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熱門】科學與生活作文4篇

作文1.18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寫作文可以鍛鍊我們的獨處習慣,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考自己未來的方向。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科學與生活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科學與生活作文4篇

科學與生活作文 篇1

河邊,一棵絲茅草輕輕搖曳,舞動風姿,魯班告訴我,那是鋸子;

空中,一行大雁慢慢飛過,雁鳴聲聲,萊特兄弟告訴我,那是飛機;

水裏,一羣魚兒悄悄遊過,氣泡翻滾,布什內爾告訴我,那是潛水艇;

適宜的燈光下,細細品味,《生活與科學》告訴我,科學,讓生活更美好……

人類認識世界,從“天圓地方”到“地心説”,從“地心説”到“日心説”,從地月繫到太陽系,從太陽系到河外星系,從靜態的宇宙到膨脹的宇宙,從“盤古開天闢地”到“大爆炸”的宇宙演化論;人類認識自己,從“鬼畜妖仙”到“人猿之説”,從“唯我獨尊”到“人地和諧論”,從簡單的細胞到複雜的個體,從狹小的生活圈到廣袤的生物圈……科學,讓人們認清了自己和生活的世界,並逐漸發展,慢慢改變。

蒸汽機的改良,電燈的創造,電腦的發明,互聯網的廣泛應用;過去到現在,理論到實際,懵懂到成熟。蒸汽時代、電氣時代、網絡時代,一串串熟悉的名詞,一個個令人興奮的日子,那是我們從未停滯的腳步,是我們對幸福生活永遠的追求。

科學,滲透進了生活,彌補了曾經生活的種種不足,增添了生活的種種樂趣,讓平凡的人類成為萬物的主宰,讓“爆炸”後的星球依舊生機勃勃,綻放光芒!

《辭海》上説:“生活,是人和動物為了生存和發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人們在生活中繁衍生息,生活又在不經意間注入科學。伽利略由石頭落地的快慢,顛覆了亞里士多德的經典;牛頓看見蘋果下落,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孫儒泳從活蹦亂跳的老鼠和自由遊動的魚兒身上總結出了“動物生態學原理”。生活,使人們存在的世界變得系統化、理論化;繁雜瑣碎的生活不再只是油鹽醬醋,也有了理論發掘的成功與歡樂。

生活滲透進了科學,讓枯燥乏味的理論也能活靈活現,寂靜無聊的數字符號也能生動活潑!

科學就像靈魂,生活就像肉體,科學與生活是靈魂與肉體的結合。當科學融入生活,當生活填滿科學,安靜的鋼鐵也能組合起來飛入太空,登上月球;毫米寬的繩子也能吊起千噸位的貨物;綠色的植物也能在黑夜裏發出熒光……生活中有科學,科學裏有生活,二者相輔相成。

在信息化、網絡化的今天,我們無時無刻不在生活,不在接觸科學。作為21世紀的中學生,未來世界的接班人,我們應該學習科學、學會生活,將理論和實際相結合,做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相信我們不是隻能“析萬物之理”,還能“判天地之美”。

羅丹曾經説過:“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科學是美麗的,生活是豐富的,讓我們擁有一雙慧眼,去探尋生活與科學的魅力吧!

科學與生活作文 篇2

曾經看到這樣一個有趣的故事,説一個人花了五年時間來讀理工博士,最終成了一個公司的首席工程師。這天,公司裏的一輛車被卡在一個裂口裏,首席工程師連忙計算,設計方案,可是忙了半天也沒有想出辦法,因為車胎緊緊的卡住了,強行拉起又怕破壞車胎。現在博士也無能為力了。忽然,一個小孩笑起來。他稚嫩的説:“把車胎裏的氣放出來不就好了嗎?”工程師啞口無言。

