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企業管理 > 物流管理

現代化物流的管理特徵

現代物流系統基於信息技術的廣泛支持,物流活動的合理化和縱深化發展要求高度的系統化管理。把握物流系統的內在特徵出發,認識現代物流的系統化管理特徵,有助於促進物流企業營運模式及管理理念的現代化演進。

現代化物流的管理特徵
  一、前言

物流(Logistics)作為一個經濟行為系統,它通過廣泛的信息支持,實現了以信息為基礎的物流信息化,因而物流系統的機能可以劃分為作業子系統和信息子系統,前者包括輸送、裝卸、保管、流通加工、包裝等機能,以力求省力化和效率化;後者包括訂發貨、在庫、出貨管理等機能,力求完成商品流通全過程的信息活動。這兩大子系統的機能不是互相分割、互不聯繫的,而是一個有機的整體,通過六大要素的相互結合,利用必要的資源,開展物流服務,促進商流有效、合理地展開。系統是指為實現一個共同的目的的多種要素相互關聯、有效作用而形成的一個整體[1]。

作為一個系統的關鍵要素是: 1•系統所具有的目的; 2•系統由多種要素組成; 3•這些要素是相互關聯的。物流系統的內在特徵表現為:在目的上表現在實現物流的效率化和效果上,以較低的成本和優良的顧客服務完成商品實體從供應地到消費地的運動,在原則上具體表現為7R,即適合的質量(RightQuality)、適合的數量(Right Quantity)、適合的時間(RightTime)、適合的地點(RightPlace)、優良的印象(RightImpression)、適當的價格(RightPrice)和適當的商品(RightCommodity)。在要素及其運作上,通過上述的作業子系統和信息子系統的有機聯繫和相互作業,來實現物流系統的目的。很顯然,要實現物流系統的有效運轉,並達到目標,需要物流的系統化管理。所謂物流系統化管理,是指為了實現既定的物流系統目標提高向消費者和用户供應商品的效率,而對物流系統進行計劃、組織、指揮、監督和調節的活動。物流系統管理的高度化發展,能有力地促進物流活動的合理化和縱深化發展,否則,物流管理滯後,不僅無助於物流系統目的的實現,而且會對生產和營銷行為產生負面影響。

  二、現代物流系統化管理的特徵

物流從PhysicalDistribution發展到Logistics的一個重要變革,是將物流活動從被動、從屬的職能活動上升到企業經營戰略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因而要求把物流活動作為一個系統整體加以管理和運行。也就是説,物流本身的概念已經從對活動的概述和總結上升到管理學層次,具體來説,現代物流的系統化管理的內涵有以下特徵

  (一)以顧客滿意為第一目標。

現代物流是基於企業經營戰略基礎、以顧客服務為目標設定的,它追求顧客服務的差別化戰略。在現代物流中,顧客服務的設定優先於其他各項活動,並且為了使物流顧客服務能有效地開展,在物流體系的基本建設上,要求物流中心、信息系統、作業系統和組織構成等條件的具備與完善。具體來講,物流系統必須做到:第一,物流中心網絡的優化,即要求工廠、倉庫、商品集中配送、加工等中心的建設(規模、地理位置等)既要求符合分散化的原則,又要符合集約化的原則,從而使物流活動能有利於顧客服務的全面展開;第二,物流主體的合理化,生產階段到消費階段的物流活動主體,常常有單個主體和多個主體之分,另外也存在自己承擔物流和委託物流等形式的區分,物流主體的選擇直接影響到物流活動的效果或實現顧客服務的程度;第三,物流信息系統的高度化,即能及時、有效地反映物流信息和顧客對物流的期望;第四,物流作業的效率化,即在配送、裝卸、加工等過程中應當運用什麼方法、手段使企業能最有效地實現商品價值。

  (二)着重整個物流渠道的商品運動。

以往我們認為的物流是從生產階段到消費者階段商品的物質運動;也就是説,物流管理的主要對象是“銷售物流”和“企業物流”。而現代物流管理的範圍不僅包括銷售物流和企業內物流,還包括調達物流、退貨物流以及廢棄品物流。這裏需要注意的是,現代物流管理中的銷售物流(如廠商到批發商、批發商到零售商到消費者的相對獨立的物流活動),是一種整體的銷售物流活動,也就是將消費渠道的各個參與者(廠商、批發商、零售商和消費者)結合起來,以保證銷售物流行為的合理化。

  (三)以企業整體的'效益為最優目的。

當今商品市場的革新與變化,如商品生產週期的縮短、顧客要求高效且經濟的輸送、商品流通地域的擴大等等,在這種狀況下,如果企業物流僅僅追求“部分最優”或“部門最優”,將無法在日益激烈的企業競爭中取勝。從原材料的調達計劃到向最終消費者移動的物流運動等各種活動,不僅是部分和部門活動,而且是將各部分和部門有效結合起來。也就是説,現代物流所追求的費用、效益觀,是針對調達、生產、銷售、物流等全體最優而言的。在企業組織中,以低價格購入為主的調達理論,以生產增加、生產合理化為主的生產理論,以追求低成本為主的物流理論,以增加銷售額和市場份額擴大為主的銷售理論等理論之間仍然存在着分歧與差異,跨越這種分歧與差異,力圖追求最優的正是現代物流理論。例如,從現代物流管理觀念來看,海外當地生產的集約化,雖然造成了輸送成本的增加,但是,由於這種生產戰略有效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企業競爭力,因而是可取的。

