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外語 > 漢語

對外漢語教學心得體會11篇

漢語1.47W

當我們受到啟發,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時,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從而不斷地豐富我們的思想。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對外漢語教學心得體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對外漢語教學心得體會11篇

對外漢語教學心得體會1

隨着漢語熱在世界範圍內不斷升温,學習漢語的留學生也越來越多,但留學生通常在掌握了一定的語言後仍然會出現這樣那樣的交際障礙。我覺得這是由於各地的留學生們對中國文化了解的不多,不能理解中國人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模式。當然,每個國家,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色,中國文化與其他國家的文化在存有形態上是有重大區別的。這是因為中國是一個古老的國家,它的政治體制、思維方式、風俗習慣、審美情趣、價值標準等,早就已經形成了一套固定的模式,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如中國的天人合一,以人為本的思想。

為了幫助人們在異域文化環境中順利地生活和工作,必須進行跨文化訓練。一般來説,在語言,習俗等方面適應另一種文化並不最困難的,真正的困難在於價值觀念的分歧。價值觀是文化交際中最深層的一部分,它支配着人們的信念,態度和行動。它是文化中相對穩定的部分,但是,在社會發生突變或鉅變的情況下,它也會隨之變動。

文化的重要載體是語言,它也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習語言的目地不僅是對語言技能進行掌握,還要熟練運用這種技能進行交際。所以,在對外漢語的教學過程中,我們不但要注重學生語言技能的培養,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對目標語國家進行文化障礙的突破,這樣才可以實現妥當和得體的交際。使得語言的運用能力不斷提高。在對外漢語的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是非常有意義的,能有助於學生語言的學習。語言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同時又受到文化的巨大影響。在語言的諸多因素中詞彙最能反映一個民族的文化,尤其是在詞彙的內涵方面兩種語言之間的差異往往很大。除了詞彙方面的差異外,在語用規則和語篇結構方面也有許多差異。提高對外漢語教師跨文化交際能力直接決定着對外漢語教學能否順利開展。所以,提高教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促進對外漢語教學的基礎。,跨文化交際中人們會有幸福、哀傷、急切、憤怒、緊張、驚訝、迷惑、輕鬆和快樂等情感體驗。感覺涉及到交際者對其他文化的敏感性,以及對交際對象和某一特定文化的態度。提高體驗陌生事物的動機有利於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人們對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持有某種定勢性的看法,這種看法可以幫助交際者縮小採取應對措施的選擇範圍,意圖會受這種定勢的影響。

跨文化交際中不可忽視的是人們的社會交往應遵循一定的規則,這些規則既是一個社會的習俗。在人們的習俗中貫穿着這一民族的價值觀念和待人處事的基本原則.同時人際關係受到文化的制約,無論是家庭成員,親戚,朋友或是陌生人之間的關係無一不受到文化背景的影響.一個人的跨文化交際知識增加了,交際動機隨之增加。積極的參與使交際者增加經驗知識,學到更多的跨文化交際知識,推動積極情感能力的發展,形成良性循環。上述理論對於學生來説,有利於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鼓勵實踐和複習所學內容;提高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程度和加強同學間的合作。對於教師來説,可以使他們更全面、更細緻、多角度地瞭解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高情況,給教師提供機會來觀察學生在不同語境中完成各類真實交際任務的能力。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外傳播中國文化,是中國人的驕傲。我覺得對外漢語教學是促進漢語國際推廣、傳播中國優秀文化的主要途徑,它強調以語言的理解和運用為前提,整合中國豐富多彩的文化資源以適應外國學習着的學習需求,為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創造漢語學習和文化理解的機會,以促進語言文化傳播,增進國際理解和合作,實現語言和文化的多元發展。能夠讓學習漢語的留學生們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學習漢語離不開對中國文化的認識、瞭解和學習。對外漢語教學作為中國文化輸出的一種途徑,就需要在教學中融入文化因素以此來弘揚中國文化。

對外漢語教學心得體會2

中國國際漢語教師培訓之學習對外漢語教學的心得體會

在儒森漢語國際漢語教師培訓學校學習對外漢語教學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在這段時間裏的確是收穫良多。

剛開始在學校學習對外漢語的時候的確是有點不適應,可能是從來沒有接觸過這方面知識的緣故。但是隨着學習的潛移默化,我也逐漸理清了思路。在課堂上會學到很多新的東西,就漢語本身來講我也彌補了自己漢語知識的很多空白。從教學方法和授課方法上我更是從一無所知到有所瞭解再到可以適當運用,不但學會了如何去分析不同的教材,也學會了應該如何去面對學生講課。最重要的是試講部分,我覺得自己還是有進步的,最初試講的時候根本不知道如何轉變自己的角色,從學生轉變到老師是一個從汲取到給予的過程,我也深深體會到這個過渡是需要時間磨練的。

