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家鄉的節作文10篇【集合】

作文4.23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節作文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家鄉的節作文10篇【集合】

家鄉的節作文 篇1

清明節這一天,大家都要掃墓、踏青。我記得今年的清明節,我和爸爸是去紅梅公園賞梅踏青的。紅梅公園到了,公園裏遊人如織,我看到了紅色的`梅花和白色的梅花,紅的像一條紅領巾,白的像一朵朵白雲。我在樹下拍了好幾張照片。這時有一位老伯伯説要不要幫我們拍幾張照片,爸爸高興地答應了。伯伯説他會把這些照片發到爸爸的QQ上的。就因為這一趟紅梅之旅,這麼好玩,所以我到現在還記得。

家鄉的節作文 篇2

花燈節,是我的家鄉小鎮上,一年下來最隆重的節日。

每年的正月十五一過,各村就要開始準備活動的各項細節。

燈節的負責人是各村組員輪流來做,我們老家話稱“作頭”,意思是領頭的。

首先,到每家每户去發燈錢,那是用來買紙、漿糊等。

其次,就是領頭的準備在當天晚上要祭佛的食物。領頭的要在一張大約有10米長、6米寬的板上準備食物。必須要準備的是,各類剪紙,五穀各一碗,鮮花,必須是山上的'花才可以,也是五盤;各類的糖果幾十盤,這可以自由發揮,是最麻煩,需要有新意;再有就是需要豬頭一隻,這在活動完了以後,每家每户都可以分到一小塊。

再次,定日子。因為每年正月,是小鎮的雨季,經常都是細雨飄飛。我所在的洋中村是正月的二十一這天。當天,祭壇的活動不受天氣的影響,如果在晚上有雨,燈會就必須改期。

燈會,是為了祈求來年能風調雨順、有個好兆頭而舉行的,所以各村都會比較重視這項活動。我家所在的村子,是小鎮最大的村落,所以活動也是最引人注目。它有幾個特色。其一就是在祭天快結束的時候,會有一個“道長”來念經。還有就是舞龍和舞獅。當然,我們村最大的看點,還是200多盞自制的花燈。每一盞都不同,都有自己的特色,五花八門,五顏六色,千奇百怪,應有盡有,讓人看得眼花繚亂,回味無窮。

類似於花燈節這樣傳統的節日,正在隨着我的長大而慢慢的消失,或許現在已經沒有了以前那種輝煌的氣勢了,但是卻給了童年的我無數的美好與快樂。

家鄉的節作文 篇3

在我的記憶中,還記得“千門萬户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歡樂;我還記得“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思念;我還記得“棕包分兩鬢,艾束着危冠”的心境……

在端午時,家家户户吃粽子,在無事時總會有陣陣粽香陪伴。端午節是中國四大節日之一,又稱天中節。

帶上五彩繩,步行來到東城河畔,人們正高興賽着龍舟,嘴裏不停的喊着加油,加油。看着漸行漸遠的人們很快分出了勝負,不盡想起投江的屈原,汨羅江畔,寒風颯颯,你獨立江邊,你彷彿聽到戰火紛紛。“舉世皆濁我獨清,世人皆醉我獨醒”,帶着一曲鏗鏘《離騷》你選擇赴死。

走在小路上,小餐館的人們泯着一口雄黃酒,就是完美的節束。回到家,浴室裏瀰漫這艾草的香味,人們這一天都會用艾草洗澡。

吃上一頓團圓飯,當然粽子是比不可少的,那粽子沾上點糖,嘴裏頓時有一種甜甜膩膩的感覺呢!指不定可以讓人回味無窮呢!

晚上,來到古色古香的稻河古街,五彩斑斕的彩燈顯得十分的和諧,小孩子們繞着噴泉池旁跑來跑去,路人都覺得他們天真可愛呢!泰州的端午節就是這樣,大家團團圓圓,高高興興的!

