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怎樣才能寫好一篇作文

作文1.68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寫作文時總是無從下筆?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怎樣才能寫好一篇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怎樣才能寫好一篇作文
怎樣才能寫好一篇作文1

一、構思,明確主題

二、詳略得當,緊扣主題,不要寫得一盤散沙,與主題無關的不寫;

三、多用修辭手法,比如:比喻,擬人,排比等;

四、注意心裏活動的描寫;

五、怎麼想,就怎麼寫,寫出真實的內心活動;

六、作文起步最好用總分結構(簡單,明瞭)。

我來寫一篇日記,寫得不好,請你多多指教。

20xx年2月22日 星期三 小雨

清晨,我推開窗,潮濕的空氣夾着小草的芬芳撲進了我的房間,啊!下雨啦!忽然想起前幾天弄好的一塊空地等着下雨去種玖瑰花。當我帶着鋤頭和玖瑰花苗來到空地才發現,由於雨下得太小,泥土根本就沒有濕,無法種花,可是花苗已經帶來了,怎麼辦呢?於是我用鋤頭挖了一個坑,把花苗放在坑的中間,再用鬆軟的土把花苗的根蓋住,將花苗固定好,這時我找來一個桶,從水龍頭那裏打來半桶水灌在坑裏,最後用泥土把花苗的根部堆起一個小土堆。終於把種好了。我拍了拍手上的泥土,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看着剛種的花苗在風中搖擺着葉子,好像在對我説:“謝謝你!我一定會開出美麗的花朵。”

怎樣才能寫好一篇作文2

作為近年來一種嶄新的會考作文命題形式和作文考試形式,話題作文已經隆重推出,它極大地方便了我們同學的自主創作,讓同學們在同一話題下,從不同的角度和立場陳述各自不同的觀點和生活感受。跟傳統的命題作文、材料作文相比,它尊重了創作的主體,顯得更具科學性和人文性,因而受到各地命題老師的青睞。

既是如此,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寫好話題作文呢?

一、選擇最能寫的內容和最拿手的文體。

話題作文其實就是與某個“話題”有關的自選作文、自由作文,它既沒有規定的題目,也不受文體的限制,無需對話題本身進行引用、分析,只要與話題有關的,不論寫什麼,不論採用什麼樣的方法,不論選用什麼樣的體裁,都是符合題目要求的。同學們的生活經歷有所不同,文體寫作水平各有千秋,所以我們應當記住:一定要在話題範圍內選用自己最熟悉、最能寫的內容以及最拿手的文體。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會言之有物,才會有真情實感。

二、快速準確擬好標題,力求新奇生動。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是你的作品與閲卷老師首先交流的地方。俗話説:“題好一半功。”好的標題總是給人賞心悦目的感覺,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們應花點心思在標題上作文章。那麼在考場上如何快速準確地擬好話題作文的標題呢?

1、巧用修辭,力求生動新奇。比喻、擬人、對偶、借代、引用、設問等修辭都是可用的,只不過要根據特定話題和文體內容靈活運用罷了。如:以“愛心”為話題,《托起生命的綠洲》、《血濃於水》、《這個冬天不太冷》、《雨中,那把紅雨傘》等命題,或比喻、或引用、或借代,生動傳神,又比較新奇,能一下子抓住閲卷老師的注意力。

2、以小見大,縮小寫作範圍。話題作文的開放性強,限制少,題目大,加上五六百字的短文較難寫實,因而對寫作範圍加以限制,將大題目化小寫細,使話題由大變小、由虛變實、由抽象變具體是很有必要的。如:以“語文課”為話題,或揭露虛假:《一堂變味的語文課》;或激情感受:《多味的語文課》;或發揮想象:《假如我是語文老師》等等,這些文題從不同的角度縮小了寫作範圍,選材範圍更加明確集中,有利於我們的寫作從小處着眼而順利展開。

3、打破常規,運用發散思維。擬題不僅要快、要準,更要求新穎,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就要求我們克服思維定勢,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擬出讓閲卷老師怦然心動、過目難忘的好標題。如:《真想作個差生》、《停電真好》、《太陽從西邊升起》、《渴望“非典”》等等,這些文題不落俗套,新思路、新視角、新體驗,令閲卷老師大失眼鏡。

三、認真寫好文章的開頭和結尾。

除標題外,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要算是閲卷老師掃視頻率最多的地方了。“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個好的開頭決定了文章的大體走勢,定下了全文的基調。然而,“萬事開頭難”,這就要求我們同學具備寫作的基本功,諸如語言運用、佈局謀篇等方面的能力。一般來説,只要我們同學的作文能夠注意首尾呼應,為文結構不散亂,無論是用開門見山、設置懸念的開頭,還是畫龍點睛、卒章顯志的結尾,都是可以的。

比如:我要求同學以“私彩”為話題寫一篇文章,有個同學擬出《渴望》的文題,他在開頭是這樣寫的:“放學已經很久了,教室裏除了我,已經看不到一個同學的身影,他們都回家去了,可我卻害怕回家……”這個同學在文章的結尾又是這樣寫的:“私彩害了我們全家,我多麼希望爸爸和媽媽能從私彩的泥潭中拔腳而出,我多麼渴望回到從前那個幸福快樂的家”。你瞧,多麼精彩的開頭和結尾啊,作者採用了設置懸念和卒章顯志的寫法,值得我們同學認真地借鑑學習。