在上課前,新鮮事分享也很有助於擴展視野,畢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經歷和見聞,我們在這裏可以分享自己特有的故事,這也是儒森給我們提供的一個良好的豐富見聞的平台。來到儒森學習,我的感覺就是收穫很多,由衷的感謝儒森漢語國際漢語教師培訓學校給我們提供的這些服務。

本文由上海儒森漢語對外漢語教師培訓學校收集整理。

上海儒森漢語對外漢語教師培訓心得:

對外漢語教學心得體會3

[我的赴菲對外漢語教學四點心得體會]

作為第六批赴菲對外漢語教學志願者,我在菲律賓的海外對外漢語教學日子已經過了五個月,我的赴菲對外漢語教學四點心得體會。懷揣着對海外華文教育的希望,期待自己踏上這片土地時,能用自己的經驗和熱情有所作為。都説熟能生巧,踏上熟悉的講台,少了幾分生澀,多了幾分幹練。針對不同的學生羣體、不同的課堂狀況,我在這裏從以下幾個方面作一下個人教學總結,與在菲的志願者們分享一下教學心得體會。

一、分組的效率。

按學生人數情況,將全班分為六個組。組名由他們討論決定,最後確定為草莓組、桔子組、西瓜組、芒果組、木瓜組、冰淇淋組,每組選一個小組長。很多教學活動都以組為單位進行,快而不亂。如課堂遊戲、比賽、朗讀、對話等,甚至包括收發作業。

二、比賽的魅力。

我畫了六組組名的圖片,每次課前貼在黑板上。從走進教室那一刻到下課,比賽可以貫穿整個課堂。如比賽哪一組坐得好、學習用品準備得快,哪一組讀得更整齊,哪一組造的句子比較多而且好等等,心得體會《我的赴菲對外漢語教學四點心得體會》。在表現好的組標旁畫上星星、蘋果等,表現不好的則畫上哭臉。在下課前評出表現最好的組,給予適當獎勵。

三、手勢是助教。

一般説來,我會將一節課分為組織教學、複習檢查、講練新課、鞏固操練及佈置作業五個環節。組織教學環節,學生的吵鬧不休使教學無法開始。讓學生習慣你的手勢“5—4—3—2—1!”手放下時,全班已經一片安靜。朗讀生詞時,伸出一根手指表示讀一遍,兩根手指則兩遍。另外,握拳手勢——“準備好了嗎”;大拇指朝上——“真棒”;大拇指朝下——“不夠好,再來一遍吧”;一手食指尖頂住另一手掌心——“停”等等。手勢可以適當保護老師的嗓子,不過要跟學生有個充分磨合期,有了默契才能配合好。

四、“撬開”學生的嘴,將“説漢語”進行到底。

結合當時當地情況,將華語融入學生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充分滲透到兩個小時的中文時間裏,並且舉一反三,融會貫通,學以致用。例如:要求學生在兩個小時的時間裏不準説英語和當地話,違反者扣平時表現分,説一句扣,違反次數多了,分數相當可觀,學生自然不敢大意;又如:學生上課遲到了,剛開始必須説:“對不起,林老師,我可以進去嗎?”到後面逐漸增加“遲到的原因”,沒説對的話不能進教室,可以求助於其他同學;再如:學到“球拍”,發散到“乒乓球拍、羽毛球拍”,進而聯繫到北京08奧運,自然而然就涉及到中華文化;學到“隊”,告訴學生“每一組”也可以説成“每一隊”,草莓隊、芒果隊、西瓜隊等等。

對外漢語教學心得體會4

關於漢語拼音教學的心得體會

漢語拼音是國小生打開知識大門的金鑰匙。它是識字的基礎,是閲讀、習作的前提,也是學好語文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一年級的孩子不僅要學漢語拼音,而且一定要掌握和應用好。可面對枯燥乏味的拼音字母,有些孩子得心應手,有些孩子卻愁眉苦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覺得,我們應該在一種輕鬆的氛圍中來學習,讓孩子主動、快樂地學習拼音。

一、挖掘教材,因材施教

一年級的國小生調皮、好動,注意力還不穩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如果課堂仍舊是死氣沉沉的,難免會讓他們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一方面,教師應該充分備課,去挖掘文本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教師應飽含激情、利用每個文本的特點和一些教學設備,來調動上課的氣氛。

每課拼音,它都有以下特點:1有形象逼真的插圖。2有活潑歡快的歌謠。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引發孩子學習的慾望。