回家後,我打開《離騷》,滾滾江流,濤濤風景,你的另一種風骨沉澱江底,去紀念屈原的一生。

在這節日裏,人們對屈原的'緬懷,不僅僅是仍下粽子怕魚兒把屈原的屍骨啃噬,還把自己對屈原的思念裹進粽子。

這就是我家鄉的風俗,平淡又天奇。

家鄉的節作文 篇4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在我們老家又稱娃娃節。現在端午節的從多活動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

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家家的門上都會掛上採來的艾葉,據説是為了避邪。有小孩子的家庭都會給小朋友買身新衣服,給小孩子的手上和腳踝上繫上五彩的絲線,也有小朋友會花錢買上香荷包帶在身上,老人們都説這樣是可以病除去邪。

手上的絲線一直會帶到農曆七月初七再剪掉。那一天喜鵲會收集小朋友帶過的那些絲線,給牛郎和織女搭橋用。在端午的'前一天,家家都會包粽子,粽子裏放着蜜棗,還有蠶豆啊,還有肉的餡;媽媽會為了好區分,通常是有的包成三稜形的,有的是包成扁扁。吃的時候就能一眼明瞭,這個是什麼餡的。

回憶兒時過節是快樂的,節日的氣氛也比現在的濃,這就是我們老家的端午節習俗!

家鄉的節作文 篇5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佳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我愛吃香噴噴的粽子,也看過別人包粽子,卻從未自己動手包過。直到今天,我才算是大開眼界了。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粽葉,學着外婆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卻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滿頭大汗。幸好外婆替我“解了圍”——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

我手忙腳亂的`折騰了一會兒,終於到了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扎粽繩。外婆説,粽子要包紮嚴實才好吃。我接過棕繩,先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還自作主張地打了一個蝴蝶結,自認為包得不錯。可是當我拿起粽子準備放入碗中,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繩,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們像飛珠滾玉一般,一粒接一粒地滾落下來。

我不甘心,又試了一次,這次順利多了,我一連包了好幾個粽子。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改小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粽肉”了。

品嚐着自己的勞動成果,我不禁想,明年端午佳節,我還要包粽子。

家鄉的節作文 篇6

金秋送爽,丹桂飄香,又到了蟹肥味美的季節。我的家鄉—高淳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有着得天獨厚的水產養殖條件,盛產的固城湖螃蟹,以“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紅膏、味道鮮美”等特點而享譽海內外。一年一度的固城湖螃蟹節在緊密鑼鼓聲中開幕了。今天我起得特別早,爸爸媽媽就帶我到水產市場去參觀螃蟹。還沒到市場,只見通往水產市場的條條大道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水產市場的大門已給車輛堵得水泄不通,我和爸爸媽媽只能步行進入市場。市場裏面更是熱鬧非凡,四面八方的蟹農們忙着把一車車螃蟹送往這裏,銷售商們把一輛輛滿載着“固城湖”牌螃蟹的車輛發往上海、杭州、廣州等國內各大城市。。。許多農民發了“水財”,鼓起了錢袋子。蟹農們三個一羣,五個一夥,全是講蟹話、算蟹帳、念蟹經,豐收的喜悦溢於言表……車輛的馬達聲,姑娘們扎蟹時的歡笑聲,數以億計只螃蟹的“吹泡”聲交織在一起,編織成一曲豐收的交響樂。我和爸爸媽媽一家挨着一家,東瞧瞧,西看看,我還時不時的用手去捉,幾次差點給大蟹給夾住,好險呢!參觀完水產市場,我們第二站直奔螃蟹節開幕式的現場——湖濱廣場。一路上,一條長約5000米的藕蟹種養風光帶首先映入我的眼簾,宛若一條長長的綵帶橫貫東西,翠綠的荷葉映襯着粉紅色的荷花,讓我彷彿置身於畫圖中。碩大的蓮蓬齜着滿盤的“大牙”向我點頭微笑,它在慶賀豐收,迎接着八方賓朋的`到來。固城湖旁邊早已插滿了五顏六色的旗幟,漁民們的漁船早已錯落有致地停靠在岸邊,掛着喜慶的大紅燈籠,燒着香噴噴的大閘蟹等待四面八方的遊客來品嚐。到了廣場,表演活動已經開始了,無論我怎麼擠也擠不進去,因為節目太精彩,誰也不讓步。

