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學生情感作文集合8篇

作文1.72W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學生情感作文8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學生情感作文集合8篇

學生情感作文 篇1

在靜謐午後,偶然聽到一首旋律優美動聽的歌曲,微微沉醉其中,而後又覺回味無窮。細思曲子的詞句,也是意味深遠,深發共鳴。似乎能從歌聲中體會到各種憂樂交織的情感,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就這樣,喜歡上了一首歌。它的曲調時刻縈繞在腦海中,時不時便不自覺地哼唱起來;當拿起筆想隨意寫一點文字的時候,勾勒出的線條也是那首歌的歌詞;跟朋友談論起最近聽的歌,也是不亦樂乎地介紹給朋友聽,分享喜愛之情。每當戴起耳機,打開音樂播放器,習慣性單曲循環,不厭其煩地一遍遍聽着,總是覺得越聽越動聽,越來越扣人心絃,深深沉醉其中。

不知對那首歌的沉醉持續了多久,慢慢地便有了一種膩煩之感,這真是一件奇怪的事情。聽歌的時候,不怎麼再循環了,只是輪到那首歌時姑且聽聽;到後來,甚至一聽到開頭的旋律,就切歌,不想繼續聽下去了;也不會在走路時隨口哼唱這小調了。從那首歌裏面,再也找不到以前心動的感覺,喜愛之情就這樣無聲地消散了。而後跟朋友聊起時,也就淡淡地應一句:我以前也好喜歡聽這首歌,不過現在已經聽膩了。

不只聽歌,同樣類似的過程還有許多。

無意中搜到一張美圖,覺得色彩和諧飽滿,內容又對胃口。便收藏起來換做屏保,天天看着,就像換了一個美好的'心情一樣,新奇美妙。可是看着看着,以前曾認為的美圖,也變得平淡無奇起來,再絢麗的色彩也覺得俗氣。似乎一刻都等不了,想立馬換掉它,不然看着都覺得煩。

在一個地方品嚐到一種美味的食物,舌尖的絲滑觸感怎麼也忘不掉,便滿心牽掛着,一頓不吃憋得慌。可是吃得次數一多,就不想再這麼頻繁地吃了,天天都是一個味,多乏味啊。而以後,也可能會因為吃膩了而不沾筷了。

……

為什麼當初如此喜愛的,現在會成為所膩煩的呢?為何人的情感如此多變?為何這樣的喜新厭舊呢?

也許在聽膩了一首歌后,又會尋到另外一首好聽的歌,還是會經歷從喜愛到厭煩的過程;也許在看厭了一張圖之後,又會找一張新圖來代替,然後又一次經歷生死輪迴;也許把一種食物吃膩了以後,還會迷上其它的美味食物,無可避免地,喜愛之情又慢慢變淡。但是也總有一個新的事物的出現,讓我們能寄託喜愛之情。

這似乎是一個無限的循環,過程都是一樣的,只是換了個對象而已。我突然覺得害怕起來,甚至有時會陷入深深的恐懼之中。每當經歷完一個循環,便深深感覺自己是個冷漠薄情的人,而非長情之人,深情卻不長久。對物如此,對人呢?只怕也是一樣的吧。我是這樣,難保其他人不是這樣。所以,我始終難以相信男女之情。

經歷了無數次從喜愛到厭煩的過程,感情消散後的失落感與空虛感便隨之而來。愛上一首歌時,不敢再單曲循環,怕會聽膩,而是讓曲調存於心中,去回味,去感受,保留一份美好;美食、美物也都細細品賞,淡淡體會。這樣,情感應該會更長久吧。可是如此,卻丟掉了深情。難道長久與深情之間,一定要捨棄一方嗎?我不想成為一個喜新厭舊的人,我也討厭喜新厭舊的人,可是日常中,我似乎就表現得喜新厭舊。那麼我有什麼資格要求、期望別人不厭舊不喜新呢?