例一:學習聲母n時,學生一看插圖,圖上畫了一個大門洞,而它的造型就和n的形狀差不多。當老師要求學習自己來編個繞口令記住它時,學生自然而然就説出“一個門洞n n n”。教師緊緊跟上,聯想記憶,又可以引導孩子説出“半個m字 n n n”。然後,教師在四線三格中範寫,學生很輕鬆地學會了讀、寫,又很樂意地將“ n”記住,還有效地達到了正確書寫的教學目的。 例二:每課拼音的插圖又配有相應的語境歌。這些歌謠,把一個個簡單的拼音字母轉換成了一個個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讀起來朗朗上口。這不僅增加了拼音教學的趣味性,也培養了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設計方法,快樂學習

拼音字母,看似簡單,但學習的方法甚多。教師只有找到對應的學習方法,學生學起來才不感覺到乏味。陶行知先生説:“我們要發展兒童的創造力,先要把兒童的頭腦從迷信、成見、曲解、幻想中解放出來”。而創造力,需要孩子更多的思考。老師呢,則要鼓勵孩子多動腦、多交流。 1.多觀察,編兒歌

在漢語拼音字母中,很多字母的發音和形狀都十分類似,這就需要孩子一定的辨別能力。為了便於區分,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先觀察,然後編一些兒歌和口訣來記住它們。如幫助記憶字形的:像個9字 qqq,半個8字,右下半圓bbb等;如幫助記憶拼寫規則的:小ü見到j q x,摘下墨鏡再握手;如幫助記憶標調規則的:有a不放過,沒a找o e,i u並列標在後。又如:教學拼音過程中,我也不忘讓學生觀察生活。學生回憶,m像麥當勞的標記,l像老師的教鞭等,自己編兒歌,自主記憶,總能比老師給的深刻。 2.多動手,玩遊戲

陶行知先生寫的《人有兩個寶》,其中的告訴我們每個人:動手又動腦,才能有創造!拼音教學,也少不了動手,更需要手腦結合。而兒童最喜歡做遊戲。有了遊戲的融入,課堂就“活”了不少。 (1)找字母

剛學拼音時,孩子對於字母的形狀印象不深刻,不管在學習開始,還是結束,找字母可以幫助鞏固。給學生一張圖,讓他們找找這些字母藏在什麼地方,看誰找得多,找得準。記得《同步指導》上有這道練習時,課堂氣氛十分活躍,小手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學生都非常積極。 (2)找朋友

找朋友的遊戲有很多種玩法。可以拿出一張圖發給學生韻母去找聲母。也可以直接把音節貼在相應的圖上。 (3)猜謎語

猜謎語的遊戲一向受到孩子的歡迎。我一般都採取這些辦法讓孩子們猜。一種是我説口訣,他們説字母。比如容易混淆的字母問的頻率較高。問:左下半圓?答:左下半圓ddd。問:右下半圓?答:右下半圓bbb。一種是“啞巴“猜謎。比如猜6個單韻母,只需利用口型就好。我使勁張大嘴巴,他們就知道是a,我牙齒對齊微笑,他們就猜出是i等等。這樣學生的積極性就會更高。 (4)講故事

孩子一般都喜歡聽故事。拼音教學中,有一個難點,就是j q x與ü的拼合。教學到此,孩子們似乎也有點沒耐心了。我就立刻説:“還想聽個故事嗎?想聽的小朋友可要坐端正了。”這招很管用,我於是這樣説:小熊愚愚見到了好朋友jqx,他高興極了,連忙伸出手來要和他們握手。可是轉念一想,戴着帽子握手怎麼行呢?於是,小熊愚愚連忙摘下帽子和他們握手。為此,再相機出示一個小兒歌:小ü見到j q x,摘下墨鏡再握手。看,難點變成了故事和兒歌,完全進入孩子的童話世界裏去了。 3.多鼓勵,少批評

陶行知先生的'一塊糖果的故事反貶為褒,令人印象深刻,我不得不為陶先生的表揚藝術所折服。是的,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被表揚。在學習拼音時,我們也不能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多鼓勵,少批評,讓學生愛上學習。我經常在班上採取“誰來當小老師”的方法。如每次新課教完,讓小老師領讀複習。上課中,讓小老師模仿老師以前的教法帶領大家學簡單的知識點等。這個辦法,很多孩子都喜歡,連平時成績一般甚至稍有落後的都大膽舉手上台。看來,孩子的表現欲真不可忽視。當然,過後老師的表揚不可少,鼓勵當然更為重要。

三、鞏固學習,由為重要

實踐是檢驗學習效果的最好辦法。語文學習與一個人的日常生活聯繫更緊密。學完拼音後,我又鼓勵學生做了一些事。比如在自己的本子上用拼音寫出名字,然後不定期的叫些小朋友發全班同學的本子。鼓勵回家找找家裏的電器、傢俱,寫一寫他們的名字,在班會上交流等。不知不覺,在生活的點滴中,學生所學的知識在興趣盎然中鞏固提高了。

拼音教學中,只有老師拿出熱忱,不斷創新去尋求有效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拼音的樂趣,才能讓學生學好拼音,才能讓他們快樂學習!

