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企業管理 > 資本運作

民間資本運作最新政策

近年來,湖南省津市市民政局藉助國家保障民生的傾斜政策,加大民生爭資融資力度,強化民生資本運作,擴大民生保障效益,近五年來先後籌資2億多元,創造條件承擔起了全市弱勢羣體生活保障、優撫對象安置、五保老人供養、受災羣眾救助、社會公共福利建設等重任。津市市在民生資本運作的過程中,主要是創造性地實施了“五策”,不僅實現了民生保障效益的最大化,而且調動了羣眾生產生活的積極性,確保了共享和諧幸福生活。

民間資本運作最新政策

  對策之一:在困有其“保”上佈局三道底線,通過民生資本保底運作,讓困難羣體享受和諧生活的“幸福感”

堅持以保障民生為本、以兜底保障為要,按照資金運籌爭資、配資、籌資三措並舉;資金管理專款、專用、專管三控並重;資金作用低保、醫保、五保三保並行的“三三”路線,構建起了三道民生保障線,讓困難羣體充分享受到了和諧生活的幸福感。

1、最低生活保障線。採取應保盡保、全面覆蓋的負重舉措,將全市城鄉18658名特困對象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城市低保金從2007年的人均80元/月提高到了178元/月,農村低保金也從人均30元/月提高到了78元/月,民政局被評為全省社會救助規範化建設先進單位;將全市1058名供五保老人納入供養保障,分散供養標準從五年前的每人825元/年增加到現在的1500元/年,集中供養標準也從每人825元/年增加到現在的3600元/年,津市被評為全省五保供養工作先進單位。另外,還建立社區低保超市23個,長期為弱勢羣體提供及時、便利、有序的無償援助。

2、大病醫療保障線。在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中,民政局共資助12343名對象參加城鎮居民醫療保險、7528名對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先後對城鄉60513人次實施救助,共救助資金1147.68萬元,僅2012年就累計醫療救助3025人次,救助金額474萬元。同時,還對貧困居民的小病醫療問題也給予了機制化的關愛,全市共建立慈善藥店5家、慈善醫院2家,對低保對象提供醫藥、醫療的優質、優價等優惠服務,形成了完整的城鄉特困羣體醫療救助體系。

3、捐資助學保障線。主要採取政策傾斜保障,對城鄉低保家庭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實行“兩免一補”政策;民政傾斜救助,對大、中專學生給予不同層次的貧困助學補貼;社會傾斜捐助,通過慈善總會組織社會各界開展“一對一”牽手助學。近些年來,共籌集助學資金1000多萬元,救助貧困學生20000多人次,確保了每一位學生不因家庭貧困而輟學,讓黨和政府的陽光雨露恩澤到了每一個弱勢羣眾。

  對策之二:在退有其“業”上激活三個要素,通過優撫資本網絡運作,讓涉軍羣體迸發自主創業的“責任感”

為了將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優撫不穩定因素轉化為促進發展的積極因素,津市民政局從激活培訓、安置、關愛三個要素入手,通過籌資培訓、專資安置、助資解困的資本網絡運作,激發了涉軍羣體自主創業的責任感。

首先,是編制培訓網絡。通過構建退役士兵高級技能人才培訓、農村實用技術人才培訓、城鄉社區管理人才培訓網絡,先後培訓復退軍人950人次,推薦就業136人,幫助45名退役軍人走上自主創業之路。復退軍人萬維軒通過“小企業”創業培訓,創辦的江南蚊香廠由小到大,後續參與創辦的新型發酵廠發展成為了“湖南省高新技術企業”、“全國酶製劑生產重點企業”,他也當選為津市政協委員、中國發酵工業協會理事。

其次,是構建就業網絡。採取由安置單位出資,政府實施有償轉移安置,先後向民營企業、街道社區、社會公益崗位轉移安置28人;採取政府出資購買就業崗位,鼓勵復退軍人自謀職業,市財政先後拿出專項資金500多萬元,共安置495名復退軍人自謀職業;通過開發勞務輸出渠道,先後推介500多名復退軍人到沿海城市就業。

第三,是打造關愛網絡。廣泛開展“愛心獻功臣”、“雙擁送温暖”、“優撫結對幫扶”等活動,通過對特困優撫對象及時送慰問款物、致富點子、創業項目、就業信息,已先後將389名困難退伍軍人家庭納入城鄉低保,有137名下崗退伍軍人被安置再就業。

  對策之三:在災有所“救”上構建三個體系,通過解危資本連鎖運作,讓受災羣體體驗大愛無邊的“真實感”