由此可見,只要我們同學在文章的開頭和結尾處用足了功夫,精心地進行“包裝”,開“龍頭”結“鳳尾”,龍鳳呈祥,就一定能從大體上打動閲卷老師。

四、豐富生活積累,增強練筆意識。

常言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再高明的作家,如果沒有材料,沒有豐富的生活積累,他也是不可能寫出驚世駭俗的好文章來的,因為生活是一切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由此可見,我們同學要想在考場上文思泉湧,超常發揮,平時就必須注重生活素材的積累,要積極地參與生活,關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並且把每天耳聞目睹的人和事及時地記下來,寫成觀察日記。

實際上,我們同學的生活範圍、社會閲歷畢竟有限,很多素材只能從書本、報紙雜誌、新聞媒體上獲得,所以同學平時必須有一定數量的課外閲讀,並且養成作讀書筆記的習慣,把看過的書分門別類地編成卡片式目錄,把看過的報紙雜誌根據自己的需要或儲存,或剪貼,或抄摘,或寫成札記等等。其次,名言警句,課文中優美的句段等都是積累的對象。這樣一來,我們寫起文章就能左右逢源、如魚得水了。

俗話説:“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單有一定的“量”的積累是不夠的,同學們要想自己的文章獲得閲卷老師的歡心,一鳴驚人,平時就必須勤於練筆,嘗試不同文體的寫作。練筆形式可以不具一格,或敍述或議論,或描寫或抒情,除話題作文外,人物風景、心得隨感等都要廣泛涉足,從而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一個人如果只是站在岸邊不下水,他是永遠也學不會游泳的,難道不是嗎?

五、感受時代氣息,選材立意別出心裁。

同一個話題,不同的同學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詮釋,正可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例如:我要求同學以“愛心”為話題作文,大部分同學選用的是老師帶病為我補課,媽媽雨夜揹我去醫院看病之類千遍一律的題材,而有個同學卻能抓住近期盛行的“非典”作文章,獨闢溪徑,以《愛的奉獻》為題寫出對媽媽(媽媽是“白衣天使”)因職業需要,整天看護病人而冷落自己的救死扶傷行為的理解,立意新穎,富有現實生活的氣息,給人與眾不同的感覺。

如此説來,立足現實,從平凡的題材中挖掘出深刻的內涵,別出心裁地選材立意,並賦予它時代生活的特色,也不失為一種提高話題作文質量,從而取得高分的好途徑,同學們不妨試一試。

在結束本文之前,我特別要強調的是,寫好話題作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沒有什麼捷徑可走,我們同學只有腳踏實地、持之以恆地進行全面認真的寫作實踐,才有可能寫出高質量的文章來。

話題作文寫作指導

打破常規,運用發散思維。擬題不僅要快、要準,更要求新穎,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這就要求我們克服思維定勢,逆向思考,追求陌生效果,擬出讓閲卷老師怦然心動、過目難忘的好標題。如:《真想作個差生》、《停電真好》、《太陽從西邊升起》等等。

怎樣才能寫好一篇作文3

1、觀察景物的顏色

觀察景物的顏色,描寫景物的顏色,可以使文章錦上添花,五顏六色。你看一個小作者觀察到的湖中荷花的色彩

往遠處看,荷花像傾在湖裏的胭脂,又像落在湖上的雲霞,更是別具一格。吟誦着那“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句,頓覺心曠神怡。你瞧,那荷葉上蹲着一隻青蛙,它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正在為荷花湖演奏動聽的交響樂。荷葉展綠疊翠,渾圓寬闊;碧盤滾珠,皎潔無暇。在翠綠的荷葉叢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個個披着輕紗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而立,嬌羞欲語;嫩蕊凝珠,盈盈欲滴,清香陣陣,沁人心脾。摘下那碧綠的荷葉,不僅可以擋風雨,還可以遮驕陽。露珠亮晶晶的,在那翠綠的荷葉上微微滾動着,閃爍着晶瑩的光芒,像翡翠盤裏託着珍珠一樣。粉紅色的蓮蓬,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爭先恐後地開放,遠遠看去像一盞盞紅燈,陪襯着那肥綠的大荷葉和那像酒盅一樣的蓮蓬。

在這裏,小作者運用生動有趣的筆法,細膩地描繪了荷花的顏色的特點:“像傾在湖裏的胭脂,”“又像落在湖上的雲霞”“ 荷葉展綠疊翠”“露珠亮晶晶的,在那翠綠的荷葉上微微滾動着,閃爍着晶瑩的光芒,像翡翠盤裏託着珍珠一樣。”“粉紅色的蓮蓬,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爭先恐後地開放,遠遠看去像一盞盞紅燈,”“肥綠的大荷葉”

陪襯着那和那像酒盅一樣的蓮蓬。“翠綠的荷葉叢中,一枝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像一個個披着輕紗在湖上沐浴的仙女,含笑而立,嬌羞欲語;”還有那荷葉上的青蛙,“它披着碧綠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正在為荷花湖演奏動聽的交響樂。”

這種景象,是多麼富有情趣啊!這裏色彩的描繪,是多麼值得我們小朋友學習啊!

