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必備】橋為題的作文4篇

作文1.59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橋為題的作文4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必備】橋為題的作文4篇

橋為題的作文 篇1

雨淅淅瀝瀝地下。

雨淅淅瀝瀝地下,在貴州來説已是見怪不怪了,但在故鄉來説卻另有一番風味,因為故鄉總是帶有江南意味,特別是故鄉的小橋。

貴州是多雨的地域,纏綿不絕的小雨總是連日下着,夾雜在苦悶的空氣裏總是分外涼爽,可我總覺着好像少了什麼似的。

故鄉的雨總是分外像江南的雨,而小橋景緻隱隱約約與江南雨巷有着某種若有若無的聯繫。故鄉的雨是淅淅瀝瀝的,清新的泥土味夾雜在冷冽的風中更有一種風情。特別在冬日,故鄉的小橋總洋溢着桂花的`芬芳。天下着朦朧的絲雨,雨混雜在清新的泥土裏,似江南一樣。不過,小橋是故鄉獨有的景緻。

有人説:江南的小巷是歷史留給現實的入口。可我認為江南的煙雨舊夢總不及故鄉的小橋,小橋是給人一種心靈的慰藉,在寧靜中學會成長。而江南是給人一種忘卻的現實。輕輕走進小橋。微涼的細雨在橋板上跳躍,忽而又頑皮地跳到路上與來往的路人嬉戲。踩在橋面上,總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與江南的不同,江南總給人一種悽清的感覺。

江南是有一種隔世的落寞,風拂過耳際總是給人一種落寞之感,江南總是給人一種綿綿的愁緒,而故鄉的小橋總是能還人一片靜土,小橋總是讓人心變得樂觀,所以説故鄉的小橋是未來留給現實的邊沿。故鄉的雨不似江南那樣的多情,她是那樣的開朗,所以故鄉的小橋在寧靜中總是能還人一片淨土。

每當返鄉的列車駛近小橋,小橋兩岸的青山是那樣的連綿不斷,似綢緞一樣,從色彩上看,青山彷彿是綠水的倒影,又好像雲彩被綠水染過一樣沉澱着彩虹似的夢。天下着朦朧的細雨,雨好似要透過山一樣,這時小橋的景緻好像在江河中流過一樣。遠遠望去,小橋的形態卻也像籠着輕紗的夢。

我抑制不住心中的渴望向小橋走去,揹着沉甸甸的揹包,望向小橋,嘴角揚起一抹笑容:存在,真好。四周都是雨傘,飄來一股幽香,抑制不住心中的慾望便欣然前往,我獨自站在雨中,聽着雨歎息的聲音,聽着流水潺潺的聲音,暗道:活着,真好。

小橋是故鄉獨有的景緻,在淅淅瀝瀝的雨聲中得到寧靜,這就是小橋景緻美的所在——帶有江南意味的小橋。

橋為題的作文 篇2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許多多的橋。有搖搖欲墜的獨木橋,有堅固牢靠的石拱橋,還有四通八達的立交橋,但我最喜歡的是那座跨江大橋——武漢長江大橋。

正因如此,我走上了這座橋。剛剛上橋,我就被橋的宏偉所震撼,可以看出,它飽經滄桑但屹立不倒,堅強無比。細細看來,它又是那麼精緻,孔雀開屏、鳥語花香等圖案刻於兩邊。順勢看下去,波濤漩渦翻滾,一波波撞擊着橋墩,橋墩卻不退縮,更覺大橋堅韌。一番沉思後,我寫下了《遊武漢長江大橋》:

江上游艇,激起陣陣波濤,

遠眺江面,豈是風平浪靜?

橋上公路,汽車爭相競技,

橋下鐵路,火車飛馳而去。

站在黃鶴樓頭眺望,別有一番滋味。望着“萬里長江第一橋”,我不禁想起毛主席的詞句“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是呀!就是長江天塹擋住曹操八十萬大軍,阻止了曹操的.霸業,導致火燒赤壁。由此可見,在沒有長江大橋的時代,這裏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千年後,毛主席大筆一揮,“天塹變通途”。從此,江漢與粵漢鐵路實現連接,成功造就了京廣鐵路。武漢三鎮也得以連接,極大促進了武漢的發展。感慨之餘,我寫下《觀武漢長江大橋》:

當無你之時,長江天險。

因主席宏願,再無天塹。

使平粵雙軌,南北相連。

眾千古橋樑,還看今天。

坐在長江遊輪上,還能體會到別樣的美。那長江大橋將晴川橋與黃鶴樓之文化合二為一,合成了別樣的中華歷史文化。當你接近武漢長江大橋時,大橋氣勢盡現。它長達1670米,寬達22。5米,如此龐大之身軀,尚能穩穩當當立於長江之上,世所罕見。更令人驚奇的是,它能承受6萬噸壓力,可抵禦10萬立方米流量、5米流速的洪水以及8級以下地震,可謂堅不可摧。也正是武漢長江大橋,激勵着人們,讓我們建出了武漢長江二橋、天興洲長江大橋、鸚鵡洲長江大橋等跨江大橋,讓中國的造橋技術日漸提升。

