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精品】成長的作文6篇

作文3.98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成長的作文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精品】成長的作文6篇

成長的作文 篇1

成長中的那些人,那些事,早已隨着寫滿“青春”二字的風,飄向天際。我們哭過,笑過的那些年,你又去了哪裏? ——題記

你還記得嗎?那些年,我們的青澀。剛入國小時,媽媽把我努力養起的長髮剪了,為此哭了很久。初入國小的我們都不好意思打招呼,傻傻的樣子現在想起來還讓人忍俊不禁,只是,再也尋不回那份美好。因為這一頭“帥氣的短髮”,我可沒少被你們笑話。又一次,一個男生笑我是“假小子”,我雖然心裏不舒服,但也習慣了,未料到梳着羊角辮的你替我出了口氣。我就這麼稀裏糊塗地,和你做了朋友。成長的記憶裏,我已會計不清那是你們的模樣,只是耳邊響起,你們銀鈴般的笑。

你還記得嗎?那些年,我們的“企鵝蛋”。五年級,十一歲那年,我轉學了。遇到了你們,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57個孩子。不止是誰興起,給我取了“企鵝蛋”這麼個外號。都説外號傷感情,我卻莫名的習慣這個可愛的名字,且,我感謝它。正因為這個外號,我很快和班級裏的同學打成一片,還結識了幾個交心的閨蜜。我們一起在課堂上討論“老台門包子”,一起去操場上尋寶,一起哭,一起笑,一起瘋,一起鬧。在成長的記憶裏,我們在華年盛景裏相遇相知,在繁弦急管的世界裏,分享着我們的快樂。

你還記得嗎?那些年,我們的淚流滿面。美好的歲月總是短暫的,時光不及你眉眼,兩年的時間過得很快。今年夏天,一個難忘的季節。我們被悲傷淹沒,笑着哭泣,痛並幸福。成長,必定有笑有淚,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我們能改變的,只是努力,讓快樂的時間長一點,讓悲傷來臨時,儘量一個人過。我們寫同學錄,我們拍畢業照,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理所應當中來了,只是……不會再有隻是了。成長的記憶裏,不再回憶每個黑夜哭得有多難過,只想好好珍藏,畢業照裏你們定格的微笑。

成長中的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有笑,有淚,有辛酸,有歡樂。青春的風裏,有我們成長中的,那些年。

成長的作文 篇2

煩惱,像風,像霧般地纏繞着你。使你頭昏腦脹。古代有些人説:“少年不知愁滋味”。可能在他們那時侯是沒有煩惱,也可能他們那時侯並不清楚什麼是“煩惱”。

如果“煩惱”是像英語語法中所説的“不可數名詞”那樣,那我用10的100次方來表示它的數量也不過分。進入七年級,學習的科目多了,煩惱也增多了。什麼練習題啊、教與學啊、試卷……都鋪天蓋地向你擁來,使你眼花繚亂。 就拿我正在做的證明題來説吧:

現在是北京時間22:30分,我的房間裏還有重1噸,高1米的題目正等着我去做。可是瞌睡蟲已經爬上眼皮,拉着它一次次下垂。但是如果不寫,明天老師的斥責,媽媽的嘲諷會一個個向你飛來。到底寫還是不寫呢?唉……早知如此,今天下午為何還要去玩電腦呢?如果不去玩電腦這些題目不是早就做好了嗎?這難道能怪我嗎?我畢竟還是個孩子。玩是我的天性啊!在玩之中我也能學到知識啊!

以上都是煩惱中學到的知識,學習生活雖然煩惱,但是它也給我帶來了無盡的知識,煩惱也帶來好處啊!所以成長的煩惱我不怕,相反我很喜歡它,因為它使我成長、成熟。

成長的作文 篇3

五年級的時候,我競選成為了學校少先隊大隊委旗手,我感到很光榮。從此,我和國旗“親密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多了。星期一到星期五的清晨,我和兩名副旗手都要莊嚴地走上升旗台,冉冉升起鮮豔的五星紅旗,每天夕陽西下時,我們又將五星紅旗徐徐降下。可是每到了星期五,我發現光彩鮮豔的五星紅旗變得暗淡了,我想,一定是五星紅旗在學校上空飄揚的時候,被灰塵污染了。

我多麼希望同學們每天都能看到鮮豔的五星紅旗呀!於是每當到了星期五,我們降下國旗時,我總是將國旗摺疊好,放進書包帶回家洗。在家裏,我可是個“小懶蟲”,很少做家務。所以洗國旗的事理所當然是奶奶代勞,而我成了一個悠哉閒哉的旁觀者。

星期一早上,我正將國旗往旗杆上套時,大隊輔導員楊老師看了,奇怪地問:“這國旗怎麼這麼幹淨了?”我自豪地説:“上星期五我拿回家洗了。”楊老師有點激動地説:“熊瑋,我真的很感動,你自覺地把國旗洗得這麼幹淨。”聽了楊老師的話,我心裏美滋滋的。