有顏色的景物比較好描寫,那麼沒有顏色的景物怎樣觀察到它的顏色呢?

能不能描寫出景物的顏色呢?能!

你看見過春雨嗎?你知道春雨的顏色嗎?請看小作者觀察到了春雨的顏色:

天晴了,我去尋覓春雨,春雨在哪裏?小草告訴我──春雨在這裏,她是涼爽、嫩雅的綠色。桃花告訴我──春雨在這裏,她是希望、熱情的紅色。李花告訴我──春雨在這裏,她是純潔、恬靜的白色。油菜花告訴我──春雨在這裏,她是興奮、活潑的金色。多麼美麗的春雨啊!我愛這美麗的春雨!

由此可見,會觀察和不會觀察,寫出來文章大不一樣啊!觀察景物的顏色,十分重要啊!

春雨有顏色,秋天也有顏色。你看,一個小朋友是這樣觀察的:

秋天,一些鮮豔的花兒枯萎了,凋謝了,但菊花卻迎着燦爛的.陽光,盛開怒放。黃的、白的、紫的,像龍飛,像鳳舞,像節日的焰火,像美麗的珊瑚,在微風中亭亭玉立,阿娜多姿,五彩繽紛。樹葉枯黃了,但松柏依然那麼蒼翠。温山的楓葉紅了,紅得像晚霞,像在和寒秋挑戰。真是“霜葉紅於二月花”。

2、觀察景物的聲音

不同的景物會發出不不同的聲音,描寫景物的聲音,可以使別人讀了文章如聞其聲,經久難忘。因此,我們觀察景物,還應該注意觀察景物的聲音。要豎起耳朵來,仔細傾聽大自然的各種聲音,盡力把這些聲音寫入文章。

過了一會兒,我忽然聽見遠處傳來一陣“隆隆”聲,好像滾雷由遠而近。一眨眼的工夫,遠處水平線上隱隱約約地出現了一條又細又長的白線,橫貫東西。隨着潮聲的增大,白線也越來越粗,像一羣白天鵝展翅齊飛。前面的浪頭還來不及靠岸,後面的浪頭就匆忙地擠上來。真是後浪趕着前浪,一浪高過一浪。此時,錢塘江不再平靜,它掀起了三米多高的巨浪;飛濺起無數朵浪花,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猶如萬馬奔騰,勢不可擋。潮水向大堤衝來,浪頭一個接一個地拍打着大提,發出“轟轟”的巨響。成千上萬朵浪花爭先恐後地奔上岸來,想加入我們的行列,分享我們的快樂。

在這裏,小作者認真而又細心地觀察了海潮到來時的聲音,在小作者的筆下──遠處傳來一陣“隆隆”聲,好像滾雷由遠而近;近處的浪花──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猶如萬馬奔騰,勢不可當。潮水向大堤衝來,浪頭一個接一個地拍打着大提,發出“轟轟”的巨響。我們讀到這裏,就真的如聞其聲了

當然,文章寫的好,除了描摹聲音之外,還描寫了海潮的形──海浪追趕擁擠,“前面的浪頭還來不及靠岸,後面的浪頭就匆忙地擠上來”;“成千上萬朵浪花爭先恐後地奔上岸來,想加入我們的行列,分享我們的快樂。”在這裏,一追,一擠,一笨,就形象化地寫出了人情味兒,就把海浪給寫活了。

你再聽一聽春雨的聲音──

春雨綿綿地下個不停,像位開心的少女在低吟小曲。那景色真叫美呢!“沙、沙、沙……”春雨向花奔去,這一定是它在唱春天的讚歌。“刷刷刷……”春雨仍在下着。牽牛花開了,她吹着小喇叭,聽:“嘀嘀嗒嗒……嘀嘀嗒嗒……”春風也來湊熱鬧了,她一吹,樹葉“嘩嘩”地抖動着。

文中的小作者認真觀察了春雨的聲音,採用了人格化的手法,細膩地描摹了春雨的聲音──開頭是“春雨綿綿地下個不停,像位開心的少女在低吟小曲。”接着是“沙、沙、沙……”春雨向花奔去,這一定是它在唱春天的讚歌;然後是“刷刷刷……”喇叭花“嘀嘀嗒嗒……嘀嘀嗒嗒……”小樹葉“嘩嘩”……這樣觀察聲音,這樣描寫聲音,就把文章描寫的情趣橫生,妙不可言。

3、觀察景物的形狀

觀察景物的形狀,是觀察的最基本的內容。包括大小、寬窄,長短、厚薄、圓的、方的、長的、短、粗的、細的等等。只有細緻地觀察了景物的形狀,才能在描寫景物的時候,生動傳神地描繪出景物的特點。

一個小朋友是這樣觀察湖中荷花的形狀的:

我們上了漁民的小划子,划進了荷花叢。荷葉像倒扣着的草帽,有的探出水面,站在水中,像個上崗的哨兵,守候在荷花的身旁;有的漂在水面上,像一個個碧綠的瓷盤,為荷花收集着雨露。高高矮矮、大大小小的荷花,點綴在荷葉中間,隨着清風飄蕩,真好像一幅無與倫比的風景畫。

