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以襟度為話題的作文七篇

作文2.02W

【篇一:襟度決定高度】

以襟度為話題的作文七篇

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或舍或得看智慧;做大做小看格局;可快可慢看點悟;是成是敗看堅持。

喜歡看古人的詩詞,體驗蘇軾“竹杖茫鞋輕勝馬”的悠然;領略曹操“東臨竭石以觀滄海”的氣魄;感受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胸懷。目之所及,無比遼闊,心胸也開闊了不少,看古人之詩,彷彿置身於羣山之巔,擁有鳥瞰天下的壯志,令人心明神朗。孔子云“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君子心地平坦寬廣,而小人經常侷促憂愁。一個人所站的高度往往取決於你的視野是否開闊,胸襟是否坦蕩,只有當擁有時姿意揮灑,缺失時淡定豁達,才能夠擁有寵辱不驚的氣魄。古有司馬遷受宮刑,禁終生之苦,卻依舊忍辱負重,堅持心中的信念,用一生寫出傳世之作《史記》,司馬遷之所以名垂青史,正是因為他胸襟開闊,能夠化阻力為動力在逆境中前進,才得以實現。

“布衣院士”李小文,1968年畢業於成都電迅工程學院,1980年在加里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校獲得地理碩士、博士以及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碩士學位,成名作被列入國際光學工程協會“里程碑系列”,在國內外遙感界享有盛譽,雖然頭頂院士頭銜,但與學生們卻保持着樸素的關係,從來沒有半點架子。李小文院士一襲青衣,光腳布鞋,性格隨和,不拘小節。早年捐出自己的鉅額獎金,設立研究基金,資助貧困的青年學生,自己卻穿布鞋,一天到晚吃粥加鹹菜,李老先生以高尚的人格,寬廣的氣魄,令人尊敬,試問這樣一個人怎麼能不成功呢?

榮,當如牡丹自矜,海棠無香,有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上雲捲雲舒的謙遜;辱,應如胯下韓信,雪底蒼松有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傲岸。人本應如此,用世間的種種挫折,磨礪心智,開拓心胸,人要將靈魂置於高處,擁有更開闊的視野,世間本有太多的不如意,何不灑脱一點,讓心靈擴建,容納人生百態。

【篇二:襟度】

法國著名的文學家雨果曾説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東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

當一隻腳踏在紫羅蘭的花瓣上時,紫羅蘭卻將香味留在了那隻腳上,這是一種襟度。擁有襟度是一種美德,做一個有襟度的人,他是智者,做一個沒有襟度的人,他就是愚者。

越是聰明的人,越有寬廣的胸襟。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於將軍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他。藺相如得知後,儘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衝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説:“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的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後,才有“負荊請罪”的故事。藺相如是一個智者,襟懷寬廣,顧全大局,與廉頗和諧相處,使得自己的國家的事業更加穩固,不斷髮展。襟度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更是一種高尚品質。

越是愚蠢的人,越是小肚雞腸,斤斤計較。周瑜沒有襟度,妒忌諸葛亮而致使自己兵敗含恨而死;王倫沒有襟度,不寬容林沖和其他好漢而遭到了殺身之禍;龐涓沒有襟度,對孫臏施加毒手而致兵敗身亡。沒有一個心胸狹隘的人能成就大事的,他們是愚者。

現實生活中,只要人人都有襟度,社會就多一份安寧,多一份歡笑,多一份幸福安康的生活。不和諧存在於我們的生活中,存在於人與人之間,但有“退一步海闊天空”便可以“化干戈為玉帛”。人如果選擇了做斤斤計較的人,那麼他將在黑暗中度過餘生,而一個人選擇了做有襟度的人,那麼他能將陽光灑向大地。與人和諧相處,友誼才能穩固和長久,就像俗話説的:“人善我,我亦善人,人不善我,我亦善之。”人無完人,何需求全責備。大胸懷應展現出一種真誠,坦誠相待,坦誠做事,光明磊落,保持高風亮節,生活才會過得輕鬆快樂。

如果天空沒有襟度,容忍不了風雨的一時放肆,何來它的廣闊之美?如果草原沒有襟度,容忍不了萬馬奔騰的聲勢浩大,何來它的風光之美?如果大海沒有襟度,容忍不了大海拍岸的巨大氣勢,何來它的深邃之美……是襟度成就了它們。

讓我們告別狹隘之心,進入一個神清氣爽的境界,做一個有襟度的人,學做那留人清香的紫羅蘭。

【篇三:襟度成就人生高雅作文

世上最高峻的莫過於巍峨羣山,世上最廣闊的莫過於波瀾大海,但是比山還高比海深的,莫過於人的襟度。俗話説,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放寬心胸,以容納百川之姿面對世人,才造就靈魂的高貴,氣質的優雅。