喜愛之情若是上揚到了最高點,便會開始下降,那麼最好的辦法,是否要淺嘗輒止,不要讓情感膨脹呢?達不到巔峯,就永遠不會下沉,心中永遠都懷有一絲期待,一份希望。又或許從喜到愛再到消散才是一種常態,不該自歎自悲,就該順其自然,勉強也是枉然。

不管怎麼樣,我希望能尋找到屬於我自己的常態。

學生情感作文 篇2

疲憊不堪,壓抑地像條活生生束縛在水缸的魚。放大的瞳孔,找不到屬於自己的位置。除了四周漫無邊際的水草和石沙,剩下的就只有水波的温度了。冒出的泡泡有那麼一瞬,忽然幻化成陽光下斑駁的豔影,渴望來場轟轟烈烈的寂寞大逃亡。狂歡的背後隱藏着一種絕望式的孤獨……

最後,屬於我的,仍舊是一片漆黑。看不見、聽不到、摸不着。

你知道嗎?記憶是個可怕的魔鬼,而想念則是種瘋狂的魔咒。而我好像已經被魔咒吞噬,淪陷在迷失的森林,無法抽離。

萬家燈火帶領星光拼湊成晚上,我走在街上悶着頭遊蕩把心事流放。沿着路邊的燈一直走、一直走,這條路似乎很漫長、很漫長。我不知道哪裏才是盡頭。安靜了很久,終於,表情有點難過。只想憑心的感覺任性地走下去,不要回頭。風吹得有些茫然,驚黨冷意已經麻痺。開始舉足艱難,這份糾結不知出自何方,似乎有股力量在不斷拉扯我的思緒,企圖扭曲我的靈魂。我不知道可以逃到哪兒去,世界那麼大、那麼大……

這是你離開的第32天,我躲在房間默不作聲,屏住呼吸時,隱約只聽見時鐘擺動的聲響。似乎所有事物就這般靜止了。

我守着你給我留下的書信發呆,感覺就好像你從未離開過這個房間一樣;我聞着大大小小罐子裏香草可樂的味道,似乎這裏有你彌留的熱鬧氣氛及活潑氣息;我挨着你我翻滾過的榻榻米聽音樂,那首屬於我們共同的歌單曲循環:《仰望的日子》。我對着鏡子傻笑,因為我好像看到了你,也在對我微笑;我望着窗外出神,清楚記得你曾和我在某個草地哭笑打鬧;我摸着牆紙上的字樣兒,想象你那滿足快樂的神情;我盯着天花板看,似乎能夠想起你安靜可愛的睡顏……

我覺得我就快瘋了,我滿腦子都是你,各種各樣的表情,不同場景的情緒以及你説過的話。

“舞樂,你猜夢想有形狀麼?告訴你哈,聽説吶,很久以前的夢如果碎了,將會流浪漂泊到很遠的地方……然後,在等待另一個夢出現的同時,逐漸遺忘掉這個夢,才會停止這一刻的悲傷。不會重蹈覆轍上演曾經入幕的劇情。”在我的眼裏,你一直是個樂觀、開朗的孩子王。我沒想到你也有這麼感傷的時候。我那時候只是凝望着你,哽咽地發不出聲音。完全預料不到這會是你離開的徵兆。你嘖嘖笑我就是那麼愛煽情,你問我的夢想是什麼?我黯然道:“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不過,那是不能實現的'。”你卻認真嚴肅地説:“任何事情在你沒有嘗試之前不要急着下定義,因為每一分每一秒都會發生不同的事,而如果你勇敢追求了你心目中的光芒,就好比飛蛾撲火,哪怕失敗,這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兒。”我欣慰地無語,而你則淡然笑之。

可是,接下來你的離開讓我措手不及。你説你該走了,你要去尋找另一個夢的起點。就這樣匆匆地消失在了我的生命裏。

這些是你不知道的,院子裏的小動物全被我趕跑了,我討厭它們佔有我的時間;隔壁的老奶奶生命危在旦夕了,不知道還可以撐多久:陽台上的那些鮮花早凋零了,葉子也枯萎了,而我似乎還在幻想你會回來照顧它們……在失去你一個月內,我整整瘦了五斤,眼眶的淚水早已哭幹,黑眼圈又大又深,一天卻沉睡十個小時以上。除了用睡覺逃避,我似乎找不到任何理由讓我醒來。我開始自我墮落,然後頹廢。對於生活,我一點兒也不坦然,我無法接受一個這般庸俗的自己,我覺得自身的所謂夢想已經失敗,並且散發出難聞的氣味令人噁心。偏執念頭的變質,再也開不出最初的夢想之花,再也感覺不到離經叛道的那股衝動,再也無法忍受上帝給了我一具靈魂的空殼,可我卻找不到東西將它填滿……