走近一看,荷葉叢中偶爾可見大大小小的蓮蓬,它們彷彿對我們訴説着荷花澱夏天的美麗的景色。碧綠的荷葉挨挨擠擠,大小不一,大的象一把撐開的小綠傘,亭亭玉立在水中,小的只有幾釐米大。在這碧綠的荷葉中,無數豔麗多姿的荷花爭芳都豔,謦香四溢。那含苞欲放的花蕾更富有一番迷人的情趣,活象一個熟透了的大鮮桃,使人垂涎欲滴。這時,一條鯉魚躍出水面,濺起無數水珠撒落荷葉上。那小水珠,在微風吹拂下象顆顆珍珠調皮地在翠玉盤上來回滾動。

這個小朋友觀察的是多麼細緻啊──“荷葉像倒扣着的草帽,”“像一個個碧綠的瓷盤,”“碧綠的荷葉挨挨擠擠,大小不一,大的象一把撐開的小綠傘,亭亭玉立在水中,小的只有幾釐米大。”“含苞欲放的花蕾”“活象一個熟透了的大鮮桃,”使人垂涎欲滴。

在小朋友的筆下,荷葉的形狀描寫的是多麼形象啊。有個小朋友觀察了春雨的形狀──

霏霏春雨,像落葉一樣輕,像針尖一樣細,像線一樣長。雨絲來自天際,在那廣闊無垠的天宇中好像有無數個蠶繭,地上好像有無數雙手在忙碌地抽絲。那雨絲也怪,竟抽之不盡。雨絲帶着清爽和迷濛來到人間。雨無聲地落在水面上,粹然濺開,形成簇簇素色的花朵,花瓣清亮透明。春雨落在樹葉上,樹葉輕輕地搖動。雨珠順着樹葉尖滾落下來,有一滴一下子鑽到土裏,又有一滴像珍珠,趁樹下的花兒不注意,滾到了花兒的“嘴裏”,找不着了。

你看,春雨的形狀,“像落葉一樣輕,像針尖一樣細,像線一樣長”;“雨無聲地落在水面上,粹然濺開,形成簇簇素色的花朵,花瓣清亮透明。春雨落在樹葉上,樹葉輕輕地搖動。雨珠順着樹葉尖滾落下來,有一滴一下子鑽到土裏,又有一滴像珍珠……”在這裏,小朋友觀察的是多麼細緻啊!觀察的是多麼認真啊!觀察的是多麼具體啊!

只有細緻地觀察形狀,才能寫出具體的景物特點!

怎樣才能寫好一篇作文4

一、反問結尾法

在文章的結尾,針對文章的中心或內容,故意設置反問句,以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內容。肯定的疑問形式表示否定的意思,否定的疑問形式表示肯定的意思。這有利於激疑促思,啟發讀者聯想和探究,突出強調所要表達的意思,增強雄辯氣勢。

例如冰心的《萬般皆上品》:“真是萬般皆上品,唯有讀書低嗎?”面對這兩個孩子,我心頭翻湧着異樣的滋味。

二、昇華結尾法

將文章的主題提煉昇華以作結尾。有的從對一個人精神的讚頌上升華為對集體羣眾或整個民族所共有的品質精神的謳歌;有的將舊有矛盾以新的衝突取而代之。這種結尾使所表現的範圍擴大了,程度加重了,高度提升了,深度入骨了,主題加深了。

例如莫泊桑的《項鍊》: “哎!我可憐的瑪蒂爾德,我那串是假的呀,頂多值不上五百法郎……”

三、引用結尾法

在結尾恰當地引入現成的成語、諺語、詩文、歌詞、故事、名人名言、作者的話或主人公的話做文章的結尾,隱寓個人對社會人生的感受,揭示中心思想,增強説服力,能收到言簡意賅、耐人尋味、畫龍點睛的作用,使讀者受到啟迪或產生聯想。

例如魯迅的《狂人日記》:“救救孩子……”

四、雙關結尾法

雙關本是一種修辭格,在一定語境中,利用音義條件,有意使語境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可以達到含蓄深刻、耐人尋味的效果。雙關有三種:諧音雙關、語意雙關、對象雙關。

例如魯迅的《為了忘卻的記念》:“夜正長,路也正長……”

五、抒情結尾法。

用作者對某一人物或事物的讚頌感歎作結尾,把作者的獨特情感、主觀感受抒發出來,以感染讀者,烘托景物,拓寬意境。

例如柯巖的《船長》:“ 我講了一個船長的故事,可絕非只為了船長……,那麼我是為了誰呢?是你呵,我的祖國!呵,我的親愛的、經歷了巨大歡樂和痛苦的祖國;我們正在向四個現代化前進,而又困難重重的祖國!我是為你而講的,你聽見了麼?呵,我的祖國,生我養我的祖國呵……”

六、議論結尾法

作者在結尾處直接對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態度、情感和評價,對形象的特徵或事件的意義作畫龍點睛的評論。

