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教你怎樣讓作文有亮點

作文1.59W

怎樣讓作文有亮點:寫出“發現”作文才亮麗

教你怎樣讓作文有亮點

有些同學覺得自己寫的作文太一般化,平平淡淡的,詢問怎樣克服平淡的毛病,寫出新鮮生動的作文來。

我想起一位小朋友學習炒菜的故事。他在媽媽生日那天做了一頓飯,媽媽下班回家見到擺上餐桌的飯菜,驚喜極了。可是吃起來,他炒的菜淡而無味。原來,他忘記給菜放鹽了。

淡而無味的菜,加點鹽就有味了;平平淡淡的作文,應該加點什麼呢?讀了許多同學的作文後,我覺得,應該給作文加點“發現”。

  1.普通的事物,也能寫出新意!

班上開展野外活動、參加校運會、觀看展覽,有的同學能寫出有情有趣、新鮮生動的文章,另外一些同學寫出的文章卻乾巴巴的,太一般化。

同樣經歷的一件事情,你只是參與過,看到過;而別人卻從中有所發現,得到了體驗,所以人家能寫得好,能寫出新意。

比如,同樣是寫動物的作文,多數同學寫的是表面的東西。下面的兩篇文章,卻寫得很不一樣。

第一篇文章叫《馬耳朵表述“心情”》。小作者劉揚暑假到鄉下爺爺家,替爺爺放馬,加草料,和兩匹馬成了好朋友。他寫道——

……大馬在勞動後感到疲勞時,耳根無力,耳朵倒向前方或兩側。它休息一陣後,耳朵又會豎起來。帶它們到草地上吃草時,它們的耳朵直立着,輕輕地抖動,很興奮的樣子。拿鞭子打它們時,它們的耳朵前後不停地緊張搖動,有時鼻孔還發出一種響聲,蹄子亂踢,表示心情不愉快。

經過反覆觀察,我發現馬有許多表達心情的方式。不過,它的耳朵是最能表述它的心情的。

另一篇文章叫《螳螂的眼睛》,一位叫岑燦華的小朋友寫自己養了一隻螳螂當寵物——

一天早上,我無意中發現螳螂青色的.眼睛變成黑色的.還以為它沒睡醒哩。

上學路上,忽然下起了傾盆大雨,把我淋成了落湯雞。我聯想到螳螂的眼睛,心想,莫不是天要下雨它才變黑的?

我觀察了好多天,得出了一個有趣的結論:螳螂的眼睛變黑時,天就要下雨;它的眼睛半黑半青時,就是陰天;它的眼睛是青色時,就是晴天。

從此,我有了一個活的“晴雨表”。

這兩篇文章寫得新鮮生動,因為小作者寫出了自己在觀察中的新發現。

平常,老師要求同學們要多觀察。觀察應該達到一個什麼目的?就是要獲得新發現和新體驗。普普通通的事物,你用發現的眼光去觀察,獲得了獨特的感受,發現了現象背後的祕密,寫的文章就會有新意,有亮點。

  2.寫出自己的發現,文章就是不一樣!

不少同學重視過生日,這種情況,在作文中得到了反映。我讀過不少寫自己或朋友過生日的文章,多數寫的是高高興興的心情,熱熱鬧鬧的場面。這裏介紹三篇寫得不一樣的文章。

一篇是《媽媽,對不起》。張炯小朋友寫自己過生日前,請媽媽採購各種美食,生日宴會前,他怕媽媽一個大人在場,影響同學們狂歡的氣氛,就請媽媽不要參加。媽媽默默地出去了,他一點也不在意。同學們帶着禮物,參加了熱鬧的生日聚會。送他們離去時,“我”在窗口揮手,忽然看到剛剛亮起的路燈下媽媽“孤獨的身影”——

我的心突然被針紮了一下。就像一個充滿快樂的氣球,被針一紮,快樂的空氣立即跑光了。我感到自己像個泄了氣的氣球。

我的心裏充滿了慚愧,12年前的今天,是媽媽讓我來到這個美麗的世界,那天也是她經受最大痛苦的一天。我的生日.應該是我感謝媽媽的紀念日。這幾年,爸爸經常在外出差.是媽媽承擔了各種家務,辛辛苦苦地照顧我。我本來是知道媽媽辛苦的,但這個生日宴會,卻把媽媽趕到街頭。

我眼睛蒙上了一層淚水,這是悔恨的淚水:媽媽,對不起!

