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文藝 > 樂器

學好古琴的小技巧是什麼

樂器2.83W

我們初識古琴,常會覺得入門不是那麼簡單,彈得不夠動聽,枯燥無味,這樣很容易引起初學者的厭煩心理,往往就會半途而廢。古琴是一種演奏難度較大的樂器,不像古箏那樣容易上手,所以在學習前要有思想準備,要有足夠的耐心和毅力,不能急於求成。平時多瞭解相關的古琴知識,聽一些現場的演奏會,或欣賞有關的音樂唱片,藉此來培養學習的興趣。下面就和小編一起看看學好古琴的小技巧是什麼吧。

學好古琴的小技巧是什麼

  1.怎樣避免彈琴時手指的疼痛

在初學古琴的時候,由於沒有掌握好練習方法,往往因左手大指的按弦和無名指的跪指在弦上磨擦而感覺疼痛。情況嚴重時會出血和發腫,由此影響到學習的正常進行。

左手大指按弦時,是用甲肉相半(一半指甲一半肉),往往按弦彈經過音時,進退上下摩擦時間過多,指甲被摩擦成一條痕路,觸及皮肉就發生疼痛。無名指跪指的地方,是在高音區絃線緊度較硬,跪指時皮肉受不了磨擦就會痛,起腫出血。要避免這些情況的發生,首先要注意練習方法:彈古琴用左手大指按弦的機會較多,因此要避免按弦時,指甲摩擦受損。大指按弦不要過分用力(但太不用力發音就會微弱)。如果發現指甲受損時,可掉換指甲的另一部分去按弦。經常掉換指甲的部位,就可避免指甲受損過深,絃線就不會嵌入皮肉刺痛。如果需要長時間的練習,左手大指用薄牛皮(或人造革)做成指甲套,套在大指上或用橡皮膏貼在大、中、名指上按弦。在名指跪弦時,要注意絃線不要滑入指甲肉紋內,以免出血。在跪指按弦時,右手應在離開嶽山遠一些地方(一徽左右)彈奏,這樣可使跪指少受壓力,發音也比較輕鬆動聽。

  2.古琴背譜的四種方法

(1)在練曲子時,要一邊彈一邊觀察左手按弦的弦序,一首傳世已久的琴曲,其弦序與指法結構必然十分順手,你只要彈熟,將其合理結構化並轉化成自己的思維,那就絕無可能忘記。

(2)練曲子時不可以光記旋律,也就是説光唱,那對背譜幫助不大。要邊彈邊想像古琴各種音色的穿插運用,也就是説你也要將散音、泛音、按音、走音的音符都當作旋律來記,以後才不會出錯。

(3)手邊沒琴可彈時,要經常哼哼唱唱,一樣要把按、泛、散、走四種音色想像着哼,甚至綽、注、吟、猱都哼出來,那就對背譜能有所幫助。

(4)七條弦的'散音,每條弦九徽,十徽,七徽,五徽的相對音高都要知道;散、按和絃的固定位置要記熟。

  3.怎樣使琴絃發音亮

舊的琴絃發音不亮,是受手指的不斷摩擦和積垢所造成,可以用濕抹布把琴絃和琴面擦拭乾淨就好了。酒精棉球也可用來擦拭,不過由於酒精是溶性液體,對鋼弦外的尼龍會有一定的腐蝕作用,同時對琴面的大漆也有一定的腐蝕作用,如果多次使用酒精擦拭琴絃和琴面會是琴絃老化加速,琴面也會有所損傷,因此建議最好不要過多使用。

  4.怎樣解決琴絃琴面的受潮問題

可用紗布做成小袋,內裝滑石粉或爽身粉,用其擦拭琴絃和琴面,然後再用細軟布揩勻,彈奏時就會幹燥滑潤了。

校音定弦的過程比較枯燥,但只要靜心、細心、嚴格按上述步驟進行,還是不難掌握的。這裏再介紹幾條小技巧,供朋友們參考。

  技巧一:細數“拍音”辨微差

當兩個相差很小、非常接近的音同時發出時,可以聽到“嗚—哦—嗚—哦—……”的強弱交替的混合音,稱為“拍音”。兩個音的頻率相差多少赫茲(Hz,頻率單位),則每秒鐘內可以聽到多少個“拍音”。當聽到緊湊的“嗚哦嗚哦嗚哦……”時,説明兩個音相差稍有點大;當聽到很熟緩的“嗚————哦————嗚————哦————……”時,説明兩個音已經非常接近,在不影響演奏的情況下,可以認為已基本校準;當已聽不出“拍音”時,説明已經完全校準了。

  技巧二:“推拿”蠅頭辨高下

許多朋友在校音過程中都有這樣的經驗,當兩個音非常接近時,儘管能聽出它們的不同,卻怎麼也分辨不出孰高孰低。這時可以在兩個音都彈出後,迅速用右手指將被校弦的蠅頭往左或往右用力推擠(蠅頭能夠被推移的幅度非常微小,但所引起的弦的鬆緊變化足以使音高發生變化),聽聽“拍音”的變化。若往左推蠅頭,“拍音”變緩或消失,説明該絃音偏高了(弦偏緊),應略鬆該絃琴軫;反之,若“拍音”變得更急促,説明該絃音偏低了(弦偏鬆),應略緊該絃琴軫。同樣道理,若往右推蠅頭,則“拍音”變緩説明該絃音偏低(偏鬆),應緊軫;“拍音”變急説明該絃音偏高(偏緊),應鬆軫。

  技巧三:“矯枉過正”防跑音

在演奏中最不希望發生的,就是事先校好的琴“跑音”了,如同脱韁的野馬——驟然鬆懈,或如蠢動的春蟲——七扭八歪。一般來説發生這種現象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琴軫鬆動,二是蠅頭鬆緊不平衡。仔細觀察一下琴絃、絨剅、琴軫以及琴頭嶽山部位,就不難發現,琴絃在嶽山邊沿與琴體緊密接觸,這一點和琴尾“龍齦”之間的弦長是有效弦長(如圖),其鬆緊程度決定着該弦的音高。而在嶽山邊沿的外(右)側的蠅頭、絨剅(又名絨扣,即拴弦的絲繩)部分,雖屬於“無效弦長”,卻牽制着琴絃的鬆緊。正常情況下這兩部分的鬆緊程度應該是一致的,蠅頭不會發生左右滑動,絃音穩定。而當調絃時旋動琴軫後,絨剅部分的鬆緊程度發生了變化,隨即傳遞到琴絃的有效弦長部分,使之隨之變鬆或變緊。但由於弦與嶽山接觸緊密,摩擦力大,很容易出現蠅頭滑動阻滯而使其左右兩部分鬆緊不完全一致。這時調好的琴,其實是處在一種“不穩定狀態”下,隨着演奏的進行,受琴體和絃振動的影響,蠅頭會繼續向着較緊的一側微微移動,於是絃音就“跑”偏了。針對這種情況,最好的辦法是“矯枉過正”,即每當旋動琴軫調絃後,用手指輕輕推按蠅頭(緊軫弦則向右推,鬆軫弦則向左推),並向下按一按該弦,使弦和蠅頭克服嶽山阻滯,滑動到鬆緊平衡的位置,即可有效地防止跑音。

標籤:古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