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體育 > 競技健身

籃球實戰中的卡位和開肘

對於很多人來説,卡位就是一個名詞,教練會在場邊大喊某某某卡位。每次聽見我都想笑,他要是會卡位還用你喊?最初給我講怎麼卡位的教練説的很生動,籃板決定了一個防守回合是否結束,卡位決定了你能不能拿到籃板。最理想的情況下,進攻被卡住,球落在地板上,防守卡着人去彎腰把他撿起來。我們都知道這是不現實的,所以説點實際的。

籃球實戰中的卡位和開肘

卡位第一個要素就是知道你要卡誰,這個人在哪。我見到的最常見卡位問題就是球一起來大家一起轉身,這時候防守就徹底被動了。球出手第一時間,看一眼自己要卡的人在哪,放一隻手在他身上。我的個人習慣是手上會用力把人推開看裁判吹不吹,這種哨子非常少見,只要別推得太過火一般不管。如果吹,就只是用這隻手作為一個尺子,量好對方距離。務必不要動作太大,畢竟自己馬上就要把後背交出來,他要報復你一點辦法也沒有。

第二件事,就是用手量好距離之後,身體儘快靠上去,用後背感受對方軀幹在哪。重點是軀幹,卡位的時候手很容易騙人。儘快把手抽出來,雙手掌握籃球而不是去挑是搶籃板拿下球的關鍵。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很多人覺得挑籃板比抓籃板容易,這是觀念問題,你能一隻手碰到球,很少有不能兩隻手握住的情況。

第三步,就是你要壓低重心,用後背,屁股把對位推的離籃筐越遠越好,這是小個子球隊對抗大個子球隊的關鍵。一方面是因為把對手推得離籃筐越遠,就有更大機會球落到自己手裏。另一方面,軀幹被卡住你就卡住了對手起跳第一步,少了這一步多數人跳不起來。而自己這邊重心沒丟,隨時可以跳到最大高度。

卡位是意志活,身高永遠不是搶不到籃板的藉口。敢説這句話是因為膝蓋報銷下來打低級聯賽第一年失去了速度只能在內線混飯吃,我對位的所有人最少高我五公分,重五公斤,我卡住了,我沒被搶爆籃板,所以我不相信所謂的身高無敵論,只要卡位技巧高一節。

第四,就是卡位是團隊活,我曾經有一個特別噁心的習慣就是籃板丟了找大個子。直到教我卡位的那位教練衝着我大吼,you selling your team mate,box your own man out!(你在賣隊友,把你自己的人卡好)這個時候我才第一次注意到,是我這個後衞漏掉的人搶到了籃板或者衝了隊友的後背讓他判斷失誤,導致對手內線有轉身的空間卡到更好的位置去。

沒有絕對身高優勢,很難在兩個人手裏搶到籃板。想打進攻,就得卡好位置,把球拿回來。

最後一步,與進攻防守一樣,被卡住的人不是木樁子,他會動。當你把對手往外推的時候,通常能感覺到他的動作,跟着他移動腳步,呆在他和籃筐之間,並且儘量把他推得更遠。如果必要,就用兩個胳膊肘夾住對方軀幹,球下來了再伸手。這依舊是一個灰色地帶,裁判不吹,可以幫助保護籃板。注意不要揮肘,還是那句話,你的後背對着對位,衝突起來自己吃虧。

通常而言,卡位之前是需要判斷自己要做什麼的。如果身材差太多,整個後背亮出來卡住,把人推出去,儘量讓隊友有更好的籃板機會。(參考標題圖片一臉無奈的大加)如果身材不吃虧,側身卡位單手收球是可以接受的,這樣可以給你更好的視野觀察自己的對位動向。

卡位有一些小技巧,最基本的叫做tap&roll,這是一個進攻籃板技巧。通常球員轉身之後,注意力首先在籃筐上。如果卡的不嚴實,拍一下(我們一般是推一下,這個看裁判尺度)軀幹一側身體馬上衝另一側,通常可以卡到更好的位置。這也是為什麼防守的時候一定要卡住軀幹,手這個東西太有迷惑性了。

關於站位,永遠不要站在籃筐底下,到是可以把對手卡到籃筐底下去,只有穿過籃網的球能在這裏接住。從中引申出的一個點就是,籃板後面,底線前面有很小的一塊地方,這裏是整個防守最大的盲區。我們經常看到NBA內線不要位時候就在這一塊地方轉悠,點就在這。球出手之後,這裏是最容易被漏掉的地方,出手之後從這裏出來,可以給你最大的機會卡到防守球員前面。不要擔心三秒,球出手後就不再有球權掌握這一説,也就不再有三秒區限制,直到一方重新掌握籃球為止。