應當注意的是,追求全體最優並不是可以忽略物流的效率化,物流部門在充分知曉調達理論、生產理論和銷售理論的基礎上,在強調全體最優的同時,應當與現實相對應,徹底實現物流部門的效率化[4]。

  (四)既重視效率更重視效果。

首先在物流手段上,從原來重視物流的機械、機器等硬件要素轉向重視信息等軟件要素;物流活動領域方面,從以前以輸送、保管為主的活動轉向物流部門的全體,亦即向包含調達在內的生產、銷售領域或批發、零售領域的物流活動擴展;從管理方面來看,現代物流從原來的作業層次轉向管理層次,進而向經營層次發展。另外,在物流需求的對應方面,原來強調的是輸送力的確保、降低成本等企業內需要的對應,現代物流則強調物流服務水平的提高等市場需求對應,進而更進一步地發展到重視環境、公害、交通、能源等社會需求的對應。所有以上論述表明,原來的物流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為重點,而現代物流不僅重視效率方面的因素,更強調物流效果,也就是説,從成果的角度來看,如果它能有利於企業戰略的實現,那麼,這種物流活動依然是可取的

  (五)以信息技術支持商品、需求的實時供給。

現代物流活動不是單個生產、銷售部門或企業的事,而是包括供應商、批發商、零售商等有關聯企業在內的整個統一的共同活動,因而現代物流通過這種供應鏈強化了企業間的關係。具體説,這種供應鏈通過企業計劃的連接、企業信息的連接、在庫風險承擔的連接等機能的結合,使供應鏈包含了流通過程的所有企業,從而使物流管理成為一種供應鏈管理。所謂供應鏈管理(Supply ChainManagemen:t SCM),就是從供應商開始到最終用户,整個流通全體商品運動的綜合管理。如果説部門之間的產、銷、物結合追求的是企業內經營最優的話,那麼供應鏈管理則通過所有市場參與者的聯盟追求流通生產全過程效率的提高,並帶來了企業經營方式的改變,即從原來的投機型經營(生產建立在市場預測基礎上的經營行為)轉向實需型經營(根據市場的實際需求來生產),同時伴隨着各自經營方式的改變。在經營管理要素上,信息已成為物流管理的核心,因為沒有高度發達的信息網絡和信息的支撐,實需型經營是無法實現的[6]。

  (六)對商品運動的一元化管理。

現代物流從供應商開始到最終顧客的整個流通階段所產生的商品運動是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的;因此,這對管理活動本身提出了相當高的要求。具體來講,伴隨着商品實體的運動,必然會出現“場所移動”和“時間推移”這兩種物理現象,其中“時間推移”在當今產銷緊密聯繫、流通整體化、網絡化的過程中已成為一種重要的經營資源。究其原委,現代經營的實需型發展僅要求物流活動能實現經濟效率化和顧客服務化,而且還必須及時瞭解和反映市場的需求,並將之反饋到供應鏈的各個環節,以保證生產經營決策的正確和再生產的順利進行。

所以説,縮短物流時間不僅決定了流通全過程的商品成本和顧客滿意度,同時通過有效的商品運動為生產提供全面、準確的市場信息。只有這樣才能創造出流通網絡或供應鏈價值,並保證商流能持續不斷地進行。應當看到,現在所倡導的產、銷、物三者的結合本質也在於此。如何才能縮短物流時間,如在庫的時日數、材料工程滯留時間、計劃變更允許日、新產品開發時間、汽車滯留時間,等等,任何局部問題的解決都無法真正從根本上解決時間的效率化,只有從整體上全面把握和控制相關的各種要素和生產經營行為,並將之有效地聯繫起來,才能實現時間短縮化的目標。顯然,這要求物流活動的管理應超越部門和局部的層次,實現高度的統一管理,現代物流強調的就是如何有效地實現一元化管理,真正把供應鏈思想和企業全體觀念貫徹到管理行為之中。

  三、結語

現代物流系統化管理的核心思想是以滿足用户的物流服務需求,追求物流企業整體效益為目的,以信息技術為支持,對物流活動進行全程性一元化的計劃、組織、協調和控制。我國的物流正處在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轉型階段。物流發展的歷史實踐表明,物流固有的基本屬性從古至今始終沒有改變,但人們為了提高改善物流的效益和效率,對物流非固有屬性的選擇和變革卻始終沒有停止過,這些都體現在物流服務、物流管理、物流技術和物流經濟由量變到質變的人類有智慧的活動之中,由此便產生了傳統物流與現代物流的區分。現代物流和傳統物流的一個重要區別就在於其管理的系統化[7]。企業物流系統管理的有效展開,將有力地促進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現代化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