例如《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僅僅是這六十一個被奪回生命的階級弟兄沐浴着黨的光輝嗎?不,六億五千萬人身上都沐浴着黨的光輝!“平陸事件”充分體現了黨對勞動人民的深切關懷,反映了社會主義制度的無比優越。”

七、比喻結尾法

在結尾用具體形象的事物或淺顯通俗的道理來描繪與它迥異的陌生事物或表達比較深奧的道理。這可使形象鮮明生動,或使道理通俗易懂,使讀者受到強烈的感染。

例如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無需掛畫。門外有幅巨畫——名叫自然。”

八、象徵結尾法

在結尾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來表現與它的某些特性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含蓄有味,啟迪讀者。

例如魯迅的《藥》:“他們的眼睛都已老花多年了,但望這紅白的花,卻還能明白看見。花也不很多,圓圓的排成一個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齊……那老女人又走進幾步,細看了一遍,自言自語的説,“這沒有根,不像自己開的。——這地方有誰來呢?孩子不會來玩;——親戚本家早不來了。——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九、點題結尾法

在文章結尾用精彩簡練的語言點明主題或中心。有的篇末點題,要求文章結尾扣到標題上;有的卒章顯其志,雖不要求結尾點扣標題,但要點明主旨,使讀者受到某種啟發或教益。

例:楊朔的《香山紅葉》:“也有人覺得沒有看見一片好紅葉,未免美中不足。我卻摘到一片更可貴的紅葉,這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經過風吹雨打的紅葉,越到老秋,越紅得可愛。不用説,我指的是那位老向導。”

十、描寫結尾法

用形象的語言對人物的形象、心理、動作,或對事件、環境、現場、景物的描寫來結尾,使全文收到借景寓意,生動具體,自然感人,照應題意的效果。

例:魯迅的《祝福》:“我給那些因為在近旁而極響的爆竹聲驚醒,看見豆一般大的黃色的燈火光,接着又聽得畢畢剝剝的鞭炮,是四叔家正在‘祝福’了;知道已是五更將近時候。我在朦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的爆竹聲聯綿不斷,似乎合成了一天音響的濃雲,夾着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市鎮。我在這繁響的擁抱中,也懶散而且舒適,從白天以至初夜的疑慮,全給祝福的空氣一掃而空了,只覺得天地聖眾歆享了牲醴的香煙,都醉醺醺的在空中蹣跚,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福。”

精彩的結尾除此十法外,還有總括法、呼應法、反語法、聯想法、對比法等等。有的結尾方法不是單純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如議論與抒情、描寫常常融合在一起,總括全文與照應開頭也有時並舉。但需要注意的是,文章結尾選用哪種方法為佳,這取決於內容與表達的實際需要。結尾有法,但無定法。不依規矩不成方圓,但規矩太多,也未必成方圓。所以,一句話:結尾有活法,文章氣自華。

鳳頭豹尾精心造,豐富創新貼旨要;下筆千萬當慎重,精妙絕倫譜華章。

怎樣才能寫好一篇作文5

、作文

讀中學就是要讀懂文章的思想內容、文章構造、文章所要表達得情緒。寫就是要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寫出來。

按事情發展次序寫事

1、圍繞一個意思去寫,要把步驟交待明確。

2、可以運用“先、然後、接下來、最後”等關聯詞語。

3、還可以抓細節、抓動作使文章更活潑。

按方位的變更寫景

1、我們看到的景物不是靜止不動的一個畫面,沒有一個單純的景物,我們要注意方位的變更要交待明確。

2、寫各處的景物要抓住特色。

3、注意詳略得當。

動靜結合寫植物

1、文中不但要有靜態描寫,還要有動態的陪襯,這樣形象才活潑。

2、運用適當的形容詞,如:ABB、ABAB、AABB式。

3、運用適當的數量詞,如:一根根、一朵朵、一條條等。

抓住特色寫動物

1、描寫動物要抓住它的特色。使人一眼就能看到其非他物。

2、描寫動物的外形要按次序。

3、可以運用比方、擬人的寫作手段。

警示語

人性化的警示語,對人們有提醒的作用,有易於讓人們接受。

讀後感

可概括為概——聯——議——結。概就是概括你讀的文章的重要內容、中心思想或特受感動的句子,這部分是“讀後感”的次要內容;聯就是接洽自己或社會舉例談感受,舉1-2個事例即可,正反事例都行,這部分是“讀後感”的重要內容;議就是議論,將你所感的內容與原文相接洽,這部分是“讀後感”的精華所在,1-2句話即可;結就是總結,談自己的感受,對“讀後感”的總結。

看圖作文

如何寫好看圖作文,重要有兩點(以記事作文為例)

1、精確理解把握圖意

1)明確圖中説的是一件什麼事?

