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範文 > 作文

【必備】特色小吃作文4篇

作文3.82K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敍文、説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特色小吃作文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特色小吃作文4篇

特色小吃作文 篇1

今天,我和爸爸媽媽去火宮殿吃長沙特色小吃,有臭乾子,口味蝦,糖油粑粑……。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臭乾子哦。

臭乾子是正方形的,外面黑乎乎的,裏面白嫩嫩的,毛主席曾説過:“臭乾子聞起來臭,吃起來香。”我輕輕一咬,外面脆脆的,裏面嫩嫩的,吃完才感覺很香。

除了臭乾子,糖油粑粑也很好吃。它是用餈粑燒成的,塗上一層金黃的油,又滑又粘牙,光是聞就會讓你一輩子都忘不了!咬一口,呀,好甜!

口味蝦是紅色的,撲鼻的香味饞得我直流口水。剝開紅色的殼,鮮嫩的蝦肉被我一吸,沒了。才吃兩隻口味蝦就把我辣得直冒汗。我急忙喝了一口湯,又吃起來。這回我一手一隻口味蝦。吃完一看手,全是油,嘴巴當然也一樣!哈哈!

長沙真不愧是湖南的省會,連小吃都這麼好吃!

特色小吃作文 篇2

朋友,如果你來到漢中,那麼,我現在就給你介紹一下我們漢中最美味的小吃有哪些。然後你就可以先嚐先享受了!漢中有四絕——麪皮,菜豆腐,核桃饃,麻辣雞。

麪皮有熱麪皮和涼麪皮之分。如果你來時正好是夏天,那麼最好選擇涼麪皮,讓你吃的涼爽而且還可以嚐嚐辣椒的滋味。讓你回味無窮。更不必擔心會上火之類的事了。看,服務員已經把你要的麪皮端上來了,最上面放的是麪皮,下面是一些搭配的小菜,這樣吃起來更有味。調味師已經按你的口味把調料調好放進了麪皮碗中,你只要攪拌一下就可以開吃了,也許你會感到好辣,也許你會感到酸中帶辣,也許你還會感到讓你胃口大開,對,這一切都是麪皮的誘人之處。不相就去試試!當然如果吃完最好是再加一碗菜豆腐,它讓你馬上感到清爽還帶有一絲絲酸味的稀飯,如果你感到吃多了油膩,那麼就選擇它吧,保證吃完你再去吃油膩也沒問題哦!

如果你麪皮吃的不過癮,那麼,現在就去吃寧強的麻辣雞。在陝西寧強,有一種獨具特色的風味涼盤,高檔的宴席少不了它;老百姓的餐桌上時常見到它;朋友來了一定要吃它;給人饋贈也常常選它。它就是鼎鼎大名、享譽西北的寧強地方風味小吃王家麻辣雞。王家麻辣雞又名王婆麻辣雞,20xx年以當今掌案人王素雲之名註冊商標,全稱是“王素雲麻辣雞”。

如果你還想再嚐嚐麪食之類的小吃,那麼就去吃寧強核桃饃吧。寧強縣傳統風味小吃“王記福興老號核桃燒餅”開業於(清)乾隆年間,多作貢品,其技藝代代相傳至今。基本製作工藝是,將麪粉蒸熟,加菜籽油拌勻,製成油麪;再取麪粉加入油麪、鹼面、醇面,用似開非開的熱水和勻,稍餳。把核桃仁在火上焙熟去皮加入精鹽搗碎,製成核桃泥。取面塊加核桃泥和勻,揪成劑子,用走棰(一空心圓木,在空心中插入小木棒,是擀制小面片的工具)。擀成長條,抹上核桃泥,捲成圓柱形,用刀順長切成兩塊,裏層向外卷圓,上下抹上核桃泥和菜籽油,用圓木棰從中間向下壓成凹形,放入三扇鏊(陝西用來烘烤餅的三層特製烘爐)底鏊中烘烤3分鐘,翻轉後再烤5分鐘,呈金黃色即成。其特點是:色澤金黃,油酥可口,久貯不變質。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碳水化合物。核桃還具有壯腰補腎、潤腸通便的`食療作用。

總之你會決無同樣的口味來替代的。當然來到漢中,除了小吃,當然也不要忘記了這也是旅遊的城市哦,如古棧道,小南海。拜將台,華陽,……當然還有去看看桔鄉園——張騫的故鄉呀,人傑地靈呀,還有原生態的野生朱䴉呀。好了,我想我就先介紹些,如果你還有時間,那麼就多去了解一下漢中,它會讓你愛上它!!!

