因充斥着利益的驅使,但我們必須承認,世界的融合,已是無法阻擋的時代潮流。

誠然,“小國寡民”的政治理想已不再屬於這個時代,“世界一家”的高歌猛進也時常令人惶恐。式微的文化,總是彷彿身陷四面楚歌的無助彷徨。從古至今,有多少融合的初衷是為了取而代之?強權的一方,似乎太心急於文化的“大一統”功業。

《狼圖騰》裏,與大自然和人類戰鬥千年的狼族,最終消逝在現代高端文明的強弩之末。人類的野心,讓大自然與其他生靈成為任人宰割的羔羊。披着“融合”外衣的“消滅”才是最可怕的。倘若我們不懂得平等與尊重,那麼不久之後,失去了戰鬥精神的孤獨求敗,尋不到多元自由的信仰流浪者,最終的戰利品,不是勝利的歡呼,只是一片荒漠化的靈魂焦土而已。

融合,不是強權政治的遊戲;融合,亦非對其他生靈的殖民。它是一種博愛,一種理解,是無尊卑,無貴賤的平等對話,是真誠的彼此欣賞。當喝着可樂品着漢堡的功夫熊貓風靡世界,當世遊賽上選手們秀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紋身,當肯尼亞人為他們的美國總統兄弟歡呼,我們終於相信,那一場跨世紀的航海探險,尋回的不是潘多拉的魔盒。

海浪拍打着黃金的岸。

那一個圓,從起點,回到終點。——然而它就像中世紀的騎士圓桌,沒有貴賤,沒有始終。

麥哲倫尋回的,是上帝的禮物。

融合高中作文5

融合,事物間彼此軟化磨合混為一體。與其相反,兩者強硬對立,互相摩擦各執己見,便是分散。

如今的西方愈發重視中國。《20xx》把中國視作最後的避難地、《功夫熊貓》熱映大獲成功、時裝發佈會上驚現北方大衣和蛇皮袋……中國元素正越來越快、越來越多地融入世界。而另一方面,中國人的衣食住行間,也融入了西方的風格口味。

然而這些都是不完全的融合。功夫和熊貓是中國的,可英雄式的故事核心卻還是烙着西方的印記。他們,不理解我們的文化。我們呢,亦不曾仔細品讀他們的內涵。“喬布斯”我們認識,可“Jobs”我們就不認識,西方世界於我們,只是現代電子技術堆築起的都市叢林。似乎就在不經意間,有着千年文明積澱於身的我們忽略了對方那簡短卻值得細嚼的精神文化。

融合,需要理解。唯有從深處瞭解對方,彼此敞開心扉,共同由內糅合,才能在使用對方的文化元素時,讓對方覺得自己是真正瞭解並尊重他,而非刻意套用,僅作形式。

融合,更需要堅持。每一種文化都有其核心靈魂。文化的融合,理應是保存其核心,接受融合外部存在。在深度瞭解對方時,不免對其獨特的文化內涵產生好奇,讚歎,甚至豔羨。不知不覺便會刻意地模仿,從外部表現滲透進內部認知。年輕的我們總在對話間時不時蹦出幾個單詞,以顯所謂的時尚與內涵。瘋狂追逐國外明星、舶來產品的同時,我們也在逐漸喪失土生土長的自我。如果真有這麼一天,外國友人和自己談論國家的歷史沿革、文化底藴,自己卻隻言片語地面對對方的侃侃而談、滔滔大論,是何其尷尬。知曉對方,卻只是略沾皮毛,明明應有千秋談資卻腹中空空。試問,這樣迷失在對方世界的融合,不是同化,是什麼呢?

融合一直存在,同化也一直存在。兩種文化的碰撞,必然會有一方在融合中逐漸同化。西方有一羣猶太人,多次流散卻依然保持民族信仰。中國有一堆上海人,無論是在多麼熙熙攘攘的街市也總能被一眼認出,被一耳聽出那一口有些聒噪的上海話。《聖經》誦讀於世界,得萬千教徒信奉,海派文化傳播在中國,形成一個個“小上海”。可見,文化融合的勝者,不是數量多的羣體,而是能堅持住自身信仰驕傲的羣體。

融合從過去零星的文化摩擦到如今繁星般的文化碰撞,犧牲了無數昔日燦爛的文化瑰寶。作為古文化的繼承者,我們應該先守住自己的文化精髓,再理解他人的文化內涵,和諧包融的同時不迷失自身文化的中心,才能再不斷更迭的時間長河中傲然挺立。