2)根據圖畫找出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等。

2、參加合理的想象

無論是單幅圖還是多幅圖,都是靜止的畫面,如何讓畫面活起來,使圖中的內容還原於生活呢?就要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把自己置身於當時的環境中,我們的頭腦中要把自己想象成自己就是途中的主人公。想象在這種特定環境中所想、所言、所聞、所感。這樣你的文章就會活潑。

怎樣才能寫好一篇作文6

一、作文要寫具體。

國小語文教學大綱規定,作文一定要有內容。這就是説作文的內容要具體不能説空話。長期以來,作文空洞無物的問題一直困擾着同學們,而“內容具體”又是國小作文教學的最基本的要求。如何做到言而有物呢?下面就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1、“多視角”觀察。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這是蘇軾一句充滿哲理的名言。這句名言精闢地道出了客觀事物具有多側面多角度的固有特徵。因此我們觀察必須採用與之相應的多角度方式。在觀察事物時必須要全面細緻。對靜止的事物構成它的各個部分都要看全,每一部分的各個方面要看細。每一具體事物,總是由幾部分構成的。如果我們在觀察的時候遺漏了某個部分,那麼觀察到的事物就是不完整的。例如,我們觀察一盆茉莉花,我要注意到他是有根、莖、葉、花四部分組成的。特別是可以看得見的莖、葉、花。在觀察時是不能遺漏的。如果遺漏了,我們觀察到的茉莉花就是不完整的,表達出來就不能使人清楚的知道它的整體。如果我們不注意觀察它的莖的質、色和形,就很難搞清它的莖的特點,如果我們不仔細觀察它的花色、形、味,也很難弄清花的特點。反之,如果我們把這幾方面的情況都觀察得很細,那麼對茉莉花的認識就不是籠統的,而是具體的。當然不僅對靜止的事物,對變化的事物整個過程也要看全,每個發展階段也要看細。

2、“多方面”思考

我們在寫作文時要從不同的角度,不同方面去認識,去思維。記事的作文,離不開事情的發生、發展、高潮、結果這一發展變化過程。寫人的作文也離不開具體的事。因此我們在寫這一類的作文時,要注意寫好事情的發展變化。事件是伴隨着實踐的推移和地點的更替而變化的。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都有哪些不同的情況。我們把這些情況有主次的記敍下來,寫出的作文就具體了。同時,記敍一件事總離不開人的活動。因此寫作文時,必須注意對有關的人物進行描寫。通過對人物的神態、動態、語言和心理描寫,使作文充實。例如,《記一次乒乓球賽》為例,想一想:從比賽雙方看,他們的動作、語言、神態、心理各怎麼樣?從觀戰者的角度看,他們在比賽過程中有什麼議論、舉動?

我們這樣對事物進行思考和分析,就為文章寫具體作了準備。但是要求把文章寫具體,並非是要寫成一篇“流水賬”,寫文章最忌説空話,言之無物最要不得。一些同學認為要把作文寫具體就是字寫得越多越好。常見一些同學時間、地點、人物都交待了,事情起因、經過、結果也都很清楚,可就是平平淡淡,給讀者的印象不深,也不感人。什麼原因呢?就是因為內容不具體。怎樣才能把內容寫具體呢?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注意寫的主要人物在事情發展的重要階段的表現,要多想一想他在這件事中是怎樣説的,怎樣做的,怎樣想的。不能滿足於對事情發展過程的陳述。

二、作文要有條理

文章的條理,是屬於文章的整體的問題,是指文章內部的組織結構。他就像一個人的骨架有力的支撐着文章的整體。文章的條理外部表現就是指文章的順序。例如,《美麗的小興安嶺》中的重點就是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順序描繪景色的美麗。就其組織結構來説,文章的條理內部表現則主要指作者行文的思路、線索。小興安嶺景色美麗、物產豐富,既是大花園,又是寶庫。這片寫景物的文章,作者寫作時,則是以小興安嶺的樹木和其他景物一年四季的生長順序進行描寫的,這既符合動植物的生長特點,又符合人們認識景物的規律,更有利於表現文章的中心。

在動筆前,先將作文的材料在腦子裏象演電影一樣過一遍,理全所有材料過程。這樣寫出的文章才條理清晰。例如,一位同學寫“西紅柿炒雞蛋”的過程。只寫了買、洗、切、炸,卻丟掉了打雞蛋的過程,使人讀了感到莫名其妙:什麼時候鍋裏出了雞蛋。

作文寫的有條理是同學們寫好作文的重要基本功。文章寫的有條理,可以使文章層次合理化,主題鮮明化。這樣的文章不僅讓人讀懂還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三、作文要有中心。

寫文章不僅是讓讀者知道了解一個人或一件事,主要是向人們表明自己的思想感情。具體説,就是向人們表明自己對某個問題的看法和意見,贊成什麼反對什麼。也就是通過字面,使讀者看到作者的所思所想。這就是平時所説的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靈魂。

作文有個明確的中心,它對作文的選材、結構、表達都有直接的影響。古人説“意在筆先”是有道理的。所以要寫好一篇作文首先必須確定中心。一篇作文裏面只能有一箇中心思想。敍事的作文,不管寫一件事,還是寫幾件事,都應該做到在一篇作文中,一箇中心思想貫穿全文,都應該緊緊圍繞一箇中心去寫,不能有幾個中心。深刻的的中心能給人以深刻的啟發和教育,而有些同學在記人敍事時,往往是羅列現象,對所寫的內容沒有動腦去分析、去理解,沒有注意所寫事情本身所包含的思想意義,這樣中心就不深刻,沒有新意。例如,有個同學寫螞蟻“鋪路”他們沒有停留在對這件事情的表面認識上,而是從螞蟻鋪路,想到實現四化之路。從螞蟻反映出來的齊心合力不畏艱難,想到我們要早日實現四化也要發揚這種精神。這樣文章所要表達的中心,比就事論事深刻多了。