防守中,中鋒最好的站位是後腳跟踩着合理衝撞區。要干擾也好要蓋帽也好,籃筐下面是沒有機會的,最關鍵的還是前面説過的,只有進了的球你能在籃下接住。

關於預判,實際上沒有太好的辦法,嗅覺一般只能靠搶出來。但是有一些思路,可以去借鑑。遠投高弧度通常是長籃板,上籃,籃下勾手,或者低弧度投籃短籃板機率更高。籃板球回彈向出手方向的概率比較小,通常籃筐正面出手是向兩側飛,一般是四十五度到九十度折角。只有籃下強行起跳或者勾手,飛向出手球員的概率大一點。

拿到籃板球之後要考慮的是控制好籃球,以及儘快發動快攻。

控制籃球,傳統的方法是大個子高舉小個子彎腰,儘量讓對手夠不着。現在來講專業隊大家基本採用開肘來保護籃板球。(也不算很新,這是六十年代的概念。)開肘的概念本來想單獨開一篇因為這個東西太危險,必須講的很小心,後來想想寫不了太多就一塊寫了吧。

所謂的開肘,就是説雙手九十度,鎖住籃球,以軸心腳支撐垂直轉動身體保護籃球。九十度肘子可以給你最好的發力,把球握的更緊。同時他是建立在圓柱體原則之上的一套東西,當球員沒有建立圓柱體的.時候不受規則保護。對,防守球員侵入持球球員圓柱體的時候,被肘擊,是不受規則保護的,因為他是無圓柱體侵入圓柱體。

但是,重點強調,如果防守沒有伸手撈球,而是建立了圓柱體,那麼這個肘子會帶來大量進攻犯規。(請注意和揮肘不一樣,開肘垂直轉體不是違體,因為這個肘子還在圓柱體內,所以他依舊是圓柱體侵犯圓柱體。)同時,這是專業籃球範疇,如果不是專業出身,誰肘誰髒不存在對錯。之所以把他寫出來,就是因為我自己打野球見過太多髒手,個人非常討厭這個東西。大個子不應該因為身高受到懲罰,如果打野球時候髒手多了,這是大個子最後一張底牌,而不是常規動作。

不開肘怎麼辦?球不要停,到手一握緊就要動,上下左右隨便怎麼玩,給防守判斷球在那製造難度,沒有預判的習慣性拍打是很難拿掉球的。然後找到隊友,第一時間傳球。

第二個點就是發動快攻,手拿到籃板之後第一時間轉體四十五度可以給大個子最好的長傳角度。這時候你能找到快攻,能看到背後的防守。壘球長傳找快攻箭頭是最實惠的方法。

團隊中卡位的訓練技巧其實很簡單,就是把球員放進實戰讓他們去拼籃板。最好的辦法是一對一單挑,以跳投終結進攻,直到球進或者拿到防守籃板球/球出界為止。進攻球員需要理解一個概念,水平不差開,全場最知道籃板往哪裏飛的就是自己。所以第一個衝搶進攻籃板的永遠是出手的那個人。這時候為了得到球權雙方都要盡力發揮自己的卡位/反卡位技巧。

拿到防守籃板,防守轉進攻。球進,防守繼續防守直到他累癱或者拿到防守籃板為止。這種訓練可以延伸到二對二三對三,超過這個數目就沒什麼用了。

如果你的隊裏有九個人,(通常八個人的時候我自己也會參加進來。)就可以打三隊三對三,進球繼續進攻。沒進球的球隊對拿到防守籃板的一邊在自己半場內做出干擾性防守,鍛鍊新的進攻球隊面對緊逼防守的能力。

最後一個要提的重點就是團隊合作中交流的重要性。籃球作為一項團隊運動,也包含交流的意思。換句話説,大家要互相提醒身邊的狀況。

籃板球最可怕的就是切入衝籃板,通常這種籃板有個先兆,就是進攻球員開始空切,空切過程中球出手他就順勢搶籃板了。分工大約是這樣子的,籃下的球員因為視野遍佈除了身後的全場,他要負責提醒每個隊友誰在空切,隊友則要提醒這個球員身背後的威脅。傳統中鋒之所以叫做center,除了是進攻核心,也是因為他在防守端居中而立,指揮隊友行動。現代籃球雖然因為輪換問題越來越多的後衞站到了籃下,但是這種傳統的籃下指揮觀念還是很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