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浮士德讀後感9篇

作文1.5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浮士德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浮士德讀後感9篇

浮士德讀後感1

這個星期的任務是《浮士德》。

歌德這個老頭子聰明得過分,他還永遠有18歲的小姑娘的可愛,這倒罷了,可18歲的小姑娘也愛他。怪不得他壟斷了歐洲的感情。我總覺得浮士德有些強迫症。當然了,他的自強不息用心進取是十分值得肯定和效仿的。可我偏偏就是喜歡那個老和浮士德搗亂的靡菲斯特。靡菲斯特實在是太酷啦!我私心裏覺得他就應是披着斗篷,帶着兜帽,時而戲謔,時而冷笑,時而罵娘,時而跳腳的大酷哥一枚。他就應是冷笑地説:“尊貴的朋友,所有的理論都是灰色的,生活的金樹常青。”OMG,實在是太給力了!

我尤其振奮於他即將帶領浮士德開始訪問小世界時説:“我祝賀你開始這段新的人生旅程!”哇哇,每次看到這句話我的小宇宙就燃燒了,激動之情不能自已!恨不得也和靡菲斯特籤個契約。歌德你實在是太偉大了!創造出這麼酷的男二號!深深後悔自我不學無術,如果勤奮些不就早一點讀到這麼棒的書了麼?哎,相見恨晚啊!我太失敗了,學外國文學可此刻才讀經典,慚愧啊!另外我覺得浮士德對瑪加蕾特示愛時説的話太有水平了!“唉,我就不能在你懷裏安安靜靜呆上個把小時,胸貼着胸,靈魂摟着靈魂?”OMG,以後我要是有兒子,他追女孩寫情書的時候我必須要強烈推薦他寫上這段話!

最後,我覺得我的這篇文章配上上方的這個題目實在是太天衣無縫,交融,相得益彰,大放華彩啦!

浮士德讀後感2

我剛讀完《浮士德》這本書,聽到這個書名,你也許很驚訝吧因為這是一本西方版的書,好多同學都説看不懂。當然,我也不例外,我只是用自我的思想、自我的眼光來看這本書的資料,分辨故事中的真善美、假惡醜。

我喜歡故事中的魔鬼——“梅菲斯特”。你們必須會覺得我的思想有問題,可是我愛書中的魔鬼是有原因的。

梅菲斯特雖然是個惡魔,可是卻有為成就大惡而行善的力量。正如他在自述中説:“我是永遠的精靈!”他總是想作惡,卻總是產生行善事的那種力量。梅菲斯特不是一個普通的惡魔,因為他是考官,是神通廣大的打手,是學識淵博的惡靈,是一個促進者。

他喜歡突然邪邪的一笑,露出一個極有個性的笑容。他喜歡一個人,就用心去愛;他恨一個人,就一本正經的告訴他——我恨你!我就喜歡他這種直白、真誠的個性。他讓我聯想到人類的“魔鬼”,那些人心裏是黑的,表面上卻笑嘻嘻的,一副純潔的樣貌;還有的人表面上稱兄道弟,暗地裏卻各自打着算盤;也有的娶了媳婦竟把含辛茹苦的母親趕出家門。這些人與梅菲斯特相比才是真正的魔鬼呢!

也許,人人心中都會有邪惡的一面,可是人和魔鬼不一樣的是:魔鬼把邪惡掛在臉上,於是他給人們的印象就是醜陋的、邪惡的;那麼,如果把邪惡藏在心裏,就是純潔、善良的嗎這不是連魔鬼都不如嗎。

正邪只在一念之間,這是《浮士德》教我的,也是梅菲斯特告訴我的。正視心中的邪念,找回與生俱來的善良吧!

浮士德讀後感3

這部不朽的詩劇,主要塑造了浮士德——一個滿腹經綸的知識分子,由於不滿現狀,進而竭力探索人生的意義。

劇中,魔鬼靡非斯特使用魔法引誘着浮士德,先從小世界的沉迷酒色,到大世界的官場、戰場、直至改造自然、為民造福……上天入地、驚心動魄,從這種種奇特的人生體驗,塑造了一個不斷探索人生真諦,積極進取、自強不息的形象。

浮士德説:“我只是匆匆走在這世上,任何歡樂都抓緊嘗一嘗,不滿意的立刻將之拋棄,抓不住的乾脆將它釋放。”他認為,人生就是不斷的體驗,不斷的追求,永不滿足!這,也許就回答了,人活着究竟是為了什麼?