文章寫出了作者的心靈發現。媽媽“孤獨的身影”讓他突然感到自己過生日的方式不對.喚起了對媽媽的感激之情。這種心靈的自省和發現,對一個成長着的人是非常寶貴的,將使他學會關懷、理解和感激,脱離自私和狹隘。這種心靈的感悟、體驗和覺醒,像珍珠一樣使這篇作文閃爍着光芒。

杜民飛同學的《我的生日樹》寫他剛出生的時候,爸爸在屋前栽了一棵紀念樹。那是一棵四季長青的杉樹。可是“我”越來越不喜歡這棵樹——

上二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我和陳兵在放學路上打了一架。他打不贏,跑回家拿了一把刀,朝我的生日樹砍起來。他邊砍邊叫:“砍死你!砍死你!”那棵樹默不做聲,任他砍。

我想,這真是一棵無用的樹,一棵受氣的樹。看着樹幹的傷痕,我心裏就不好受。

隨着“我”和杉樹一年一年長大,“我”對杉樹的態度有了很大的轉變——

杉樹一年比一年長高了,長得比我家的屋檐還高。它的傷疤還在,但樹幹挺直。它一年四季站在那裏,無論颳風下雨,無論酷熱寒冷,都不屈服,不斷向上長高。它是一棵堅強的樹,一棵挺拔的樹。

我要和我的生日樹一起成長,堅強,挺拔,永遠向上。

這篇文章在寫生日的題材上出了新,找到了一個好的形象來表達生日的感受。從“受氣的樹”、“無用的樹”,到“堅強的樹”、“挺拔的樹”,小作者寫出了獨特的發現。他發現了這棵樹的獨特品質,用來激勵自己。

林巖同學的《到野外過生日》一文,寫他讀了生物學家達爾文的傳記,瞭解到達爾文小時喜歡一種“直線遠足”的活動。“遠足”就是走路到遠處旅行的意思。少年達爾文在地圖上畫一段直線,然後依靠指南針,照着這條筆直的線路勇往直前,將途中遇到的動植物種類都記錄下來,寫成考察筆記。小作者受到啟發,決定生日這天進行一次“生日遠足”。文章寫道——

我的好朋友成寶和福仔感到非常新鮮,自告奮勇

地陪我前往。

……不搭汽車,不騎自行車,我們還從來沒徒步走過這麼遠的路。我説:“我們在創造走路的紀錄。”心裏充滿了新鮮和自豪。

田野出現在我們視野裏,多麼激動啊,我們靠自己的雙腳走進了大自然的懷抱。拋開被太陽曬得油漬漬的柏油馬路,我們在長滿莊稼的田野上又跳又叫。

他們在野外採集植物,“手指上沾滿了植物的汁液”,在田地裏抓蟲子追蚱蜢,還和一個趕羊的女孩交上了朋友,回家時一身汗一身泥,但感到特別有意思。

林巖小朋友寫出了徒步走進大自然得到的新感受和新體驗.把在野外過生日的經歷寫得生動有趣,並且寫出一種全新的過生日的觀念。

以上三篇作文,有一個共同特點,小作者都寫出了自己的發現和體驗,文章因此而有了亮點,讓人眼目一新。

 3.張開心靈的眼睛。生活中處處有發現。

同學們好奇心強,對各種新奇的事物都感興趣,感到驚奇。這種驚奇的體驗,這種新鮮的感覺,往往就是“發現”在顯示它的魔力。

張開心靈的眼睛,生活中處處都會有發現。

發現什麼呢?發現事物的特點,發現生活中的美,發現大自然的祕密,發現人物的“閃光點”……關鍵是,你要擁有一顆好奇、敏鋭的心,擁有勤于思考的頭腦,做一個敏於行動的人。

有一次到一所國小參觀學習.我隨手翻閲一堆四年級同學的日記本,其中一個叫周芳菲的同學的日記引起了我的興趣。這個日記本里充滿了這樣一類片斷——

(1)我看到一本書上寫着“陸地上的動物都會叫”。我對這個説法產生了懷疑,就提了幾條蚯蚓進行觀察。幾天過去了,蚯蚓都沒有叫。第五天,下起了雨,我突然聽到了奇怪的聲音,原來是蚯蚓發出的。這一下,我才知道蚯蚓真的會叫。

(2)我去小賣部買鉛筆擦時,掉了1角硬幣在地上。怕別人笑我小氣,我沒有去撿就離開了,才走不遠,小賣部阿姨的女兒跑着追上了我,遞上我剛才掉的錢。我笨拙地接過硬幣,臉一下子發燙了。

周芳菲同學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她好奇心強,腦子裏經常冒着小問號,有着發現問題並主動尋找答案的好習慣。她在觀察中,發現蚯蚓也會叫;在1角錢失而復得的細節裏,發現自己內心裏不該有的小小虛榮心。她的日記本是一本充滿了發現的日記本。

發現是有魔力的!用發現的眼光去觀察生活,你會體驗到驚奇與喜悦。

用發現的心態寫作文,你的文章會多一些新意,多一些亮點。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