對外漢語教學心得體會5

聆聽對外漢語講座心得體會

4月17日晚7點,**學院團總支學生會在4306教室召開對外漢語知識講座。本次講座是**學院團總支學生會外聯部名人名師文化大講堂系列活動之一。此次講座邀請了國家語委下屬中國語言資源開發應用中心,對外漢語骨幹教師省級普通話測評員張**教授擔任主講人,各院系共數百名學生聆聽了此次講座。講座中,張教授為同學們具體地分析了對外漢語未來的發展前景和學習對外漢語的意義,講座取得了圓滿成功。

對外漢語專業專門培養有較深漢語言文化功底、熟練掌握英語、日後能在國內外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師資,或從事對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實用型專門人才。這個專業主要學習三方面知識:文學、文化和語言。文學包括中國文學和外國文學,文化包括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語言包括漢語、英語,當然還有更重要的語言學各分支學科的知識,要求英語通過專業八級考試。對外漢語專業把英語作為第一外語,漢語作為第二外語。也就是説,要會用英語作為媒介教外國人漢語。因此這個專業在中外教育交流的過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據教育部一項最新統計資料顯示,漢語教學在世界各地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趨勢,世界各國中學習漢語的總人數已超過20xx萬人。漢語教學正越來越多地走進國外的大、中、國小課堂。目前,美國、新西蘭、日本、泰國、韓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已將漢語成績列入大學升學科目。 由於學習漢語的人數日益增多,許多國家都面臨着漢語教師嚴重不足的局面。所以,學習對外漢語專業有着很好的就業前景。在不少國家,中文教師已成為收入頗高、受人羨慕的職業之一。 源遠流長的華夏文明孕育了古老的文字——漢語。可現如今,這種曾令我們引以為傲的輝煌語言卻備受冷落、地位尷尬,在外語和其他學科迅速膨脹的壓力之下,漢語學習落入了邊緣化的境地。

文化並無優劣之分,語言也無謂輕重之別,但母語卻是所有國人賴以交際的工具。尤其在工作崗位中,漢語愈發彰顯其現實分量:從公務員的筆試面試,到工作總結的寫作,再到宣傳策劃談判,一手精彩的文章,一篇得體的講話,常能令人刮目相看、過目不忘。因此,在外語系中設立對外漢語專業,可以喚起學生漢語學習的自覺意識,進而增強其漢語應用能力。同時,漢語表達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往往也能帶動翻譯作品質量的提高,漢外比翼齊飛,為大家正在或即將從事的口筆譯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文以載道,語言是民族文化傳承的紐帶。如今的本科生已進入90後時代,這是在麥當勞和互聯網衝擊下成長的一代,通過對本國文學、文化的教學,為他們增加一些歷史的厚度和文化的積澱,腹有詩書氣自華。

強調母語不代表排斥外語,拒絕外來文化。恰恰相反,對比語言學正是對外漢語的重要基礎:對外漢語的教學對象,主要為邏輯思維能力較強的成年人,他們不太可能通過自然習得掌握外語。因此,教師倘若能充分理解語言間的差異,再啟發學生利用母語學習漢語,則能加強彼此對兩種語言的把握能力。

反之,外語教學亦然。強調語言對比,從漢語的角度反思外語,從知其然,進而知其所以然,往往會使人產生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師生們在教學相長中,對外語的理解逐步加深了。藉助母語和母語文化的正遷移,無疑可使外語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對外漢語教學心得體會6

“對外漢語詞彙教學”心得體會

3月3日上午,南開大學漢語言文化學院董淑慧副教授在外國語學院209教室給我們做了一次題為“對外漢語詞彙教學”的講座。

對語言教學和學習,詞彙必然是不可或缺的,是最基本的內容。但是,董老師提出,“詞彙學習≠背詞典”。在我國,傳統教學過程中,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無疑把語言學習的重點放在了詞彙和語法上。然而,人們一直持有的觀念是,增加詞彙量的途徑就是背單詞,而忽略了詞彙的實用,導致了學生背單詞容易忘,而且特別枯燥無味,即使是背會了單詞,也不知道如何去使用這些單詞。為了達到語言學習的良好效果,這種現象必須得到遏制。