融合高中作文6

所謂融合,無非你進我退,“方寸之內”找尋平衡。------題記

“話説天下形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大亂之後的大治,總有推陳出新之舉。昔日赤壁一戰,天下三分,魏、蜀、吳三國的地區經濟可謂紅紅火火。南方戰亂後的北人南遷,新興勞動力與技術經驗一度為南方注入“年輕”的血液。東吳與山越人合作,造船、繅絲、手工業一路蓬勃繁榮。民族與地區融合就此拉開序幕,緊接着便是一浪高過一浪的大融合時期。

北魏孝文帝首先“掌舵”,一馬當先地成為了“弄潮兒”。既有胡族的複姓改為單姓,學習漢語,也有漢族人吃胡食,習騎馬。“胡漢互化,相互滲透”八字概括恰當不過,統治者的高明之處在於:不一味要求一方遷就附合,雙方都有改變,既於人心上有了一定安慰,也讓雙方尋找到了平衡點,那和平共處也就並無大礙了。

與之一樣聰慧的也大有人在,唐太宗、康、雍、乾三代帝王,或政治聯姻,或武力平定,或設定官職,力圖繼續發展這民族融合,維護地區間的.友好關係。“文成公主”入藏已成佳話,平定準葛爾,回部叛亂,採取“金瓶摯籤”設“駐藏大臣”都成帝王的“文治武功”。君主們在給予地區一定自治權利的前提下,仍保持着集權的統治。這其中也有犧牲退讓,卻保證了廣闊疆域的穩定;得到了部分權利,胡人自不會再來進犯,自討沒趣。君主們在心中畫着太極,黑白雙方你進我退,卻始終收歸圓攏,氣定神閒。

他們深明勾心鬥角的權術,卻是退而改為“温柔一刀”。我想這並非懾於少數民族的武力之強,而因明白武力的統一僅是一時的清靜,但雙方尋求到了平衡,進而融合,此等效果,帶來的是“流芳百世”的安定、和諧。

可現在,“蟻族”艱難地生活於城市與農村的夾縫中,進退兩難,實為狼狽;農民工身背蛇皮袋在街上穿梭,人們都掩着鼻子,避之不及;外地人想在北京落個户口可謂難上加難;工薪階級想在房價日益“盤桓”高位的城市買房,有些“心有餘而力不足”。政府的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來解決這其中的問題,但那始終只是單方面的協調,更何況有一些並未落到實處,被人鑽了空子。為何不雙管齊下,從兩方面入手來找到更好地解決方法。當弱勢的“蟻族”、農民工,只一門心思想着自己如何融入都市,而我們(所謂的都市人)只一味躲避,嬉笑着冷眼旁觀,那恐怕永遠等不到“他們”成為“我們”的那一天了!

我們之中,當然有力圖“退一步”而讓“我們”與“他們”之間的太極終收歸圓攏者,可卻因“世風”所迫,不能“行古道”。終是心理因素使然。但身為太極中的一員,小小的動一步,一點、一點就會帶動整個部分的流動,最後渾然一體!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八卦”,進而衍生出萬事萬物,小小的一個圓內,融與合,已將一切貫透……

融合高中作文7

不久前,電台裏播報了一則令許多人黯然神傷的新聞:蘋果的創始人史蒂文?喬布斯與世長辭。

在蘋果公司中國的代理部門外,無數的蘋果粉絲手捧着一個被咬去了一口的蘋果,低頭默哀着。記者上前採訪時,一位粉絲説:“喬布斯無疑是一個偉大的人,是他把科技與藝術用最完美的方式融合在了一起,我們都會永遠記住這個名字。”

毫無疑問,蘋果的成功源於此處,世博也是如此。在去年剛剛告一段落的世博會中,最令我感興趣的便是德國漢堡館。當眾人一進入館體內,原本一直圍繞在周身的炎熱幹霎時被驅散。這並不是依靠中央空調強大的製冷系統,而是場館本身所用的通透性材料所致。工作人員告訴我們,場館內部的所有用水都是循環利用的,並且場館本身在世博會結束以後也會被用作辦公樓使用,很好的解決了佔地資源。像這樣的場館在世博園內比比皆是,無一不透着將科技與綠色環保相融合的理念。