又一次星期一,我拿着整潔乾淨的國旗來到升旗台前,楊老師笑眯眯地説:“熊瑋,你真棒!每週都把國旗洗得這麼幹淨,你是用洗衣機洗還是手搓呀?”楊老師這一問,問得我的臉一下子燒起來,一直燒到了耳後根,為了不讓楊老師察覺出我的尷尬,我含含糊糊回答了一句連我自己也聽不清的話,忙轉身假裝撿升旗台上的紙屑。

那個星期五,我又拿着國旗回到家,奶奶見了,連忙對我説:“來!來!給我,我來幫你洗。”我對奶奶説:“奶奶,謝謝!孫女長大了,不用你幫忙了,讓我自己來。”我拿着肥皂和國旗來到衞生間,奶奶滿臉詫異地指導我洗。我輕輕擰開水龍頭把國旗打濕,接着用肥皂在國旗上仔仔細細地抹上了個遍,然後一個勁地搓,最後用清水沖洗。洗乾淨之後,我把國旗晾在陽台上。微風吹拂着國旗冉冉升起時,我就會感到特別自豪。

隨着年齡的增長,年級的升高,我通過競選當上了學校少先隊的大隊長。雖然沒有機會再洗國旗,我的心中就會有一團熊熊烈火在湧動、燃燒。自己從笨手笨腳學洗國旗的小女孩,已經成長為一個潑辣、能幹的“小大人”了。在家中洗衣服、拖地、洗碗……家務活樣樣能行。假期裏和雛鷹小隊的同學一起照顧雙目失明的肖阿姨,肖阿姨還樂得直誇我聰明能幹呢!

在藍天下飄揚的國旗紅得那麼耀眼,在國旗下成長的我是那麼幸福、快樂。

成長的作文 篇4

靜坐窗前,窗外風聲響起,帶着一抹芳香,輕輕飄到我的窗前。起身探尋,只見翠綠的桂葉中不知何時已開出幾朵白色的桂花,花朵雖小,卻是如此的香,如此醉人。抬頭看,樹上葉子不知何時已然落盡,只餘下蒼涼的樹幹。幾句詩脱口而出:

當葉子逐漸蕭疏,秋林顯出了她的秀逸,那是一份不需任何點綴的灑脱與不在意俗世繁華的孤傲。

嗅着這縷芳香,我彷彿回到了2年前,剛入國中的時候,那時的我……

剛剛進入國中這個廣闊的天地,也許是不適應,也許是心思敏感,我整天鬱鬱寡歡。好像冥冥中的註定。我選擇了閲讀。獨自坐在窗前,靜靜的抱着一本書,把自己放置在書中的一個角落,靜靜的,輕輕地隨着書中的情節或喜或悲。在別人的戲中觀看人生。

我愛上短詩與寓言。看短短的優美的句子,思考着人生的大道理。黑色的眼睛依然在尋找着光明,尋找着屬於自己的面朝大海的房子,春暖花開的日子。

讀一篇簡短的卻又富有深意的小故事,品味着生命的哲理。聰明的狐狸代表了什麼,烏鴉又錯在了那兒。

保爾的鋼鐵精神使我學會了堅強;魯濱孫的創新使我學會了怎樣生存;而祥子的無奈讓我看清了舊社會的冷酷。我在不一樣的故事中完善着自我。

漸漸地,迷上紅樓,愛上水滸。不厭其煩的一遍遍看,卻始終讀不懂真正的含義,只是在書香中嗅到一絲無奈的氣息。可憐的黛玉,柔腸為誰斷?可敬的英雄,鮮血為誰流?書香繚繞,時光流轉,滄桑的年輪不知幾何。十三歲的我是否已經長大?一次次磨練,傷過、痛過、哭過、笑過,但總不會放棄。閲讀便是一味良藥,可以撫平成長的傷口,加速心靈的成長。

從回憶中醒來,看着眼前潔白的小花,嗅着這淡雅的清香。這花不分明是成長的腳印,這香不正是伴我一路的書香嗎?

成長,伴一路芬芳……

成長的作文 篇5

成長,像一條源遠流長的大河,使我的生命旅程中掀起了一朵朵浪花;成長,像一棵鬱鬱葱葱的大樹,年輪裏記載着我留下的足跡。啊,我的成長,如歌如詩,如夢如幻。

一天天的成長中,我在變化,我在收穫,花開花落,悄無聲息。

那時還小。幼年的我,天真淘氣,活潑聰明。成長,對於那是的我來説,就是由幸福就是一根棒棒糖到不再以糖為樂。那時,天天哭鬧着讓大人陪我講故事,玩那些讓大人煩心的遊戲。我的幼年時光流淌在了姥姥家的院子裏,姥姥就成了我心目中離不開的親人。