每年的螃蟹節都有豐富多彩的遊藝活動,“跳五猖”、“打水滸”、“逛老街”“農家樂”,還舉辦了螃蟹烹調大賽、迎湖桃源垂釣大賽、龍舟表演、武術比賽等,吸引外地遊客前來觀光、採購。我愛家鄉高淳的螃蟹節,它是集藝術節、美食節、旅遊節、招商節於一體的重大盛會,是展示高淳新形象和農村新風尚的重要窗口,是全縣人民的創業節、致富節、歡樂節。·····簡評:具有濃厚的地方民俗氣息,更具熱愛家鄉的純樸情懷!

家鄉的節作文 篇7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董蒼朮白芷,喝雄黃灑。

據説,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還有的是為了避邪。

從我懂事的那天起,我隱隱約約地聽到爺爺又在説:“五月初五到了,又可以吃粽子啦,生女的人家又可以送節給父母了。”我好奇地問爺爺:“這是怎麼回事呢?” 爺爺説:“那是很久以前留下來的風俗習慣。”我納悶着。

讓我難忘的是那一天, 爺爺一邊包粽子,一邊煮茶葉蛋,忙得不可開交。我見了,連忙跑過去説:“爺爺,要不我來給你幫忙吧!”

爺爺笑呵呵地説:“好的。”

我迫不及待地動起手來,一手拿起泡好的竹葉捲成筒狀,一手把調理好的肉和米混和在一起,攪拌均勻,然後用繩子緊緊地捆起來,像一個個小小的金字塔,我認為已經完成了,正在我高興的時候,爺爺説:“還差最後一步,你看你包的`粽子三個角圓圓的,一點也不尖,如果煮起來,就會漏出餡兒來,而且還不好吃。”

聽了爺爺的話,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不能馬馬虎虎、要仔細。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要來到了,我準備着……

家鄉的節作文 篇8

在我的記憶裏,清明節是很鄭重而又充滿温馨的節日。

當柳樹穿上了淡綠色的裙子;當桃花、杏花向我們綻開張張笑臉;當春日的天空清澈明朗,空氣清潔明淨時,清明節已經到來。

爸媽早在一個星期前就被爺爺、奶奶通知哪天去“做”清明,而爺爺奶奶也早已準備好探望先輩們的“禮物”,一大堆俗稱“大裱紙”的紙,一籃子的“金元寶”(這當然不是真的金元寶,而是用一種金黃色的紙疊成的),還有很多和真錢很相似的`“冥幣”,更有意思的是那種用紙剪出來的五顏六色像拉花一樣的“幡子”,我覺得這一切都是那麼新鮮、有趣。

每次“做”清明,我們總是一行很多人,七大姑、八大姨地浩浩蕩蕩從家裏出發到鄉下。到了墓前,大人們總是有一會兒的嚴肅和傷心,外婆到了太外婆的墓前,還會掉幾滴眼淚。大人們墳前擺上豐盛的飯菜,倒上酒,然後燒掉“冥幣”和“金元寶”,説是讓老祖宗在另一個世界有足夠的錢花,我真不明白,他們究竟怎樣“花”這些“錢”呢?

接着,我們長幼有序地輪流在墓前跪拜磕頭,其實,我大多數不知道跪拜的是何人。大人們聊起往事,還有的互相揭發小時候的故事,常聽得我哈哈大笑。

我們一路走,一路祭拜自家的先輩,有時看見誰家的墳前荊棘叢生,墳頭也沒有“幡”,大人們會讓我們這幾個孩子拿上一個去插,因為據説,沒有人來祭拜,墳裏的人在陰間會受別人嘲笑,會被欺負。

山林裏很安靜,會聽見各種鳥叫聲,還有風吹松樹“沙沙”的聲音,路邊開滿了不知名的野花,我一會兒看看這個,一會兒摸摸那個,好不高興!

