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以書為枕的國中作文

作文2.18W

記憶中的童年是貧瘠的,除去換了一次又一次封皮的語數課本,我幾乎沒有課外讀物。偶爾能借到一兩本小兒書,那也必須用最快的速度看完,甚至恨不得將每一幅圖畫都刻進大腦裏。那時,小兒書是孩子眼裏的珍寶,誰捨得長久地借給別人呢?撕破了怎麼辦?小兒書中的故事幾乎都是戰爭類的,其中的好人讓我無比敬仰壞人讓我無比仇恨。而一本《木偶奇遇記》讓我新奇又害怕:真的會這樣嗎?上次我對母親撒謊啦!

以書為枕的國中作文

就在這樣的渴望中,我度過了懵懂的國小歲月,開始了快樂的中學歷程。那時還不知道“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千年古訓,也不知道有“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偉大論斷,有的只是父母給我的“鯉魚跳'農'門”的樸素想法,和領到一大疊新書後的無比欣喜:數字還有負的?英國人寫文章竟然用字母?……

然而,這還是一段艱辛的求學歷程,除了課本我仍然沒有任何的課外讀物,抄寫筆記是我擴充知識的唯一辦法。一學期下來,薄薄的課本被我抄寫得又厚實又鬆軟,書中的內容也被我倒背如流。偶爾也會從老師那裏借到一本《作文選》帶回家,並在週日的清晨搬上小方凳坐在林間草地上,在清風中,在鳥鳴裏,慢慢地默讀,高聲地朗讀,然後再默默地想,默默地想……

雖然家裏農活特別忙,但是母親從不會阻止我早上去讀書,只是到吃飯時候才會向後山高喊一聲:“回來吃飯咧——上午還有好多事。”母親的這句吆喝聲前高後低,後半句似乎想讓我聽見又似乎不想讓我聽見。

真正意義上的閲讀還要到我踏入師範大門以後。學校有一個藏書豐富的圖書館,每週二下午都會向學生開放,且每證每次只能借一本書,半月內歸還,還必須上交一份讀書筆記。為了能夠借到更多的書,我往往會先借借書證,然後一次借出四五本渴慕的書。首先借閲的多半是世界名著,三兩天一本,如飢似渴;隨後借閲的.就是一些評論類作品,大多為了解決心中的疑惑;到後來就會借《寫作技法》《名著欣賞》等書籍,慢慢思考,偷偷嘗試。每一次手抱着精挑細選來的書,我如買到了熱氣騰騰的珍饈美食一般,一路上歡欣雀躍。回到寢室,立刻盤腿牀上,背靠牆壁,手握鉛筆,然後撿起一本好書,慢慢欣賞起來。倦了,以書為枕,讓淡淡書香飄進幽幽夢境。現在想起來,那時的我還真有點“閒來隱几枕書眠,夢入壺中別有天”的道骨仙風咧。

那時,除了借我還會買詩集讀,太貴的買不起,只能買價格便宜的小冊子,這中間有雪萊、拜倫、歌德等外國詩人的詩選,也有泰戈爾的《新月集》《飛鳥集》,還有汪國真的一系列作品等。另外,我還手抄詩歌。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戴望舒的《雨巷》、聞一多的《死水》、臧克家的《老馬》、卞之琳的《斷章》、席慕容的《一棵開花的樹》……我都會在第一時間將它們抄下來,並不忘寫上一兩句屬於自己的點評。

我現在想,師範三年的廣泛閲讀確實對我近20年來的教育工作和生活提供了莫大的幫助——熱情浪漫,快樂自信,永遠年輕。

教育家陶行知説:“學高為師,身正為範。”先生是要求我們教師不僅要業務精湛,而且還要人格高尚。因此,踏上社會的大課堂後,文藝著作開始慢慢遠離了我的生活,閲讀漸漸集中在如何豐富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上。我的書桌牀頭枕邊開始新添了《陶行知教育名篇》《陶行知文集》《蘇霍姆林斯基選集》《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中國現當代教育研究與實踐》《新課程研究》《班主任兵法》等專業書籍,其中一個個生動的教育實例,一種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如同源頭活水,給我無盡清流,又像盞盞明燈,照亮前行之路。

現在流行的網絡閲讀,及時快捷,容量大觀點多,視野開闊,可我並不喜歡。一方面是因為眼睛近視外加電腦輻射吧,總感覺眼睛漲漲的皮膚灼灼的,特別容易疲勞;另一方面可能是它不能用鉛筆圈點評價吧,閲讀感悟也不能表達;同時也無法攜帶,失去了淡淡的墨香和伴有清風鳥鳴的清靜氛圍。不過,一旦遇上真知灼見,我倒會化潮流為傳統,將它們打印出來慢慢品讀。

然而,即便如此,這些閲讀卻總讓我找不到“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的濃濃愜意,畢竟更多時候都是為了擴充知識彌補不足,職業性和功利性色彩尤為濃重,失去了太多的自由、快樂和舒適,僅有的只是“少年辛苦終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的淡淡欣慰。

如今的我已達不惑之年,茫茫塵世,奔波勞碌,青春激情已然消逝,世事變幻亦豁然開朗,再枕書卷,心中更甚的是明代詩人于謙的“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的超然境界。

至於以後的讀書,我只想借用柳宗元的五言古詩《讀書》來表達:“……竟夕誰與言,但與竹素俱。倦極便倒卧,熟寐乃一蘇。欠伸展肢體,吟詠心自愉。得意適其適,非願為世儒。道盡即閉口,蕭散捐囚拘。巧者為我拙,智者為我愚。書史足自悦,安用勤與劬。貴爾六尺軀,勿為名所驅。

標籤:以書為 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