四、作文要抒真情。

情,即情感,就是用文字把自己在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感真實的表達出來。因此,我們必須熱愛生活,積極、熱情、主動地去感受周圍的一切,用自己的心去感觸人、事、物、景。這樣,你就會從平平凡凡的生活中敏感的發現美,感受美,被沸騰的生活感染。激起自己感情的波瀾。產生“不吐不快”的作文慾望。這樣寫出的文章內容才能真實,入情入理,自然就會有真實情感。但是很多同學在觀察寫作時,只注意事件的發生過程,人物的言行心理。如,人物的情感怎樣,自己又有了什麼感情?這些感情有什麼變化?隨着事情的變化,情感又怎樣變化?因此,儘管人物在當時當地、動了情,也受到了感動。但是沒有觀察到,捕捉到,只是記敍內容,而缺乏情感。作家劉白羽説過一句話:“如果作者不把血、感情注入到文章裏,文章又怎麼能有燃燒的熱情、有光彩呢?”可見,有了情還要會抓住它,才有可能把這些真實豐富、變化的情感隨着所寫的內容注入到字裏行間之中。使文章產生燃燒的熱情和光彩。當然,抓住了情感,還要學會把這些情感真實的寫進文章裏,在敍述人、事、物、景的過程中流露出人物的情感變化,滲透進作者的感情。

五、作文必須要語句通順。

我們寫作文都是通過一個一個句子表情達意的。每一句話能不能清楚明白的表達一個意思,是直接影響作文質量的基礎。句子通順,就是要做到句內沒毛病。無論是表達“誰”或“什麼”“幹什麼”“是什麼”或“怎麼樣”都能做到用詞準確,詞序排列合理。同學們寫作文時,常常會不自覺地表現出以下幾種語言表達的毛病。

1、寫病句。説和寫之間有一定距離。有的同學心裏想説的意思,一落到筆頭就走了板,變了樣。可是自己並不覺察,因此經常寫出句子中用詞不當、詞序顛倒、詞語重複、矛盾、指代不明等毛病。我們經常做的修改病句的練習就是為了訓練大家少寫或不寫病句。很多同學在做這方面的練習時正確率很高。可是一寫起作文來,病句卻照常出來。這主要是一些同學對句子通順的要求不夠重視。特別是高年級同學,常在審題、立意選材等方面動腦筋,忽視了作文表達的問題。

2、句間不連貫,句與句之間不連貫是同學們表達最突出,最嚴重的現象。例如,句間順序顛倒、句間關係不當、句間意思跳躍、句子意思重複羅嗦、句子表達缺少變化等。上面幾種表現,都是語句方面的問題。那麼,怎樣才能做到語句通順呢?我認為除主觀因素外,學生應該學習掌握句間連貫的一些寫作技巧,以克服因此而造成的不同順的毛病。

總之,要寫一篇作文並不難,但是要寫一篇好作文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了。只有在國小階段打好最重要的作文基本功,才能寫出一篇生動、具體、感人的好文章。

怎樣才能寫好一篇作文7

  記敍文點題“三宜”“三忌”

“點題”的“點”是“點化”之意,“題”是“題旨”之意。記敍文中的“點題”,最主要的目的就在於:在記人敍事水到渠成之時,昇華情感,深化主旨,從而“把這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歌曲《霧裏看花》)。記敍文中的“點題”有三種主要形式:一是人物對白,二是作者旁白,三是道具(如日記、短信、博客等)呈現。“點題”不失為記敍文寫作“增分”“添彩”的妙招,但真正要“點”得精妙出彩,還必須注意以下“三宜”“三忌”:

  一、宜草根開口,忌高人聒噪。

有些同學在“點題”時,自覺是“高人”,總是嫌作品中的人物太“草根”,激情缺失,心智愚鈍,思想蒼白,於是路見“草根”一聲吼,不該開口也開口:“就此打住,且聽我給你指點迷津。”

也有些“聰明”的同學,自覺此舉有點太“喧賓奪主”了,於是玩起了“小精神”——讓“代言人”開口。何謂“代言人”?就是作者憑空虛擬的一個高人,其作用是在記敍文中及時出場,來替作者發言。其經典造型有二:一是武俠版的仙風道骨的老者,二是文化版的窮經皓首的聖哲。一開口,不是“真諦”,就是“哲理”,讓你霎時“靈魂出竅”“肅然起敬”。

殊不知,我們都是生活在大幹世界的一介“草根”,雖然身份“卑微”,但對生活、人生、社會的感悟並不“卑下”。在“點題”時,草根開口,雖還有點青澀,但它是隻屬於記敍文中人物的獨特感悟;而高人聒噪,雖高純而高標,但它已是“我們地球人”的共同感悟。記敍文中“點題”的震撼力,生成於“我的”個性,而絕非“我們的”共性,而且還有着自身獨特的“質感”和“況味”。