武漢長江大橋,凝聚了中國橋樑工作者的智慧和精湛的工藝,激勵着一代代的橋樑工作者們努力奮鬥。

橋為題的作文 篇3

古之文人高士皆愛竹,其高風亮節,乃四君子之一,故畫墨竹瘦節蛟蛇,詠墨竹溢美之詞,在各朝各代均俯拾皆是,好一番璀璨星光,但得我心者唯清代“揚州八怪”之一,堪稱畫竹一絕的板橋是也。

鄭板橋(1693—1765)名燮,字克柔,江蘇興化人,清代書畫家、文學家,尤擅畫竹神。

《鄭橋橋集》中題畫竹有云:“蓋竹之體,瘦孤高,枝枝傲雪,節節千霄,有似君子豪氣凌雲,不為俗屈。”

板橋畫竹,與前朝文人不同,不特為竹寫神,重為竹寫生。瘦勁孤高,是其神也;豪邁凌雲,是其生也。這裏的“神”,是竹內在氣質。生,指竹的外部形象,更為形(生)可與神相交融,便移情予物,託物寓意。

移情予物,託物寓意,是一種境界。

“江館清秋,晨起看竹,煙光日影露氣,皆浮動於疏枝密葉之間。胸中勃勃遂有畫意。其實胸中之竹,並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總之,意在筆先者,定則也;趣在法外者,化機也。獨畫云乎哉!” 板橋的這段畫竹體會之話,道出繪畫、藝術創作的規律: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並詮釋了何為一種境界,亦言出人生的深遠。

清秋的江館,看竹,和着煙光瀰漫,露氣仍未散,隱約地透出日影,在疏枝密葉間浮動,此為“眼中之竹”最自然的形態,未予任何加工,現實中的畫面與雙眼地第一次碰面,屬表淺,客觀的物像,於是胸中才勃勃遂有畫意。這般表象不就是人生裏無所知的輕狂日子麼,往往只因一面印象傾倒全部,在一個陌生的'地方和無涯的時間裏傻傻的毫無保留的灑脱付出,直至一天開始談疲憊,直至一天開始不從心。

到了“胸中之竹”則鏡由心生,江館清秋美麗的意境被蒙上一層朦朧的面紗,給了畫家思想感情,此階段的竹的形象已擺脱了表象以及生活中固有的雉型,已然移情予物,是一件藝術品成型的前奏,有朦朧意境縈繞,卻總覺得差了些許。藝術的過程真的能直射出人生,我們跌撞走過了幾多翠綠青葱,暴雨風霜洗瀝了幾多坎坷荊棘,曾經種種好像所剩無幾,現實模糊了,早不是當初那個模樣,而我眼前又似乎慢慢明白複雜的世界是什麼樣子,原來好多人與事,物與景都該有的放矢,未來的方向,漸清晰。

最後“手中之竹”使一個量變成為質,讓“胸中之竹”凝定下來,化為自己的東西,當而非眼中之竹,磨墨展紙,落筆倏作變相,是意向物化形成具體作品,一個典型的藝術形象,已然託物寓意,境界呼之欲出,人生也變得深遠了,雖走在這蒼茫大地上不停打磨,轉瞬,四季過了,我們依舊努力地向前,把握或隱沒或艱難的夢想,踏出一條平坦的路,領悟出生命的某些價值,且好好珍惜、擁有。

板橋的竹,畫出、詠出了墨竹之魂;板橋的竹,畫出、詠出了人生之味。

所以,我獨愛之,心很是平靜,平靜得可以聽見腳邊靜默的清泉流淌過我二十餘年的歲月的餘音;平靜得可以看見水下漫遊的魚兒盪漾出我二十餘年歲月的漣漪,平靜得可以感受空中細小的塵埃拂過我二十餘年歲月的清寂……

橋為題的作文 篇4

橋是説不盡的,而我看重的,是橋與周遭山水相結合所產生的美感。

一座精緻、典雅的木橋坐落在潺潺流水之上。它的身軀不像拱橋那樣呈弧形,而是穩平的似地面。岸上的柳樹散出濃郁的古色古香,風兒將柳絮輕輕地播進遊人的心裏,水兒似乎也不急燥,悠閒的哼着歌兒而過。在這停留的,必是那有藝術細胞的人,橋欄上刻着“月夜垂釣圖”,連魚兒都跳出水面爭着看這精美的畫卷,如此美景,有誰不如痴如醉?

站在鐵索上,沐江上之清風,賞山間之明月,腳下水花之翩躚,眼前秋葉之婆娑,耳畔急風之豁達。兩旁陡峭的石壁高聳入雲,腳踏的是石板,手扶的是鐵鏈,聽的是水流的吟唱。雖懼高,卻被眼前的壯景所征服,回望古今,即使在千軍萬馬的.戰場,也比不上這般壯闊。水花濺起打下幾片孤葉,打散了幾縷哀愁,這兒不容愁眉,只容蒼穹般開闊的胸襟,若是蘇軾——這個如風般的詩人見了,必會興起留下名篇。

我愛這如詩如畫的橋,它可以當作詩也可以當作畫,無論誰來到這如詩境般的橋上,腦海中就能閃現出一首首動人的詩。啊,橋之美,誰能經得住它的誘惑。啊,我愛橋、愛橋獨有的氣勢!

標籤:為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