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米文學吧

位置:首頁 > 英語 > 等級考試

2015職稱外語該是第212條割掉的“闌尾”

職稱這個來自計劃經濟時代的詞語在許多國企和事業單位廣泛存在着,而且還和待遇掛鈎。一般來講,職稱晉升一級,便能漲個幾百塊錢的工資。工資帳是最淺顯易懂的了,職稱的好處可不止於此,還標誌着身份、權力。所以許多人削尖了腦袋也想要個好職稱,今年4月,湖北作協主席方方曾經公開舉報詩人田禾為了評職稱“用錢鋪路”。

2015職稱外語該是第212條割掉的“闌尾”

除了錢,職稱還得用外語來鋪路。在計生領域,人們常常領教“一票否決制”的厲害。而這個詞語在職稱評定上也吃得開,凡是外語不過,是評不了職稱的。舉個例子,去年四川在線報道,“成都羊西線一家事業單位上班的吳小姐要參加29日的職稱外語等級考試,她説,考不上就評不了職稱,評不了職稱就解決不了工資待遇。”就是這麼殘酷。

  然而,職稱外語不倫不類,還藏污納垢

顯而易見的是,許多職業不需要外語好,更不用説僵化的“應試外語”學了也沒用

職稱外語起源於上個世紀80年代,在1999年正式成為一項全國性的統一資格考試。而在11年前,新華社已經質疑過該考試。新聞中的主人翁叫顧建人,是上海的一位農業技師,這樣一個“近年陸續發表了10多篇有價值的學術論文,同時在農產品開發方面成果卓著,僅2001年就盈利300多萬元”的人,卻連續兩年參加職稱外語考試沒及格,評不了高級職稱,只能把苦水往自己肚子裏吞。

然而,人外有人,比起山東作家鐵流來説顧建人還算“幸運”。兩年前,媒體紛紛報道了這樣一則新聞,作家鐵流為了評副高級職稱(二級作家)努力了12年,考英語、考計算機,被考試折磨得垂頭喪氣。

顯而易見,農業技師也好,作家也好,他們並不需要外語好。況且,職稱外語也是非常死板的考試,分為填空、閲讀理解等幾個部分。在早期,甚至出現過把輔導教材裏的原題照搬到題目中的情況。而教材也有問題,《對全國職稱英語考試指定用書的一些質疑》(2007.3)是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學者黃為峯所寫,他總結出“有的題目選項帶有中式英語特點”“有的題目答案明顯錯誤”等許多問題。而經濟參考報的報道提到,“儘管當前各種智能終端便捷易用,但職稱英語考試仍採取讓考生查字典的原始方式。”一股山寨氣息撲面而來。

  職稱外語教材也遭受過專業人士的質疑

不難看出,即使通過了職稱外語考試的人也難稱得上外語好,而這樣的“應試外語”在他們工作中很難用得上。事實上,現在正常的大學畢業生都過了四六級考試,即使真要證明外語應試能力,這也夠了。而一份工作倘若要求外語能力,也不是這些死記硬背的考試所能夠考察出來的。

最可怕的'是,凡有考試就很難擺脱利益亂象,甚至涉及到考生個人信息泄露問題

翻閲媒體新聞和相關文獻數據庫不難發現,最早在2004年就有過一次大規模的質疑,源於新華社一篇名為《職稱外語考試該向何處去》的報道。然而,十多年過去了,大大小小的質疑聲中,專家媒體的炮轟下,職稱外語依然堅挺得很。一個合理的推測是,考試已經成為產業鏈,涉及多方的利益,教材、報名費、輔導班等等,統統都是錢。而這項考試每年都有百萬左右的人蔘與,“產業鏈”之壯觀可想而知。

上文是明面上的,在冰山底下則是一條作弊“產業鏈”。各地都查處過許多的相關作弊行為。作弊還可能涉及考生個人信息泄露這個大問題。近年來,不少考生都發現,自己報名參加考試後像是被盯上了,誇張到收到不同的號碼發的“作弊廣告”。這種精準定位,不是“內鬼”還會有誰做得到呢?