魔鬼靡非斯特也説:“如果你不走錯路,你就不會明事理。”與我們常説的,實踐出真知相吻合——魔鬼竟然也説出了人話?其實,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好人、壞人之分,在人性中,也是善惡共存、共生的。歌德憑藉這兩位主要人物,道出自己的理念:只有努力,人不怕犯錯誤,但怕不努力!言外之意: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人活着,就要不斷的追求;哪天,追求停止了,生命的意義也就結束了。這僅僅是我自己膚淺的理解。

浮士德讀後感4

故事簡介

01

主人公浮士德是個不甘於現狀的學者,他厭倦了知識,後悔沒有做出一些對世人有益的事。此時魔鬼梅非斯托現身,引誘他出賣自己的靈魂,實現享樂塵世的夢想......

個人感受

02

讀完《浮士德》給我的第一感受就是累。

首先,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讀《浮士德》會顯得非常吃力。特別是歌德在書中大量引用了希臘神話、聖經中的故事,對此不瞭解的讀者,自然一頭霧水,閲讀興趣也因此大打折扣。

其次,《浮士德》是德國偉大作家歌德耗時六十多年創作完成的,其中的第二部歌德更是每天只能寫巴掌大的一段。如此一點一點往外擠,自然免不了故事拖沓、艱深難懂。

像中國的《紅樓夢》一樣,《浮士德》作為歐洲四大名著之一,也有一批專門研究“浮學”的學者。《浮士德》作為一部能經得起歷史推敲的作品,自然不可能立即讀懂。

就像書中梅非斯托所説:“朋友,生活的寶樹青葱,而一切理論都顯得朦朧。”

但我還是很推薦其中的第一部,較之第二部來説,“悲劇第一部”更歡快易懂,可讀性更強。相信讀完,一定會有許多感想與啟發。

浮士德讀後感5

《浮士德》是德國文豪歌德的一部著名歌劇。它在世界上是一朵花,永不凋謝的奇葩,閃射出魅力迷人的光彩。它曾是馬克思最喜愛的德語文學著作,被他讀的爛熟。正如研究《紅樓夢》有“紅學”,研究莎士比亞有“莎學”一樣,在世界範圍內研究《浮士德》也以構成“浮學”

這本書寫的是,在天國裏魔鬼頭子與上帝打賭,魔鬼認為,人類代表浮士德茫然不定,渾渾噩噩,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傻瓜,瘋子,而上帝確認為,他很快就會從渾噩中醒來,成為人類的聖人,帶領人類走向幸福。於是,魔鬼便於上帝打賭能夠讓他永不安寧的心得到滿足。

浮士德在魔鬼的幫忙下,恢復了青春,遨遊了人間和神間,經歷了許多事情,但還是沒有獲得心靈的滿足。最終在圍海造田這一征服自然和替大眾謀福利的事業中很老並且雙目失明的他找到了心靈完美的家園,然後就死去了,然而他的靈魂魔鬼抓進地獄,而是由天使護送上了天堂,因為他幫忙了人們。

本書分為第一節和第二節。這本書都是在講浮士德怎樣幫忙大眾,又怎樣被魔鬼危害等等之後遇到了瑪格麗特這個人,兩人一齊飛向了更高的天堂。

《浮士德》是一本説不盡的書,誰也不敢説讀懂了它,我明白了,不能作惡,不能迷惘,一旦到了地獄,你將萬劫不復,為了人類的幸福·美滿而奮鬥吧!相信吧,你最終會飛往天堂,與思念的人在一齊幸福·美滿的生活下去!

浮士德讀後感6

第一部1773年開始寫,1808年出版;第二部1832年臨死前才完成,死後才出版。中間跨越六十年,花費其畢生心血。

《浮士德》是我迄今為止看的最為晦澀難懂的一本書,花了我整整兩個多月的時間,還是僅讀了個大概。

詩體哲理悲劇《浮士德》是偉大詩人、作家、思想家歌德最重要的代表作。它與荷馬的史詩《伊利亞特》、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哈姆萊特》並列為歐洲文學四大名著。主人公浮士德是16世紀德國曆史書和民間傳説中的人物,通占卦、天象、巫術、鍊金術。歌德在《浮士德》中,根據這個民間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浮士德和魔鬼靡非斯托的形象,展現了一部資本主義上升時期資產階級精神生活的發展史。

浮士德的形象反映了歌德對人性、對人的精神內涵與境界的深刻洞察和把握。他塑造的浮士德性格中兩重性使他處在上帝和魔鬼之間,兼有神性和魔性。他若不斷地追求知識與真理,追求美善的事物,追求高遠的理想,會上升到靈的境界;如果他貪圖享樂,胸無大志,庸碌無為,且執迷其中不能醒悟,將墜入魔道,走向墮落。歌德認為,沉淪和進取的雙重引力在浮士德身上並不對等,他的神性要強過魔性,他本質的、主導性的一面是自強不息、發奮進取、永不滿足、積極向上,這就是所謂“浮士德精神”。