融合為世界發展的大趨勢,但有時它卻也能在細節處大放異彩。

你是否在走進一個直達電梯事注意到你面前正對着一面鏡子?也許很多人會把它當做是整理儀容的工具,這種想法本是無可厚非,但它的功用並不侷限於此。它的主要用途在於,當殘疾人坐着輪椅進入電梯時,無須費勁的轉身,便可以從鏡中看到樓層的標誌顯示。這為殘疾人提供了極大的方便,雖只是一面不起眼的小小鏡子,卻充分體現了一種物質與人文精神的融合。

融合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記得國中時代學校專門開設了一項與海外對口的研究課程。這對於我們自是非常新鮮也聞所未聞。它要求每一個學生選擇一個當今社會中的熱點話題進行探究,或關於大型工程,或關於自然科學,或關於心理人性,涉及面之廣對於一個國中生來説並不容易。不僅如此,學校需要我們通過網絡或是書信的方式與海外的學生交流心得並且交換信息,共同完成一個課題。這極大地激起了我們的熱情,結果在一年之後,每一個人無論是在語言的能力上還是在文字表達的能力上都有了不小的收穫。課程雖小,卻是將東西方的思想與感受融合為一體,“就像是兩個大腦在思想上碰撞出的火花”,馬克思曾這麼説過。這樣的研究課程使我們開拓了眼界,獲益匪淺。

融合並不侷限於此,它已滲入了每個領域。它時而出現在大街上人們手中捧着的電子產品裏;時而出現在風格迥異的各色展覽裏;時而體現在每日播報的新聞軼事裏;時而又落在外國友人微笑的眼裏。

它時而柔和,時而鋒利,它就如同一根細細的銀線將本不相關的事物如此這般的輕輕一連,一切都會變的不同。

無論它的結果是完美與否,“融合”二字都將成為我們步入理想國中的關鍵而不可或缺的一種狀態,它也將指引着我們奔向更加美好的新世界。

融合高中作文8

記憶中,萬物的概念的形成都有獨自一份的一幅畫面。融合的概念是由這樣一幅畫面來解釋的:一杯子,約3/4的水,滴進一滴墨水。墨水在水中先是擴散,呈煙霧狀漂游,漸淡,終與水之色調合達成默契,中和成一杯顏色略淡的微暗色均勻液體。這是緩慢而融洽的一個過程,而這融合到了現實生活中,往往被美其名曰“融合”,而過程走了味。

不知是否有人與我有同樣的習慣,在乘公交車的時候,沒事喜歡凝望窗外發呆出神。雖算不上什麼好習慣,倒也讓我發現了許多,思考了許多,領悟了許多。一次去鄉下的途中,坐在車上,望向窗外。平時也喜歡鄉下的沿途風景,讓人感覺眼睛乾乾淨淨地填進了許多純天然的物與景,全身彷彿剛剛被鬆過骨一樣,舒坦地想伸個懶腰。天然的純淨世界,大大地,我在這世界的一小角享受它,沒有動作與思想,把自己放空如其中的一草一木,完全融合於其中。這也是種融合,令人愉悦地,雙方互不影響干擾。

許久沒有遊過鄉下,這一次的途中,我的眼睛卻填進了許多不同的奇異之景:依舊是鄉下小景,一塊塊綠的黃的棕的田,被薄紗般的大棚呈弧狀罩住。旁邊幾幢暗紅磚鄉間三層小樓,房前一片灰白色水泥空地,有時鋪着辣椒,有時一雞一狗信步其上。而現在,突然一道綠樹組成的綠化隔開了,然後聳起一幢別墅,全歐式,極有氣派,頗有鶴立雞羣之勢。然而它卻如一枚沙子進了眼,擠進了我的鄉間小景。

到站,走到二奶奶住處。卻突然發現不遠處的一排鄉間小樓不知所蹤,被夷為平地,殘磚滿地中突禿地站立幾片破牆,斷面處悽然伸出幾根彎曲的鋼筋。二奶奶一聲呼喚將我拉回現實。站在院中,她熱情高分貝的聲音闖進我的耳朵,爽朗,天然,彷彿也是為這天然鄉間而生。在我聽來,竟不亞於那些流行原生態歌手的嗓音。聊到那些被拆的樓,二奶奶的嗓音竟有些不易察覺的異樣,“這兒被政府圈了,我們鄉下人也不懂啥,就知道這兒要融合進什麼城市工業,這些房子都得拆,我們也是早晚的事。拆了給錢,一平幾千,還安排房子住,咱也要住進城了。”嘴上説着,她的目光卻不住地撫摸着那口井邊豁了口的水井,那片小小的種着青菜小葱的田,那幢樸素的紅磚三層小樓,目光裏有着不易察覺的不捨與温柔。我一時無言。現在到處説着要拉近城鄉貧富差距,鄉下越來越多的工業園區、別墅區,而這些,往往被強行加入這鄉間。而它們能被融合嗎?我怕的是它們沒有想融合,而越來越像同化。沒有雙方達成默契,而僅是不斷擴大,不斷吞噬。這是融合嗎?

