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外語 > 漢語

淺談中英文化的感想

漢語1.87W

導語: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與英語國家的交往越來越多,對應用英語進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瞭解中英文化的差異,通過學習掌握一定的措施來加強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避免文化衝突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下面是一篇關於中英文化的感想,歡迎閲讀

淺談中英文化的感想
  一、中英文化差異及表現

語言是交際的工具,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中英文化差異可以影響到大到國家,小到公司的形象和利益。我們需要了解西方國家的習俗、節日和一些社交禮儀。除了一些共同的節日,如New Year's day 外,中英雙方還各有自己獨特的節日。中國有the Spring Festival, the Dragon Festival,Mid-autumn Day。英語國家有Valentine's Day, Easter, April Fool's Day, Mother's Day, Thanks giving Day, Christmas day 等。雙方節日風俗習慣也很不相同,如慶祝方式和飲食習慣等。對別人送來的禮物,中國人和英語國家的人也表現出不同的態度。中國人往往會推辭一番後才接受,但不會當面打開。而在英語國家中,人們對別人送的禮品都要當面打開稱讚一番,並欣然道謝。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以本國文化為背景,用在本國文化薰陶下形成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和語言習慣去理解和使用所學語言。在同西方人交流中,要掌握不同文化習慣和了解不同的文化差異,才能與之愉快順利地達到切磋的目的。明明是善意的語言由於價值觀、文化的差異,卻會招致誤解,得不償失,有時還會惹怒對方,或令對方難過,達不到交流溝通的目的,反而使事情變得更加複雜。

  二、中英文化差異的原因

差異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現在交流雙方互不熟悉對方所特有的語言習慣、社會風俗、文化背景,不能用對方語言中那些約定俗成的方式來理解對方的話。比如英漢文化中人們寒暄的方式就各不相同,中國人比較喜歡瞭解對方的近況,見面時總要問:“最近在幹什麼?吃飯了嗎?最近忙嗎?”等等,而英美人見面時的寒暄方式卻不同,他們會很隨便地説聲“It' S a nice day,isn't it ?”或“It's getting cold. How do you like the weather?”等用談天氣來互打招呼,似乎在徵詢對方的意見和見解,以期引起對方的共鳴。在表示恭維的話中,如果你按照漢文化的習慣,對一位英美人士説:“You are getting fat”或者説“You have put on your weight”,對方會感到極不舒服。

  三、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在文化交流過程中,兩種異質文化的'接觸不可避兔要發生衝突。歷史向我們展示了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這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史上表現得尤為突出。從洋務運動時的體用之辨,到維新變法時的新學、舊學之爭,再到五四時期的孔家店與德、賽一先生的對抗,科學與玄學的辯論??近代思想戰線上東西方文化之爭連綿不斷。而這些爭論主要是圍繞着東西文化孰優孰劣,如何取捨,怎樣交融等一系列問題展開。可見,跨文化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作為語言的學習者,應提高對文化差異的認識,培養文化意識,把學習基礎知識和了解文化差異有機結合起來,使自己能主動自覺地吸收並融入新的文化環境中。具體而言,要做到以下幾點:

1.作為學生要利用各種機會廣泛接觸西方文化材料。在大學裏,英語教學的課時非常有限,但我們學生在課餘有充分的可支配時間。因此,不能僅僅依靠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來培養跨文化交流能力,我們要利用課外時間廣泛閲讀西方英語文學作品、報刊雜誌和時事評論等材料,從中吸取文化知識,增加文化素養,拓寬西方文化視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

2. 採取批判的態度對待中西文化取捨,我們在對中外文化的取捨上必須進行分析,用批判的眼光,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古為今用,洋為中用。

任何一個國家文化的發展都不可能是孤立封閉的自我繁殖,總是要和外來文化進行交流,互相影響、補充、滲透。不斷吸收、批判、借鑑外來文化對一個國家文化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起着巨大的推動作用。這是我對本學期中英文化對比課程學習後的一點看法,不足的地方還希望老師多多批評指正。

標籤:淺談 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