浮士德讀後感7

寒假裏,我閲讀了德國文學家歌德的著名詩劇作品——《浮士德》,這本書讓我實在是受益匪淺啊。

詩劇的主要內容是:上帝與魔鬼靡非斯陀打賭:由靡非斯陀引誘浮士德,看他是否會放棄高尚的追求,棄善從惡,成為魔鬼的俘虜。魔鬼幫助浮士德恢復青春,遨遊了人間和神界,經歷了對愛情、宮廷權勢和財富、古希臘藝術之美的追求和享受,但均未能滿足浮士德的心靈。最終,在圍海造田這一事業中,主人公浮士德找到了心靈的家園,説出了決定賭局勝負的那句話,然後便倒地而死……

我印象最深的是故事的.結局:浮士德並沒有成為魔鬼靡非斯陀的俘虜,而是升入了天堂。因為他雖然説出了決定賭局勝負的那句話——“真美啊!請停下來”,但最後做的圍海造田屬於上帝當初所規定的“帶領人們走向幸福”這個標準。他享受愛情、財富、權力,只是滿足了自己的慾望,其實並未獲得心靈的滿足。只有最終在圍海造田這一既征服了大自然,又能替大眾謀取福利的公益事業中,百歲高齡、雙目失明的浮士德才真正找到了自己心靈的家園,此時,他死了,死得心滿意足了。

由此我想到:人的一生,如果只是毫無目的地空虛度過,直到死,心靈也就沒有真正充實、滿足過。只有在活着的時候奉獻自己的力量,多做一些利國利民的事情,生命才會顯得有意義。

浮士德讀後感8

我剛讀完《浮士德》這本書,聽到這個書名,你也許很驚訝吧?因為這是一本西方版的書,好多同學都説看不懂。當然,我也不例外,我只是用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眼光來看這本書的內容,分辨故事中的真善美、假惡醜。

我喜歡故事中的魔鬼——“梅菲斯特”。你們一定會覺得我的思想有問題,但是我愛書中的魔鬼是有原因的。

梅菲斯特雖然是個惡魔,但是卻有為成就大惡而行善的力量。正如他在自述中説:“我是永遠的精靈!”他總是想作惡,卻總是產生行善事的那種力量。梅菲斯特不是一個普通的惡魔,因為他是考官,是神通廣大的打手,是學識淵博的惡靈,是一個促進者。

他喜歡突然邪邪的一笑,露出一個極有個性的笑容。他喜歡一個人,就用心去愛;他恨一個人,就一本正經的告訴他——我恨你!我就喜歡他這種直白、真誠的個性。他讓我聯想到人類的“魔鬼”,那些人心裏是黑的,表面上卻笑嘻嘻的,一副純潔的樣子;還有的人表面上稱兄道弟,暗地裏卻各自打着算盤;也有的娶了媳婦竟把含辛茹苦的母親趕出家門。這些人與梅菲斯特相比才是真正的魔鬼呢!

也許,人人心中都會有邪惡的一面,但是人和魔鬼不同的是:魔鬼把邪惡掛在臉上,於是他給人們的印象就是醜陋的、邪惡的;那麼,如果把邪惡藏在心裏,就是純潔、善良的嗎?這不是連魔鬼都不如嗎?

正邪只在一念之間,這是《浮士德》教我的,也是梅菲斯特告訴我的。正視心中的邪念,找回與生俱來的善良吧!

浮士德讀後感9

面對死亡的浮士德,對自己為了慾望出賣了靈魂(正直、理想、本心、道德等等)的悔恨在結局時表現得淋漓盡致。

生生不息的宇宙啊,為我停下你尊貴的腳步,讓時間停止,午夜便可永不再來。或者讓這一小時變成一天、一週、一月、或者一年。以便在懺悔中讓浮士德拯救自己的靈魂。

最終24年的約定鐘聲將至,浮士德無助又恐慌,他逃無可逃,開始撕心裂肺地咒罵。他開始詛咒掌管他出生的星辰。他希望自己從來都沒有靈魂,能夠化成一縷青煙逃脱。他開始乞求上帝,並回想曾經學過的畢達哥拉斯的輪迴説。他開始咒罵父母,咒罵自己,咒罵地獄的魔王。可最終,這些都阻止不了結局的發生,最終浮士德死了。他所受的天譴,就讓後人來警示自己吧。

如何看待浮士德這個角色:我們行事時有兩套道德準則,一套用來衡量其他人,一套用來衡量自己。有時候我們嚴於律己、寬待他人,有時候則相反。

這部作品中迷茫又充滿慾望的浮士德是一位很像我們的普通人:

①如果我們用合理化自己的準則來看他,會理解他,同情他,接納他;

②如果我們用嚴於律己或他人的高道德準則來看他,就會厭惡他,懲戒他,想讓他自嘗惡果。

不過,無論我們怎麼看待浮士德這個人,我們都能從他身上獲得一些啟迪。

標籤:讀後感 浮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