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技能 > 廚師麪點

中式麪點的基本常識

中式麪點在我國飲食文化中有着3000多年的悠長曆史,是我國飲食文化歷史中的寶貴財富之一。

中式麪點的基本常識

一、中式麪點的歷史

中式麪點製作工藝起源於西周時期,歷經了春秋,戰國,秦漢,以及東漢初期,佛教文化傳入,素食點心亦隨之發展。到了隋唐,元宋時期,中式麪點製作技術隨着生產力的發展,麪糰製作種類而增多,餡心多樣化,都使麪點製作工藝技術得到了較專業和較全面的發展。直到明清時期,尤其鴉 片戰爭後,大量西洋文化,西式糕點製作工業的湧入,使麪點製作技術得到更全面的發展。麪糰調製,餡心配搭多元化,加温成型方法多種並用,各種風味流派點心基本形成。

新中國成立後,隨着時代的轉變,發展,糕點行業已由完全的手作生產轉變成半機械化,半自動化方向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後,食品工業的迅速發展,為糕點行業製作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各種新型材料的.介入,各種新工藝製作技術,使各地的糕點文化得到了更廣泛的交流,南式點心北轉,北方點心南轉,促進了中西風味,南北風味的結合,以及許多勝似工藝品的精細點心。

中國烹飪是“以味為核心,以養為目的”為準則,中式麪點製作工藝應堅持這一方向準則。以快速,科學,營養,衞生,經濟,實用是當今時代對面點製作的發展要求,努力使麪點工藝科學化,適量化,程序化,規範化。

二、中式麪點的分類及特點

中國點心按地方風味及製作工藝流派基本分三大類

1、廣式點心—指珠江流派及南部沿岸、地區製作的點心,以廣東為代表,故稱廣式點心(粵點)

特點—精小雅緻,款式常新,皮薄餡大,變化多樣,保鮮味美,適時而食,洋為中用,古為今用,集大江南北而成。

廣式點心又分為常期點心(三茶、兩飯、五市經營),星期點心(每星期更新),季節點心,節日點心(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旅行點心,席上點心,中式午、夜點,點心宴八大類。

2、蘇式點心—指長江下游,江浙滬一帶地區,以江蘇為代表,故稱蘇式點心

特點—餡心用料講究,口味濃,色澤深,調味重,略帶甜頭。

3、京式點心—指黃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區,含山東,東北,河北等地,以北京為代表,故稱京式點心。

特點—餡心口味鹹、甜分明,鹹餡多用葱姜,黃醬,香油等,皮質較硬實,有勁。

三、麪點工藝製作常用主要工具

較大型—和麪機,壓面機,多效用攪拌機,發酵箱,炕爐,蒸爐,煎炸爐,粉爐,雪櫃,低温櫃,生熟食沙櫃,案枱等。

較小型—刮刀,各種刀具,開酥棍,打蛋棒,各種蛋盛模具,打面棍,裱花咀,釾,光吸,炕盤,糕盤,大小秤等。

四、麪點生產原料使用常識及補充

麪粉的種類,目前我國麪粉生產主要有高筋,中筋,低筋麪粉,近年開始有專用麪粉,如饅頭,蛋糕,麪包等專用粉。

1、高筋麪粉,濕麪筋含量40%以上,手感鬆散,較粗糙,赤白色,適合製作麪包,薄面皮類麪糰(麪條、水餃、雲吞皮)。

2、中筋麪粉,濕麪筋含量26-40%之間,手感幼滑,白色,適合製作(北方)蒸包子,饅頭,各式酥餅類等。

3、低筋麪粉,濕麪粉含量26%以下,手感幼滑,潔白色,適合製作(南方)包子,鬆餅,蛋糕類製品,用途廣泛,用量大。

4、吉士粉,由蛋奶香料等組織而成,淺黃色粉狀,用於點心製作搭配使用,使用量參照配方0.3-1%(食品香料,非化學,有很特殊的香味,用量不能大)。

5、板油,商業名稱,中西點製作油脂(在豬油的基礎上,再加入某些填充劑經加工而成;質幼滑、潔白,帶有一點筋韌性,常温下不易溶解,是凝固的)。

6、麪點改良劑,增加潔白,延長保質期,使用量按生產配方0.6-1%(太白的食物不能吃)。

7、色拉油,精煉菜籽油,多用於西點。

8、依士,又稱酵母,生物膨鬆劑(又名速效乾酵母)。助麪糰起發,使用量按配方:0.5-1%

(活性乾酵母:在使用前需經活化處理即用麪粉配方3%左右加酵母,用温水先混合,醒發30分鐘後再搓制,在南方較麻煩,適於北方天氣)(酵母生長最佳温度26-28攝氏度)

9、泡打粉又稱發酵粉(發粉),化學膨鬆劑(使用量參照各皮類要求)。

10、臭粉,碳酸氫銨化學疏鬆劑。炸-鬆化,成品鬆化;炕-酥脆;蒸-潔白化筋(增加白度,調和筋度)。

11、食粉又稱小蘇打粉,化學疏鬆劑。炸-鬆脆,成品鬆化;炕-硬脆。

12、梘水(南方),白色液體狀,用於某些皮類製作。蒸-爽滑有彈性;炸-着色硬脆。

13、啫喱粉,吸水性強,果凍,涼糕原料(用於西點較多)。

14、煉奶含糖量對比:以450克汁,其中糖份300克,奶1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