我望着不遠處,一幢殘壁上掛着的紅色橫幅“城鄉發展,鄉間與城市工業化間融合…。”我不禁無語。極目四顧,想將這僅存的鄉間之景定格保存在腦中,也許,下次來,它們已被“融合”。

融合高中作文9

“世界大同”成為了當今世界的一個大勢,融合,也當之無愧的漸漸搬上了世界的舞台。流淌在血脈裏的文化,精神,隨着血液抵達心臟,在用他的力量宣示着對於文化的所有權,“己國的文化大於一切”這樣的想法,根深蒂固在閉關鎖國時期的中國和日本人民心中。可在現在的世界,各個文化正在用力的融入每一個人的神經,血管,當不再封閉的只知道自我和單純的信仰自大的時候,融合在每個人心中被吶喊着。唱着hippop,用着iphone,看着日本動漫,聽着英文歌曲。

習慣,風俗,文化,正在潛移默化種發生着碰撞和融合,我們都不再侷限於一些傳統和腐朽之上,而是用更加絢爛的畫筆,蘸上各個文化的墨彩,勾勒出一個更美妙的世界。回到新文化運動時候的記憶,陳獨秀、李大釗、梁啟超,在中國文化,中國思想應當何去何從的問題上,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全盤否定中國文化,抑或完全拒絕外來文化,我看到了他們的疑惑和掙扎。在那段惶惑的歲月後,世界回答了他們,既不是全盤否定也不是盲目肯定,用世界的態度—融合,回答了他們。只是輕輕踏出一步,勾勾外來人的手,文化思想,是可以融合的,融合帶來了脈搏嶄新的跳動。

仍然有許多人執着的認為,我們應當看見自己的思想,文化制度的博大精深,不應該一味的吹捧外來文化,使得自己忘記了自己的“根”。可是,自己的“根”又是什麼,沒有阿拉伯數字,我們的計算會是何其的艱難;沒有“索尼”“飛利浦”,我們的生活是否會失去些質量;沒有邁克爾傑克遜,會不會失去一份美好的,瑰麗的信仰。我們這並不失忘本,我們並沒有忘本,只是有些眼睛,死死盯着我們所用的外來物品,説着我們的“忘本”。

融合是心與心用思想,文化等方式進行交流,其根本還是心與心的碰撞。在日本的街頭,賞一株櫻花;在倫敦的秀場,看一場走秀;在中國的古鎮,品一杯茗茶,這是許多人鍾愛的生活方式,並沒有孰好孰壞,只是用心去體會一種幸福的感覺,各種融合帶來的小幸福。融合,是在我們快停滯不前的心臟中,增加新的血液,使其跳動的更快更有力。“中國製造”帶着中國人的態度融入了世界的腳步,曾有美國人説過,如果沒有了“中國製造”他們根本無法好好生活。是的,“地球村”已悄然形成,各種融合在我們不經意間充斥了生活。

融合並不是崇洋媚外,只是世界在進行交流,人和人之間心的交流,如果融合可以使生活變得更美好,為什麼不伸出手,接受來自他方得熱情擁抱呢。用融合,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用融合,在我們的心上開出不一樣的花吧!