不捨得,捨不得,都結束了。捨不得,不捨得,散了。原來我只是突然累了,原來我不説了……

終於我崩潰了。因為在此之前,在夢中我遇到了你。可是你話語的冰冷讓我感到無比的恐慌,甚至我懷疑這場夢是真是假。你用一個陌生人的口吻跟我説話,你問我:“你是誰?”我腦海頓時變得凌亂不堪。“你是誰?你是誰…”我抱住頭痛哭流涕:“我是誰?我是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不是嗎?”你突然換上平穩的語氣。“不!不!”我開始情緒失控,不停地啜泣。你安靜地説:“當我們全力以赴共同去完成一件事的時候,你便會感覺到我的存在。我是一個虛=擬真實的你,你不要擔心我會離開,更不要害怕自己的行為與精神分裂的範疇有關。你只不過是暫時無法接受一些被同化的事物以及世俗的束縛。而只要過了這坎兒,你就成長了。所以你就是你,不需要任何事物而改變自己最初純粹的本質。”

最後的最後,我恢復了清醒的狀態。在心中默數三秒。因為你説天亮、就離開。

“下一站,我們去哪兒?”我充滿期待地問道。

“去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它最接近我們的夢。”你答道。

“三、二、一……”

彼此微笑的瞬間,我似乎看到了大片大片的白色顆粒正輕舞飛揚、飄灑搖曳,高潔、優雅且珍貴。

我想:未知的旅途應該會很美妙。

謹此:銘記。

學生情感作文 篇3

漫漫人生路,幾多歡喜幾多愁。這一路上,我們經歷過許多風雨,陪伴着我們的是含辛茹苦的父母,是給我們灌輸知識的恩師,是和我們同甘共苦的死黨。我們要感謝他們並報以感恩之心。

當我們遠離家鄉,心靈的牽掛是父母。母親給予了我們生命,在醫院手術室裏,那個面色發白,緊抓被單,汗水沁透了枕頭和衣襟。終於在幾個小時的痛苦折磨下誕生了一個呱呱墜地的女嬰,那便是我。母親看着混着鮮血的哇哇大哭的小生命,鬆了一口氣。有人説“為什麼我的父母那麼貧窮?”“為什麼我的父母不能給我買新衣服?”“為什麼我家是這樣的破落屋?”但其實,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已經給予了我們生命,給予了我們可以看見這五彩繽紛得世界的雙眼,給予了我們一隻可以聞見花香的鼻子,給予了我們一張能説會道的嘴,還有一雙聆聽世界萬物的雙耳。當然,最主要的是父母給予了我們兩雙好手好腳,讓我們可以自力更生。難道父母饋贈我們的禮物還不夠多嗎?父母含辛茹苦地將我們養大,等到我們長大了,父母又要流着眼淚目送我們遠走。我們沒有理由不孝敬他們,不感恩他們。我們應該在他們疲憊時為他們分擔勞累,應該在他們生病時為他們傳遞歡笑,遞水送藥,應該在他們孤獨寂寞時陪伴他們和他們聊天。不要認為父母的嘮叨很煩他們只是關心我們,愛我們。等父母老了,我們再想聽他們的嘮叨怕是難了。所以當我們長大成人,需要到外面的世界闖天地時,請把心靈的牽掛留給父母,讓那張佈滿皺紋的臉不再蒙上淚光。

