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臘八節的傳説國中作文範文

作文6.57K

導語:今天是農曆十二月初八——臘八節。臘八節在中國有着很悠久的傳統和歷史,在這一天喝臘八粥、做臘八粥是全國各地老百姓最傳統、也是最講究的習俗。接下來小編整理了臘八節的傳説國中作文範文,文章希望大家喜歡!

臘八節的傳説國中作文範文

  臘八節的傳説作文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説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衞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説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説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説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説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説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着《武林舊事》説:“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慄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着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

  臘八節的傳説作文

臘八是農曆十二月的第八天,是歡慶春節的開始。漢語裏,“臘”的意思是第十二個月,“八”的意思是八。

關於這個節日的起源有很多種説法。有一種説法是大約3000年前,一種祭祀儀式叫做“臘”,會在農曆十二月舉行。人們向天上和地下的神獻出他們的獵物。那時候,表示獵物的漢字“獵”和表示農曆十二月的“臘”是可以通用的。從那時候起,“臘”就用來指這兩種意思了。因為這個節日是在最後一個月的第八天舉行的,後來人們就加上了“八”,於是就有了現在的臘八。

而八寶粥最開始出現是在900年前的宋朝。那時候佛教已經被信奉佛祖釋迦牟尼的漢族人廣泛接受。傳説佛祖在十二月初八受到教化。人們會為佛祖準備好有豆子、堅果和乾果的大米粥,寺廟裏也會唱起佛經。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習俗就傳播出去了,尤其在農村,會用會用花生煮粥祈禱一年的好收成。

另外還有一個感人的故事:釋迦牟尼在去深山求得理解和教化的路上又餓又累。由於連日走得精疲力竭,他在印度的一條河邊不省人事。一個牧羊女發現了她,把自己的午餐——用豆子和大米做的粥——給他吃了。釋迦牟尼因此得以繼續他的旅程。經過六年嚴格的修行之後,他終於在農曆十二月初八悟到了自己充滿啟示的夢。從那時起,僧人們就要在臘八前夜準備米粥,在第二天舉行一個儀式,他們要唱着佛經獻粥給佛祖。因此,吃臘八粥的傳統其實是源於宗教的,雖然隨着時間的流逝,這種食物本身就成了冬日的一道美食,尤其在寒冷的中國北方。

根據有記載的歷史,大的佛寺要向窮人施粥以顯示對佛祖的信仰。在距今500年前的明朝,臘八粥變成了神聖的食物,就連皇帝也要在過節的時候賜粥給羣臣。在封建上層社會的推動下,臘八粥迅速風靡全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