翻開歷史,大唐風塵滾滾而來。踏着喧囂血淚登帝位,任那是非功過留世人。一代女皇武則天大度可容天下之才俊。金鑾殿上,她讀完駱賓王對她毫不留情責罵的《討武檄文》後,非但沒有勃然大怒,反而莞爾一笑,大讚此人才華,埋怨羣臣不能早日發現這個人才。

這等氣度,不愧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代女皇啊!面對一介草民的指責與刁難,她不以人之責過而惱羞殺之,反而欣然接受,還懷赤誠之心希望駱賓王為國作為。她留下無字碑不以己之口來炫功德,但她高尚的品德早已融入了史冊的筆墨之下。

襟度,讓柔軟又鏗鏘的一代女皇像太陽一樣照耀着歷史的長河!

“德不孤,必有鄰”,有道德有修養的謙謙君子俯身放低姿態的襟度如一陣淡淡卻持久的春風縈繞在人的心尖。是的,這怎能不讓你我為之動容呢?

一代大師齊白石,不但藝術成就為世人所歎服,人也別具魅力,其氣度堪稱一絕。30年代中期,某記者造謠説先生看不起小32歲的徐悲鴻,認為他只是到國外鍍了一層金而已。先生得知此事勃然大怒,對人説:“悲鴻是我多年知己,他畫人畫馬冠絕當世,我佩服之至!”他常以一句話自律:“勿道人之短,勿説己之長,人罵之一笑,人譽之一笑。”甚至提筆寫詩“我願九泉為走狗,三家門下輪轉來”。這種謙遜寬容與氣度讓先生與許多人保持深厚的友誼。欲立藝,先立人。這是先生留給後人的啟迪。

傳統美德流芳百世,而我認為欲成事,必先修養自身。紅塵紛擾瑣碎繁多,若好的壞的一溜往心裏放,心裏總會有東西梗着不舒服;唯有把自己縮小,縮成一個緊實的小石子兒,不因讚譽膨脹自滿,也不因挫折而碎成粉末。保持淡定心境,以寬闊如海的襟度面對世界;既能直視嶄新光明的紅日,也不畏懼墨染昏黑的夜晚。

容世間之難容,忍他人之難忍。用寬容大氣的襟度拂去心中的塵埃陰影。縱然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只守得心中寬闊的大海,任它翻滾奔騰,流滿人間。

【篇四:襟度是胸懷的寬度】

法國作家雨果曾説過:“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胸懷。”海納百川,心有多寬,便能容下多麼博大的事物。自古以來,我們都讚賞心胸寬廣的人,讚賞有襟度的人。

有人曾説:“愛是苛求的,因為苛求而短暫,友誼是寬容的,因為寬容而長久。”“管鮑之交”便應證了這句話。管仲與鮑叔牙是一對患難與共,坦誠相待,相互信任的好朋友,他們都是出身貧寒的人,他們共同經商,而管仲總是投資少,分的錢多。有人為鮑叔牙打抱不平:管仲是貪財忘義之人,不可與他共事。而鮑叔牙常為他開脱説:“他只是家中困難,要養家餬口,等經濟改善了就好了。”就這樣,他們繼續合夥經商。後來,鮑叔牙也讓管仲幫他料理過幾次生意都無一例外全部失敗。對此鮑叔牙只説:“只説運氣不好罷了。他依舊相信管仲,無怨無悔。“水至清則無魚”,鮑叔牙難得糊塗,正因為他對管仲的寬容,他們的合夥生意才得以發展起來。

過後,他們各事其主,但管仲侍奉的主人在爭奪王位的時候失敗了,鮑叔牙卻在公子小白前大力舉薦管仲為國相,公子小白也不計曾被管仲射傷的前嫌,任用了管仲為國相。管仲也因此施展了自己的才華與智慧,讓齊桓公成就了霸業並且更加穩固。正因為鮑叔牙的寬廣胸懷、信任與幫助,才讓管仲説出了“倉廩而知禮節,飯食足而知羞恥”這樣的話吧!因為齊桓公的心胸寬廣,讓管仲協助他改革經濟,使齊國發展為最強大的國家。

再看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於廉頗之上,廉頗心中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為了避免衝突,藺相如總是忍讓、迴避,他的門客以為他是畏懼廉頗。藺相如便説:“秦國不敢攻打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他容忍,退讓,是先考慮國家危難,把個人恩怨放在其後啊!”廉頗聽説後感到非常羞愧,便揹着荊條來向藺相如請罪,這就是藺相如的襟度讓廉頗“負荊請罪”。