當我們走出校園,心靈的牽掛便是恩師。老師是澆灌知識的園丁。在區區三尺講台上,他們成就了我們卻累苦了自己。每天都可以看見老師們忙碌的身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這是對老師最好的讚頌。老師們認識了一屆又一屆的同學,記得我們七年級剛進入校門,對一切都是陌生的.。還記得在第一次點名時被叫錯名字的尷尬嗎?可是後來我們與老師從認識到熟識,經歷了大考小考,寒冬酷暑。我們逐漸明白自己與老師之間深厚的感情。畢業之時的不捨。所以當我們要走出校園,為自己的人生再添光彩時,請把心靈的牽掛留給老師。讓那紅彤彤的試卷成為老師臉上欣慰的笑顏。

當我們出門在外,心靈的牽掛就是死黨。死黨在我們傷心難過時默默陪伴在我們身邊,和我們共同度過那段痛苦的日子。死黨在我們開心歡笑時陪我們一起享受愉悦。“在家裏靠父母,出門靠朋友。”在我們遇到困難時,死黨是我們最佳的傾訴對象。所以在我們要步入大千世界時,把心靈的牽掛留給死黨,與他們共度風雨。

這一生,我們要感恩的人實在太多。我們要對那些幫助過,鼓勵過,體諒過我們的父母老師朋友報以感恩之心。

讓心靈牽掛於你所要感恩的人。這便是我們人生路上的基石,促使我們攀登上人生的頂峯。

學生情感作文 篇4

師生情

人間處處都需要感恩。

感恩慈祥温柔的媽媽,把我帶到這個世界,養育我長大成人;感恩身材魁梧的爸爸,雙手撐起我們的家;感恩和藹可親的奶奶,和顏悦色地説:“孩子,一定要好好學習,考上清華!”;感恩幽默有趣的爺爺,講一些我從未聽過的笑話,逗得我笑哈哈。 感恩春天裏的一縷暖風,感恩夏天裏的一杯飲料,感恩秋天裏的一片落葉,感恩冬天裏的一片雪花。感恩飢餓時的一塊餅乾,感恩口渴時的'一杯涼茶……

感恩,來見證安徒生的童話。而我現在要感謝的人是我的語文老師。

記得那天早上,我開開心心地出了門,到早餐店時,我左掏掏,右掏掏,掏出5元錢,去買了一個燒餅,開心的嚼着。忽然手一滑,燒餅掉地上去了,慘不忍睹。我又垂頭喪氣的來到了牛奶店,買了一杯牛奶,用吸管“啪”的鑽了一下,嘿,鑽不開?我又鑽了一次,鑽出兩個洞來了,一邊在流牛奶,一邊在喝牛奶,“高科技”呀。牛奶流的更厲害了,我只好扔掉牛奶,心痛呀,這畫面不堪設想,我拉長了臉進學校了。

到班後,老師看見我這垂頭喪氣的樣子,問我“怎麼了?”同桌幫我説:“她早上沒吃飯!”老師把我拉出去,給了我一些錢,讓我去買些早餐吃。當時,我心底滿滿的都是感激。千萬個謝謝在我心中盪漾。我很想大聲地對老師説:“老師,謝謝您!”可心裏閃過一絲猶豫。在我心裏天使和惡魔又出來了,天使嘟着個嘴説:“快呀,説謝謝,老師對你多好啊!”惡魔叉着手瞪着眼説:“這世界沒有愛,沒必要感恩,拿着錢,買零食吃去!”天使和惡魔又開始吵架了,我讓她們回了“家”,它們只好飛入了我的內心。我小聲地説了聲:“謝謝!”然後跑走了。回來之後,老師發現我沒買水,便關心地説:“我的辦公室有杯子,去倒杯水喝吧!”我的心裏暖暖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過幾天后,我把錢帶來了,準備還給老師,老師卻説:“不用還了,你用這些錢去買些學習用品,好好學習就是對老師最大的回報。”我頓住了,隨後對老師感激地點點頭。我的眼睛澀澀的,想哭,但心裏暖烘烘的。

生活需要一顆感恩的心來創造,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生活來滋養。感謝老師,讓我體味到師生情的美好。願感恩之心在你我心中綻放!