特色小吃作文 篇3

我的家鄉在漢中,這裏北依秦嶺,南屏巴山,自古就被稱為“天府之國”和“魚米之鄉”,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我的家鄉,有許許多多的美味小吃,今天我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漢中的特色小吃吧。

漢中的特色小吃有很多:色香味俱全的麪皮,清香意爽的菜豆腐,香酥可口的牛肉乾,口感酥脆的核桃饃……簡直應有盡有,説三天三夜也説不完。只要你來漢中,我就會帶你去吃遍漢中的美食。

如果你來到了美麗的漢中,我首先會帶你去嚐嚐獨具特色的麪皮,我最喜歡的就是吃麪皮了,每天早上一碗麪皮下肚,可爽了!麪皮因為是大米制作,所以特別軟糯,除此以外,還伴有香,辣,麻等口感,真是色香味俱全!麪皮一聞就讓人直流口水。相傳麪皮始於秦漢,它是以大米為原料,經過浸泡,磨成米漿,加水稀調相宜,上特製的籠蒸熟,待冷卻後切成細條,拌後紅綠相映,黃白互襯,色澤鮮亮,食之爽口,氣味芳香,風味獨特。麪皮吃法很多,除涼食外,還有炒、燴等吃法。它早已是人們喜愛的、風味獨特的漢中名小吃。

在漢中,還有一種“麪皮套餐”,這個套餐裏除了麪皮之外,還有口味清爽的菜豆腐,在吃麪皮的同時,漢中人經常還會喝一碗菜豆腐粥來清火去膩,這個套餐可真謂是一舉多得!漢中菜豆腐製作的主要原料是黃豆,經過浸泡,打磨成漿,用細籮或紗布濾去豆渣,煮沸,然後加入漿水菜酸湯點清待形成豆腐時,再濾出豆腐壓成塊。該豆腐質地細嫩,色澤清白如玉,用所剩的酸漿水加入大米煮熟,快熟時加入所制豆腐,粥熟食之酸香可口,特別食酸味豆腐時,配以油煎辣椒,蒜泥等拌成的佐菜,食之後清香意爽,餘味無窮。

接下來,我還會帶你去品嚐西鄉牛肉乾和寧強核桃饃。先來説西鄉牛肉乾,這種牛肉乾的特點是:顏色紅潤鮮嫩,呈紅褐色或咖啡色,精肉呈桃紅色,切面帶光澤,香味芬芳,瘦而不柴,酥而不綿,鹹淡適中,餘味悠長,風味獨特,營養豐富,久貯不壞。許多來漢中的外地遊客都會把這種牛肉乾當做禮物帶回去饋贈給親朋好友呢!

再來説寧強核桃饃,寧強核桃饃是寧強縣著名的漢族特色麪食,將核桃仁去皮後與椒鹽、芝麻等一起製成餡泥,再將油麪經過三次發酵後,抹上核桃泥,放入烤爐裏烘烤後製得的糕點。本品口感酥脆,味道香甜,特別適合老年人及兒童食用。我也很喜歡吃核桃饃,在漢中的大街小巷中,到處都有賣核桃饃的。

漢中的美食還有許多,每一種都令人回味無窮。如果你來到了美麗的漢中,熱情好客的漢中人準會端出最美味的食物讓你大飽口福的!

特色小吃作文 篇4

小吃是廈門市食俗的一個重要內容。這不僅由於廈門市小吃體現了廈門市人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其品種的豐富多樣,全國罕見;也不僅由於廈門市小吃的風味獨特,令人難忘;更因為對廈門市人來説,小吃既可是點心,亦能作正餐,甚至可以上宴席待客。沒有一個廈門市人不吃小吃,它已經深深溶於廈門市人飲食習俗之中,成為一種偏好,一種習慣,一種民風。對於廈門市人來説,那深夜街巷裏叫的"燒肉粽",那馬路邊騎樓下點着"臭十"(乙炔)燈的煎豆子,便是刻骨銘心的故鄉印象。可以説,不瞭解廈門市的小吃,就不僅無法瞭解廈門市的食俗,也無法瞭解廈門市人。

據廈門市民俗學會近年的調查,目前廈門市的小吃大約有200多種,製作售賣小吃的攤點、酒樓、餐廳僅在島內就有2600多家,許多黃昏之後才出現的流動攤販尚不計算在內。這麼龐大的數目,只能選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最負盛名的攤點、酒樓簡略介紹了。

最有名和最普遍的廈門市小吃有;土筍凍、燒肉粽、五香、芋包、韭菜盒、芋棗、章魚、油葱餜、滷豆千、滷鴨、蠔仔粥、面線糊、炸棗、糖葱餅、薄餅、沙茶麪、魚丸、蠔仔煎、麻籽、貢魷魚、"翻煎"豆乾、加滋螺、花螺、芋餜炸、蠔仔炸、馬蹄酥、炒餜條、麪茶、蝦面、燒豆花、花生湯、炒麪線、炒米粉、豆包仔餜等等。

