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話題作文中要語言求美

作文7.72K

作文語言首先要通順。“語言通順”就是要用規範的現代漢語,不能用文言或半文半白的語言行文;遣詞造句時,句式選用要貼切,努力克服用詞不當,修辭不妥,不合語法、邏輯等毛病;詞與詞之間、句與句之間要上下銜接,一脈貫通,不要尚未理清思路就急於動筆,信口開河,湊字湊句,信手寫來;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方式、目的和交際的場合、對象的差異,把語言表達得準確、清晰、連貫、得體。在語言通順的基礎上要讓大學聯考作文的語言亮起來,語言鮮活有文采,是每個考生都十分渴求的。那麼,語言鮮活從何而來?有的是順手拈來,有的是冥思苦索,但是,最根本的在於自己的文化積澱和語言修養。不讀書,不看報,不實踐,不思考,不研究新事物,不學習新鮮語言,不鍛鍊思維的敏鋭,腹內空空,思想僵化,那麼只能人云亦云,毫無鮮活可言。平日堅持學習積累,不斷充實自己的語言倉庫,不斷進行語言的操練,才能厚積薄發,才能在關鍵時刻得心應手,寫出鮮活的語言來。

話題作文中要語言求美

為此,要在四個方面下功夫:①在詞語上下功夫。大學聯考作文要力求詞彙豐富,特別要恰當選用最有表現力的定語、狀語、補語等修飾語。②在句式上下功夫。要在文中善於變換多種句式,主要包括長短結合、整散結合、恰當使用變式句等。③在修辭上下功夫。充分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是增加文采、提高文章品位的重要手段。④在引用上下功夫。在大學聯考作文中要注意適當引用一些名言警句、口語俗語、優美的詩句、歌詞、廣告語等,就更加能夠增加文采。當然,鮮活語言總是以不同形式顯示出力量,這種力量主要來自情感(作者的情感或人物的情感)的力量。

[請你試試]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中學時代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每當想起與老師、同學、家長在一起的時光,心裏總會激動不已,感觸很深。

請以“感悟中學生活”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於800字;⑤不得抄襲。

[佳作示例]感受高三生活陳麗君

高三了,真是個多事之秋。走進高三,體驗高三進行曲,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緊張:生活的主旋律

緊張,不容置疑。每每看到樓梯口那塊大學聯考倒記時牌,心裏便會莫名地緊張,甚至焦慮。畢竟十年寒窗,在此一搏啊!

每天,老師的.工作已經固定化、一體化。老師抱一疊試卷進教室,不多時又抱着一疊考卷出教室。數學老師剛走,外語老師進來,還有地理老師見縫插針,不厭其煩地一次又一次舉起小黑板……同學每天每時每節課筆耕不輟,忙着解未懂之題,忙着向老師請教,忙着訂正試卷……為了七月的那個未知數,緊張是唯一不變的基調。於是乎,學校、食堂、教室三點一線是不變的航向;抓緊時間吃飯,抓緊時間騎車……只為擠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

然而,緊張並沒有吞噬我們。在繁重的學習中,我們體驗着生活充實的興奮,感受着緊張生活的步伐。牢騷:生活的小夜曲

高三階段,經常可以聽到這樣的議論:

“唉,考試太難了,我看我希望不大。”甲垂頭喪氣,一臉苦行僧模樣。

“本人已數月不知電視為何物,不知音樂是何味了。”乙苦苦地唉歎着。

“死定!今晚2點35的足球賽是看不成了。真是……”丙的心境深得球迷的理解。

“啊呀!差點忘了大事,下午歷史還要模擬考試呢?”丁的一聲提醒,驚動了夢中人。於是大家各就各位,趕緊備戰。

牢騷,為大學聯考而發;議論,因大學聯考而起。反正牢騷、議論司空見慣,不足為奇。聽多了也就自然了,彷彿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支小夜曲。

希望:生活的狂想曲

“報紙上説了,今年大學擴招,咱們都大有希望噢!”傳播信息的同學眉飛色舞地告訴大家。“對呀,對呀,大家好好努力,一定能行的!”臨近大學聯考,大家都誠心誠意地彼此鼓勵,彼此加油——只要有一線希望,就要百分之百的努力。特別是學校在家長會上一次又一次地發佈的招生信息,更使我們的信心指數不斷上升。“對!下定決心,努力拼搏吧!”