從幼年的光景進入童年的時光,才明白原先我不總是那樣的。我的童年時代中一個意外連着一個意外,淘氣幾乎成了我的全部生活。有一次,我對水缸裏為數不多的水視而不見,一下子跳了進去,結果崴傷了腳,還把衣服全弄濕了像個落湯雞。

此刻看來,那時的我,就是一個一二三不知、四五六不懂的一個小混球。是在成長中我把那些東西扔掉了,又獲得了許多的新東西。

之後我上國小了。這使第一次認識到用薄紙印着黑字有粘在一塊的東西叫“書”,第一次明白這個世界不止綏芬河這麼大,第一次交到除了父母之外的玩伴……一個連一個的第一次使我明白了很多。是的,成長使我脱離了幼年的那份淘氣,讓我明白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也懂得了不能不完成作業。成長,真的會給人帶來快樂和更精彩的世界。

此刻啊,成長就是那藍天上雄鷹般的飛翔夢。夢在我心中,把夢放飛,我才會去做,只有勇敢地做,夢才會變為現實,我才會成功。成長,帶着我的夢高高飛翔,送給了我最喜歡的禮物——職責感、友誼感、青春感以及對他人的感激之情。我正在一樣樣地擁有,我的夢想也在一天天地增多。成長使我放飛夢想,成長使我更加努力,成長引領我去追逐翱翔。成長使我更加成熟,更加風雨無阻。

成長啊,你像大樹的一圈圈年輪,記錄着我所經歷的風雨;是一年又一年的日曆,無形中講述着我的變化;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奏出了動我心絃的樂章;是一條歡快跳躍的小河,無所畏懼地快樂地流去。

成長的腳印,從過去到此刻,都是我最完美的回憶……

成長的作文 篇6

月升,日落,一晝光景便又過去了。

人間喧譁,從不因時代的變遷而消沒。

在這一天裏,有千萬人老去,亦有無數人成長。成長的人中,也或許有人因此老去的。

成長,是上帝於人間的一顆果實,它的果皮是“失去”,它的內瓤是“清徹”,而果核是“獲得”。望而生畏的人是守財奴,守着自己幼稚的一切不肯撒手,卻迷失了生而為人應知的'智,應擔的責。啃齧果皮的人是莽夫,在見識了“失去”的深淵後萬念俱寂,自發躺入了上帝的焚屍爐中。吃食果瓤的人是“聰明人”,自以為接受了失去便自詡清徹,高人一等,終於死在了自以為是的現實之中。試圖碾碎果核的人是愚人,明知獲得最終是再次失去一切,卻仍欲為之。在這上帝的果實上,故去了多少人呵!

我曾以為自己獲得了成長,想細細品嚐它的滋味。當時不明白,這不是真正的成長。它沒使人清徹與獲得。而它僅有的失去,卻也是自以為是的。

不妨回想一下自己,自以為的“成長”中,有幾次是同時有了這三點的?

人的成長中,最具普遍性的無非是學會愛、原諒和自省。

愛有很多種,多到計算不盡。一介小頑童自然沒資格説“大人們”的愛,可説的也無非是對親人的愛。但想來,那是大多數都明白的,講也講不清楚,不如不提。要説的是“大愛”。

大愛指人對一切可知或不可知的事物、實體或幻想的事物最基本的愛。它自然不像聖人們鼓吹的那樣聖潔崇高,是什麼“君子才配擁有的”,這只是作為人,對萬物基本的正面情感而已。人只要還擁有意識,“大愛”便不會消失。它使人失去生而為人那高高在上的狂妄,也使人失去許多創造與毀滅的機會。它亦使人清徹。如果不是這樣,“聖人們”又從何而來?它使人獲得,生而為世間一物,對任何事物不論尊卑的愛。這是人生而有之的成長,也是從受精卵到“人”之間的橋樑。

孩子犯了事,受了委屈,或激起了怒火,而被家長逼着道歉和原諒,是極不自然的。部分家長只是單純想了事,不值一提;另一部分家長卻是想促成孩子的成長,這是愚昧而難以自知的吧。這樣強制原諒他人的作用效果,也無非是令真正的成長隱匿於虛偽之下。我想,真正的原諒是先原諒自己,方能原諒他人。有些人(且挺多)終其一生也無法學會原諒。

自省不需要每個人都面壁十年,吾日三省卻是可以做得到的;自省不需要每個人都大徹大悟,自知得失便已足夠。不是隻有回答了聖人的幾個問題才叫自省,普通人的“昨日對他人好嗎?”“對自己好嗎?”“該做的事做了嗎?”“不該做的事罷手了嗎?”……

前一日自省出的內容不再出現在後一日,便是成長。這成長看起來着實是小了些,卻也包含了“成長”的三部分。可謂“日省吾身雖小,三味俱全”呵。

這世上有太多不同的“成長”,造就了太多不同的人。也正是這大不同,才造就了不因時代變遷而消沒的人間喧譁。

月落,日升,一夜光景便又過去了。

標籤:精品 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