學生情感作文 篇5

作文,是一種創造性的腦力活動。一篇文章的寫作,是由觀察到思考到表達的過程,正如葉聖陶先生所説:“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後有所撰作。”但在實際作文教學中發現,大多數學生的作文是就事寫事,從中體會不出小作者的寫作情感,文章讀來乾乾巴巴。如何激發學生的作文情感,使學生在作文中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筆者做了以下的有益嘗試。

一、以教師的熱情,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由於情緒具有感染性特徵,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積極的或消極的情緒都會互相感染。而教師的情緒對誘發學生的內心體驗起着極為重要的導向和催化作用。這就要求教師要以熱情的言行,將自己的積極情感體驗傳導給學生,以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作文課上,教師熱情親切的話語,充滿鼓勵的目光,表情達意的肢體語言,都傳導着教師真摯的情感,會強烈地影響着學生的情緒,使學生產生積極向上、愉悦振奮的情感體難,誘發作文的內驅力,從而積極思維,興味盎然地投入作文活動。

二、創設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創設一定的情境,可以激發學生情感的共鳴。這樣,學生寫出的文章,才有生活氣息,有真情實感,才能避免寫空話、假話的弊端。作文課上,教師應採取多種方式“以境激情”。用表演再現生活情景,引導學生觀察、感受、描述;藉助投影、錄像等直觀手段創設情境,再現情境,讓學生思考、體驗;組織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班級活動,如比賽遊戲、參觀訪問,實驗遊覽,使學生在活動中通過自身體驗,仔細觀察,在歡樂的氣氛中親自動手、動口、動腦、動筆,寫出感情豐富的文章。

三、運用“遷移”規律,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 小語教材所選課文,都有一種感人的力量,這些文章不僅內容真實具體,而且有真情實感。教學中,引導學生把心放到課文中去,設身處地像作者那樣去想,從而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然後教師利用“遷移”的心理規律,使學生體會到作者的寫作情感,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如《海濱小城》細緻描寫了廣東的'一座海濱小城的美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在通過反覆誦讀,學生體會了作者的這種情感之後,引導學生把作者的這種情感遷移轉化為自己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學習課文的寫作方法,仿寫《泉城廣場》,學生寫出的文章不僅內容具體,而且感情真摯。

四、改變傳統模式,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 教師改變每次作文,都是審題、讀範文、打草稿、修改謄抄的常規作文模式,運用各種有趣的寫作形式,會激勵學生的寫作興趣,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如剪貼寫文,根據學生的興趣,選擇色彩鮮明、內容健康的圖、畫,剪貼成單幅或多幅組成的“圖畫”,讓學生觀察想像,在説的基礎上作文;畫後作文或作文後插畫,讓學生每人創造性地畫出自己最喜歡的事物,進行創造性地想像,寫成作文;寫後猜、續寫、給材料作文、表演後作文、辦作文小報等作文形式,易於調動學生作文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

五、進行成功教育,激發學生的寫作情感 蘇霍姆林斯基曾説過:“請記住,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兒童好好學習的願望。”所以對學生的作文也應採用賞識教育的原則。每次習作後,我都上一節佳作欣賞課,將寫得好的文章、片斷或幾句話讀給學生聽,組織大家評議好在哪,然後分別給與表揚鼓勵,使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寫作的自信心,激發他們再次作文的積極情感。

學生情感作文 篇6

輕鬆地七年級生活,渾渾噩噩的過日子。沒有煩惱,不在乎會考

沉重的九年級生活,學習基本定型,只要保持平常心,自會有理想的成績!

因此,所有人都將八年級視為一個轉折點,將八年級看的尤為重要!

確實,八年級重要,但並不是因為學習最緊張,而是因為人有情感。

國中像兩座山,中間有一座彩虹橋。山的一岸為七年級,另一岸則為九年級。而那座彩虹橋自然就是八年級了。

彩虹固然美麗,吸引着人的好奇心,令人忍不住駐足觀看。看着入迷了,睡着了,便忘記了過橋,沉浸在美夢中。美夢固美,卻如同罌(yin)粟般令人難以自拔,那毒素,便是人間最美的、最浪漫的----情!

八年級,十五六歲的'年紀,一個懵懂的孩子,分不清什麼是情。只是因為那個他帥氣或美麗,優秀或温柔,便天真的以為他就是自己一生的依靠。只沉浸在自己用心編織的搖籃中,只願意不顧一切的睡着,縱使知道自己錯了,卻不情願去改錯!