這時我們不禁要問,是科學固定了我們的思維還是科學發展了我們的思維?然而不可質疑的是,它折斷了我們想象的翅膀。曾經看到一個盲人做畫,他把自己想象的生活中的事物畫了出來,船是平的,鳥是沒有翅膀的,甚至是抽象的,這時有很多人笑話他,可是你曾經想過嗎?在我們天真的幻想中,曾經出現過這樣神奇的輪廓麼?沒有,因為我們剛出生就看到的事物還有我們所受的教育就把我們偉大的想象力扼殺在搖籃裏了。是我們的眼睛欺騙了我們,還是想象力?不知道,但是我們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如果沒有常規,我們會生活的更快樂,甚至是現在已經可以到了月球上旅行。就是因為複雜的數字,憂擾的恐懼把我們變傻了,膽怯了。

有這樣一幅漫畫,在一年級的孩子們,被老師提問地球是什麼形狀的,有的同學想的是三角形,有的是正方形,有的是梯形,而美麗的女教師卻拿剪子一個個的它們剪成了圓形。誰有資格去阻止別人的思考?可是科學倫理就這樣做了,然後理直氣壯的説這就是科學!

科面又含有千萬個原子、質子。學象一根根粗硬的線條,把一切柔軟的東西立體化,形象化。現在就連我們所熟知的身體和文字都科學化了。

什麼是身體?我們常人就憨厚的笑笑説:這軟軟的肌肉和根根骨頭不就組成了身體嗎?

而博識的科學家這樣解釋:是由無數細胞協調組成的,而這裏這就像質樸的老農民搓着粗糙的大手,笑笑説:“俺一個莊稼人,知道這麼多幹什麼?俺就只種好俺的地就好了,其他的和俺沒有關係。”是啊,我們知道人體,知道原子有什麼用?以前不知道地球照樣自轉啊。這些虛無縹緲的知識可是我們常人不必接受的。

對於文字,就像新文化運動中説的一樣,口語就是口語,何必再翻譯成難懂的文言文,無病呻吟呢?

最近於丹心語很火,為什麼呢?因為于丹教授把複雜的論語轉化為口語讓大家覺得親切!每天“之乎者也”多累,還要什麼湊足音節等。這就是把複雜化把立體化的東西轉化為抽象化的簡單。現在人們活的夠累了,每天做事前都要三思後果,如果連説話自由都沒有了,那不是和機器人沒有兩樣了麼?

也許科學和生活就是矛盾的,我們穿梭於複雜與簡單,形象與抽象中,迷失了自我。

科學與生活作文 篇3

科學工作能予我們以真實的益處;同時,還能給我們找出許多最温暖,最純潔的樂趣,以補償生命場中種種不能避免的苦惱。

——拉馬克

“生物學思想發展的歷史”,這是一本寫科學的書,又是我這個假期讀了給我很多啟發的一本書。這本書是由恩斯特·邁爾寫的,他被譽為“二十世紀的達爾文”。這本書是生物學學習的必讀書籍,是我們進入科學領域的必備書目。

愛科學,不僅僅是愛上哪門學科,而是愛上了科學天地。愛,是指喜愛,喜好。愛科學,顧名思義,就是喜好這個知識體系。那怎麼愛科學呢?愛科學,並不是嘴上掛着,筆下寫着就是的,而是要——

帶着疑問愛科學

當今世界的科技很發達,電腦,書籍,電視等都可以成為我們學習資料的來源,但這些資料的準確性有待檢驗,並非所有的資料都是準確的,在學習這些時,我們首先應帶着懷疑的態度。現在存在的問題是:許多人一味地相信網絡等高科技,甚至有些人不相信自己了。要知道,任何資料都存在着一定的錯誤,沒有什麼是百分之百正確的。首先我們應該帶着疑問學習科學,再從中尋找答案,如果覺得答案與自己認為的不一樣,那麼也不要一味地相信資料,而是應該尋找更多的資料來證明或推翻資料。帶着疑問愛科學,是一種科學的愛的方式,是一種正確的愛的方式。

相信大家都知道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相對論一直被人們所接受,認為是正確的。但前不久就有人提出證據説明相對論的原理有誤,眾人相信了那麼久的相對論,具有權威性的相對論都有錯誤,換而言之,其他的資料也不一定就是準確無誤的。所以,我們要帶着疑問愛科學。