融合高中作文10

他登上了那輛列車,開始了一場冒險和旅行。他迷茫,身體裏的每一處都佈滿陰霾。他覺得自己是被世界遺棄的那個人,無論怎麼努力都沒有融入的機會。那麼就歇歇吧,放下一切,來一次旅行,看看路上曾經被遺忘的一切。

到站了,他來到一座大城市,裏面的人行色匆匆,不知臉上掛着何種表情。西裝革履、光鮮亮麗的職場精英們説笑着走在路上。他羨慕那種生活,與人相交融的生活。但是他卻看到不一樣的東西。在挑起的嘴角旁分明藏着細微的不屑,滿含笑意的眼神深處窩藏着淡漠,那談笑風生間不知何處就是競爭險惡的沼潭。

他們笑着走過,看似和諧卻並不和諧。“原來,這不是真正的與人融洽……”他看到曾經的憧憬像泡泡那樣一觸即碎,不知怎的竟有種開心,無意間聽到的爽朗笑聲更是讓他心底一亮。

“昨天怎麼沒來啊?”“和老伴去送孫子上學了。你這都記得?”“當然啦,看着你每天過來十幾年了!”“是啊,哈哈!”一旁公園裏的對話入耳,原來笑聲從此而來。公園裏的守門人和另一個老人談笑風生,不久又和其他幾個老人問好聊天。他心底又亮了一下。看到守門人臉上的皺紋、樸素的衣着、平凡的工作,不像是社會中的精英,但是他臉上豁達的笑容又分明讓他比那些所謂精英更加融入了這座城市,那麼純粹而明亮。

他彷彿明白了一些什麼…原來融合不是自己曾想的那樣從外表體現,而是由心所生。人與人的融合,似乎也不僅僅是聊天,更藴含着許多東西。

抬頭仰望,鋼筋水泥拼砌成的摩登城市,一座座高樓猶如刺一般紮在泥土裏,將毫無生機的觸鬚探向天空,存在卻又不似存在。裏面的人被隔絕在一個個金屬盒裏,與自然沒有一絲一毫的關聯。他喘不過氣來,決心告別這裏。

他又登上了那輛列車,看着漸行漸遠的城市,看到重回綠色的景緻,看到田間勞作的農民,他突然便徹悟了。在城市的鋼鐵架構中生存的人啊,他們與自然無以相融,更何言合?在鄉間呼吸着清新的空氣,讓雙腳踏着土地,嗅着草的味道,才是人與自然地融合。人與人也一樣,只有探尋到對方的心,共同感受着那律動的節拍,才有可能有真正的融洽。那些看似交流其實毫無疑義的互換意見,為滿足的不是心靈的需要,而是生活、生存的需要。

他突然便明白了為何自己從來不能融入這世界,因為他沒有用心去探索,用眼睛去發現,用內心深處的思考去擁抱這個世界。他心底豁然開朗,他看到這個世界還有那麼多他發現,又抑或是尚待發現的美麗。他意識到非融無以合。只有將自己融入到生活中,才能看到融合所帶來的那份歡愉。

列車仍在行駛。

啊,對了,其實他坐的這輛列車,叫“人生”,他追尋的那些,看到的那些,都成為他心中的風景。而他,也在不知不覺中,融入了讓這片風景……

融,以合。

融合高中作文11

一縷陽光不偏不移地灑在潔白而有透着清新的宣紙上,屋內瀰漫着淺淺的墨香,絲滑的細水潤濕了筆尖,完全融入了其中,筆尖與墨有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纖細的筆桿宛若亭亭玉立的少女,在聖潔的宣紙上盡情展現自己曼妙的舞姿。

墨在宣紙上舒展了開來,沒有停歇,卻出奇自然,宣紙則張開寬大的胸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微妙的感覺滲入了我的心底,如同花兒綻放般,我享受了,感悟了——墨韻。

墨韻的內在本質就是融合,且恰到好處,誰融合得越微妙,作品也就越傳神,越靈動,作者本人也就技高一籌。

墨韻如此,人亦如此。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信息時代,融合是必不可少的,也是至關重要的,我們身上首先要有學會融合的能力。

上海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外來人員也佔了相當大的一個比重,鱗次櫛比的工廠裏更是外來打工者撐起了一大片藍天。他們也確確實實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我所住的小鎮上餐飲業較為發達,有很多是從三峽移民過來後再創業的,我認為,首先,我們應該心生敬意。他們背井離鄉,卻用自己的雙手繼續在逆境中求生存,我們不應用異樣的眼光去審視他們,也許他們有不滿,偶爾也會有髒話,但作為主人翁的我們,應用海納百川的胸襟包容他們,這也正是上海的海派文化,上海人的氣度。