董老師還針對對外漢語教學提出了一些準備性的問題,如“學生要學會多少詞?”、“哪些詞常用?哪些詞是學生最需要的?”、“哪些詞初級要學?哪些是中級、高級學?”、“哪些是口語常用的?哪些是書面語?”等等。在這次培訓中,諸如這類的問題的思考,我們作為即將上崗的漢語教師志願者而言非常有用處,也是我們必須要深思熟慮的問題。

其次,對於漢語詞彙教學,我們也要遵循其基本原則:

1、詞彙量的要求,要根據學習者的漢語程度的不同及新HSK的詞彙要求,制定教學計劃;

2、詞彙教學的目標:培養學生識詞、辯詞、選詞、用詞的能力;

3、掌握各階段詞彙教學的重點(初級:理解並掌握常用詞基本意義和主要用法;中級:擴大詞彙量,並自如地用所學詞語

進行交際,重點講練常用虛詞和虛詞結構;高級:進一步擴大詞彙量或結構,重點講練成語、俗語、慣用語及常用結構,多義詞、兼類詞的意義用法、詞語辨析);

4、培養漢語詞彙能力(記憶生詞、句法功能、搭配關係、詞彙的文化涵義、詞彙在不同情境和功能中附加色彩的變化、具有在不同情景和功能中對詞彙的限制和選擇能力、區別詞匯的語義差別、猜測能力及在語言交際中理解別人和表達自己的詞彙能力等)。

針對漢語課堂詞彙的教學,我還學到了很多教學處理方法。對於課文生詞,老師可以採取意義歸類、語法歸類、認讀寫用並進,“形音義”並重等方法。講解詞彙的方法也有多種,要根據詞彙的具體含義和教學對象等因素,選擇合適的方法,如翻譯法、實物法、圖畫法、圖片法、舊詞帶新詞、舉例法、搭配法、語素義法、認知法等。

通過此次講座,我深知詞彙教學的重要性。要切實克服啞巴語言的現象,老師要講究科學、合適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以致用的興趣和潛質。

對外漢語教學心得體會7

漢語拼音教學培訓心得體會

11月3日我們聆聽了瀋河師校姚亞萍老師的有關“漢語拼音”教學建議,觀看了瀋陽市實驗學校國小部低年級班主任拼音教學的集體備課和趙老師“ang eng”示範課,以及姚亞萍老師對這節課的教學評析,收穫頗多。通過這次培訓我們對漢語拼音教學策略有了更新的認識。拼音教學在國小語文教學中佔有比較重要的地位,漢語拼音是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漢語拼音學得如何對以後學習語文知識有着深遠的影響。對於新策略下的拼音教學,我們在培訓學習中有了幾點心得體會:

一、抓住學生的心理特點,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學習漢語拼音是整個國小階段中最為基礎,是學生漫長的求學生涯中的第一步。但由於剛入學的孩子,以形象思維為主的他們,掌握的難度較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策略明確指出:漢語拼音教學儘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動和遊戲為主,與學説普通話、識字教學相結合”。所以培養學生學習漢語拼音的學習興趣尤為重要。 根據一年級的小朋友最愛聽故事的心理特點,我們要有意識地選擇了引人入勝的故事,講給他們聽,當學生聽得津津有味時,再告訴學生,只要掌握了拼音,大家就能自己讀懂很多有趣的故事,這是一件多麼有趣的事情啊,頓時產生了對學習拼音的積極性。同時讓孩子們知道只有學習好漢語拼音,才能把普通話説標準。進入國小生活,師生之間,同學之間都需要用普通話交流。但對於剛入學的孩子們,他們滿口都是方言,交流時各種語言都有。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教師可以編一些因讀不準音而鬧出笑話的故事講給學生們聽,讓他們知道,只有學好拼音,才能把普通話説好,與人交就不會鬧各種笑話。並且向學生介紹普通話就是我國的國語,説好普通話還可以和全國各地的小夥伴交朋友,進一步地讓學生們感受學習漢語拼音的重要性,以此來激發孩子們學習拼音的興趣。

二、創設寬鬆的學習氛圍,優化教學過程。

學習漢語拼音本身就是枯燥無味的,如果靠死記硬背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兒童的天性是好動愛玩,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滿足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成就感,才能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在教學中強調在“玩”中學,在“玩”中有意識地傳授給孩子拼音拼讀方面的規律,讓學習在遊戲和互動中進行,營造一個寬鬆的學習氛圍。在教學時我們可以採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兒歌、遊戲、活動等多種教學形式中完成,拼音知識已經不知不覺地在遊戲的過程中植入了孩子的腦海中。具體做法有:

1、設計遊戲,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拼音。 在課堂40分鐘中,如果讓學生不繼地在讀聲母、韻母、音節,這節課就得不到什麼好的效果。我們可以設計多種遊戲,讓學生參與到遊戲中來,讓孩子們學得既主動又輕鬆。

2、引入故事,讓孩子在情境中學拼音。 一年級的小朋友最愛聽故事,我們可以利用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編一些引人入勝的故事,講給他們聽,這就給漢語拼音增添了很多的趣味性,學生興趣盎然,在這種的情境中學生很快學會了拼讀的技巧。

3、巧編兒歌,讓孩子在快樂的歌聲中學拼音。 兒歌朗朗上口,富有韻律,通過兒歌來增進孩子對漢語拼音的理解和認識,符合一年級學生的特點。在教學的過程中,根據內容的需要而編成兒歌,讓學生邊唱邊做動作,調動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4、表演活動,讓孩子自主地學拼音。 好動、愛表演愛是孩子的天性,對於一年級的國小生來説,如果天天捧着讀本,進行機械地填鴨式地學習,不僅泯滅孩子的天性,更無益於他們地健康成長。所以,新策略倡導讓孩子在活動中學習,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適時地設計了一些符合兒童年齡特徵的表演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自主地理解所學內容。

三、感受成功,滿足情感需要。

剛入學的孩子們最渴望的是能夠得到老師的認可,我們可以抓住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表揚,讓他們親身地感受成功的喜悦,滿足他們的情感需要,增強他們的學習慾望。

這次對《國小語文漢語拼音教學策略》的培訓學習,使我們深受啟發,獲益匪淺,我們將不斷加強學習漢語拼音新策略,並不斷應用到教學中,好好反思自己,到底字詞教學有什麼地方不足之處,平時的教學效果為什麼不是很好,問題究竟出在什麼地方,今後教育教學怎樣改進,如何完善,爭取做到最好。

對外漢語教學心得體會8

在國內當對外漢語老師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以下是我的一點心得,希望能對想當對外漢語老師的人有所幫助。

一、常見的人們對於對外漢語老師這個工作的誤解

1、中國人教老外説漢語,很容易的。

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有的時候,朋友打電話問我在幹什麼,我説我在備課。她們都覺得奇怪,難道我教漢語還需要備課嗎?其實,教中國學生語文和教老外漢語完全兩碼事。大部分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無法勝任這個工作(包括碩士,博士,教授)。但是如果學生的漢語水平已經非常高,他需要的只是一個能幫他糾正發音的老師,那麼這就容易很多了。

2、漢語或者外語專業的人才能當對外漢語老師

我無法否認她們的確有專業優勢,但是,如果你不是這兩個專業,也並不意味着你就難以成功。

3、老師應該英語很好,或者能用學生的母語與學生交流

很多人都説英語説的不好,還不能當漢語老師。我想告訴大家一個事實:我的英語口語很差,而我的學生來自美國,英國,德國,墨西哥,韓國,日本,印尼,泰國等十幾個國家。很多沒有漢語基礎的,而且非英語國家的學生英語很差,相當於現在中國國中一年級學生的水平。剛開始上課的時候真的很難,不知道對方在説什麼,但是一個月以後,差不多就可以明白彼此的意思了。

二、心理建設

1、我覺得對外漢語老師的工作類似於業務員,除了保證產品質量(即教學質量)以外,拉近與客户(即學生)的心理距離也是至關重要的。老師應該牢記每個學生的基本情況,包括學生無意中提起的家人,愛好等。在教學中,這些都是有用的信息。

2、不能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緒帶到課堂上。

3、幽默感。講課時穿插一些小笑話。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覺得下課的時候還沒有聽夠,不想下課。可以活用書上的生詞講笑話,新聞等,效果非常好。

三、建議

1、對初學漢語的學生

先教學生反覆讀單詞,然後讓學生自己讀,隨時糾正發音。對於很多學生都讀不好單詞,應該再多讀幾遍。在學生讀的不是特別差的情況下,適時鼓勵讓學生覺得自己有進步,有學習漢語的天賦。語法方面幾乎不用講,因為講了學生也不懂。

2、有點基礎的學生

這個階段的學生是最好教的。上課的時候一般是先複習一下上次課內容。如果學生們掌握的不太好,我不會講新課。上課的時候,我還是先講單詞,名詞很簡單,不用多講。動詞,連詞是難點。學生理解以後,鼓勵學生造句。

3、漢語水平高的學生

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用課本上的單詞,語法講大量的課外的話題,我接觸過的這個階段的學生,沒有一個人喜歡老師只講教材。