而若沒有襟度,心胸狹隘,便會讓自己徒生憂鬱,心中不暢。三國時期孫劉聯軍時,周瑜因為妒忌諸葛亮的聰明才幹和謀略,故意刁難諸葛亮,讓他在三天之內籌集到十萬支箭,可他怎麼也沒想到諸葛亮利用曹操的多疑與謹慎,用草船“借到”了十萬支箭。周瑜知道後,覺得這次既沒有為難到諸葛亮,反而又讓自己心中不快了。後來周瑜在多次與諸葛亮的較量中,都輸給了他,才讓他過度勞累,心中抑鬱而身染重疾,在最後以一句“既生瑜,何生亮?”而離開了人世間。

可見,心胸寬廣有多麼重要。“退一步,海闊天空。”因為鮑叔牙的襟度,讓他與管仲的友誼變得長久,如今“管鮑之交”也成為良好友誼的代名詞;因為藺相如的襟度,讓他與廉頗齊心協力為趙國效力;若周瑜也有寬廣的襟度,那麼他的一生會更輕鬆,也會更快樂!胸懷有多麼寬廣,便有多麼寬廣的襟度,我們的生活便會有多麼輕鬆。讓我們保持一顆有襟度的心去面對生活吧!

【篇五:襟度】

沙漠不拒絕每一粒沙子,故能成其無垠;高山不拒絕每一顆碎石,故能成其高聳之美;大海不拒絕每一朵浪花,故能成其廣博之美

老子説;“上善若水,水善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心胸應若大海,它平凡,但不代表平庸;它低調,但不代表俗套;它內斂,但不代表無光。

若論襟度,並非與生俱來,它是一種素養,似經歷人間的世故而領略到的一種超乎凡人的感情。

歷史舞台上,最令我欽佩的莫過於曹操。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他的才情與智勇,即便是“親劉反曹”的羅貫中,也為之臣服。

“破黃巾,滅袁紹,平袁術,誅呂布,敗張魯,收劉表,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一切無不體現他傑出的軍事才能和高超的政治手腕。

“釃酒臨江,橫槊賦詩”高唱“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更是表現出他廣闊的襟度和浪漫情懷。

曹操也曾被《三國志》作者陳壽稱為“超世之傑”但他為人處世卻極為謙恭,他擁有令人無法啟及的襟度,作為一個政治家,他自然不會鼠目寸光。他儘量不計較別人的一得一失,不計較個人恩怨,用己身之力納賢任能。

生命是短暫的,但生活卻是漫長的。人生的味道,酸甜苦辣,社會的不公,帶來無比悲愴。襟度是化解一切苦悶最理想的良藥。在無奈的抗爭中,請以深沉的思考,開闊的襟度面對,人生之路便會輕快許多

君子內在修身,外在達人。正如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那是襟懷天下的士大夫之愛。人生一世,殊為不易。痛苦之於人,猶如狂風之於陋屋,巨浪之於孤舟。百事滄桑,不知有多少人因胸襟狹隘而一蹶不振,內心的寬度,自己才能提升。

襟度應如大海,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承載萬物,鑄就不凡。

【篇六:襟度】

一直以來我都非常敬重那種擁有海闊天空一般浩大胸襟的人。

天震地搖不動,方若磐石無轉移;雨打風吹不屈,仿似蒲葦紉如絲。雖然比喻不恰當,但只看字表意思,來形容浩瀚“胸襟”再好不過了。那麼現在,我就來和大家談談為什麼我向來最敬仰崇尚擁有廣闊胸襟的人。

在我看來,但凡一個有大造就的人沒有廣闊的胸襟氣度是不行的。韓信當年忍受胯下之辱,但他當了大將軍後,還讓當初詆辱他的那個人給他當中尉。我們不得不為他那寬宏的襟度所敬佩。我想或許正因為他有如此之寬厚的胸襟才得以一步步走上將軍的位置。再比如杜甫留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這千古不朽的名句,何不説他也是有廣闊胸襟的人呢?還有諸多像他們一樣的有造詣的人,哪個不是擁有海闊天空一般胸襟的人,所以我向來最敬仰崇尚擁有廣闊胸襟的人。

現在我們再來談談我對“襟度”的見解和意會,宋代樓鑰《跋揚州伯父所藏魏元理畫卷·桂花》中寫道:“伯父揚州持節擁麾,幾徧東南,襟度高勝,所至多與雅士遊。”這裏的“襟度”的含義應該是高尚的情操吧。元張可文《朝天子·水晶鬥杯》曲中寫道:“米老斟量,謫仙襟度,子不容範亞父。”這裏的“襟度”包含得有淡泊名利。道風仙骨的意味。再有明代宋濂《題李波山莊圖》裏寫道“伯時襟度超軼,風流不減古人。”這裏的“襟度”指的是度量世俗。悲憫蒼生的胸懷……可見,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時代的“襟度”都會讓人讀出不同的意會。

像剛剛所涉及到的`詩人:樓鑰。張可文。宋濂,他們都是古代有名的清廉公正的宦官,其中樓鑰,他在朝廷總是直言不諱勇於進諫,明辨是非,宋濂我們也熟悉,學過他的《送東陽馬生序》,他是一個勤政愛民。胸懷天下的朝廷大臣……樓鑰。張可文。宋濂他們都屬於有“襟度”的人。

不僅是從前,現在也有啊!並且如今的“襟度”涵蓋更廣義的思想,它可以在逆境裏奮發拼搏中體現,況且這類例子何其多呢,張海迪。三毛。屠呦呦……他們都算作有“襟度”的人,他們在為自己的工作奮鬥着,在逆境中成就自我,在無聲中演繹奇蹟,抗擊逆境,面對現實,我想他算作一種浩瀚的襟度也不為過吧!