就拿城鄉來説,我們的衣食父母農民就有這樣的氣度,他們和外來打工者生活在同一屋檐下,我每每去鄉下的奶奶家,發現她都對三峽移民特別的關照和熱情,她總是把熱氣騰騰的紅薯端到他們的家中,並且還帶上幾局暖心的話:“如果有什麼需要我可以幫你們,現在這個時節不適合種稻。”雖摻雜着方言,抑或三峽移民也並未完全領會,但那份温暖送到了,彼此之間的心裏也建起了一座橋樑,彈奏出的是一首和諧,曼妙的樂曲,讓旁觀者的我都為之動容,融合得天衣無縫,就如綠色的菜田映襯着碧透的藍天那般,清澈與澄明,心靈洗滌,忘卻一切。

在一次拜訪奶奶家,不禁駐足,我看到鄰家的叔叔伯伯們都在田裏忙着,戴着草帽,他們的攀談交流聲依稀可見,我看到租奶奶房子的那幾位三峽移民,他們被淹沒在人羣中,早已入鄉隨俗了,以往從事漁業的他們在農田裏幹活有模有樣,並且樂在其中。

我已經能想象得出奶奶教他們農作時的場景:戴着草帽,努力用標準的普通話教他們,奶奶不厭其煩,任憑汗水潤濕她的衣襟,三峽移民們在一旁靜靜地聆聽,偶爾也會説出自己的想法與觀點,他們的身後已漸漸形成了一望無際的稻田,等待着收穫,並且讓所有的路人都感受到和諧,融入其中。

其實,融合很簡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並且,用心越深,融合得越恰到好處,心到了,則一切盡在不言中。

融合高中作文12

姚成璋生命剛開始的時候,是一個通透的水晶球,純淨的一眼可以看得到底,閃閃發着光呢。但是隨着人長大,看的東西多了,想的東西多了,越多的東西融入這個球裏,水晶球變得更炫彩,斑斕,卻再也不像原來那樣通透了。

這是成長的必然,無法改變。人成長到一定階段,其體型甚至是思想往往都已固定,有的只是知識拓展,但總有一個小小的你,閃閃發光的,緊緊跟着你,有些人在生活的潮流中跑得太快,太急,把那個小小的自己甩到了太后面,就再也追不上了…有許多這樣的人在社會上啊,他們每時每刻都在忙碌、奔波,他們把其他人的期待、夢想融到了自己的生命,他們融了太多的東西,卻忘記了自己最初的目標。曾經的我就是這樣,茫然,不知努力為何,不知奮鬥為何,因為不知,所以更加茫然。然後在暑假裏,我回到杭州,回到闊別已久的家,在新牀上,翻來覆去的無法入眠。

乾脆不睡了,打開抽屜,看看以前的照片,看着小時候,傻傻的笑得無比燦爛的我,突然有一種陌生的感覺,那樣真誠燦爛地笑,好久沒有出現在現在的這張臉上了啊,然後就看到了國小的畢業照,看着那個小小的自己,看到了那時寫在照片背面的話。“我要和爸爸媽媽永遠開開心心的生活在一起,我要長大,讓爸爸媽媽更快樂幸福。”我看到那個十歲的我從照片中走出來了啊,一樣小小的,嬉笑着,流着鼻涕,他在我身邊喊着:“要快樂!”他在我身邊喊着:“要開心!”他在我身邊喊着“要幸福!”我看到那個不知何時走丟的小小的我又回來了,他用聲音包圍着我,歡呼着,跳躍着,沒個正經的,十歲的我,閃閃發着光呢。十歲的我大概沒有想到後來的自己會讓父母這麼着急、操心吧。那時的我鄭重的寫下自己的夢想,臉上洋溢着微笑。

那是十歲的我寫給後來的我的信啊,我有時想那封信就是一個精靈,他在沒有我的家中徘徊,然後跑出來,在沒有我的美麗城市中徘徊,落寞的找不到收件人。隔了七年,終於郵遞到了我的面前。“你就是我啊!”小小的我説。那個小小的我如此勇敢堅定,比現在囂張地説着要考名校,要考年級第一的我強太多了。“你就是我啊!”我説,眼淚流下來,“真是敗給你了。”我們笑着,擁抱着,把對方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從七歲國小到現在高二,差不多能稱得上是“十年寒窗”,讀着讀着,把為什麼讀都給忘了,我讀了快十年的書,就是為了這樣一個目標,雖然很傻,但這很好。

曾經的我就像是一個急着趕路的旅人,急着往前跑,卻錯過了沿途更美的風景。一個人,一個社會,甚至一個國家,在發展的時候都會融入各種各樣的東西,但是不要忘了啊,那個原來的自己,閃閃發着光的,要時常回頭看,別讓他走丟。那是最最重要的根本。融合其他東西的根本。