每個學生的情況都不一樣,所以也沒有萬能的教學方法。但是隻要我們用心去做,肯定會成為優秀的對外漢語老師。

對外漢語教學心得體會9

漢語角對外漢語教學心得體會

在這兩次的漢語角教學實踐中,我覺得授課技巧以及課前準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我的教學對象已經在中國生活了兩年,聽力已經沒有太大的問題了,能夠比較流利的讀課文,對於課文的理解能力也很強,除了特殊的詞組,基本上不需要特別的講解。但是通過第一次上課我注意到學生沒有時間複習,所以即使已經學完了上下兩冊的初級口語教材,對於書本中涉及的日常用語,仍然不能熟練使用,比如我問“你姓什麼”學生能回答,但我問“你貴姓”,學生則一臉的茫然,遲到也不會説“久等了”。而這些卻是教材第一課的教學內容。甚至學生不能用完整的句子表達意思,仍然停留在用兩、三個詞一句話的狀態。

第一次課我按照老師教授的方法,先講生詞,然後讀課文,再就課文內容提問,最後設計場景練習對話。在備課的過程中我一直擔心課文的內容太深,還有一些特殊的內容,如“甭擔心”“騙你幹嘛呀?”等等,擔心自己解釋不清楚,所以準備了大量的圖片,順帶也擴充了很多的生詞,好在學生很配合,也完成的很好。但由於學生的思維很活躍,所以授課中常常被他打斷,要花很多的時間來講課文以外的知識,以至於時間不夠,最後的場景對話練習只能草草收場。所以我覺得一個合格的對外漢語老師,不僅需要成為一個“雜家”,更要有良好的課堂掌控技巧,否則會被學生牽着走,而與自己的教學目標漸行漸遠,以至一段時間後學生髮現好像書上的東西都沒有掌握,反而對老師的教學水平表示質疑。

在學習的過程中穿插漢語角的實踐,我覺得是非常有益的,因為在課堂上聽老師講,只能自己理解自己背,到底自己能不能運用,怎樣舉例更清楚,學生能聽懂嗎?對方會提出什麼樣的問題都只能靠自己想象。而在漢語角給學生上課,可以根據學生的反應馬上開動腦筋思考,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例子,幫助學生理解。而且在漢語角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也可以拿回課堂上請教老師或者與同學討論。所以漢語角對於授課方法的學習理解是非常有益的,而且在與學生的互動中,也逐漸樹立了自信,這對於一名教師來説也是非常重要的。

  XX漢教中心:曹XX

  XX年11月

對外漢語教學心得體會10

對外漢語語音研究的心得體會

文學院 對外漢語 0705 魏舒然 0這學期我們在對外漢語語音研究這門課上系統的學習了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會遇到的一系列語音問題,時老師帶着我們初窺了對外漢語語音教學的殿堂,為我們將來從事教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這門課上,我們獲得了很大的收穫,產生了一些感想。

很多國家和地區在學習一門語言時並不重視語音的學習。然而,漢語語音教學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基礎,是培養學生聽、説、讀、寫技能和社會交際能力的首要前提。忽視語音教學會嚴重影響交流,因此我認為,在漢語教學中,語音教學是重中之重。只有掌握了漢語語音的基礎知識和正確、流利的發音,才能良好的通過語言進行交際。並且,我們一定要在開始學習一門語言時就及時糾正錯誤的發音。因為學生每學一個詞都會加深他的發音習慣。如果聽任學生錯誤發音,將會使學生形成錯誤的發音習慣,到時則極難糾正,會花費很多不必要的時間。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幫助學生系統的學習漢語語音知識,形成正確的發音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對外漢語教學界開始對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語音研究和語音教學研究進行多方面的探索。隨着近30年的探索,我國的對外漢語教學有了很大的發展。隨着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國的對外漢語語音研究逐漸從經驗型描述向實用性、科學性的研究轉變。這一時期對外漢語語音研究的特點是:實用至上,緊密結合教學。有些基礎研究 ,也是在教學實踐的推動上進行的。在這場轉變中,語音學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語言學和音系學取得的豐碩成果的推動下,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不斷髮展,使第二語言語音習得的研究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這一時期,實證研究和實驗研究成為主流的研究方法,語言的語音知覺、知覺與發音的關係成為語音偏誤分析之後新的熱點,並且音系學的最新理論在第二語言語音習得研究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人們針對語音教學中的難點有意識地加強了對語音學習規律和語音教學規律的探討具體包括對漢語音素、聲調、語調的特點及其教學法的研究,以及對《漢語拼音方案》的實用性分析等。