帶着客觀性愛科學

正如書中所説:每一個生物科學問題的答案都必須在細胞中尋找。換言之,我們應該站在證據的角度思考問題,應帶着客觀性愛科學——

愛科學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站在客觀的角度,切忌主觀性和偏見。要知道,再偉大的法官如果對犯人有偏見,那做出的判決不可能是公正的。每個人都有情感,而情感也正是牽絆我們的東西,沒有人能完全不顧自己的情感。對於科學,只有我們站在客觀的`角度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我們應該站在第三者的角度看科學,看待我們所探究的。相信司馬遷寫“史記”,也是站在客觀的角度寫的,所以才更符合史實。正所謂“旁觀者清”。帶着客觀性愛科學,是一種科學的愛的方式,是一種正確的愛的方式。

達爾文是眾人皆知的,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更是一本好書,但達爾文也曾經被人指責帶有一定的偏見。可見,客觀的愛科學很必要,可以減少不必要的誤會,不必要的麻煩。也只有站在客觀的角度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得出使人們信服的結論。所以,我們要帶着客觀性愛科學。

帶着勇氣愛科學

在探索科學的路程中,我們肯定會遇到或多或少的困難,面對這些困難,我們是該躲避還是該勇敢面對呢?答案顯而易見,我們應該迎面走上,困難是成功道路的墊腳石,而勇氣就是成功大門的鑰匙,成功不是輕而易舉的,需要足夠的勇氣。面對探索科學道路上的困難,我們不需要準備什麼,我們只需要勇氣,憑藉勇氣來面對困難。愛科學,不是那麼簡單,也並不難,只需要我們帶着勇氣去開啟那科學大門。帶着勇氣愛科學,是一種科學的愛的方式,是一種正確的愛的方式。

愛迪生小時候並不聰明,他也是在經過3162次試驗後才發明了電燈。愛迪生髮明瞭電燈,是很偉大的一件事,造福了很多人。但他也不是一次就成功的,而是經過了多次的試驗,在困難面前,他沒有放棄,沒有後退,而是愈挫愈勇,終於他成功了。所以,我們要帶着勇氣愛科學。

愛科學,説易不易,説難不難。愛科學,我們需要做到,帶着疑問愛科學,帶着客觀性愛科學,帶着勇氣愛科學。

愛科學,也許可以給我們帶來成功;愛科學,也許可以給我們帶來未來;愛科學,也許可以帶來驚喜。

來吧,來吧,讓我們一起愛科學。

科學與生活作文 篇4

其實,生活中處處有科學,如為什麼花盆底下有小洞,為什麼會下雨、打雷,為什麼皮球能彈起來等等……

我在一次看電視時,無心看到了人在走路時一般會出現左傾現象,這是真的嗎?我的心中接二連三地出了一大推不解的問號,在強烈好奇心的追問下,我終於忍不住了,開始了第一個小實驗。

我走到一個牆角下,又後退了幾步,在確定了是直線之後,我閉上了眼睛,小心地走了起來,只聽“咚!”的一聲,我被驚得一睜眼,見自己撞在了牆角偏左邊的位置。真奇怪!我怎麼會走偏呢?我有一點不解,但又不服。在再三的考慮下,我打算再來走一次。於是,我又後退了一段,又閉上了眼睛。這一次,我可警覺了一點,可不想再撞到了牆上了。大約快到了,我睜開了眼睛,啊!奇怪了,這不可能是巧合!

真的會有“左傾現象”嗎?我在書攤裏扒來扒去,終於在《十萬個為什麼》中找到了答案。原來,這叫生理上的“左傾現象”。書上説,一般人使用右腿比左腿多。所以右腿比左腿發達,這樣子右腿比左腿邁出的步子大。如果缺乏眼睛和大腦控制,人就會不知不覺地聽憑兩腳邁步,於是就發生了生理上的“左傾現象”。如果行走的路線長,就會使自己行走時變成了兜圈子。

原來,生活中處處有科學,總要讓你去發現。

標籤: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