融合高中作文13

大概兩三百萬年前,一片廣袤的土地上出現了一羣直立行走,會使用石器的人,他們無衣蔽體,“赤裸裸”的與天地坦誠相見,但他們自然的與自然融合——使用石器——存活下來。

於是如今的這片土地上就有了人。

一個單一的人並無法於社會立足,於是就有了家——有兩人或兩人以上所組成的團體。這一團體的出現無疑又是一次融合的體現,兩個原本可能毫無瓜葛的人,機緣巧合下走到了一起,包容了對方的一切,由個體融合為了整體。這一個又一個小團體帶着各自不同的信念和理想,相互結識、締結友好,又相互交流磨合,於是,一種文化、一個小小的民族誕生了。

中國有56個民族,可在古代他們幾乎沒有交集,也許唯一的交集便是戰爭。戰爭的確殘酷,可它讓一個又一個民族相知,小小的民族組成了國。於是,在現代,中國就有了56個民族。

作為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必定紛擾不斷。而中國的領導人一次次成功的解決了矛盾,使各個民族相互包容、融合。每個民族的文化可以通過友好的方式而傳播。在大街上看見的各地美食,不正是一種文化、地域的融合嗎?

這種異域的融合不僅僅發生在國內,跟可以拓展到世界。自漢代起的“絲路”一路興旺與唐朝達到鼎盛。中國的絲綢、瓷器可以換到香料、藥材。這種經濟的交流隱隱折射了融合的思想,而“絲路”也不僅限於經濟,大唐的繁榮、絲路的興旺,是長安成為了東亞文化圈的軸心。又是若干年,英國的槍炮轟開了中國的大門,儘管硝煙瀰漫,但同時也讓不少國人明白了西方的強大。魏源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曾國藩等人推動的洋務運動,將融合推到至高點。從技術到思想,守舊的中國人再一次接受了新文化的洗禮。

而現如今的經濟更是國與國的合作:歐元取代了歐洲多國的貨幣,使在異國的消費更方便;WTO讓各國的經濟交流更頻繁。在中國的土地上也出現了不少世界500強企業,中國的不少企業家力求在國外發展。經濟全球化正以一種不可思議的速度在全世界蔓延。

全球化也不僅僅在於經濟的融合。人們的生活方式、思想文化也在逐漸改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現象在中國幾乎消失。中國人也會慶祝聖誕,在12月31日跨年,而不少的外國佬也會穿上唐裝在除夕夜放鞭炮。

一個國家的事,不再是一個國家內部的事,朝核危機引起多國的會談。大家都希望能將這個如今還在高度政治化、與多數資本主義國家為敵的國家——朝鮮,讓它放下敵對、戒備,融合到世界中。

從人到家到國到世界,從原始到現代,從落後到文明,融合的腳步從未停下。它如同一個嬰兒一日又一日在眾人的眼中長大,一次又一次影響了眾人。它亦哭亦笑,人們都心絃一動,因為它,於是……

世界走到了一起。

融合高中作文14

今年對於我們整個中華民族來説是特殊的。因為一百年前的一場浩浩蕩蕩的英雄般的革命使半殖民化的中國有了一絲希望。“辛亥革命”之偉大,之特殊在於我們終於能有健全的視角去看整個世界,並主動融合於這個世界。我們不再擺出一副“天朝上國”的得意臉色來要求別的民族融入我們。正是“融合”這兩個詞奇蹟般地拯救了淪喪中的中國,苦難中的中國,福佑中華之文明得以延續。

融合曾別許多頑固者認為是對傳統的摒棄,是背叛“祖宗之法”。然而縱觀歷史,“融合”不僅使我們的生活質量,社會經濟得以發展,也使傳統文化得到延續與完善。日本人對於本國文化的愛護向來為他國所稱道,他們傳承文化的方式就是不斷進行融合,將文化與現代動漫融合,將傳統服飾與精巧的玩偶融合。古老的文化在新的載體上得以被一代又一代人所接受喜愛。反觀清廷,如果真如頑固派所説的,不用“洋槍洋炮”,不修鐵路,想必我們這些炎黃子孫早已不識漢語,而改習日語,英語或德語——殖民之地焉能容下他國之文明?