1998年,趙金銘提出了一個對外國人進行音系教學的簡化方案,具體包括兩個輔音音位方陣。一個是塞音、鼻音方陣,包括b ,d,g,p,t ,k ,m ,n ,ng。另一個是塞擦音、擦音方陣,包括z, c ,s,zh ,ch ,sh ,j ,q,x。《漢語拼音方案》中的韻母包括 6 個單韻母、4 個開口呼的複韻母和 4 個開口呼的鼻韻母而其他聲韻母都可以靠拼讀解決。漢語語音的本質特點是表意,音節在漢語中的重要性要求我們幫助留學生建立起音節和整字之間從聽覺符號到視覺符號的聯繫。在如今的課堂上,教師為了趣味性和實用性,往往忽略了聲、韻、調的單項訓練,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正確的順序應該是音素為先語流為後。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韓國人在學漢語時經常會對各個成分之間的韻律特徵缺乏正確的把握,尤其是陽平和上聲,特別容易被混淆,因此在對韓國學生的語音教學中可以排除母語干擾這一因素的影響。通過閲讀資料我瞭解到,關於漢語的功能語調,相對於疑問語調和祈使語調來講,韓國人更容易掌握陳述語調。學者將將祈使句與陳述句、疑問句的語調分別進行了對比,發現在漢語中句末音節的時長與句型密切相關,祈使句句末語氣助詞的音長在三種句型中是最短的。更有學者通過實驗語音學的手段,研究了重音的聲學特徵、組合特徵以及重音對語調的影響,歸納出反映自然重音、強重音和弱重音組合特徵的數據,有關重音組合模式的數據可以改善合成語音的自然度。對非聲調語言區的漢語學習者來講,很難掌握聲調和語調的共存模式,瞭解重音的組合特徵有助於對外漢語語音教學。通過漢英對比,對現代漢語的節奏情況進行了研究,指出:“漢起作用語的重音只在表達層面,也就是信息層面起

作用,只與信息焦點有關,而與詞彙語義沒有直接的關係,因此重音在漢語音系中沒有地位,不是漢語的節奏支點。”

雖然我國的漢語語音研究與教學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仍然面臨着很多問題。我國的漢外語音對比範圍較為狹窄,雙語語音對比研究僅限於漢韓、漢日等鄰近國家的語言之間,與其他語言的對比研究,尤其是與印歐語系語言的對比研究非常少。在教學中我們發現,通常歐美等國的留學生比較容易出現“洋腔洋調”現象,然而,發音非常標準不帶任何口音的通常也都是歐美等國的學生,日韓的學生在漢語發音時則普遍帶有明顯特徵。母語語音對漢語語音習得的干擾,究竟受哪方面因素影響比較大仍然需要近一步調查、研究和分析。

同時,雖然我國對外漢語教學越來越偏重實用性,但語音研究與實際結合仍然不夠。目前世界上學習漢語的人數增長十分迅速,越來越多國家的學生來到中國留學,對外漢語教材的分類越來越具體,針對性越來越強,因此對漢語語音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雖然我國對外漢語語音研究進步神速,但是與英語作為第二語言的語音研究手段和方法相比,對外漢語語音研究與之仍然存在着相當大的差距。我國以前的語音學研究屬於耳聽為主的經驗型研究,受如今研究條件和整體研究水平的限制,很難有所突破,因此未能受到對外漢語教學界足夠的重視。此外,對國際主流的語音研究,特別是語音習得方面的研究成果缺乏必要的瞭解。我相信,隨着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音系學和實驗語音學的進一步發展,一定能夠有效推動對外漢語語音研究的發展。

對外漢語教學心得體會11

在我看來,儒森漢語稱得上是中國最權威最專業的對外漢語教師培訓機構了,我在報名學習之前,對比了多家機構後,最終還是選擇了儒森漢語學習。下面,與各位同學分享下我這幾個月的學習體會。

初學者對漢語教學淺顯的認識

剛開始來學,只是想着在出國前用幾個月學習一下這個課程,能夠讓自己多項技能,為將來做個準備。所以一開始學習時,真沒覺得有什麼難的。總覺得自己是中國人,説漢語還不會嗎?但等我上了第一節現代漢語課後才發現,原來真有很多關於漢語的知識點我不知道。

實踐課給予的啟發

上了實踐課,一上台試講,更是緊張的語無倫次。回家一想,才意識到並不是我所以為的是個中國人就能教漢語。於是,對整個IPA課程也開始認真起來。在實踐課中聽了不同老師的的講解,發現哪怕是在同一個語法點,不同老師的講解方法也是不同的。怎樣形成簡潔易懂的教學方法是現階段的我們所要考慮的。這一點在進入崗前培訓,趙老師讓我們寫教案的時候體現的尤為明顯。關鍵不是老師懂,而是要讓學生懂,並運用到生活中去,我想這點讓我很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