在記敍文《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樣長大》中,一位來自大瑤山貧困農村的老父親是這樣教育自己與城市同學比條件的孩子的:“孩子,你不要和人家攀比,一個人活的是志氣。記住,不喝牛奶的孩子也一樣長大。”這句話雖出自“草根”,粗糙而又土氣,但它是原生態的,有着“硬漢”的血性和“不向命運低頭”的剛性,它比任何“高人”的“真理”更富有生活的質感和人生的況味。

  二、宜亦實亦虛,忌無根無蔓。

有些同學在“點題”時,喜歡玩“心跳”,喜歡玩“無厘頭”。“點題”之語,來之無影,覓之無蹤,無根無蔓,讓人抓不着,撓不着。這樣的“點題”之語,無論有多精妙,都只會給人“穿靴戴帽”之感。

那麼,“點題”之語應該從何而來呢?應從記敍文所敍之事而來,應緣“事”而生“理”。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個“洞明”“練達”的過程,就是“點題”之語生成的過程。你的“點題”之語只有從對所敍之事的“洞明”“練達”而來,由實及虛,亦實亦虛,它才能“虛實結合”,既得“實(事)”之觸感,又得“虛(理)”之高標。

記敍文在“點題”時,“無根無蔓”只會帶給讀者“貼標籤”之嫌,“亦實亦虛”方能帶給讀者“言近旨遠”之妙。

記敍文《爛香蕉的滋味》講述的是一個感人肺腑的親情故事,母親每次到學校看望女兒,都要帶一大串香蕉為“我”加強營養,最後一次送香蕉正值複習迎考,“我”一頭扎進忙亂的考前複習之中,早已把那串母親送來的香蕉置之腦後.待到考試結束,整理東西時,突然發現母親送來的那串香蕉大多已經爛了,在宿舍裏,母女倆進行了下面一場精彩對白:

我掰開香蕉,嚼了一口,仍是甜的,再嚼一口,還是甜的,於是我坐下來慢慢地吃完了所有的香蕉。我覺得它和新鮮的香蕉一樣的香甜,甚至比新鮮的更好吃,因為它少了那股進口時的苦澀。我抬起淚眼,問母親:“媽媽,為什麼爛香蕉卻這樣可口?”母親輕聲説道:“其實,爛了的滋味是一種成熟的滋味。”

女兒遺忘的難道僅僅是幾隻香蕉?不,那是一顆被遺忘的愛子之心。女兒咀嚼的難道僅僅是香蕉的滋味?不,那是母愛的香甜。成熟的難道僅僅是香蕉?不,那是我在母親的愛河中一天天地成熟起來,真正理解並接受了一顆母親的心——那顆質樸而又濃烈的愛子之心。上文中,何為“實”?“(吃)香蕉”為實。何為“虛”?“(品)母愛”為“虛”。這“亦實亦虛”的點題最大特點是,既扣得起來,又想得開去,故而意藴裊裊,餘韻綿長。

  三、宜一語點睛,忌長篇大論。

記敍文的“點題”,有人稱之為“畫龍點睛”。既然是“點睛”,就應該有“一點即飛”之功力。你如果沒有這成功力,在“點睛”時嘮嘮叨叨,顛三倒四,就不是在“點”“龍之睛”了,而是在描“熊貓眼”了。

“點睛”之筆是敍事火候達到lOO℃時的一次昇華,它貴在精闢,貴在簡明扼要,不需要你再去婆婆媽媽地詮釋和論證。在記敍文寫作中,這種內涵上的詮釋和邏輯上的論證,都應該是通過記人敍事來承載和昭示的。你如果在“點睛”處還大段地詮釋和論證,就在向議論文的方向“滑翔”了,這就犯了記敍文寫作的大忌——文體不清。

記敍文的“點睛”之筆,應以惜墨如金為上,以“一語驚醒夢中人”為妙。為此,我們廣大同學應練就“以少少許勝多多許”的金手指,只有這樣,我們在“點題”時才能收“以一當十”“四兩撥千斤”之效。

在記敍文《聖誕書籤》中,一個學習資料推銷商在聖誕節到各教室送了一疊書籤,但只夠兩人一張,班裏一個活躍分子自告奮勇在每張學桌上發了一張,“我”先下手為強,搶到手中,真是愛不釋手。不善言辭的同桌借閲,被“我”一句話嗆了回去,但隨後“我”便懊悔起來,於是有了下面的一幕:

我感覺自己好卑微,禮讓何在?同桌之情何在?我忙撕下一張紙工整地寫道:“聖誕快樂!”附在書籤上一起送至同桌面前。他先是一愣,接着開心地笑了,我也笑了,感覺自己彷彿也成了一位聖誕老人。

文末的這句“感覺自己彷彿也成了一位

聖誕老人”,雖然只有區區15個字,卻將本文的主旨從個人喜好昇華為同桌深情,將“受惠者”昇華為“施愛者”。卒章顯志,雖則一句,但勝卻萬語千言,無盡之意,盡含其中。

上述“三宜”旨在“開前門”,正面引領;“三忌”旨在“關後門”,反面警示。我們堅信:你只要能讓最適當的人,用最適當的方式,在最適當的篇幅裏去“點題”,就一定能使記敍文寫作更加“給力”,更加“搶眼”。

標籤:怎樣才能 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