直到有一天,夢碎了,人醒了,卻發現那座彩虹橋已在逐漸消失,自己已無法到達彼岸,想要回頭, 卻永遠回不去了,只能隨着橋的消失而墜入萬丈懸崖,連帶着那還未發芽的夢想,一起消失。

或許,這就是八年級真正重要的原因吧!只有那些理智的且堅定的人,在愛的誘惑下,才能堅定不移地走下去,順利的通過那所橋,到達天堂的彼岸。

同學們,不要被那表面的情感所迷惑,要堅信,真愛在前面,而不是阻礙你成功的眼前的這份你自以為是的愛。

橋很美,但莫要被誘惑。一直走,真愛就在前!

學生情感作文 篇7

【摘 要】分析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的原因,提出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的三條途徑。

【關鍵詞】作文教學 情感 運用

情感培養在作文教學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教師能調整好學生的情感狀態,往往能大大改善作文教學效果。情感是教育的靈魂,情感態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展的重要因素。作文教學的藝術更多的不在於知識的傳授,而在於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使學生在情感的驅使下自然地寫作。以“情”馭文,以“情”蓄勢,以“情”雕文,最終達到文情並茂。

一、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的原因

(一)感情是寫作的源頭活水

現在很多學生怕寫作文,原因是目前我們的作文教學是封閉式的,作文內容與生活脱節,重課內輕課外,加上許多教師不讓學生的情感自由馳騁,逼他們寫千篇一律的應試作文。教師逼作,學生憋寫,學生主觀上沒有作文的積極情感,作文就會成為折磨人的苦差役,學生則會消極應付,生編硬造。這樣是不可能寫出好文章的。文以傳情,文以載道。文章是一個人對社會、對生活、對自然的情感體驗或者理性認知。要寫好文章,情感是基礎。蘇轍説過: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此“氣”,就是醖釀在心的情感和理趣。清朝王夫之也説:落筆之先,意匠之始,有不可知者存焉。就是説,文章沒有技巧,而要靠個人內心的意趣。世上真能寫文章的人,都是有了長期的情感積蓄,促使其非説非寫不可,一旦為某種契機觸發了情感,就產生了強烈的寫作慾望,並滿懷情感地進行寫作,不能自止。長期以來,在作文教學中,作文材料的貧乏單一,臉譜化、公式化、情感的蒼白和空白化,一直是困擾作文教學的一個歷史沉痾。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時,應該把引導學生思想積澱、情感體驗作為作文教學的重點,培養學生如何把自己真實的情感和感悟表達出來,鼓勵學生説出自己想説的、要説的、非説不可的、真正屬於自己的個性化語言,將假話、空話、套話拒之門外。引導學生如何去感悟人情、人性、感悟做人、生活的點點滴滴,培養學生的同情心、善良、孝心、正義感,正確的美醜、善惡、是非觀。

筆者有一次給學生布置主題為“我的好朋友”的作文,一開始,筆者從確定中心、選擇材料、使用語言等方面做了詳細的指導,但到落筆時,學生仍然覺得沒什麼可寫的,交作文者寥寥;後來,筆者順應學生的心理,要求把好朋友在學校中的表現向他們的家長彙報。學生都覺得這樣的作文有意思,激發了向家長彙報的激情。這樣一來,學生都覺得有許多要説的話,產生“情動而辭發”的效果,寫出來的文章言之有物,情真意切。