土筍凍是用生長於海邊灘塗的一種名叫"土蚯"的無脊椎軟體小動物加工製作的,晶瑩剔透,柔韌嫩脆,鮮甜爽口,尤其是沾上各種佐料,更別具風味。據説,製作上筍凍的"黑土蚯",全國只有廈門市、海滄、安海一帶沿海灘塗才有,而以廈門市百穀港出產的品質最佳。可惜圍海造地,芫當已不再成港,現在的土筍凍只有靠高浦、海滄、安海等地提供原料了。

五香也是極為可口的美味。它用一種專門的豆皮,裹上剁碎的精肉、荸薺、葱等,包成如春餅的一條條,再放下油鍋炸成焦黃,切成幾段,蘸佐料進食,香、酥、脆、鮮,妙不可言。

蠔仔煎則是選黑耳白肚(黑白對比越強烈,説明越新鮮)的"珠蠔",拌和青蒜、韭菜、地瓜粉,攤入油鍋,兩面煎透。講究一點,還要在入鍋後,再攤上攪散的蛋,一道煎熟。起鍋後,撒點胡椒,放數葉芫荽,吃時再蘸上芥辣、辣醬、香酷,簡直連舌頭都會一起吞下去。

蝦面的主料是蝦和麪,然而妙處卻不在蝦,也不在面,而在湯。先把蝦去殼水熟,撈起蝦仁,再用這湯熬蝦殼,熬了第一遍後,把蝦殼過濾出來,搗碎,摻上冰糖再熬。然後和上熬過的豬骨頭湯,撒上葱花、蒜末,方才成為蝦麪湯頭。食時,將面攪熟。撈置碗中,放上幾隻承熟的蝦仁和幾片豬肉,加上一小匙葱頭油及些許蒜泥,再舀進熬好的蝦湯,撒上胡椒,味道之鮮美,令人難忘。

糖葱餅,過去有許多小販挑着擔沿街走巷叫賣,現在只有在"好清香"酒家才吃得到了。它是用特製的約五六釐米直徑的小春餅皮,包上一小段專門煉製的油葱糖和酸蘿蔔、葱、蒜、辣醬、莽辣。入口後,甜、酸、辛、辣、鹹五味俱全,食慾大振。

沙茶麪可算是當今廈門市最普遍的小吃了,無論鬧市或深巷,幾乎無處不有。沙茶麪的妙處,也是在湯頭。好的沙茶麪湯,是用豬的大骨湯加上沙茶辣醬、花生醬等熬成的,又鮮又辣,別具口味。

芋泥、芋棗、芋包,則是把檳榔芋頭蒸熟,搗成泥,然後包肉、筍等,用蒸籠蒸過,即成芋包。什麼也不包,只加糖,搓成一粒粒如大棗,再油炸,即成芋棗。若是加糖,油炒,則成芋泥。芋泥起鍋後,面上油多,很快就不冒煙,但內裏卻是十分燙,不知底細,就要吃虧。也有鹹芋泥,如南普陀素菜的"香泥藏珍",即把蘋泥包上各種菜,整碟或整碗蒸熟,邊上再撒些油炸過的酥脆可口的青菜葉絲,吃起來十分可口。

蠔仔粥或蟹粥的功夫,在於米要"粒粒清",不能煮爛。主要喝稀飯湯。

傳統中,一種小吃總是和最受歡迎的某一攤點的店名或主人名字連在一起,如黃則和的花生湯,"好清香"的燒肉棕,"碰記"和"真好味"的魚丸場,"章記"的蝦面,關隘內治姐的美人薄餅,思明北路程阿樹的蠔仔煎,二舍廟陳漢益的炸五香,泰山口吳脣的韭菜盒,打錫箔巷葉棟樑和笛仔仙陳金水的土筍凍,福茂街口何金釵的沙茶麪,海關邊王奕然的油葱餜,思明北路貓車的貢魷魚,賴厝埕蔡淑貞的芋包,十六崎腳陳玲的麻嵫等等。

歲月流逝,數十年前的這些老字號能留存至今的已經不多。但後起之秀,層出不窮。尤其是80年代以來,八仙過海,各顯其能,把小吃又推上了一個新的高潮。

一種潮流是將大眾化的小吃"宴席化",以"好清香"酒樓為代表。像"九龍盤",借成套餐具為媒介,將九種小吃組成一道風味梅花拼盤,構思相當奇巧。同時將芋包、肉粽、油葱餜、夾餅等小吃小型化精緻化,使人們在小吃宴席上,一次可以品嚐多種小吃。小吃宴,十二道菜,道道都是廈門市街頭巷尾可見的風味小吃,但又較那些小攤點工料精緻,風味更佳。

另一潮流則是將小吃"家常化"。像芋棗、滷鴨、五香、滷豆乾、鹹餜等等,各菜市場都有許多攤點,專賣給顧客帶回家做家常飯菜。

無論是小吃的"宴席化"或"家常化",都表明廈門市人對小吃的喜愛是何等深切。相信廈門市的小吃還會再發展,發展得更豐富多彩,更令人難忘。

標籤:特色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