時刻把減災救災作為民政工作的最大憂患,通過資本在賑災、救災、減災中連鎖運作,形成了三個減災救災體系,為廣大災民提供了全覆蓋救助,讓大家體驗到了大愛無邊的人間真愛。

1、構建賑災募捐體系。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發生後,津市民政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開展賑災義演,在第一時間組織全社會愛心募捐,共計捐款捐物170萬元,向地震災區獻出了津市人民的一片愛心。

2、構建救災救助體系。通過將津市農村危房改造擠進國家建設籠子,全程跟蹤抓銜接、跑項目、做預案、造規劃,近七年累積向上爭資近5000萬元,新建農村安居房512户,改造農村危房2184户。

3、構建減災保障體系。基本實現了減災救災職責延伸考核系統抓,完善應急預案超前抓,健全應急隊伍保障抓,建立救災中心指揮抓,組織災後重建整合抓,並將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措施、每一項目標、每一項責任逐一細化成可用數字規範運作和嚴密考核的網絡,形成了覆蓋城鄉的救災救助體系,確保了民政系統抗擊洪澇災害、抗擊冰雪災害、應對突發災害、組織災後重建的能力明顯增強。

  對策之四:在老有所“養”上實施三項建設,通過養老資本項目運作,讓老齡羣體感受敬老孝老的“優越感”

直面“銀色浪潮”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衝擊,民政局自加壓力,負重奮進,從三個方面強化了養老資本項目建設,讓老齡羣體實實在在感受到了老有所居、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制度的優越感。

一是強化鄉鎮敬老院建設。為了不讓農村“五保”變成“無保”,市政府制定了“三為主、三結合”的政策措施,即集中供養為主,與分散供養結合;政府投入為主,與多元投入結合;鄉鎮管理為主,與條條管理結合的辦法,共多途徑籌措資金近1000多萬元,先後建成了7個鄉鎮敬老院和5個村五保之家,已集中供養五保老人383人,集中供養率已達29%。

二是強化街道託老所建設。通過整合城市社會資源,支持和鼓勵社會力量和個人投資1500多萬元,興辦託老機構15家,提供養老牀位810個,對養老事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補充作用。

三是強化市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籌資近3000萬元建成了社會養老服務中心基本建設,共建有標準型、舒適型、豪華型老年住房300套,可供500位老人入住。房間配有電視、電話、空調、熱水、呼叫對講機;建有老年大學、多功能活動室、健身房、閲覽室、門球場、康復醫療樓等設施,極大緩解了社會養老供需矛盾。

  對策之五:在社有所“為”上搭建三個載體,通過服務資本開放運作,讓社工羣體增強服務社會的“使命感”

按照“小社區”管“大社會”的工作理念和整合社會資源抓建設的思路,通過實施項目帶建、單位援建、部門幫建、黨費助建、社會捐建等開放式資本運作,搭建起了城鄉社區“三個載體”,使社工羣體工作有了平台、服務有了抓手、活動有了保障,增強了服務社會的使命感。

載體之一:“X+1”社區建設模式。市委、市政府組織3—10個市直單位聯繫一個社區,共駐共建社區平台,先後融資5000多萬元,建成了23個城市社區、26個農村社區服務平台,每個社區辦公面積都在300平方米以上,使社區平台成為了全市機關事業單位中最漂亮的建築,讓社區服務有了硬件支撐。

載體之二:“3456”社區管理模式。全市先後籌資近1000萬元,統一按照,所有社區都建有社區黨校、市民文明學校、人口計生學校“三校”,配有電話機、電視機、影碟機、計算機“四機”,建有黨建欄、科普欄、法制欄、服務欄、公開欄“五欄”,設有辦公室、黨員活動室、居民服務室、警務室、閲覽室、微機室“六室”,實現了居民辦事不出社區,服務需求不出家門,津市一躍成為了湖南省“創建和諧社區示範城市”。

載體之三:關愛“三無”人員“牽手行”活動。導入“大民政”理念激活幫貧扶困要素,運用“開放民政”思路延展社會救助半徑,通過啟動關愛城市“三無”人員“牽手行”活動,組織全市89個市直單位的1000多名幹部與社區145名“三無”人員牽手結對,開展每週一次上門慰問、半月一次生活料理、每月一次家庭聚餐、每季一次户外散心、每年一次健康體檢等六項救助,在民政體制外提供了多元化的生活保障服務,讓城市“三無”羣體共享了和諧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