(二)感情對寫作活動起到催化作用

有情才有文,情動而辭發。著名作家巴金説他自己“不是為了當作家才寫小説,是過去的生活逼着我拿起筆來”,情感是寫作的原動力。所謂“凡物不得其平則鳴”,“情動於中而形於言”。在寫作活動中,情感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優秀的.作品莫不是“鬱於中而泄於外”,“為情而造文”,為情感促動而寫成。作文,應該是真情實感的流露,我手寫我心,將自己的所看、所感、所説、所做、所想表達出來。情感是作文的催化劑,它影響着人的認知,激發推動着人的認識活動向縱深發展,豐富了人的認識內容。帶着情感去認識事物,就能使被認識的事物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神奇,化無情為有情,化無生命為有生命。如果沒有思想和情感做基礎,在描述事物時缺乏人的情感,對所寫的景物沒有“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深刻情感體驗,作文就會平淡、枯燥、無味,那作文教學只能是空中樓閣、無緣之木。()而只有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讓學生能夠觀察、活躍思維及大膽想象,進行發散性的思考,學生作文,才有成功感和創造欲,精神就振奮,就心靈手巧,面對作文題目,就能自覺地集中注意,精心思考,敞開心扉,尋找材料,挖掘儲備,選擇那些恨得要死或愛得要命的人、事、景、物來寫,有時甚至可以達到酣暢淋漓、飛流直下的境地。一位教師曾佈置學生寫以“幸福”為主題的文章,有個男生非常喜歡足球,就選擇了我國足球隊在出線的一剎那來寫,那時刻他感到無比幸福。全文一氣呵成,感情充沛真摯,言之達意,條理清晰,不失為一篇好文章。由此可見,學生寫作情緒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作文水平的提高。

二、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情感的途徑

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認真研究學生的作文心理,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是十分必要的。教師不能無視學生的情感生活,因為那是學習中主動性和創造力的源泉。那麼怎樣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呢?途徑有三:

(一)立足生活,引進活水

生活之水永遠是鮮活的,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的思想、觀點、情感及一切材料都來自現實生活。著名教育家杜威説過“生活既體驗”,這是學生帶着他自己的思想、心靈和生命經驗對自我、對生活、對自然、對世界的叩問和發現,而不是在教師指導、規定或暗示下的所謂“觀察生活”。《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要感情真摯,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沒有這種真切體驗,作為一切作文精神底色的真情實感就無從談起。作文是學生生活經驗、知識基礎、思想感情、閲讀水平、智力技能的綜合反映。學生的思想經歷、人生經歷、生活空間都非常有限,如果不從多個層面去開拓學生的視野空間,就硬逼着他們去寫許多話題,這也許會扭曲學生的心靈,不符合實際,甚至會出現假話、空話、套話、大話等現象,學生作文水平不會真正提高。他們參加實際活動,就有東西可寫,寫出的文章就有特色。指導學生用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材料去作文,抓住最感興趣的某項活動場面及人物在活動中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等,留心生活中的每一個細節。這樣,學生在有了切身體會的基礎上,頭腦中儲備的表象豐富了,寫作時才能得心應手。開拓學生的視野,方式和途徑有很多,比如報紙、雜誌、政治、自然、社會、影視、新聞節目、小小説、讀者、故事會等,也可以是引導學生的視野去觸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真誠與虛偽的人性體驗,心與心的碰撞,做人的道理;也可以是帶領學生走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花草蟲魚,走進集貿市場,看商販巧舌如簧地推銷產品,看不同人的菜籃子;欣賞歌曲,感悟意境;留心身邊的熱點、大事等。總之,即是要把學生的視野伸向不同的時空、不同的層面,為他們提供豐富多彩的廣闊的認識天地,讓他們真切地感受生活,感悟生活中的美,領悟美的情趣,觸發作文情感,寫作才有話可説,情趣才能有所依附,立意才能深遠,才能敞開心扉,表現出不可遏止的創作欲。

(二)激發興趣,以情激情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指導學生作文的關鍵就是要激發興趣,觸發情感,“以境生情,以情激情”。興趣是一種內在力量,它促使學生萌發強烈的求知慾,從內心產生一種自我追求,向着認定的目標前進。如果學生能從厭惡作文轉變為喜歡作文,那作文教學任務就完成一大半了。教師一旦激發和培養了學生的興趣,學生就會產生一種躍躍欲試的心情,就會自覺地寫,刻苦地練,寫作時才會文思敏捷,一氣呵成,從而促進寫作能力的發展。教師可以採用以情生情的方法,創設情感氛圍,激發興趣,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從而產生“我要寫”的慾望。一位教師在佈置作文《我的父親》之前,先讓學生展開討論,自由説説自己的父親。學生身處其中漸漸進入由討論造成的氣氛中,對父親的記憶和情感也積聚到心頭,成為不可不説的話語,情緒高漲,情動而辭發,產生“我要寫”的慾望。另外,在討論中,學生會接收到更多的信息,一方面激發了寫作的靈感,另一方面使得情感的積累更多更深刻。正如蘇聯教育家贊科夫所説:“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作文豐富多彩的思想、感情和詞語”。

