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文藝 > 影視戲劇

戲曲文化的歷史起源

戲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秦漢時代。但形成過程相當漫長,到了宋元之際才得成型。下面是小編分享的戲曲文化的歷史起源介紹,一起來看一下吧。

戲曲文化的歷史起源

  話劇

中國話劇只有百年的歷史。從西方引入中國,20世紀初到“五四”前稱“文明新戲”,這種早期話劇仍具有一些戲曲的特點。“五四”以後重行照原樣引進西方戲劇,形式是現實主義戲劇,稱“新劇”。1928年起稱“話劇”,沿用至今。

  宋元南戲

宋元南戲大約產生在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浙江的温州以及福建的泉州、福州一帶,是戲曲的成型時期。

  元代雜劇

元代雜劇也叫北曲雜劇,元雜劇最早產生於金朝末年河北真定、山西平陽一帶。盛行於元代,元雜劇是中國戲曲的第一個黃金時代。它達到了很高的文學水準,以至單從詩體而言,古人早就將唐詩、宋詞、元曲並稱。

  明清傳奇

明清傳奇是由宋元南戲發展而成的戲曲形式。它在產生於元末,在明初流傳,到了明嘉靖年間興盛,至萬曆而極盛,並延至明末清初,作品之多號稱“詞山曲海”。

  清代地方戲

清代地方戲是古典戲曲的第三個階段。它和近、現代戲曲有着共同的藝術形式。清康熙末葉,各地的地方戲蓬勃興起,被稱為花部,進入乾隆年代開始與稱為雅部的崑劇爭勝。至乾隆末葉,花部壓倒雅部,佔據了舞台統治地位,直至道光末葉。這150多年就是清代地方戲的時代。1840年1919年的戲曲稱近代戲曲,內容包括同治、光緒年間形成的`京劇以及20世紀初出現的一段戲曲改良運動。

“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傳統戲曲受到激烈的批判,此後戲曲便進入現代戲曲時代。京劇的形成是清代地方戲發達的結果,而京劇成為全國性的代表劇種後一點也沒有壓抑地方戲的發展。從清代地方戲到京劇,是中國戲曲極度繁盛的時代。

  中國戲劇的奠基人——關漢卿

關漢卿是中國戲劇史上最偉大的作家,是元代雜劇的奠基人和前期劇壇的領袖。關漢卿一生創作了六十餘種雜劇,保存至今的有十八種。按題材內容,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揭露社會的黑暗,歌頌人民反抗鬥爭精神的社會劇,有《竇娥冤》、《魯齋郎》、《蝴蝶夢》等;第二類是反映婦女悲慘命運並大力頌揚女性在抗爭中的智慧和膽略的愛情風月劇,有《救風塵》、《望江亭》、《謝天香》等;第三類是採用歷史題材,藉以表達作者對現實社會認知的歷史劇,有《單刀會》、《西蜀夢》等。 我國的戲劇文化多種多樣各有千秋因為地域的不同所以各個劇種也各自形成了獨特的風格

  中國京劇名家——梅蘭芳

京劇:梅蘭芳梅蘭芳,名瀾,又名鶴鳴,字畹華、浣華,別署綴玉軒主人,藝名蘭芳。江蘇泰州人,1894年生於北京,他出生於京劇世家,8歲就開始學戲,10歲登台在北京廣和樓演出《天仙配》,工花旦,1908年搭喜連成班,1911年北京各界舉行京劇演員評選活動,張貼菊榜,梅蘭芳名列第三名探花。1913年他首次到上海演出,在四馬路大新路口丹桂第一台演出了《綵樓配》、《玉堂春》、《穆柯寨》等戲,初來上海就風靡了整個江南,當時里巷間有句俗話:“討老婆要像梅蘭芳,生兒子要像周信芳”。他吸收了上海文明戲、新式舞台、燈光、化粧服裝設計等改良成分,返京後創演時裝新戲《孽海波瀾》,第二年再次來滬,演了《五花洞》、《真假潘金蓮》、《貴妃醉酒》等拿手好戲,一連唱了34天。

回京後,梅蘭芳繼續排演新戲《嫦娥奔月》、《春香鬧學》、《黛玉葬花》等。1916年第三次來滬,連唱45天,1918年後,移居上海,這是他戲劇藝術爐火純青的頂峯時代,多次在天蟾舞台演出。綜合了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表演方式,創造了醇厚流麗的唱腔,形成獨具一格的梅派。1915年,梅蘭芳大量排演新劇目,在京劇唱腔、唸白、舞蹈、音樂、服裝上均進行了獨樹一幟的藝術創新,被稱為梅派大師。 1919年4月,梅蘭芳應日本東京帝國劇場之邀赴日本演出,演出了《天女散花》、《玉簪記》等戲。一個月後回國。1921年編演新戲《霸王別姬》。1922年主持承華社。1927年北京《順天時報》舉辦中國首屆旦角名伶評選,梅蘭芳因功底深厚、嗓音圓潤、扮相秀美,與程硯秋、尚小云、荀慧生等被舉為京劇四大名旦。

  京劇四大名旦

在那個年代的京劇藝術家中,出訪最多和在國內接待外國藝術家最多的當屬梅蘭芳,他把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和藝術家謙遜、樸實的優良品質介紹給了各國人民,因此人們稱他為本世紀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國京劇藝術的文化使節。

標籤:戲曲 起源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