融合在現在的中國已被許多人所接受,最顯而易見的是我們將古老的經驗之談與現代科技融合。中藥的推廣就是一個成功例子,有一段時間我們曾盲目迷信西藥的神奇,然而一批有遠見的藥劑師卻發掘了中藥的潛在價值,最終中西合璧不僅成就了醫療史上的奇蹟,也是文化融合的成功範例。在中國館中,那幅神奇的清明上河圖更是文化與科技融合的大作。可見,文化如與科技融合,文化便有了更強的生命力:科技如與文化融合,科技便不再是機械的,冰冷的,而具有了人文的精神性。

然而融合更深層的影響還在於對社會思想的發展。老舍在《四世同堂》中寫到,日本人佔領北平後,下令燒書,只留下那些古舊的線裝書不燒。侵略者是害怕西方的民主思想與我們億萬同胞的力量相融合。他們的狡猾卻恰恰砸了他們自己的腳。因為此後,有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加入革命潮流,閲讀馬列思想,閲讀《獨立宣言》。如今,中國在“融合”的道路上依然探索前進着。“人大”會議中有了大學生代表,農民工代表的身影,這是對於新興階級的融合;網絡的發展,“微博”的誕生更讓各種言論比拼高低,這是思想見解的融合;世博會,奧運會,氣候大會,中國舉辦或參加各種活動,目的之一也旨在融入世界。歷史曾告訴我們:唯思想,言論不斷與外界融合,才能生存!

一百年前的今天,革命者在地下室中,激烈討論着如何救中國,如何恢復中國的地位。一百年後的今天,他們的革命已成功,然而中國的革命卻不會到此為止。我們在精神上都應是位革命者,將自己所學與時勢相融合。我們不能再像酸腐的士大夫整日自囚於書屋之中。“辛亥革命”百年之際,我們更應銘記“融合”的意義,銘記中國是怎麼站起來的!

融合高中作文15

無論是市場上的各類商品,還是放映在屏幕中的影視作品,在生活中的各個領域,我們都能尋到“融合”的蹤影。無論是中西的融合,還是時代的融合,它們都無疑是促進人類社會經濟與文化發展的。

中國是一個正在飛速進步發展的國家,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或大或小的成績。作為中學生的我,視野還較狹隘,目光也未真正成熟,我的理解不過是在生活中觀察瞭解得來的。

近期,“蘋果之父”喬布斯去世,這消息在中國也受到了廣大羣眾的強烈反響。的確,美國蘋果公司的各類商品暢銷全球,在中國同樣飽受好評與歡迎。在上海的大街上你能輕易找到它們,因為許多的年輕學生和白領老闆們鍾愛於蘋果的電子產品。這是一種融合,中西的融合、商業經濟的融合或者説是現代科技的融合。

在這位天才逝世後,中國某地區政府便公佈了一個計劃:用五年的時間,發掘人才,培育造就新一代的“中國喬布斯”。我看見這則新聞後不禁有些震驚與無奈。喬布斯之所以能成功,將蘋果公司的產品遍佈世界各地;將蘋果公司的聲譽推向世界電子行業的頂峯;將高科技的新觀念傳遞給人類,改變並改善着人們在信息社會的生活方式,是因為他有着自由的思想和自由的市場。

而在商業經濟方面融合了的中國卻想用資金與時間打造出像喬布斯般的奇才,我想,中國更需要融合的是外國的思想理念、價值觀、經濟規律和自由的市場環境。試圖創造人才的計劃只能產出一批又一批的山寨喬布斯。

融合,確實需要充足的時間與精力,急功近利的融合是毫無價值與意義的。中國電視的綜藝節目抄襲國外的現象已屢見不鮮,不同頻道地區的節目也經常互相“借鑑”。這隻能帶給觀眾們乏味,庸俗之感。融合不是抄襲或複製,而是結合與進步。其實融合有時又如學生們做板報一樣簡單,一期組合了多種色彩與元素的板報是富有新意與看頭的,融合便在此顯而易見了。這種簡單中又不失細膩的構思設計與豐富的內涵。

當“融合”這一名詞看作,用作為動詞時,它立即變得現實具體了。不要再問“何為融合?”應思考的是“如何融合。”中國,具有着強大的實力與充裕的人才資源,在一些表面融合的背後,我們應學習的是怎樣融入與結合。我們應讓融合的理念與本質能滲透到每個領域,滲透進人類的思想中。這種發自人心的思想融合,才是意義重大,最為關鍵的一種融合。

標籤: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