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舞蹈 > 民間舞

民間舞蹈之獨龍族舞蹈

民間舞1.48W

獨龍族舞蹈種類豐富,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舞蹈。下面是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民間舞蹈之獨龍族舞蹈,希望能幫到大家!

民間舞蹈之獨龍族舞蹈

獨龍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沒有統一的族稱,自稱“獨龍”。在漢文獻中稱為“俅夷”和“俅子”等,別稱為“俅帕”、“曲洛”。新中國建立後,按本民族的意願,正式定名為獨龍族。

獨龍族信奉“萬物有靈”,祭祀活動很多。凡遇砍火山地、獰獵、採集、建房、為嬰兒除垢,舉行成年儀式、遠行、婚嫁、喪葬、評判內部矛盾、與異族械鬥、年節、為患者治病等等,都要祭祀。主持者多為巫師(稱納目薩)。祭把方式很多,主要視祭祀的內容而定。如果為病患者驅攆“惡鬼瘟疫”時,先打勢問F,查清病由後,邊唸咒語邊“跳鼓舞”,來攆除附在病人身上的惡鬼瘟疫。巫師多不脱離勞動,輕酬即可。

獨龍族人因瘟疫而死者用水葬或火葬。屆時,人們將屍首拋入江中或將屍首與房屋一起焚燒。土葬有一套俗規,出殯前一夜,氏族成員和鄰寨親友要趕來悼念。埋葬後家人在墳上蓋問小茅屋,裏面掛着死者生前用過的勞動工具和生活用具。晚上墳旁的火塘要徹夜不滅,守夜者圍着火塘唱輓歌跳喪葬舞。

獨龍族的年節沒有統一的時間,一般是從秋收後到春播前之間,各村自定。年節的名稱也不相同。有的叫“卡羅哇”,有的叫“佼霸瓦”,有的叫“羅塞哇”等等。最隆重的儀式活動是“剽牛祭天”,一般要過三至九天。年節中主要活動有祭神靈、祭祖先、除舊迎新和剽牛跳舞。

獨龍族民間文學十分豐富,其中有許多舞蹈傳説故事:《蓬根崩》講述了“剽牛舞”的起源,《宴請飛禽走獸》、《昆蟲學舞》的故事情節都很優美。

獨龍族廣泛流傳的民歌“芒珠”,內容有勞動、生活、習俗等幾個方面。芒珠演唱有兩種形式,一種叫“斯汪芒珠”,即“古典歌”之意。另一種叫“木蘭芒珠”或“勒汪芒珠”,含有“通俗歌”或“流行歌”之意。在屋內,由寨中的“智者”來唱,內容是本民族的歷史、族源、遷徒、戰爭以及一切曾發生過的重大事件,如史詩,形式為領唱眾和。另外還有“搖籃曲”、兒歌等。

獨龍族舞蹈,多為祭把性舞蹈,均為集體舞和“納目薩”跳的單人舞,隊形只有兩橫排交叉行進和逆時針方向圓舞兩種。剽牛舞是最具代表性的舞蹈。它在不同的時間、場合用於不同的祭把對象。在不同的村寨、不同的祭祀場合中,有不同的稱謂。它的突出特點是舞蹈始終都離不開剽牛這一活動。用於祭山神、獵神的剽牛舞有兩種形式:一是以村寨男性為主在祭壇四周舞蹈;另一種是全寨族人在寨內坪地狂舞。再有則是在屋內圍着火塘跳的舞蹈,是表示對男孩成年或出獵勇氣的祝賀。

“祭亡靈舞”是為祭奠、敬送死者靈魂而跳的.舞蹈。當一位老人去世後,家人因生活困苦而無力祭獻,只好等到經濟生活好轉時再補祭。補祭時,要進行祭亡靈舞的活動,整個補祭儀式始終貫穿着舞蹈。舞蹈的目的是把還留在家中的精靈送到“祖先開發地”,舞蹈只能在死者的家裏舉行。

“跳鼓舞”在病患者屋裏舉行。舞蹈的目的是要通過巫師們所跳的舞蹈達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巫師通過舞蹈,首先查明病患者被哪路“惡鬼”附體纏身,然後以舞蹈的各種動作去恐嚇和攆除纏在病人身上的惡鬼。

“鍋莊舞”是從藏族地區流傳到獨龍族村寨的,在任何時候都可進行,不受時間、地點、人數、輩份等限制,除固有的歌唱形式外,還可以即興演唱。此外,舞蹈還可以在喪事中進行。當一個人去世埋葬後,人們要在死者的墳地旁守夜,在火堆周圍,眾人圍圈而舞,通過歌詞來回憶死者生前的經歷和安撫死者靈魂,安慰死者的家人等。並藉助舞蹈恐嚇要來吃屍體的“惡魔”。

獨龍族舞蹈的主要道具是刀與鋩鑼。舞蹈時,刀是道具,鋩鑼是最重要的伴奏樂器

獨龍族還有為傳授勞動、生產知識所跳的“織布舞”;在狩獵前後所跳的“狩獵舞”;在嬰兒出生後表示“除垢”、“洗禮”的“祝福舞”;在播種前祈禱神靈,種子不被害蟲毀壞的“播種舞”;裝扮成兇禽猛獸的“祭鬼舞”等。有的舞蹈如喪葬後所跳的祭亡靈舞,現已瀕臨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