高三啊,高三!高三的生活彷彿是人生中一篇最最扣人心絃的樂章。緊張的主調讓我們振奮,燦爛的希望與我們同行。走進高三,走進生活,不遠的將來,就會走出一個繁花似錦的春天!

[簡要評析]

本文特別注重語言表達。文中或文白兼用,或化用成語,或套用現代流行語,或比喻或擬人,頗具可讀性。如“多事之秋”“苦行僧模樣”“驚動了夢中人”“信心指數”等等,尤其是結尾的一組排比,很具感召力,使文章增色不少。

[遷移訓練]

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那已是他在一年裏失去的第六份工作。北風呼嘯的寒冬裏,他窩在自己的小屋裏,向朋友訴説自己的沮喪。

他擁有英語八級證書,第一家公司卻認為他口語不過關;他是電腦二級程序員,第二家公司卻嫌他打字速度太慢;他與第三家部門經理不合,主動炒了老闆;接連地,第四家、第五家、第六家……

他憤憤不平地説:“一次次全是失敗,讓我浪費了一年的時間。”

朋友一直耐心傾聽,此刻説:“講個笑話給你聽吧:一個探險家出發去北極,最後卻到了南極,當人們問他為什麼的時候,探險家答:‘因為我帶的是指南針,我找不到北。’”

他説:“怎麼可能呢,南極的對面不就是北極嗎?轉個身就可以了。”

朋友反問:“那麼失敗的對面,不就是成功嗎?”他驀地愣住了。

讀了這一段材料,請你以“成功有多難”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於800字;⑤不得抄襲

2.閲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有一個人在河邊釣魚,他釣了非常多的魚,但每釣上一條就拿尺量一量,只要比尺大的魚,他都丟回河裏。其他的釣客不解地問:“別人都希望釣大魚,為什麼只有你將大魚丟回河裏呢?”這人輕鬆地回答:“因為我家的鍋子只有尺這麼大,太大的魚裝不下。”

請以“魚與欲”為話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於800字;⑤不得抄襲。

1.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關鍵是如何揚長避短,讓自己的長處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失敗和成功,有時就是“一轉身”之別。文章立意可以是“成功並不很艱難”,也可以是“成功確實不容易,但要迎難而上”,不宜寫成“成功一點也不難”。從寫法上考慮:若寫議論文,應重點説清成功不難(或很難)的理由,可以點面結合地闡明成功者必備的素質,要精選富有時代感的事例加以論證;若寫記敍文,要着力寫出自己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的真實體驗;若寫小小説,可以編述某人因某項素質(如注意揚長避短,樂觀,有耐心,能抓住機會)突出而贏得成功的經歷,也可以描述某人總是與成功失之交臂的故事。

2.材料中涉及到的“魚”是具體的、實在的,但我們審題時卻必須對它進行轉化和引申。很顯然,這裏應該比喻為“物質生活”“生活享受”或是所要完成的任務等等,而“欲”就是人對這種生活或是任務的慾望。因此,“魚與欲”之間的關係就成了慾望和享受之間的關係;再聯繫材料可以看出,“魚與欲”這兩者間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內容不可或缺,那就是自身的“承受能力”,因為承受能力制約着“魚”和“欲”,超出了自身承受能力的“欲”是不切實際的痴心妄想。因此,我們不妨用一句比較通俗的話來詮釋這一話題:有多大的能力辦多大的事情。

標籤:求美 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