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培訓 > 翻譯資格

翻譯需要具備的素質

翻譯並不是翻閲幾本字典、堆砌大量的詞藻就能夠完成的。翻譯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涉及哲學、語言學、修辭學、社會學等等。那麼翻譯需要具備的素質有哪些呢?

翻譯需要具備的素質

  語言要求

漢語譯作法語,對從事此項翻譯的人而言,除了必須具備運用法語的能力之外,漢語的理解力亦是必然的要求。對中國學生而言,漢語是母語,好似漢語並不存在理解問題,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稍不留心便可能造成理解的盲點。至於法語,中國學生可能缺乏相應的感性認知,但是可以通過理性的語言知識來彌補。漢譯法,意味着用法語來表達漢語的內容。它要求學生能夠用自然、純正、合乎語法規範的法語進行表達。換言之,學生需要具備法語的寫作能力,而對這種能力的訓練已經開設有專門的課程。

應該講,翻譯水平的提高是個漸進的過程。任何優秀的翻譯工作者都有自己的初級階段。如何在初級階段搞好翻譯?其最簡明、最有效的辦法便是藉助語法知識。學習法語語法並不僅僅是為了應付考試,而是為了如何理性地運用法語。語法的種種要求,就似阿里阿德涅的.線團一樣,能夠幫助同學走出病句的迷宮,寫出規範正確的法語。再者,就是慣用法的積累。熟悉瞭解慣用法的使用,時常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初級階段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問題,便是前後句的連貫。因為漢語是意合的語言,句子的順序排列就足以表明句際間的銜接關係,而法語則需要明顯表達出來。這一點,也是中國學生在初學時最易忽略的。

總之,表達的提高是需要通過閲讀來借鑑,通過寫作來提高。只有大量的練筆,才能在表達上取得長足進步。

  廣博的知識

除了前面談到的語言要求外,還需具備廣博的知識面。翻譯家是個雜家,他需要具備方方面面的知識,歷史、地理、風土人情、文學藝術、宗教信仰等自不必説,而且需要儘可能地擴大知識範疇,因為譯者不可能預測到什麼題材、什麼學科的翻譯材料等着自己。當然,在學校裏,課堂上講得更多的是文學翻譯。因為文學翻譯涉及的翻譯理論與技巧最多、最具有普遍意義。文學語言最具彈性,內涵最豐富。如果通過文學翻譯的訓練,掌握了相應的翻譯技巧,便能很快將之用於其他學科的翻譯。不妨權以科技翻譯為例,科技翻譯除了在相應的學科要求外,對質量的追求首推是準確,它不需要過多的修飾,而“信”永遠是第一位的。

事實上,無論從事文學翻譯還是科技翻譯,都會涉及熟悉或不熟悉的知識。對於熟悉的東西,毋庸贅言。但是文本如果涉及不太熟悉或很不熟悉的內容,解決文本的遷徙便不僅僅是外語水平的問題了。譯者需要藉助相關知識解決遇到的困難,而有時譯者面對的知識之博雜,並不是他都能夠掌握了的。為此,他不可避免地需要掌握一些有助於獲取信息的資料庫或辭書。

  高度的責任感

翻譯的素質中的治學嚴謹與責任感不屬於語言水平的範疇,但又是翻譯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內容。翻譯的責任感必須從治學開始培養,從學習語言時便應該具備準確的下筆習慣。遇有不懂必須深入鑽研、窮究根源,不找出答案誓不罷休的態度。要知道,“信”乃翻譯的第一要求。無信則不立,失去根基了翻譯如水上浮萍,何言傳意?

翻譯任何文字都必須有客觀依據,客觀地傳遞客觀的內容。換言之,譯者在用目的語再創作的過程中,必須符合語言翻譯的客觀規律:準備縝密,理解正確,譯筆有據,內容忠實,符合邏輯。動筆前,需要認真閲讀全文,全面瞭解將譯的內容。如果超出了自身的知識結構,還須閲讀相關知識書籍,準備相關工具辭書,查閲背景資料,在正式落筆前做好充分的物質及精神準備,決定翻譯的策略。理解正確是翻譯的根本要求,而漢語作為母語,只要稍許認真,估計並不難解決。然而有些內容可能涉及歷史等知識,決不可掉以輕心。權以上海的淮海中路為例,最初的名稱是西江路, 1906年改名寶昌路(Route Paul Brunat), 1915年6月更名霞飛路(Avenue Joffre),汪偽時期的1943年又曾叫作泰山路, 1945年10月改為林森路。1950年5月2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將路名改為淮海路,以紀念淮海戰役。這就是漢語,這也是歷史,同一條大街,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叫法,簡單地説懂漢語就能理解其中的內涵嗎?它需要譯者鑽進去,完整地理解、把握信息,準備好表達的依據。

譯必有據,要求譯者不得妄加信息,不僅要求行文準確,而且任何信息都必須源自於源語文本。翻譯不等於創作,不允許有添油加醋。忠實於原著,這是譯者的責任。高度的責任感很大程度上體現在這個方面,譯者必須對作者負責,不能曲解或更改他的意圖。符合邏輯,這是譯者對自己的要求。有這麼一句話,合乎邏輯的譯語文本並不一定正確,但是不合乎邏輯的譯語文本肯定不正確。邏輯通常是檢驗譯文文本的一種手段。

有了高度的責任感,譯者的翻譯過程便不會草率,往往需要數易其稿。原則上講,第一稿處理信息,第二稿確認並通過邏輯校驗,校驗的過程是對文字的再處理,宏觀到文體風格,微觀為標點符號、詞組及配合。無論任何精明的高手,都不可能一氣呵成;細加追究時,定然能發現自己的毛病。這個過程是必不可少的,否則往往會出現不少疏漏或誤譯。文學作品的結果可能是棄用,科技翻譯的後果就可想而知:造成損失或許還是小事,説不定會造成糾紛。第三稿為潤色定稿,這也是翻譯的最後環節。在完整把握信息後,重新整合語言,恰到好處地運用語言的衝擊力或震撼力,從邏輯、審美等方面來為文本潤色,提高譯文的質量,使之達到可以付梓的水準。

要做好翻譯工作,就需要經過勤奮的學習、大量的實踐、不斷的積累。理論來自於實踐,又反過來指導實踐。乍一看好似一個輪迴,而正是生生不息的輪迴,促進了翻譯學的發展、進步、完善。漢語譯作法語,從初學語言到能夠勝任翻譯工作,的確需要漫長的過程。在這期間需要完成三大任務:一、語言的學習。在學習外語的同時,還存在着漢語的提高。二、知識的積累。要能夠勝任翻譯工作,便需要不斷地瞭解和積累百科知識,與時俱進地掌握科學、社會發展現狀,作個有心人。三、治學的嚴謹。在準備階段,需要養成嚴謹的治學態度,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這話對翻譯工作來説尤為重要。人非完人,孰能上知天文下諳地理,前知三百年後曉五百年?如果真有這種人,那就不是人,而是妖!除了治學嚴謹之外,更重要的便是責任心。譯者必須對作者負責,為讀者服務。這是責任,也是工作的座右銘。

標籤:素質 翻譯 具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