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2016市場經濟國際競爭力因素及應對

競爭促進科技的進步以及科技在生產中的廣泛運用;競爭促使企業改善經營管理和提高管理水平;競爭能強化企業為消費者服務的意識並提高服務質量;競爭能促進企業調整組織結構和資源配置的優化;競爭有利於建立和健全全國的統一市場以及開拓世界市場。

2016市場經濟國際競爭力因素及應對

  一、制約我國市場競爭力的主要因素

從市場經濟系統和競爭的內外因素來看,制約市場競爭力度的變量主要有以下6點:

1、資源寬度變量。這是市場競爭的物質基礎。社會資源是一個多維的多層次的動態變量系統,它包括各種生產要素、市場需求(信息)、科學知識等。在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時期內,社會資源的利用性是不斷變化的。

2、競爭能力變量。市場主體的競爭能力是一個動態的變量。堅持適度競爭是以各主體的競爭能力強弱為基礎的。

3、人才密集度變量。這是市場競爭的關鍵。保證適度競爭本身就要求各企業主體建立起尊重人才、尊重知識與人才資源合理、優化配置的機制,破除社會關係網,使人才招得進、留得住、出得去,通過人才市場,實行雙向選擇,雙向負責,破除條條、塊塊及部門所有,在合理流動中建立優化的適應競爭需要的人才梯隊結構。

4、競爭策略變量。這是市場主體參與競爭的能動性因素。科學的靈活的競爭策略是實施適度競爭的重要條件。企業競爭策略的科學性,不僅能充分體現和發揮自己已佔據的優勢競爭地位,而且能避免競爭消耗量且使不必要的競爭損耗降低到最小的限度,並能果敢地作出某些必要的讓步甚至犧牲。

5、競爭環境均等化變量。市場競爭的外部條件是競爭環境均等化。市場的適度競爭要有均等化的市場環境與有序的市場秩序作保證。有序的市場秩序集中表現在競爭主體與市場管理主體的行為規範,即市場參與者、執法者、政府行為符合市場經濟的規範,市場按市場經濟的機制良性運行。在不嚴格的或紊亂的市場秩序中是不可能產生適度競爭或充分競爭的局面,只會是一種扭曲的變形的競爭。

6、宏觀調控與微觀自控的耦合度變量。這是市場競爭的管理保障。客觀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存在着決策的分散化、利益的多元化和微觀動機的複雜化,從而加大了宏觀調控與微觀自控耦合的難度。

  二、應對國際競爭的有效措施

1、開展合資與合作就會有利於這些問題的解決。首先,開展合資合作,有利於改善投資質量。根據我國1995年第三次工業普查資料,全國工業每1元資產所能產出的工業總產值為0.65元,國有企業為0.54元,外商投資企業則為0.80元。在一些外商投資比較密集的行業,外商投資企業的投入產出指標的優勢更加明顯。其次,合資合作可促進技術進步。與外商進行合資合作,一方面可以引進先進技術,另一方面降低了技術引進的風險。從世界的發展趨勢看,世界範圍的技術轉讓愈來愈依靠跨國投資與合作,跨國投資與合作已經成為國際技術轉移的重要技術載體。跨國投資與合作通過引進技術也是比較高的資本貨物與加工工藝,和東道主國共同進行一些基礎技術的開發,以提高東道主國的技術競爭力。除此,與外商進行合資合作有利於產業結構的升級。

2.建立公開公平的市場秩序

建立公開公平的市場秩序是促進我國產業組織合理化的必要手段,它為企業平等競爭創造條件,真正形成優勝劣汰的機制。在市場經濟中,政府應作為經濟交易雙方忠實的、公正的裁判員,維護市場秩序,促進公平交易。因此,應轉變政府職能,端正政府行為,正確發揮政府在結構調整中的作用;建立公開規範的市場準入制度,從制定技術、資源利用效率、安全、衞生和環境等標準入手,建立市場準入規則,加強行業管理;適當提高部分行業進入的門檻,控制企業的數量和提高企業的素質;減少行政手段干預,多用法律和經濟手段進行調節;在競爭領域,打破條塊分割和保護,促進有效競爭;在公共基礎設施領域適當引入競爭和加強規制建設,提高效率,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利益;加強立法和改進立法程序,儘快制定反壟斷法,清理現有行業法規,改進行業立法程序,堅持公眾參與的原則,加強行業立法監督;加強市場的各種制度性建設,如建立覆蓋全國和各種所有制企業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和完善資本市場,改革財税體制等。

3、加快產業重組的步伐

規模不經濟,產業經營效率低下是我國產業組織不合理的表現,是影響我國產業國際競爭力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實施產業重組。通過產業的“進”與“退”,企業購併、破產的方式,使產業形成規模,發揮競爭效應。就我國目前情況而言,重組的方式主要應為“退”,即一些國有經濟從普遍存在但效益又較為低下的許多競爭性領域中退出來,讓給眾多有能力、有效率的非國有資本去經營。在退出的方式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將一些資不抵債、扭虧無望的國有企業實行破產,結束國家對虧損企業的不斷補貼,終止國家對虧損企業承擔的'無限責任;二是國家通過出售和拍賣一部分國有企業的產權,收回在原有企業中的國有資產,投向需要重點發展的行業和企業,也可以通過參股或控股的途徑與非國有企業重組,實現國有企業產權結構的多元化。選擇“退”是為了有實力“進”,即集中力量,加強重點,實現國有經濟特有的其他經濟成分無法替代的功能,去辦好非國有經濟辦不好或辦不了的企業,以產業佈局的合理化來提高整個國民經濟的實力。公務員之家

4、採取加速結構轉換的政策

在產業結構發展戰略上有兩種思路可供選擇:一種選擇是實行結構緩慢轉換政策,即按產業結構演進的典型過程,任期自然循環漸進,逐步轉換。這種思路要求,當前把重點繼續放在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發展上。這適合我國勞動力資源豐富的國情,也能夠帶來經濟的暫時發展和社會的穩定,但是從長遠看,產業結構只能沿着現行趨勢緩慢演進,整個經濟難以高質量的運行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另一種選擇是加速結構轉換的政策,主動引入創新機制,加速結構轉換,儘量獲得與新技術相關的新的生產函數,積極採取措施促進生產要素向主導產業部門轉移,使主導產業高速增長。根據這種思路要求,在當前我國應把產業發展重點放在重化工業和高加工度化工業基礎上,優先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發展高附加值產業,因為它們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巨大的商業價值和市場潛力,是一國產業整體國際競爭力的重要表現。

此外應培育國際資本經營能力。提高產業國際競爭力要求企業不僅進行產品經營,而且應當大力發展資本經營,培養國際融資、投資管理、國際資本合作等方面的能力,搞跨國資本經營。因此應鼓勵有條件的國內公司進行跨國併購、國際戰略聯盟、海外投資,採用國際滲透戰略,從國外中小企業併購入手,逐漸佔領國際市場,因為中小企業可能在過度競爭中困難重重,但它們有技術、渠道、信息等方面的優勢,這樣可以以較小的代價進入國際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