接下來,我會跟隨大人們去拜望活着的長輩了。我們帶着禮物一家家地串門,那些長輩早已得知,都出來迎接,一時間,歡聲笑語,熱鬧得很。有一個太奶奶已經九十多歲了,牙齒都掉光了,還拄着枴杖自己走路,身體挺硬朗。

馬路上,也是車來車往,我認得出那些車牌,有的是從很遠的地方來的。

清明節,長輩們掃墓,祭拜祖先,我們小孩去踏青、春遊,但這更是一個和親人團聚的快樂時光。

點評:本文以質樸的語言向人們敍述了一個孩子眼中的傳統節日——清明節。字裏行間沒有憂傷與哀愁,有的只是温馨、休閒,充滿了生活氣息,似一首清新的小詩,不落俗套。

家鄉的節作文 篇9

端午划龍舟,在印象中,所見過的龍舟是不多的。小時候,以為龍舟就是漂浮在水上的一條龍,一條金龍,人在金龍上歌唱舞蹈

記得有一個端午,天空下着雨,雨簾蒙上了人們的眼眸,若隱若現,我嚷嚷着呼喊父母帶我去看。飯後時分,父親便領着我和哥哥去到西江邊上,高高的堤壩兩旁站滿了人。只見河中,十幾個壯漢坐在看着像龍的長艇上,立在龍頭旁的人奮力擊鼓,鼓鳴聲中,幾艘長艇整齊向前衝去,舟上的人用槳奮力划水,白色的水花在龍的軀體兩側飛濺。龍舟所到之處,層層浪花泛起,交錯碰撞,十分壯觀。不久,龍舟遠去,消失在了朦朧的霧氣中,神祕莫測。原來划龍舟不是看歌舞表演,就是幾條金龍在水中奮勇爭先,飛舞戲耍。

儘管下着雨,觀眾們無不激動着,歡呼吶喊聲勢震天,龍舟的每一點動靜都刺激着觀眾們的'神經。小時候覺得熱鬧非凡,堪比新年時逛花街,便也隨大人們跳躍歡呼。幼時,龍舟比賽非常難得,家家户户的男人都要參加,展示自己的勇敢。據説以前,小孩子還要洗“龍舟水”,以保證平平安安沒有病痛。想到此處,極想嘗試一下,卻發現河水渾濁,有污漬漂浮其中。這裏工業廢水、生活污水早已流入了多條河道,這條河水已經不再清澈。我收回伸出的手,心裏暗暗歎息。

家鄉的節作文 篇10

在端午節這天早晨,我們專業作文講習所師生來到山清水秀的天長山水庫去採訪,親近自然,欣賞山水美景,呼吸新鮮空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早晨八點二十分,我們坐上車朝水庫的方向開去。

我是下午班的,在車上我和上午班的王偉達坐在一起,我們是老朋友了,端午節裏喜相逢,當然非常高興,聊得不亦樂乎。車外陽光明媚,風和日麗,山青青,天藍藍。我的心情原來就很愉快,現在又多了幾分激動。

大約過了二十多分鐘,車開到了水庫,我們迫不及待地下了車,水、天、山幾乎是我同時看見的,都非常美。山是翠綠色的,我們都有一點擔心“草爬子”,老師卻説不用擔心,他們已經被撐死了。

端午節的青山,連綿起伏,翠綠色的山巒,好似一位血氣方剛的少年,充滿了青春的活力。青山一座連着一座,延綿不斷,給了我們一個翠綠色的世界,像似綠色的波濤滾滾而來。又好似一條畏首畏尾的長龍,不忍離去,便化作了這麼座山。

端午節的水庫,在大壩上看,似藍非藍,似綠非綠,很難看出他是哪一種顏色,也很難看出哪裏是水,哪裏是天,水天一色。在清澈的水裏,隱隱約約還暢遊着一條條小魚,為靜靜的.水面添加一絲生氣。

端午節的天,在近處看是藍色的,而運處則是近乎綠的顏色,碧水藍天,給人一種美的享受。碧空萬里,萬里無雲,只有陽光在天上閃爍着。而就是太陽讓天空吸引着人們。

這時,天色漸黑,我們被美景陶醉的忘了回家,雖然已經離開了水庫,可是那碧水,藍天、青水卻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我想,端午節可真是個特別的節日啊,由於我們來到了山水間,就更是覺得端午節的清新和秀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