“襟度”是一個人達到某種極高境界的修養,曾聽説過一句話:“一身正氣,兩袖清風,三餐温飽,四大皆空。”我想這一二三四的道理就是一種極高襟度的修養,猶如同歸園田居的陶淵明一般神色空靜,吟出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又想起了《傅雷家書》中那富有哲理性的一段優美句子:“一個人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廓然無累……”

這些名人那寬宏的“襟度”我不敢企及,但我明白,那是我一生所追求的最崇高的——做一個擁有海闊天空一般胸襟的人……

我又想了想:凡事拈得起,撩得下,不為凡俗紅塵所羈絆,摔倒了不喪氣,自己爬起來,撣拭了灰塵繼續上路;被人揹棄。叛離,莞爾脱俗一笑,當作過眼煙雲……又似這般淡漠。灑脱,行者般的風範,才稱得上一個有襟度的人……

【篇七:大丈夫的襟度】

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梁啟超曾經説過:磊磊落落,獨來獨往,大丈夫之志也,大丈夫之行也。回望歷史長河中,有多少的大丈夫曾經在這耀眼的舞台上,閃爍着自己的光芒。然而什麼樣的人能成為大丈夫呢?我認為要成為真正的大丈夫,先得有大丈夫的襟度。

大丈夫的襟度有三:

其一便是有一顆能忍辱負重的心。當年,倘若韓信不能忍受無賴的胯下之辱,將那個無賴一劍殺死,那怎能才有了後來名留青史的韓信。他的忍辱負重為他成為大丈夫,奠定了基礎。而越王勾踐也是如此,被吳王打敗後,委身做了他的馬伕,為了能夠保存姓名,他不惜出賣自己一切的男人尊嚴,甚至在夫差生病時,為夫差嘗糞而尋找病原,獲得了夫差的信任,將他釋放,而勾踐回國後,更加勵精圖治,最後一雪前恥,成為一代霸主。杜牧曾作詩《題烏江亭》,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説的便是西楚霸王項羽。假若項羽當時能夠忍下一時的恥辱,回到江東,東山再起。那麼歷史或許也將改寫。可是由於他自己的自負,不能接受失敗,為他的悲慘結局埋下伏筆。

其二便是有為國為命的偉大志向。正所謂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真正的大丈夫,是有着報效祖國,為國事而奔走的雄心壯志。而正是這種雄心壯志,給人一種戰無不勝的力量,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聖人孔子一生的道路也並不平坦,他出身低微,初入仕途頻頻碰壁,到了55歲才開始周遊列國。到孔子的成就卻不可估量,他的思想在千年後的今天還被人傳誦。不同於許多天才,孔子到了40歲才“不惑“,73歲便駕鶴西歸。他用他的後半生散發出的光和熱,在今天還能感受到。而取得這些成就的原因,便是其“十五歲而有志於學”,所以,有一個遠大的志向是成為大丈夫的一個方面。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

便是有這般的志向,他憂國憂民,在祖國危難之際,成立同盟會,最後成為了推翻統治中國兩千多年帝制的第一人。成就了曾經的中華民國。他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丈夫。

最後一個便是百折不撓的精神。在生活中,我總是在經歷不斷的挫折,許多人會被這些挫折擊倒,他們中的絕大部分人卻無法爬起,只有少部分人能夠站起來,成為真正的大丈夫。科學家曾經做過這樣的實驗:將兩朵培育好的小花,一朵放在野外,任由風吹雨打,而另一朵放在室內精心照顧,當外面的小花在經受風吹雨打的時候,温室中的小花正無憂無慮的吸收着養分,過了一段時間後,外面的小花依然怒放,而室內的小花卻已奄奄一息,由此可見,順風順水並不會有益於我們,而在困難之中,我們能堅守信念才會是我們真正地成為大丈夫。

“三尺龍泉萬卷書,上天生我意如何,不能治國安天下,妄稱男兒大丈夫。”著名相聲大家單田芳如是説。其實,以我的愚見,學生能將自己的學業做好,工人能將自己的工作做好,社會上的每一個人能做到忍辱負重,志向遠大,不屈不撓都可以稱為大丈夫。

標籤:襟度 七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