(三)創設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努力達到“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效果

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現象:作文課上,教師滔滔不絕地講,下面學生懨懨欲睡,等到動筆時,學生還是不懂怎樣寫,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臉惘然,無從下筆。這樣的作文指導是徒勞的,沒有感情的作文指導是蒼白無力的。當教師傳遞出的是冷漠鄙視的情感時,學生會拒絕接受他傳遞的知識;當教師表現出關愛、信任的態度時,學生會欣然接受並努力記住教師所傳授的知識。情感的融洽為作文提供輕鬆愉快的環境,讓教師樂教、學生樂學。師生情感融洽相互信任,學生就願意將自己的真實想法通過作文向教師表露,教師也應真誠地給予迴應。教師指導作文必須做到耐心、熱情、細緻、周到,讓學生產生親切感,在評改過程中,教師應抓住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對立意新、選材精、結構完整、構思巧妙、情感真實等加以肯定,從而達到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的效果。青少年學生自尊心很強,喜歡自己的作文得到老師的首肯,鼓勵適當,能使他們增強信心,提高積極性。因此,教師在批改作文時,要注意發現每個學生習作中的點滴優點,特別是對那些基礎較差的學生來説,抓住他們的“閃光點”,給予鼓勵,這將會大大增強學生作文的興趣與進取心。對學生作文中的不足之處,教師不應迴避,而應實事求是地指出,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做到言語中肯,態度和藹。既要讓學生認識到習作中的不足,又要保護好他們寫作的積極性,避免挫傷學生的自信心。

總而言之,作文教學閃耀着情感的光彩,教師的情感是聯結作者和學生感情的紐帶和橋樑,只有具有豐富情感的教師,自己胸中燃起一團火,才能點燃全班學生那一片火,才能產生一種感染力、輻射力,拓寬學生的情感體驗渠道,挖掘深藏於心的寫作資源,才會催生文情並茂的佳作,作文教學也因情感的滲透和誘發而獲得不朽的生命。

【參考文獻】

[1]白金聲。怎樣當老師 怎樣教語文——語文教學長短論[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xx

[2]孫春城。給語文教師的101條建議[M]。南京: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學生情感作文 篇8

一段話,是我生命中的一個轉折點,它使我找回了自信。

記得上四年級時,一次期末考試,我得了一個連我自己都覺得難以啟齒的分數——88分。我知道,這是我從上學的幾年來考得最差的一回,我無法向父母交代。我深知,我辜負了他們。

我拿着試卷失落地回了家,心裏不停的幻想着父母看到這兩個數字的態度,是教訓我?打我?罰我?……各種各樣的猜想浮現在我的'腦海裏,我害怕極了。

進了家門,父母見我心事重重的樣子,似乎一眼就看透了我的心思。“分數出來了麼吧,考得怎麼樣?”父親問。“哦。考得不太理想。88分。”我小聲説道。父親一聽勃然大怒,只聽“啪”一聲,一個重重的巴掌打在我的臉上。瞬間,臉上留下了一個紅紅的烙櫻

眼淚在我的眼眶裏打轉,我強忍着進了我的房間,把房門鎖的死死的。我一個人默默地改着卷子上的錯題,突然聽到有人敲我的房門。那敲門聲連續響了幾次,我不想開門。敲門聲漸漸消失了,我打開房門,一本《原來我這麼棒》映入我的眼簾,上面還放着一張留言卡,寫着:你那麼棒,你是我們的驕傲,姐相信你不要被失敗打倒,加油!

我忍不住了,放聲大哭起來。對,還有姐姐,姐姐一直在鼓勵我,我要為了她重新振作起來!我一定會珍惜這份情直到永遠永遠……

標籤:情感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